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毓泰

中国物理学家(1891-1968)

饒毓泰(1891年12月1日—1968年10月16日),名儉如,字樹人,男,江西臨川人,中國物理學家,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南開大學物理系的創始人,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1]

饒毓泰
饒毓泰肖像
出生(1891-12-01)1891年12月1日
 大清江西臨川鐘嶺
逝世1968年10月16日(1968歲—10—16)(76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大學燕南園41號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教育程度中國公學
南洋公學
芝加哥大學物理系學士學位
普林斯頓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職業物理學家
親屬父:饒之麟
母:余峨之
經歷
  • 南開大學物理系創始人
    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

生平

成長

饒毓泰是江西臨川鐘嶺人。父饒之麟,為清朝舉人、拔貢生,曾任戶部主事。母余峨之。幼年在叔父和舅父教導下習四書經史。1903年,入撫州中學堂學習。1905年,隻身去上海,就讀於中國公學。後轉入「中國新公學」,胡適曾為其英文老師。1911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上海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前身)。1912年回臨川中學(今撫州一中)任教半年。

留學經歷

1913年考取官費赴美國留學。初入加州大學,後轉芝加哥大學,1917年冬獲該校物理系學士學位。1918年入哈佛大學研究院,後轉入耶魯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1921年獲得普林斯頓大學碩士學位。1922年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是研究低壓電弧的電子發射速率的實驗成果(導師為卡爾·泰勒·康普頓阿瑟·康普頓之兄)。

同年返國,應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的聘請,來到南開大學任教授,創立物理系並任主任。學生中有吳大猷吳大任郭永懷馬仕俊江澤涵申又振陳省身鄭華熾等。吳大猷曾在回憶饒毓泰時說:「在大學四年中隨饒師所習之物理學課程有大學物理、電磁學、近代物理、高等力學、光學、氣體運動論、高等電磁學等。在二年級選習的近代物理學課使我開了對物理的竅和興趣,漸為饒師毓泰注意。」

1929年,赴德國萊比錫大學波斯坦天文物理實驗室進行科學研究,完成了《論銣和銫的基本線系的二次斯塔克效應》論文。1932年回國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一年後到北京大學任物理系主任,自1935年起兼任理學院院長。

抗日戰爭爆發後,先後在湖南長沙臨時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前身)和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任物理系主任。期間培養了楊振寧黃昆張守廉鄧稼先李政道等一大批優秀物理學家,影響深遠。1944年,他休假到美國,與A.H.尼爾森(Nielsen)等合作進行分子光譜研究。1947年初回國,繼續擔任北京大學理學院院長和物理系主任等職務。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

戰後與文革自殺

1949年拒絕登上南京政府接名教授去台灣的專機,繼續在北京大學任教。1949-1951年,繼任北大理學院院長兼物理系主任、學校校務委員。1952年北大院系調整時,辭去院、系領導職務。1954年以後,先後當選為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四屆政協常委。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打擊和迫害,飽受折磨,1968年10月16日「清理階級隊伍」時,在北京大學燕南園41號上吊自殺身亡。1978年平反昭雪。

評價

1962年2月24日,胡適主持中研院第五次院士會議時,去世前說的最後一段話曾提到饒毓泰:「我常向人說,我是一個對物理學一竅不通的人,但我卻有兩個學生是物理學家,一個是北京大學物理系主任饒毓泰,一個是曾與李政道楊振寧合作試驗『對等律之不可靠性』的吳健雄女士,而吳大猷卻是饒毓泰的學生,楊振寧、李政道又是吳大猷的學生。排行起來,饒毓泰、吳健雄是第二代,吳大猷是第三代,楊振寧、李政道是第四代了。這一件事,我認為平生最為得意,也是最值得自豪的。」[2]

紀念

2000年,中國物理學會為紀念胡剛復等五位物理學界前輩,設立了胡剛復饒毓泰葉企孫(葉企蓀)、吳有訓王淦昌物理學獎,其中饒毓泰物理獎授予光學、聲學、原子和分子物理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物理學家。

參考資料

教育職務
前任:
王守競
北京大學物理系主任
1933年—1952年
繼任:
褚聖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