非琴(1927年7月22日—1994年8月20日),本名潘痴雲 ,又名小俞俞玉,出生於河北滄洲,中國翻譯家,是上海文聯翻譯家協會會員。

生平與家庭

非琴自幼喜愛文學,也喜歡國畫。20多歲就開始與文學翻譯結下了不解之緣,尤其對抒情散文方面的翻譯,像着了魔似的執著地追求譯文的儘量完美,儘量簡明流暢而又忠實於原作者的風格。1945年潘以同等學歷考入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國畫組,1949年畢業。1953年考入上海俄專(上海外國語大學的前身)。1955年就在《譯文》雜誌(後改名為《世界文學》)上發表了他的處女譯作《夜行的驛車》。《夜行的驛車》的原作者是俄羅斯傑出散文家康斯坦丁·帕烏斯托夫斯基,從此他與這位著名作家結下了翻譯情。1956年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主動約他合譯《巴烏斯托夫斯基選集》(1957年出版),1983年2月再版。

1985年起,由上海譯文出版社約稿,他用三年時間譯了帕烏斯托夫斯基的代表作、一百多萬字的《一生的故事》,後出版社因怕不「賣座」,時隔10年之久都未出版。獨具慧眼的河北教育出版社於2001年出版了《一生的故事》,中國的讀者才有幸讀到非琴譯的這部帕烏斯托夫斯基的代表作自傳體長篇《一生的故事》。之前,非琴曾譯了俄羅斯著名散文大師普里什文《大地的眼睛》一書中的一萬多字發表在1980年第六期《世界文學》上,受到廣大讀者的好評,很多讀者來信要求將《大地的眼睛》一書全部譯出,於是他又譯了20多萬字。1992年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時更名為《普里什文隨筆選》,2005年再版。

非琴翻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一書1993年由南京譯林出版社出版,2007年被上海文藝出版社收入「世界十大文學名著」叢書,在該書「編輯說明」中,特別強調該叢書堅持「名著配名譯」。2007年第六期《世界文學》發表了非琴對文學翻譯的見解《從「信、達、雅」談起》。

非琴與李慶雲(原籍昆明)於1959年結婚,李慶雲是非琴上海外語學院(現在的上海外國語大學)的同學,婚後因處境所迫,未生孩子。李慶雲早年畢業於雲南大學外文系英語專業,畢業後曾在昆明求實中學、培文中學和美教會辦的昆明天南中學任英語教師。1952年帶工資調入上海外語學院學習俄語,1956年起在上海同濟大學任外語教師直至退休。業餘時與非琴合作做些翻譯工作。《擺脫克格勃》《一生的故事》《奇人錄》《叢林中的故事》等譯著及多篇譯文都是非琴去世後,由李慶雲代其整理出版或發表的。

主要著作

譯著

著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