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OGO理論
您所提交的草稿仍需改善。在2024年10月12日由Kanshui0943 (留言)審閱。
如何改善您的草稿
|
您所提交的草稿仍需改善。在2024年9月25日由S8321414 (留言)審閱。 如何改善您的草稿
|
您所提交的草稿仍需改善。在2024年9月25日由Kanshui0943 (留言)審閱。 如何改善您的草稿
|
OGO(Online Gamification Offline) 是一種基於遊戲化理論和社會運行基礎邏輯的廣義交互模式,旨在通過虛擬與現實的無縫連接,形成線上線下的動態互動系統。通過虛擬任務與現實行為的結合,OGO創造了一種雙向反饋的循環機制,增強了品牌與用戶的深度互動。
背景
隨着信息爆炸和技術的進步,信息傳播方式經歷了從一維線性傳播到二維圖像、文字,再到三維沉浸式體驗的升級。這種傳播方式的演變催生了元宇宙的概念,試圖通過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打造沉浸式的虛擬世界。然而,虛擬世界的真正核心不在於技術的沉浸性,而在於其內在的運行邏輯。即便虛擬世界再真實,若無合理的運行機制,依然無法賦予其實際意義。
基於這一觀點,提出了社會運行的三大定律,這三條底層邏輯既適用於現實社會,也適用於虛擬社會。通過三大定律,虛擬世界可以建立起和現實世界一致的運作機制,幫助虛擬與現實之間實現有效連接。隨後,遊戲化理論與社會運行基礎理論作為支撐,推動了這種交互模式在虛擬和現實中的應用。
信息爆炸與傳播維度的升級
隨着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傳播的方式從一維逐漸進化到三維,改變了用戶與信息的關係。信息爆炸帶來的傳播維度升級,不僅豐富了用戶的感官體驗,也使得信息傳遞的方式從單向傳播向多向互動轉變。
一維信息(聲音):聲音是早期信息傳播的主要形式,如廣播,信息單向傳遞。
二維信息(文字與圖像):印刷術和圖像技術的發展讓信息傳遞進入了二維階段,視覺和文字的結合極大地提升了信息表達的豐富性。
三維信息(沉浸式體驗):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的興起,將信息傳遞帶入三維世界。用戶不僅能夠接收信息,還可以與信息互動,形成更加豐富的感官體驗。
然而,儘管三維技術帶來了更高層次的沉浸感,真正賦予虛擬世界意義的並不是其技術,而是其內在運行邏輯,這正是三大定律在虛擬世界中的關鍵作用所在。
三大定律:OGO的理論基礎
社會運行的三大定律是推動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交互的基礎邏輯。這三大定律構成了現實社會和虛擬社會的運行框架,並通過遊戲化理論和社會運行理論具體化為實際的應用場景。
1. 使命與目標定律
使命與目標定律指出,無論是在現實社會還是虛擬世界,行為的動力源於明確的使命和目標。社會中,國家、企業、個人的行為都圍繞着既定的目標展開。遊戲世界中,玩家通過遊戲設定的世界觀和目標找到行動的方向。目標感為用戶提供了行動的動機,決定了用戶的行為方向。
2. 任務與活動定律
任務與活動定律解釋了如何通過具體的任務和活動實現目標。在遊戲中,任務的設計是通過逐層的挑戰和即時反饋來保持玩家的參與度。在現實中,任務作為日常行為的核心單元,推動了社會和個體的進步。任務的分層和設計直接影響了目標的實現過程,這也是遊戲設計中的核心元素之一。
3. 社交與互動定律
社交與互動定律強調了互動在推動現實社會和虛擬社會發展的關鍵作用。無論是通過合作還是競爭,社交互動不僅提供了信息交換的渠道,更推動了創新和變革。在遊戲中,玩家之間的合作與對抗推動了遊戲的進程,而在現實社會中,互動和社交則是創新的源泉。群體動力學理論強調,社會通過互動形成群體的合作行為和創新能力。
理論依據
1. 遊戲化理論[1]
遊戲化理論是指通過將遊戲設計元素(如任務、獎勵、反饋等)應用於非遊戲場景,以此激發用戶的參與動機並推動行為改變。遊戲化的核心在於通過利用人性中的內在動機,引導用戶行為的改變,從而實現目標。
1.1 自我決定理論[2](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
遊戲化理論的有效性可以通過心理學的自我決定理論(由Deci和Ryan提出)來解釋。該理論表明,人類的行為動機源於三大核心需求:自主性(Autonomy)、勝任感(Competence)和歸屬感(Relatedness)。當這些需求得到滿足時,個體會展現出強烈的內在動機,進而推動他們在非遊戲環境中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例如,在虛擬任務中,用戶通過完成挑戰、獲得獎勵,逐漸體驗到自主性和成就感,這讓他們更願意參與其中,並長期保持參與的動力【Deci, Ryan, 1985】。
原文引用:
「The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humans' intrinsic motivation, which is driven by the needs for autonomy, competence, and relatedness. When these psychological needs are satisfied, individuals are more engaged and willing to pursue tasks for their inherent satisfaction.」
心流理論(Flow Theory)由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指出當個體專注於有挑戰性且可控的任務時,會進入一種「心流狀態」(Flow),這種狀態下,個體感到高度的專注、愉悅和時間的流逝。遊戲化設計通過設置合適的挑戰,提供即時反饋,讓用戶保持在這個心流狀態中,進而增強用戶的持續參與和成就感【Csikszentmihalyi, 1990】。
原文引用:
「Flow is the state in which people are so involved in an activity that nothing else seems to matter. The experience is so enjoyable that people will continue to engage in it even at great cost, for the sheer sake of doing it.」
1.3 遊戲化的八大核心驅動力[5]
周郁凱提出了遊戲化的八大核心驅動力,解釋了為什麼遊戲化設計能夠長期吸引用戶並增強用戶的參與感。這八大驅動力包括:
史詩意義與使命感:讓用戶感覺到他們的行動有更大意義,賦予他們「使命感」。
發展與成就感:通過任務和獎勵讓用戶體驗到進步與成就感。
賦權與自主性:讓用戶能夠自由選擇、創造,並通過反饋調整行動。
所有權與占有感:讓用戶感到他們對自己的虛擬財產或成就擁有歸屬感。
社會影響與關聯性:通過社交互動、競爭和合作,增強用戶的參與感。
稀缺與渴望:通過稀缺資源和有限時間激發用戶的渴望。
不可預測與好奇心:通過不確定性和新鮮感保持用戶的興趣。
避免損失:讓用戶在任務中避免失敗或損失,激發緊張感和責任感【周郁凱, 2014】。
Octalysis分析法來源於著名遊戲化學者周郁凱(Yu-kai Chou)的總結研究。
2. 社會運行基礎理論
社會運行基礎理論解釋了個體在社會中的角色、行為和互動模式,強調社會規則系統[6](Social Rule System)和群體動力學[7](Group Dynamics)的作用。社會中的個體通過任務分配、角色確認和互動行為推動社會整體的進步。社會規則系統理論表明,社會中的行為受到一系列隱性和顯性規則的約束,這些規則引導了個體與群體的行為,促進了社會的協作和運行。
原文引用:
「The Social Rule System Theory suggests that human interactions are governed by sets of rules, both implicit and explicit, that coordinate social behavior, regulate interactions, and structure the roles of individuals within the society.」
群體動力學理論進一步強調了群體中個體互動的作用,個體之間通過合作與競爭,推動了群體目標的達成。這一理論在虛擬世界中同樣適用,虛擬角色之間的協作與競爭通過規則系統產生價值,並影響虛擬世界的運行。
OGO的整體價值
OGO通過將三大定律與遊戲化理論結合,成功實現了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連接。通過遊戲化機制,品牌和用戶之間能夠形成雙向互動的反饋循環。在OGO模式下,品牌通過虛擬任務激勵用戶在現實中執行行為,而用戶的行為通過反饋影響虛擬世界中的任務設定,形成了一個動態的循環系統。這種雙向交互不僅提升了用戶的參與感,還推動了品牌的創新和價值創造。
結論
OGO理念通過結合遊戲化理論與世界運行的三大定律,有效地打通了虛擬與現實的連接。虛擬世界的核心不在於沉浸技術,而在於其內在的邏輯結構。通過遊戲化設計,OGO將虛擬世界中的目標和任務與現實行為相結合,形成了一個動態的互動系統。隨着技術的不斷發展,虛擬與現實的融合將會進一步加深,OGO為這種未來的互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應用前景。
參見
- ^ Huotari, Kai; Hamari, Juho. Defining gamification: a service marketing perspective. Proceeding of the 16th International Academic MindTrek Conference. MindTrek '12 (New York, NY, USA: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2012-10-03. ISBN 978-1-4503-1637-8. doi:10.1145/2393132.2393137.
- ^ Deci, Edward L.; Olafsen, Anja H.; Ryan, Richard M.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in Work Organizations: The State of a Science. Annual Review of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017-03-21, 4 (1). ISSN 2327-0608. doi:10.1146/annurev-orgpsych-032516-113108 (英語).
- ^ Snyder, C. R.; Lopez, Shane J. Oxford 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hl=zh-CN&lr=&id=6IyqCNBD6oIC&oi=fnd&pg=PA195&dq=Flow+Theory+Mihaly+Csikszentmihalyi&ots=IOEcTL2hsB&sig=cLWhVOvDsyMG4PxegKeCzDYWKt0. 2009. ISBN 978-0-19-518724-3 (英語). 缺少或
|title=
為空 (幫助) - ^ Flow theory: Optimizing elite performance in the creative realm.. apa psycnet.
- ^ The Octalysis Framework for Gamification & Behavioral Design. 2023-09-05 [2024-09-25] (美國英語).
- ^ SOCIAL RULE SYSTEM THEORY: Universal Interaction Grammars. researchgate.
- ^ Cartwright, Dorwin. Achieving Change in People: Some Applications of Group Dynamics Theory. Human Relations. 1951-11, 4 (4). ISSN 0018-7267. doi:10.1177/001872675100400404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