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宗龍
生平
馮宗龍個性耿介,終日危坐不言,妻子也很少接近,正德二年(1507年)中舉人,授應城知縣,為政剛方簡重,省費以體恤人民,離任時行李蕭然,縣人郭宣贈詩給他:「權門形跡外,幽谷照臨中。」[2][3],嘉靖三年(1524年)陞湖州通判[4],運糧到北京時正值寒冷冬天,他卻只穿重而薄的木綿袷布,別人對他說:「怎麼不穿湖綿紬絮。」他回答:「我不知道有湖綿紬絮。」又拒絕糧長合湊羨餘千金充當公費,以廉潔聞名;轉定州知州,推卻府吏拿來的餘金,拿去佛寺命僧人捐給官府,到任後處置不理事的屬下,吏民畏如神明,又擬減削地方驛傳供應。
很快馮宗龍改任隆慶知州,隆慶屬於窮鄉僻壤,官員往往害怕外族出沒不赴任,他卻即使前往,並可憐當地人民貧苦不徵稅,每天只吃粗飯喝清水,勸諭訴訟者和解,甚至哭著規勸;境內村堡聯絡相望,他在山村四周植下荊棘,流寇來到就匿藏在內,二年無發生殘殺,百姓視為真父母一樣,其後他因坐老疾被罷官,老幼婦女數千人號哭送至居庸關[5],身後入祀應城名宦祠[1]。
家族
孫馮維屏,萬曆元年舉人。
引用
- ^ 1.0 1.1 宣統《濮州志·卷四》:馮昱,字景陽,濮州人正統中舉鄉薦……孫宗龍,性耿介寡合,不苟取與,終日危坐不言,雖妻子鮮近之,舉正德丁卯鄉書,初應城縣令有聲,擢湖州府判,解糧如京時冬月寒甚,尚衣木綿袷布重而且薄,人曰:「胡不衣湖綿紬絮。」曰:「吾不知有湖綿紬絮也。」往事糧長合湊奇羨千餘金佐公費,悉辭不應,人或謂恐入大倉不足銀數也,事既竣亦不受,以廉聞行間復拜定州守,府吏持前餘金費至公家亦不受,令吏迤空白文書解前銀還府,庫吏中途攜之而逃,其定州官屬候迓者悉遣歸,隨跨蹇驢覆斗笠,令蒼頭一人負冠履尾其後,既抵任投寺中,命僧投檄貽郡吏,始知其為郡守也。諸凡官屬在途所措不理事,燭之了了,咸正其罪,吏民畏之如神明,定本兩京大道,衝繁十倍,公於驛傳供應類擬減削,諸所來往稱不便,監司諭之至再不聽,會改置隆慶守,隆慶窮荒邊徼之郡,有司往往顧畏羌胡出沒多不赴者,即赴又苦貧約厚責之民,民不堪命,公慨然赴之一無所徵,取日飯麄糲飲水而已,有訟則使和解,甚之泣相戒勉,且飭境內村堡聯絡什伍相望,山疃四圍多植棘棗荊榛,寇至便匿,二年無甚殘殺者,百姓親之真如嬰兒之戀母也,尋坐老疾落職,竟不持一筐歸,老幼婦女號泣送至居庸關幾千人,郡祀名宦祠,見孫太史宣府志,孫維屏萬曆癸酉鄉試……
- ^ 雍正《應城縣志·卷八·循蹟志》:馮宗龍,字舜卿,濮州人,鄉薦,知應城剛方簡重,省費恤民,清介之操孚於民志,遷去時行李蕭然,邑人郭宣贈詩云:「權門形跡外,幽谷照臨中。」 祀名宦
- ^ 光緒《德安府志·卷十·職官下》:馮宗龍,字舜卿,濮州舉人,嘉靖初知應城縣,省費恤民,清介之操孚於眾庶,去任日行李蕭然,邑人郭宣贈詩有云:「權門形跡外,幽谷照臨中。」祀名宦。 應城樊志
- ^ 萬曆《湖州府志·卷九·守令》:通判……國朝……馮宗龍 舉人,嘉靖三年任
- ^ 民國《延慶縣志·卷四》:知州……馮宗龍,山西濮州舉人,廉明才幹,乞休之日無不下淚者。
參考文獻
- 宣統《濮州志》·卷四
- 雍正《應城縣志》·卷八·循蹟志
- 光緒《德安府志》·卷十·職官下
- 民國《延慶縣志》·卷四
- 萬曆《湖州府志》·卷九·守令
官銜 | ||
---|---|---|
前任: 周衝 |
明朝應城縣知縣 嘉靖年間—1527年 |
繼任: 張宥 |
前任: 王詔 |
明朝定州知州 嘉靖年間 |
繼任: 蘇清 |
前任: 辛柱 |
明朝隆慶州知州 嘉靖年間 |
繼任: 劉雲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