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葆戉
黃葆
黃葆戉 | |
---|---|
字 | 藹農 |
號 | 破缽、鄰谷、青山農 |
性別 | 男 |
出生 | 1880年6月12日 大清福建省長樂縣青山村 |
逝世 | 1968年7月1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 | (88歲)
居住地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新閘路慈孝邨 |
國籍 | 大清(1880-1912) 中華民國(1912-1928) 中華民國(1928-1949)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1968) |
職業 | 書法家、篆刻家 |
兒女 | 黃聿豐(子) |
代表作
|
生平
黃葆戉1880年出生於福建長樂縣。其父黃霽亭於清末任閩浙督右參將,後誥封武顯將軍。黃葆戉幼年羸弱多病,自謂「墮地到成丁,一生出九死」,小名「破缽」,後來又以此為號。八歲時喪父,依靠其母撫養長大。其母為側室,黃葆戉的齋號「蔗香館」里的「蔗」字包含「庶」字,就是為了紀念自己庶出的身份[1]。
早年在全閩師範學堂就讀。畢業於上海法政學堂後,曾在各地遊歷參觀。辛亥革命後,回到故鄉從事教育,任福建省立圖書館館長,福建甲種商業學校教員、監學等。1922年由閩入滬定居,繼黃賓虹、吳待秋後任商務印書館美術部主任,主持歷代書畫名作的出版工作,黃任職期間商務印書館所出書籍的題署多為其所作。又兼任《中華新報》副刊「文苑」主編、上海美專國畫系主任、上海大學書畫教授等職。20世紀20年代初,黃葆戉還經常與吳昌碩、王一亭、童大年、丁輔之等相聚於海上題襟館金石書畫會,切磋探討金石書畫[4]。1925年,吳昌碩等人贖回文物《漢三老諱字忌日碑》,於杭州西湖西泠印社建石室永久保存。石室兩邊有黃葆戉的篆書對聯「誩傳炎漢一片石,永共明湖萬斯年」[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應上海文史研究館之聘任其首批館員。20世紀60年代被邀請參加書法教學電影拍攝。黃葆戉時年85歲,飾演片中的老祖父,訓誨孫字習書寫字,又親自示範書法的執筆方式。黃葆戉曾作詩兩首以紀念這件事,其一為:「白盡髭鬚紅兩頰,衰齡望九眾為奇。播音攝影頻邀約,慚愧人諛好表儀。」[1]1968年去世。
藝術特色
黃葆戉痴迷於書法與篆刻,曾寫詩「腰中雖無蘇子印,篋中幸有老萊衣」以自娛[1]。
黃葆戉擅長隸書,其自稱得法於《戚伯著碑》,又學清代書法家伊秉綬[5][6],用筆勁健,結構雄渾。其篆刻一開始從皖、浙兩派的篆刻入手,後又學習秦漢文字。他39歲時在自己篆刻的「將軍季子」印章的邊跋中批評了當時從事篆刻者效仿漢印樣式而故意損壞印章的行為:
後代
評價
著作
黃葆戉出版有《青山農篆書百家姓》《青山農分書千字文》《青山農書畫集》《暖廬摹印集》等[1]。
軼事
黃葆戉晚年因精力消退而很少為人題字,但求書者卻很多。為避風頭,黃葆戉經常赴吳中靈岩山的寺中居住一段時間,在家門書帖一條:「老農入山去了。」[5]
紀念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馬國權. 近代印人传. 上海書畫出版社. 1998: 135–138. ISBN 7-80512-963-0.
- ^ 金通達. 中国当代篆刻家辞典. 上海書畫出版社. 1997. ISBN 7-213-01465-X.
- ^ 喬曉軍. 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补遗二编. 三秦出版社. 2007. ISBN 978-7-80736-237-1.
- ^ 朱浩云:永远不缺买家的丁辅之. 人民網. 2017-03-03 [2020-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2).
- ^ 5.0 5.1 鄭逸梅. 书坛旧事. 浙江美術學院出版社. 1992. ISBN 978-7-81019-171-5.
- ^ 蘇士澍. 传伊隶衣钵 成一家之妙. 人民網. 2019-12-06 [2020-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8).
- ^ 7.0 7.1 古隸改造:黃葆戉(藹老)的青山農體特點百度百家號,2019年3月27日
- ^ Yi-Zhi Huan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Mathemathics Department of Rutgers University,2003年2月5日
- ^ 數學學院、所2019年系列學術活動(第119場):黃一知教授 美國Rutgers大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吉林大學數學學院,2019年7月3日
- ^ 苑廣闊. 检察日报:谁的故居才算“名人故居”. 人民網. 2012-03-28 [2020-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