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颶風奧拉夫

颶風奧拉夫(英語:Hurricane Olaf)是2003年10月上旬以颶風下限強度吹襲墨西哥的太平洋颶風,於10月2日經阿卡普爾科東南偏南方向的東風波發展而成。經過組織,東風波於次日發展成熱帶低氣壓,並且僅六小時後就升級成熱帶風暴並獲名「奧拉夫」。氣旋繼續增強,於10月5日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120公里的最高強度,屬一級颶風,同時還發展出局部風眼牆

颶風奧拉夫
Hurricane Olaf
一級颶風(美國
位於墨西哥近海的奧拉夫
形成2003年10月3日
消散2003年10月8日
最高風速1分鐘持續 75英里/小時(120公里/小時)
最低氣壓987毫巴百帕);29.15英寸汞柱
死亡無報導
影響地區墨西哥
2003年太平洋颶風季的一部分

風暴結構很快就變得混亂,只在颶風強度下保持六小時,然後就迴轉逼近墨西哥海岸。10月7日,奧拉夫從曼薩尼約附近登陸並迅速消散,雖在哈利斯科州瓜納華托州引發嚴重洪災,但並未造成人員喪生。

氣象歷史

 
根據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的強度繪製的風暴路徑圖
圖例
  熱帶低氣壓(≤62 km/h)
  熱帶風暴(63–118 km/h)
  一級(119–153 km/h)
  二級(154–177 km/h)
  三級(178–208 km/h)
  四級(209–251 km/h)
  五級(≥252 km/h)
  未知

9月17日,有東風波離開非洲西海岸進入大西洋,並在接下來兩星期里向西移動,直至進入東太平洋[1]。外界環境起初不利於東風波發展[2],但10月2日的衛星圖像卻顯示系統內已存在下層環流。接下來數小時裡,環流在墨西哥阿卡普爾科以南約645公里海域快速組織[1]。次日,氣象機構採用德沃夏克分析法估算得出的數值為1.5,表明氣旋分速在每小時50公里左右,同時還有系統附近的船隻測得每小時45公里風速,微波圖像也表明氣旋中心位於關聯的對流附近。美國國家颶風中心根據這些信息將系統歸類成熱帶低氣壓。[3]

由於颶風諾拉就在左近,氣象部門預計新生的熱帶低氣壓會因諾拉產生的風切變而減弱,但氣旋實際卻很快升級成熱帶風暴並獲名「奧拉夫」(Olaf[4]。風暴朝西北方向前進並穩步增強,於10月3日晚達到中等熱帶風暴強度。次日,奧拉夫略有減弱,[1]但很快又得以強化,約24小時後就成為強烈熱帶風暴[1]。氣象機構此時指出,風暴有可能繼續強化[5]。10月5日,雷達圖像表明氣旋內存在局部風眼牆,氣象部門因此把熱帶風暴升級成颶風,奧拉夫也在幾乎同一時間達到風力時速120公里,最低氣壓987毫巴百帕)的最高強度。奧拉夫在颶風強度下僅保持約六小時[1],但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在當時的實際操作中認為風暴的中心位置比實際更偏北側,與深層對流的距離更近,並且在颶風強度下保持的時間也要長得多[6]

達到最高強度後不久,氣旋結構就變得混亂。風暴穩步減弱,移動速度也逐漸放緩。到了10月6日清晨,迴轉向西北方向前進的奧拉夫強度已降至熱帶風暴下限。[1]但氣旋這天下午快速組織,氣象機構經評估認定其風速又提升至每小時80公里[7]。奧拉夫此後還有進一步強化,於10月8日以風力時速97公里強度從墨西哥曼薩尼約附近登陸。此後不久,風暴在沿海地區的高原上空迅速減弱,登陸不到24小時後就在內陸上空消散。[1]

防災措施和影響

 
颶風奧拉夫和諾拉的降水分布

奧拉夫達到最高強度時,米卻肯州蓬塔聖特爾莫(Punta San Telmo)到拉薩羅卡德納斯收到熱帶風暴警告,蓬塔聖特爾莫到聖布拉斯(San Blas)和瑪麗亞群島接獲颶風觀察預警。此外,曼薩尼約到聖布拉斯間地區和瑪麗亞群島之後又進入颶風警告生效狀態。三小時後,由於風暴實際強度遠低於預期,上述颶風警告和觀察預警隨即中止,但熱帶風暴警告持續生效到10月7日。[1]米卻肯州、科利馬州哈利斯科州進入黃色預警生效狀態,南下加利福尼亞州錫那羅亞州納亞里特州格雷羅州則收到綠色預警[8],各地有關部門還開設有避難所[9]

2003年的墨西哥雨量充沛[1],其中奧拉夫產生的降水比颶風諾拉還多[10]。雖然風暴沒有造成人員遇難,但引發的洪災還是導致哈利斯科州許多道路和莊稼嚴重受損,該州還有1萬2000餘套民房受損[1]瓜納華托州估計有1萬5000人受到洪災影響,另外還有兩個社區同外界的交通中斷。颶風過去後,當地需要的捐贈物資包括食品和基本家居用品。[11]諾拉和奧拉夫的殘留濕氣同上層低氣壓區相互影響,令德克薩斯州普降暴雨,韋科附近發生洪災,麥格雷戈McGregor)有一戶人家被迫撤離。受洪災影響,35號州際公路84號國道36號州道部分路段封閉[12]。此外,天氣系統還在舒格蘭催生出一場龍捲風,致使四幢樓房受到破壞,其中還包括一所學校[13]

參考資料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Miles B. Lawrence.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Hurricane Olaf (PDF).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報告)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03 [2016-08-2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12-22). 
  2. ^ John Brown; Lawrence. Tropical Weather Outlook.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0-10-02 [2016-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3. ^ Franklin. Tropical Depression Eighteen-E Discussion 1.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0-10-03 [2016-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6). 
  4. ^ Franklin. Tropical Storm Olaf Discussion 2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3 [2016-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5). 
  5. ^ Jarrvien. Tropical Storm Olaf Discussion 7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3-10-04 [2016-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2). 
  6. ^ Franklin. Hurricane Olaf Discussion 13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0-10-06 [2016-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9). 
  7. ^ Franklin. Tropical Storm Olaf Discussion 15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3-10-06 [2016-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2). 
  8. ^ Alerta en el Pacífico por huracanes Olaf y Nora. OffGuard. 2003-10-06 [2016-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27). 
  9. ^ Staff Writer. Mexicans prepare for hurricane Olaf. 2003-10-06 [2016-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6). 
  10. ^ David M. Roth. Hurricanes Nora/Olaf - October 3–8, 2003. Hydrometeorological Prediction Center. [2016-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1. ^ Staff Writer. Post-hurricane appeal. Reliefweb. 2003-06-23 [2016-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4). 
  12. ^ Staff Writer. Possible tornado hits Houston suburb; floods hit Waco area. Beaumont Enterprise. Associated Press. 2003-10-09 [2016-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10). 
  13. ^ Staff Writer. Tornadoes Hit Part of Texas. Reading Eagle. Associated Press. 2003-10-11 [2016-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01). 

外部連結

2003年太平洋颶風季的熱帶氣旋編輯
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
TD TS C1 C2 C3 C4 C5



* 中太平洋颶風
# 大西洋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