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3自動榴彈發射器

LG3是一挺由中國湖南兵器輕武器研究所為滿足外貿需求而自行研製並且由北方工業公司所銷售的輕量型自動榴彈發射器,發射40×53毫米高速榴彈

LG3自動榴彈發射器
類型自動榴彈發射器
原產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
生產歷史
研發者湖南兵器輕武器研究所
生產商中國北方工業公司
基本規格
重量
長度不連三腳架:1,030毫米(40.55英吋
槍管長度450毫米(17.72英吋)
寬度229毫米(9.02英吋)
高度195毫米(7.68

子彈40×53毫米高速榴彈
口徑40毫米(1.57英吋)
槍管1根,線膛開槽化英語Fluting (firearms)槍口裝有三室式制退器,槍管壽命:6,000發
槍機
發射模式全自動
射速理論射速:340—400發/分鐘
槍口初速244米/秒(800.52英尺/秒
有效射程
最大射程
供彈方式30、40發可散式彈鏈,裝置於彈箱內,可以兩邊同時供彈
瞄具

全系統具有重量較輕、精度較高、威力強大、結構緊湊、人機工效性良好、安全可靠、通用性強大、高性價比的優點,在國際武器市場上具有較強大的競爭力,目前已完成批量出口。

歷史

在中國榴彈發射器的發展歷史上,QLZ-87 35毫米榴彈發射器可謂是里程碑。它不僅標誌着當時中國榴彈發射器的研製水平已居於世界領先水平,更贏得了中國國外廠商對中國榴彈發射器的青睞。但受限於使用彈藥的特殊性,在外銷上競爭力較低。為了滿足外貿需求,因此QLZ-87的研製人員研製出使用一般榴彈的LG3型40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系統。

設計細節

LG3 40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是一挺全自動武器,利用簡單的反衝作用,並從封閉螺栓射擊。LG3配有雙鏟型握把和兩者之間的扳機。典型槍架是一個可調節架腿式步兵三腳架。它也可以安裝在各種車輛,如卡車裝甲車上。

LG3 40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武器系統由發射器和彈藥(殺傷榴彈、殺傷/破甲兩用榴彈、訓練榴彈)組成。

榴彈發射器的機匣機構

機匣為焊接成形的矩形結構。

榴彈發射器的自動機

LG3採用反沖作用式自動原理,開放式槍栓方式,具有單、連發發射功能。閉鎖機構僅由槍機一個零件組成,沒有開、閉鎖操作面和閉鎖支撐面,所以結構簡單、動作可靠、製造容易。為了解決該自動方式存在的問題,設計者還在槍機上增設了一對雙向式液壓緩衝器作為槍機的有效重量,在槍機後坐到位和復進到位時分別與槍尾和機匣相撞,吸收並轉化大部分衝擊能量。這不但大大減輕了槍機後坐到位時的衝擊和復進到位時的反跳,提高了射擊精度,而且極大減輕了槍機的重量。該液壓緩衝器已在QLZ-04 35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上成功應用。

榴彈發射器的發射機

發射機位於發射器的尾部,以利於車載使用和實現電動式擊發。扳機設在右側握把。為了增強射擊舒適性,還在握把上裝有軟質橡膠手柄。置於發射機座後下方的保險柄,具有左、中、右三個位置,分別控制發射機的保險、單發、連發三種狀態。

榴彈發射器的擊發機構

擊發機構中的擊錘、擊錘簧、阻鐵、拉杆隨擊錘座安裝在機匣內居左位置,擊針、擊發槓桿、到位保險則設置於槍機上。發射時,向前推壓擊發板,並通過推杆和拉杆的傳動令阻鐵旋轉一定角度,擊錘得以解脫;並在擊錘簧的作用以下快速向後運動,打擊擊發槓桿,使之轉動撞擊擊針,擊發底火。

榴彈發射器的供彈機構

供彈機構主要由供彈器蓋、供彈導板、撥彈齒、傳動臂、壓彈板、阻彈齒、供彈盒、取彈器等零部件組成。其供彈過程是這樣實現的:發射後,待發射榴彈被取彈器抓住並隨槍機快速向後運動,在壓彈板的弧形工作面的作用下向下移動到與槍管同一平面,同時擠壓前一發榴彈的彈殼到拋殼口,完成拋殼動作。槍機復進到位時,供彈導板、撥彈齒、傳動臂均回到初始位置,下一發榴彈被取彈器抓住進入槍管彈膛,即完成一個供彈循環。

榴彈發射器的緩衝機構

緩衝機構採用槍機上的雙向液壓緩衝器和槍尾上的橡膠緩衝墊英語Recoil pad相結合。

榴彈發射器的彈鏈和彈箱

為能通用美國40×53毫米SR系列榴彈,採用了與美國Mk 19 Mod 3相同的彈鏈。該彈鏈為一次性使用的可散型彈鏈,與一般重複使用的彈鏈不同之處在於,在榴彈出廠前,彈鏈與榴彈已經裝配好。這樣既省去了射擊前裝填彈鏈的過程,又避免了因彈鏈沒有裝到位而引起的故障,這樣對於提高戰鬥效能而言非常有效。彈箱由薄板經衝壓焊接而成,具有30發和40發等多種不同容彈量,以適應不同武器平台的需要。金屬彈箱可被安裝在槍上的任一側。

首發裝填主要由拉機座、定位簧片、鋼絲繩、鋼絲輪、拉機柄等組成。拉機柄置於供彈器蓋尾部。首發裝填時,用手抓住拉機柄向後拉鋼絲繩,拉機座在鋼絲繩和鋼絲輪的作用下帶動槍機向後運動到位,此時鬆開拉機柄,拉機座在復進簧力的作用下隨槍機復進到位,完成裝填動作。

榴彈發射器的瞄準具

瞄準裝置為框形摺疊表尺式機械瞄具,固定在供彈器蓋的上方,表尺射程為1,500公尺。在機匣的左右兩側後部還設有標準型MIL-STD-1913戰術導軌,可用來安裝光學瞄準鏡或其它附具。

40毫米殺傷榴彈

為通用於世界各種發射美國40×53毫米SR制式高速榴彈的自動榴彈發射器,LG3的殺傷榴彈與SR制式榴彈的外形大致相同。同時亦對內部結構進行了重新設計,增加了射程和殺傷威力以及提高了射擊精度。

40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殺傷榴彈採用高低壓發射原理,藥筒由高強度鋁合金擠壓而成,再經過低溫硬質陽極氧化處理,具有了較高的抗燒蝕能力。發射裝藥為新研製的可變燃速發射裝藥,從而使能量利用率較高,內彈道性能優良,實現244米/秒(800.52英尺/秒)的初速膛壓僅為約76帕斯卡,比美國40×53毫米SR制式彈的83帕斯卡為低。該殺傷榴彈的彈丸結構也有較大的改變,硬質鋁合金彈體內裝有刻槽方絲繞制而成的預製破片和高能炸藥,彈底則裝有預製珠墊,使破片形狀更規整、破片飛散角更合理和殺傷威力更大。其最大殺傷半徑達9.8公尺,比美國40×53毫米SR制式榴彈的7公尺殺傷半徑為大。

在彈丸的外形上,中國制40毫米殺傷榴彈還在彈丸底部增加了一圈短短的尾裙,形成了一個彈丸底凹。該底凹能較大地減少了彈丸飛行過程中的底部阻力,提高了射程和地面精度,最大射程達到2,380公尺,比美國40×53毫米SR制式榴彈的2,200公尺高出了近200公尺。引信採用全保險型彈頭觸發引信,具有冗餘保險、延期解除保險機構,提高了引信的安全性。同時該引信還具有大着角擦地發火功能,較大地提高了引信的作用可靠性。

系統特色

重量輕

國外現役40毫米口徑的自動榴彈發射器普遍偏重,如美國Mk 19 Mod 3型重63.7千克,新加坡CIS 40 AGL型為52千克,南非AGL型為50千克。而LG3自動榴彈發射器重量僅為39千克,提高了機動性。這主要得益於該發射器採用了液壓緩衝技術,大幅降低了槍機的重量,在武器的衝擊大為減小的同時,也降低了機匣、槍尾等主要受力件的強度要求,達到了減輕重量的目的。榴彈的重量也低於同類型的榴彈,如美國M433殺傷彈全重340克,而LG3的殺傷彈較之輕了15克。

結構緊湊

LG3型40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的外形尺寸僅為1,030毫米×229毫米×195毫米(長×寬×高)。可以說是在現役同口徑的自動榴彈發射器中最緊湊的一款。比如美國的Mk 19 Mod 3型尺寸為1,095毫米×340毫米×>200毫米;而南非AGL型則為844毫米×281毫米×267毫米。

射擊精度高

LG3自動榴彈發射器在2,200米距離上連發射擊一組10發榴彈,散布範圍一般在9×50米內,最小散布範圍僅為4×20米。發射器的射擊精度如此之高,是由以下幾個因素決定:

  1. 採用了自由槍機、慣性閉鎖機構,槍機的質心位置與槍管軸線基本重合,射擊時產生的縱向扭矩很小。
  2. 採用了雙向液壓緩衝器槍機重量較小,槍機復進和後坐到位的衝擊小,有利於射擊精度的提高。而美國Mk 19 Mod 3型發射器無液壓緩衝器,槍機重量較大,槍機復進和後坐到位的衝擊大,對射擊精度不利。
  3. 武器的射速和三腳架的剛度匹配較合理。另外,發射器採用了閉膛待擊的擊發機構。閉膛待擊與美國Mk 19 Mod 3型等採用開膛待擊的榴彈發射器相比,雖然結構較複雜,但首發射擊時,從解脫擊針到擊發底火的時間短,易於打擊運動目標,且撞擊小,對提高射擊精度有利,尤其是對提高首發命中率效果甚為顯著。

可雙向供彈

LG3自動榴彈發射器的雙向供彈滿足了機動平台對榴彈發射器供彈方向可變換的要求。為實現供彈方向的變換,採取了如下措施:

  1. 採用對稱設計技術,凡涉及到供彈方向轉換的零件或部位都呈對稱設計或分布
  2. 儘量簡化結構
  3. 採用模塊化設計

這樣一來,在不增加任何零部件的前提下,只需變換供彈導板、供彈盒部件、撥彈部件的位置,即可實現左右供彈方向的改變。而且轉換速度快,不需專用工具。而美國Mk 19 Mod 3型沒有雙向供彈方向轉換功能。

裝填方便

LG3採用了柔性裝填機構,與美國Mk 19 Mod 3型等剛性手柄裝填機構相比,該機構具有如下優點:

  • 採用了動滑輪機構,裝填引力減小了將近50%。
  • 適應性強,傳力件為柔性鋼絲,首發裝填不受射擊角度的限制。
  • 機匣上沒有剛性手柄的運動長槽,有利於全槍的密封防塵。
  • 容易實現電動裝填。

勤務性能好

由於採用了模塊化設計,LG3的使用維護相當方便,日常全槍分解、結合快捷。向前推槍身鎖扣,可將發射器身與三腳架分離。轉動受彈器鎖扣,打開受彈器蓋,就可將發射機和槍機卸下。按下擊發機卡銷,可將擊發機從機匣上拆下。按下固定栓卡銷,抽出固定栓,可將液壓緩衝器取出。按下供彈盒卡銷,可從機匣上拆除供彈盒。值得一提的是,全槍的日常分解、結合不需工具,且分解後沒有零散小件。

Mk 19 Mod 3型模塊化程度不高,其日常分解、結合需要工具。

通用性強

LG3具有較強的通用性。首先,該發射器既可發射自行研製的系列彈種,又可發射北約制式40毫米榴彈。其次,瞄準具的接口為北約通用的皮卡汀尼導軌,既可安裝自行研製的白光瞄準鏡,又可安裝國外的紅外夜視瞄具或其它瞄準鏡。

射界範圍大

LG3型的射界範圍大,其高低射界達-10°~42°,方向射界為左右各180°。而美國Mk 19 Mod 3型的高低射界是通過螺杆進行調整的,方向射界通過與兩後腳連接的導杆進行調整。由於受結構、外形尺寸的限制,其調整範圍較小,高低射界僅為-10°~30°左右,方向射界僅為左右各35°左右。另外,LG3射界調整快捷省力,只需鬆開高低和方向扳手,即可調整高低和方向射界,而且由於三腳架支撐點與發射器身重心的距離較Mk 19 Mod 3型的近,調整力較小。

動作安全可靠

LG3採用開放式槍栓自動原理,結構簡單,動作可靠。設置了扳機保險和閉鎖保險,保險機構齊全。另外,發射器沒有外露運動件,操作使用安全。

彈種多樣

LG3配用的彈藥主要有新研製的殺傷彈、破甲殺傷彈、訓練彈。這些彈種均採用高低壓發射原理,實現了高初速、低膛壓。為達到通用的目的,其口徑、外形尺寸、彈丸初速、彈丸重量、質心位置等參數均與40×53毫米高速榴彈基本一致。上述彈種在保證通用性的前提下,既充分利用了國內的成熟技術,又在結構上進行了大膽創新,其主要性能指標比起原版40×53毫米高速榴彈有著較大幅度的提高。比如破甲殺傷彈殺傷半徑為6,破甲深度達76毫米,而美國M430破甲殺傷彈殺傷半徑為5米,破甲深度僅為51毫米。

使用國

沒有消息報道有採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採用的是35×32毫米榴彈,與該武器不通用,中國使用自用型QLZ-04自動榴彈發射器。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