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糕是由黃米製成的傳統糕點食品,為晉語區(主要是晉冀陝蒙交界地區)居民的主食之一。

流行區域

黃糕流行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大部分地區(如陽原縣蔚縣張北縣宣化縣等),以及山西省大同市朔州的大部地區(廣靈縣陽高縣天鎮縣大同縣),內蒙古南部的一部分地區。

製作過程

黃糕的原料以為主,粟去皮後稱為黃米,黃米磨成粉(金黃色)後稱為黃米麵,黃米麵加水攪拌後,上蒸籠蒸(一般一刻鐘到半個小時),蒸好後趁熱揉成團(當地俗稱踩黃糕),然後為了避免表皮變干,一般會在表皮塗一層食用芥花油。成品黃糕色澤金黃,有一定的粘性,但與南方的年糕相比更柔軟,口感清爽,但容易阻塞。

黃糕也可以由高粱粉做成,顏色為褐色,不是正宗的黃糕。亦有用黏性較大的米麵為原料,顏色黃中帶黑。口感不及用黃米麵做成的黃糕。近來也有在黃米麵中摻和玉米粉麵粉等雜糧以提高營養成分。

食用方法

食用時多蘸當地的「大鍋菜」(熬菜,一種為土豆茄子等熬成,一種為酸菜豆面(懶豆腐)等熬成,有較多的湯汁)或炒麵等。

以上只是基本的吃法,除此之外還也有別的很多種吃法,比如以黃糕為皮,豆沙大豆芽等做餡兒製作油炸糕(也稱「煮糕」),當然包好的油炸糕需要下油鍋煎5到10分鐘後方能稱作油炸糕。

民俗

按當地風俗,每逢過年家家戶戶必定預先製作大量油炸糕,寓意年年高。近年,由於外來的主食大量湧入當地,黃糕為主食的比例也逐年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