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積祿
生平
其先為湖廣麻陽人,始祖馮忠因兵亂遷居成都資陽。弘治五年(1492年)壬子科四川鄉試舉人[1],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二甲第131名進士[2][3],授山東沂州知州,以剛直忤權貴,拂衣歸。結廬於縣水東山武岫岡,號水東居士,足跡不入城市者三十年。御史繆文龍曾從其受學[4]。
家族
子馮緒,貢士,後任湖廣辰州府學教授。孫馮翀,諸生,生四子:元吉、貞吉、脩吉、楊宗周(更姓為楊氏繼子)。馮脩吉(1546年-1624年),字敬夫,別號東瀠,萬曆十三年(1585年)乙酉科舉人,選授雲南羅次知縣,升臨安府建水州知州,三十七年丁父憂,四十年服闋,起補廣東萬州知州,未入境,拂衣歸。天啓初進階中憲大夫。娶陳氏、高氏、陳氏、朱氏,生四子:馮瑋,諸生;馮珖,庚午舉人;馮坪,辛酉舉人;馮玕,庠生。
參考資料
- ^ 《資陽縣誌》:弘治五年壬子:張元電前志作邑人見進士、張積祿復姓馮見進士資中鄉人治書、熊永懋見進士雁塔作辛酉。
- ^ (明)張朝瑞. 《皇明贡举考》卷五. 《續修四庫全書》史部第828冊.
- ^ 魯小俊,江俊偉著. 贡举志五种 上.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9. ISBN 978-7-307-07043-1.
- ^ 《資陽縣誌》:馮積祿[舊通志]資陽人,任山東沂州知州,內擢部曹,以剛直忤權貴,拂衣歸。結廬於水東武岫岡,號水東居士,足不入城市者三十年。尤篤於行義,族有商於滇而道卒者,積祿質田資其子,俾扶櫬歸。御史繆文龍亦以清介自勵,聞積祿高節,造廬訪之,立石碣,題詩褒美焉。[州志]任山東沂州知州,清介剛方,人以比之趙清獻。歸隱武岫岡,著述自娛。卒崇祀鄉賢。太學題名碑榜姓張〔按〕文龍為積祿門人,父栗齋任縣教諭,侍任所,聞積祿名,從之學,後成進士,由蜀臬晉藩,徒步造廬兩次,刻詩雷音寺中。
這是一篇關於明朝人物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