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中日關係

由YFdyh000在話題科技、文化章節上作出的最新留言:2 個月前
優良條目落選中日關係曾獲提名優良條目評選,惟因其尚未符合標準而落選。下方條目里程碑的連結中可了解落選的詳細原因及改善建議。條目照建議改善之後可再次提名評選。
2006年10月27日優良條目評選落選
          本條目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乙級
本條目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國際關係專題 (獲評乙級極高重要度
本條目屬於國際關係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國際關係(含外交)相關主題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乙級
 極高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極高重要度
漢字文化圈專題 (獲評乙級極高重要度
中日關係」是漢字文化圈專題的一部分,一個主要對(即漢字文化圈,或稱「東亞文化圈」「儒家文化圈」等)為主題的文章作編輯、收集、整理、完善的專題。如果您願意參與,可以編輯這篇文章,或者造訪本專題頁面了解專題的工作,並歡迎參與討論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乙級
 極高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極高重要度
中國專題 (獲評乙級極高重要度
本條目屬於中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中國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乙級
 極高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極高重要度
日本專題 (獲評乙級極高重要度
本條目屬於日本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日本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乙級
 極高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極高重要度

關於標題順序

為什麼是中日關係,而不是日中關係?中日關係是不是有中國中心主義?--百無一用是書生 () 03:46 2005年1月13日 (UTC)

我覺得這個詞是中性的,正如中文版的第二次中日戰爭和日文版的日中戰爭一樣。日中戰爭又是不是有日本中心主義呢? "中"和"日"這兩個字的先後應該與某某中心主義無關。ZZZ...很睏 (對話、留言按這裡) 03:58 2005年1月13日 (UTC)

一回事,差別很小,硬要選一個可能「日中關係」的題目更好。隨他去,不必太敏感--冷玉 04:09 2005年1月13日 (UTC)
應該沒有太大的關係,總要有一個在前面的,按照漢語的習慣應該是中日關係,按日本語可能是日中關係,處理其他類似條目時也可以這樣,不會有太大的問題。--VipUser (對話2005_^o^) 04:14 2005年1月13日 (UTC)
中日關係的名稱問題當然不大,但是中國和新加坡的外交關係應該如何稱呼呢?中新關係還是新中關係?要知道新加坡的官方語言也包括中文,那麼在中文維基百科如何處理這個條目呢?要知道,外交上中新關係和新中關係的含義可是不一樣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05:40 2005年1月13日 (UTC)

這篇條目最新的版本是否不夠中立呢 CY 02:07 2005年5月28日 (UTC)

此條目侵犯版權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forum_jp280205d.html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history2/06/11027560/20050429/12279888.html ,已被刪除--Hello World! 00:06 2005年6月27日 (UTC)

「中日關係」詞條估計來自英文sino-japan,考證yahoo news搜索sino結果,全部是sino在前,如sino-us,sino-india,sino-russian,有空回去翻翻資料,看看最早研究國際關係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外文表達方式。基本上是習慣用法。 barry

繼續查閱資料,進入紐約時報網站(www.nytimes.com),查找"sino-japan",1851-1995年代資料,一共6201個搜索結果,在提供free view 的文章中檢索到,標題為:「TOKIO SAYS TREATY WITH CHINA STANDS" 時間和版面為Jul 24, 1928. pg. 5, 1 pgs,作者不詳。文中使用"Sino-Japan commercial"。另外"sino-america"一詞在標題"New China Policies"文中出現,時間和版面為Aug 4, 1971. pg. 33, 1 pgs,作者:C. L. SULZBERGER,使用方式為:"In preparing its assessment as a preliminary to warming up Sino-America relations, " 查找"america-sino"僅2篇文章,查找"japan-sino"僅1篇文章 同樣查找"china-japan"有5838個搜索結果,查找"japan-china"有2999篇。 以上列舉的意思在於說明,sino-japan是習慣用法,在近代以前漢語裡面沒有「中日關係」之類的說法,中國是天朝上國,其他國家都是「蠻夷」,士大夫們從來不會思考國家關係的問題。而後來才因為西方文化的影響和現實逼迫,中國開始有了國際關係的概念。中國人自己考量國際關係的時候當年習慣把「中」放在前面,而有趣的是西方人在寫作的時候好像也習慣把「sino"放在前面。 barry

西方文明現在那麼自傲,沒人會在文字順序上找這種便宜。沒有美國人會覺得寫sino-america,他們就比中國人低一等。相反如果寫成america-china,既不是人家的習慣用法,有些過於自卑的中國人也會覺得人家歧視。
而且sino在前,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sino可以做前綴,比如法國做前綴可以說franco-。而america,japan等等在英語中很少做前綴,americano-和japano-這類前綴的確存在,但是很少很少用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音節太多,作為前綴的詞,多於兩個音節會顯得頭重腳輕,這也是一個語感的問題。--wooddoo 虢國夫人遊春圖 18:52 2005年8月23日 (UTC)
討論中日關係的時候提到了sino,回去就順便把sino加入百科,結果被通知要轉移到維基詞典那邊。感覺中日資源關係說的太沒關係了,兩國資源上面到底有什麼關係呢?看這個條目就感覺是沒關係。--barry 19:33 2005年8月23日 (UTC)

Shizhao請不要刪除我的所有修改,請指出我侵權的內容,或是不符合維基原則的內容,我已經花了很大精力來符合維基的原則,請指出我不當的修改,我會盡力符合維基的原則,不要刪除我所有的修改,維基的權威。

我不認為中日關係這個標題有什麼不妥,如果有人認為中日關係夠中立,難道日中關係就中立了嗎?如果是這樣的話,問一下持這種觀點的朋友對日文版中用「日中關係史」有什麼看法,可否叫他麼改為比較中立的「中日關係史」。對於「中新關係」和「新中關係」可以參考英文版,我不是說參考英文版的相關(中新關係或新中關係)條目,而是涉及英語同為母語的國際關係,如英美關係還是美英關係。而Sino是一個詞綴,往往放在前面。 BlazOops 08:40 2007年3月16日 (UTC)

這個條目需要正名

與其說是中日關係,不如說是中國對日被害妄想症。

上面這位未簽名的,我知道對中日關係的論述失之偏頗,可我為啥子也看不見你有多公允呢!--85.195.123.29 03:55 2006年5月26日 (UTC)

  • 這條目的確需要正名,不過我的理由與上面匿名的朋友不同。「中日關係」一詞本就是指歷史上的雙方關係,本文一開頭卻試圖要把「中日關係」一詞定位在當今中國大陸與日本的關係,同時側重在近現代的中日關係上,本篇遂變得不倫不類。如果想談「現代中日關係緊張的緣起」,建議將條目改為「近現代的中日關係」。—Mirugu 2007年9月28日 (五) 09:04 (UTC)Mirugu回覆

意見

條目大部分都是大事年表,太長樂。因當把相關內容濃縮概括之後,將年表移出另立一條。--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6:38 2006年6月1日 (UTC)

我同意支持,應該另立一個中日關係事件列表,這個條目中進行分析和總結。-下一次登錄 05:45 2006年10月23日 (UTC)

關於"中日文化比較"

感覺其立場明顯偏向中國一方。有失中立原則。---EthanWu

中日文化比較部分已經刪除,有關這一部分的內容考慮併入中日科技、文化交流與合作--奔跑的蝸牛 05:56 2006年10月28日 (UTC)

日本語維基

不曉得有沒有相應條目 或是請日本維基人也協助編寫此條目???----EthanWu

有,希望懂日語的朋友可以翻譯過來奔跑的蝸牛 2007年9月19日 (三) 11:34 (UTC)回覆

現在中日關係這個條目一共有六種文字,我把六種語言版本的條目按大小排了序:

日79,859 バイト

英58,623 bytes

德57.890 Bytes

中56,192字節

泰6,281 ไบต์

法2 774 octets

非常奇怪,中文版竟然只排到第4位!而後兩位的字節數連萬都沒上。可恥呀!--奔跑的蝸牛 (留言) 2009年6月15日 (一) 07:07 (UTC)回覆

本文語言

無論正方反方,都是超級不中立。。。--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06:17 2006年7月6日 (UTC)

如果認為無論正反方都是超級不中立的話,那麼為什麼不讓這個條目能夠更為中立?--森里螢一 19:21 2006年12月26日 (UTC)

優良條目評選

以下內容由Wikipedia:優良條目候選移至

  • 中日關係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社會科學-政治。--長夜無風(風言風語) 07:46 2006年10月21日 (UTC)
    • (-)反對 中立性有爭議--Johnson Lau 16:13 2006年10月21日 (UTC)
    • (+)支持--沙田友 17:33 2006年10月21日 (UTC)
    • (-)反對 瑣碎不系統,沒有總結性的分析和描述。-下一次登錄 05:50 2006年10月23日 (UTC)
    • (-)反對,同上--甚麼是愛情???(有事找我?) 08:45 2006年10月23日 (UTC)
    • (-)反對 我認為這個條目的編寫者文句不通暢、整個條目內容沒有系統化,簡直是一大堆資料硬塞進來的,強烈反對其被選為優良條目,不過這是個很重要的條目,希望有人能好好改寫嘉禾 17:21 2006年10月27日 (UTC)

本文的年代劃分

考慮到大多數漢語使用者的習慣,將年代劃分為古代、近代和現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比較合適,而中古、近古所指年代許多人並不是很清楚,且中古是從魏晉開始的,並沒有包括漢朝,而有記載的中日關係也是從漢朝開始的,但也沒有必要再加上上古的劃分,條目已經按此更改,大家以為如何? 還有,古代里沒有宋朝的記載真的很奇怪,希望有這方面資料的可以補充。 另外,有人說本文是資料的堆砌,這雖然不是我們的目的,但並不是沒有意義,將有用的資料按合理的分類放在一起逐漸完善,成熟的時候當然就可以進行系統化的嘗試,逐漸讓全文的格式統一起來,這也許是一個必經的過程。如果沒有這一步,真的很難想象這個條目怎樣才能完善。 這個條目除了中文的,還有英文和另一種語言的,如果有誰可以把這兩種語言的內容翻譯過來,把譯文先放在討論頁,供大家參考,不僅可以豐富本文的資料,對於消除我們的偏見,也是有好處的。--奔跑的蝸牛 15:39 2006年10月31日 (UTC)

本文的年代劃分欠妥,不應該以中國或日本某一個國家的歷史分期為主,而應該以中日關係的歷史發展分期為主,並參考兩國的歷史分期。愚以為,中日關係的發展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其一是漢唐時期,從官方接觸的開始,到後來更頻繁的往來,基本上是中國對日本產生巨大影響的時期;其二是宋元明清時期,中原文化對外的影響力下降,並不斷受到北方民族的破壞,中日關係走入低谷,日本在這一時期也發展了自己的文化,而不僅僅是文化的輸入者,基本上與中原文明處於平等的地位;其三是晚清至今,日本通過明治維新,全面學習西方文明,國力快速上升,在此後的長時間裡,主導了中日關係,對中國的近現代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此,建議本文的年代劃分可以據此改正,劃分為漢唐時期的中日關係、宋元明清時期的中日關係、晚清以來的中日關係三大時期,包括科技、文化的交流活動也應分別記入不同的時期。其中晚清以來的中日關係可以再分為清朝末期的中日關係、民國時期的中日關係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的中日關係。大家有何意見,請討論。奔跑的蝸牛 2007年9月21日 (五) 12:49 (UTC)回覆

考慮是兩個國家的關係,用公元紀年比較合適。奔跑的蝸牛 2007年9月25日 (二) 08:19 (UTC)回覆

1840年以前的的經濟、科技、文化交流考慮按時間順序以事件為中心論述,不另作分類;1840年以後的另作分類。奔跑的蝸牛 2007年9月25日 (二) 08:19 (UTC)回覆

1972年中日建交,但兩國依然是以民促官的關係,沒有必要再分期。奔跑的蝸牛 2007年9月25日 (二) 08:54 (UTC)回覆

關於呂秀蓮訪日

1995年4月17日,臺灣的民進黨籍立法委員呂秀蓮到當年《馬關條約》締結地日本下關春帆樓參觀。她在參觀《馬關條約》簽訂會場發表感言時稱:「大清帝國把台灣依據馬關條約割讓給日本雖是中國的外交挫敗,卻是台灣人的「大幸」,因為台灣經此日治時期,走上和近代中國百年戰亂不絕的狀況完全不同的道路,才有今天台灣的經濟發展以及民主成就,否則和今天的中國一樣受到中國共產黨的一黨專政統治,沒有民主自由。呂秀蓮認為,台灣自從1895年《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台灣自行成立台灣民主國以後,法律上就與中國不相統屬,個別獨立,從未同屬於一個政權。」 文中並沒有提及現代的中日關係,而只不過是呂秀蓮為台灣獨立運動找證據。是否可以刪除?Zhuhui 21:03 2007年1月25日 (UTC)

關於內文

  • 其中一節「中國的反日宣傳」,真的令我咋舌。強調日本侵華歷史問題就等如反日?而且講出歷史,即是事實,何來正面負面之分?—(留言) 2007年8月5日 (日) 08:01 (UTC)回覆
  • 還有參見一節,為什麼加入條目「南京的真實」?與本條目有何關係?如果有「南京的真實」,那為何不加上「南京 (電影)」?這是否別有用心的人士的舉動呢—(留言) 2007年8月5日 (日) 08:03 (UTC)回覆

1949年以後中華民國與日本國政府的關係很長時間沒有加入任何內容,因為在論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時候已經穿插的說了,也沒有必要分出來,如果覺得是兩個國家,那乾脆就去掉,如果還可以稱的上是一個國家,那也用不着分出去。奔跑的蝸牛 2007年9月25日 (二) 08:19 (UTC)回覆

考慮加入有關徐福的記載,不管是事實還是傳說,都是一個對中日關係有影響的人物。奔跑的蝸牛 2007年9月25日 (二) 08:19 (UTC)回覆

關於對本文的破壞與保護的解除

應該明確本條目曾遭到嚴重的破壞,而不是編輯衝突,因此也沒有必要進行討論或達成一致的意見;但是維基在面對惡意的破壞時,真的就只能對條目進行保護嗎?對於這個問題我有一點建議供大家參考,也許對解決類似問題有益。首先應明確什麼是破壞,什麼是編輯衝突,對於前者應該進行保護,後者則儘量不要保護;其次,應該取消保護對所有維基人的限制,而只限制對條目的破壞者,如有維基人被認為是某條目的破壞者,可以由管理員利用技術手段禁止他對本條目的編輯,而不應該是禁止所有人的編輯,因為這樣做不是編輯者的勝利,而是破壞者的勝利;對於未登錄的編輯者的破壞,仍可以採取半保護的手段;為了民主起見,建議管理員只可以禁止破壞者在一個月的時間裡不得編輯被破壞的條目,如果有必要可以在討論頁發起投票,由大家投票決定是否永久禁止破壞者編輯本條目;在禁止破壞者編輯被破壞的條目的同時,破壞者還可以正常編輯其他的條目;如果有某個維基人在5個以上條目里被大家公認有破壞行為,則可以由管理員封禁他的帳號。大家對此建議有何意見,請討論。奔跑的蝸牛 2007年9月19日 (三) 12:03 (UTC)回覆

關於條目的中立性

許多人提到了條目中立性,還有些人給條目貼上了中立性有爭議的標籤,可是,只有一個人在討論頁指出有爭議的一個部分(而且已經刪除),只有僅僅一條!!!我不否認條目的中立性有爭議,或者有地方色彩,但是希望加上如上標籤的人能夠在討論頁先指出來,共同來維護維基的禮儀。奔跑的蝸牛 2007年9月25日 (二) 07:52 (UTC)回覆

  • 這一篇的中立性的確相當有問題。正因為有地域及意識型態色彩的部分太多,或許沒有人能一一列舉出來。只有一人提出,不代表問題只有一個。在「正名問題」的討論,小弟已提供了一些看法。此外像徐福一事,此人是否真的抵達日本,至今都還是有待考查的傳說,將它列在「中日關係」上,不僅真確性有疑義,它也無關雙方的往來。大家想看的是中日關係的演變發展與影響,不是教科書或官方宣揚仇日的罪狀式敘述。即使要論及雙方的爭議,也要能使讀者充分瞭解雙方的觀點與想法,而非單方面的指控。—Mirugu 2007年9月28日 (五) 09:26 (UTC)Mirugu回覆

關於台灣問題

在歷史上,台灣曾經處於四種狀態:其一是自治狀態;其二是處在大陸統治之下;其三是處在外族統治之下,如曾經是荷蘭的殖民地和日軍占領區;其四是前大陸政權統治,如鄭成功政權和國民黨政權。中日關係的論述中是否應該在上述任何狀態之下都包括台灣問題呢?中國在很長的歷史時期里都曾經處於分裂的狀態,那是不是說,中國曾經是分裂的,就可以說中國是兩個、甚至幾個國家?或者反過來說,有一個以上政權的地區就不是一個國家?或者說一個民族的、一種語言的、一種宗教的就是一個國家?還是曾經一個的,就永遠是一個的?奔跑的蝸牛 2007年9月29日 (六) 14:20 (UTC)回覆

  • 「中國」在清朝以前不是國家稱呼,所以沒有分裂的朝代(南北朝)就是分裂的中國。北魏和南朝宋是兩個國家,但可不能稱作北中國或南中國,因為在當時「中國」不是國家稱呼,所以沒有南北中的問題。在清朝後期或是中華民國成立後,中國才是其對外國的概稱。--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07年10月3日 (三) 15:04 (UTC)回覆
    • 樓上是沒有研究過清朝對外關係或者是宋朝史吧。說「中國是民國建立以後的國家稱呼」是久而久之的偏見。

條目太長了

條目太長了,應該把能分出去的主題都分出去。如釣魚臺群島、東海油氣田問題、雙邊重要文件都可以分出去,與其他條目合併或者另立新條目。--奔跑的蝸牛 (留言) 2009年6月12日 (五) 14:43 (UTC)回覆

個人感覺資料有失全面,而且有失中立,希望能引進英文維基 中日關係

日本侵略中國的經濟原因沒有提到,大眾武裝和對敵國人口作戰引發屠殺的軍國主義因素也沒有全面介紹。


資料來源錯誤 注釋中引用中日千年錯看史一文,是我所寫,我叫王東,但不是北京大學老師,純屬張冠李戴。拙著別跟我說你懂日本網絡上可以檢索。

在疑似作者的章節下補一句。 原文:"從1898年至1911年間,至少有2.5萬名中國學生赴日本留學[41]然而,中國向日本的學習比之於日本就顯得過於粗略和傲慢了。有證據表明,「中國留日學生的總體水平低得可憐」[42]。" 兩個引用都是"中日千年錯看史"。 "至少2.5萬"是事實斷言,不應用網誌內容,如果網誌有引用,直接用轉引的原文。 引用41之後的內容,全為作者王東的觀點。 根據明確表達:"當我們討論觀點時,我們應當把觀點歸屬於某個人或某類人,並討論他或他們持有這一觀點的事實。" 更有甚者,這段話其實完全違反了所謂"中立性",網誌同樣並非可靠來源,疑似作者的身份、專業程度也有待查實,我建議完全刪除以上原文。但中文維基向來對以上定義有爭論,請參與本條目的維基人心證。—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36.231.131.165對話)於2020年7月14日 (二) 04:31 (UTC)加入。回覆

在互助客棧的條目探討中,該討論目前正舉行投票。統一名稱案:將現行中X關係中國-XX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與XX關係(非建交),更名為中國-XX關係中國與XX關係(非建交)。敬邀用戶前往發表意見,討論至12月25日(一)23:59 (UTC+8)。--Tp0910留言2017年12月22日 (五) 16:08 (UTC)回覆

簽證章節

該章節從中華民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關係中複製過來,對象已變更(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不能一概而論。又「持有日本護照的日本公民抵華參加國際會議、運動賽事、商展活動、文藝演出,可以電子簽證入境中國大陸,停留最多30天並不得延期。」這是中華民國電子簽證政策,而中華人民共和國目前無實施電子簽證,請勿更改幾個字就完成。--Tp0910留言2024年9月16日 (一) 13:59 (UTC)回覆

科技、文化章節

各位維基人:

我是維基新手,關於諸如日配聲優豐永利行櫻井孝宏古賀葵等人對中國動漫《時光代理人》的貢獻。以及中國遊戲《原神》、《崩壞:星穹鐵道》、《絕區零》在日本市場的發展,聲優早見沙織Machico等人參加2019年上海的萬代南夢宮活動。請問是否要將內容加上此章節?--Piggy Studio留言2024年11月2日 (六) 09:36 (UTC)回覆

Talk:中美關係#關於條目的文化章節內容--YFdyh000留言2024年11月2日 (六) 10:47 (UTC)回覆
返回 "中日关系"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