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地球

由Fucong119在話題鏈接問題上作出的最新留言:5 年前
基礎條目 地球屬於維基百科自然科學主題的基礎條目第一級。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優良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環境專題 (獲評優良級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環境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環境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優良級優良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優良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地質專題 (獲評優良級極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地質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地質學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優良級優良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優良級
 極高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極高重要度
科學專題 (獲評優良級極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科學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科學相關條目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優良級優良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優良級
 極高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極高重要度
天文專題 (獲評優良級極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天文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天文學相關條目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優良級優良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優良級
 極高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極高重要度
地球科學專題 (獲評優良級極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地球科學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地球科學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優良級優良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優良級
 極高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極高重要度
跨語言維基專題 (獲評優良級
維基百科跨語言維基專題小組確認地球希臘語英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維基百科中的典範條目。您可以參考這些語言的維基條目進而改進本條目的中文版。感謝您的參與合作。
 優良級優良  根據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優良級
優良條目地球因符合標準而獲列入優良條目。如有需要,請勇於更新頁面如條目不再達標可提出重新評選
典範條目落選地球曾獲提名典範條目評選,惟因其尚未符合標準而落選。下方條目里程碑的連結中可了解落選的詳細原因及改善建議。列表照建議改善之後可再次提名評選。
新條目推薦 條目里程碑
日期事項結果
2006年11月1日優良條目評選入選
2007年10月5日優良條目重審維持
2008年3月11日優良條目重審撤銷
2010年8月24日典範條目評選落選
2013年4月1日頁面存廢討論保留
2016年8月31日優良條目評選入選
2016年10月10日典範條目評選落選
新條目推薦 本條目曾於2016年8月28日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你知道嗎?」欄位。
新條目推薦的題目為:
    當前狀態:優良條目;其後評選典範條目落選

    已完成合併

    感謝各位的協作!現尚未進行二次核查的段落有:

    • 說明模板
    • 2.4未來發展的預測
    • 3.9磁場
    • 3.10磁層
    • 4.3地軸傾斜和季節變化
    • 7.2小行星及人造衛星

    完成後,請在章節後方表上(<span style="font-family:黑体;color:green;">已经查核</span>--~~~~),待所有段落皆已核查完畢後,可考慮提報至WP:DYKCWP:GAN。-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2016年8月24日 (三) 05:10 (UTC)回覆

    本次協作終於大功告成,在此列出參與者名單,以茲感謝:
  • 如有遺漏,還望海涵。再次 謝謝您們!也歡迎各位繼續參與之後的協作計劃!-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2016年8月25日 (四) 09:19 (UTC)回覆
  • 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
     

    --№.N留言2016年8月24日 (三) 09:39 (UTC)回覆

    優良條目評選

    地球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太陽系,提名人: 南極的熊 留言 2016年8月24日 (三) 05:15 (UTC)回覆
    投票期:2016年8月24日 (三) 05:15 (UTC) 至 2016年8月31日 (三) 05:15 (UTC)
    (&)建議:上述問題在提特色前先改過。--Z7504留言2016年8月28日 (日) 12:03 (UTC)回覆

    :內文齊全、參註足以查證。--Farry104uck留言) 2015年8月28日(日) 05:43 (UTC)

    •   不符合優良條目標準:生硬的翻譯腔,翻譯過來的東西語序完全不符合漢語語序,顛三倒四。

    例如「地球是距離太陽第三近的行星,也是目前宇宙中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體。地球屬於太陽系,是太陽系中密度最大的行星,亦為直徑及質量最大的類地行星。」更好的翻譯應為「地球,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與太陽由近至遠距離為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密度、直徑和質量最大的類地行星。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體,也是人類和數百萬種生物的共同家園。」

    又例如「地球通過引力與太陽和月球等其他外層空間天體發生相互作用。自轉及公轉是地球的兩種運動形式。當前,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需要進行約366.26次的自轉,因此1個恆星年約相當於365.26個太陽日」自轉一周的時間完全沒有給出。--Fxqf留言2016年8月28日 (日) 13:58 (UTC)回覆


    15支持,6反對:符合標準--Z7504留言2016年8月31日 (三) 05:26 (UTC)回覆

    關於地球頁面移動的一點小疑問

    地球這個條目自8月12日開始創建草稿空間進行重寫,至今日已基本完成。我的一點小疑問是,在合併此條目的草稿空間和原內容時。目前的操作是G8刪除,然後恢復8月12日之前的版本。8月12日後的歷史版本是接上草稿空間的版本。可是原先在8月12日至24日的地球非草稿空間的歷史版本已經刪除。請問這樣操作是否OK?Daiquping留言2016年8月24日 (三) 12:33 (UTC)回覆

    沒管理員介入的話,直接複製粘貼;有管理員介入的話,可以考慮合併歷史。不過直接拷入比較好。——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6年8月24日 (三) 13:04 (UTC)回覆

    特色條目評選(第二次)

    地球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物理學和天文學,提名人:【和平至上】《💬》《📝》 2016年9月26日 (一) 09:37 (UTC)回覆

    投票期:2016年9月26日 (一) 09:37 (UTC) 至 2016年10月10日 (一) 09:37 (UTC)

    7支持,5反對:未達標準--Z7504留言2016年10月10日 (一) 10:00 (UTC)回覆

    序言章節

    關於改善序言章節的討論。我覺得很多資料也不是關於地球的核心內容,不需要放在序言章節,放了會有累贅感覺。 --愚蠢的人類留言2017年1月10日 (二) 12:52 (UTC)回覆

    我懷疑「地球自轉一圈為一日,地球公轉一圈稱為一年」 這個說法為不真確…… --愚蠢的人類留言2017年1月11日 (三) 09:26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地球中的2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鏈接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6月25日 (日) 19:11 (UTC)回覆

    人文地理小節的編輯「指南」

    就GA評選來看似乎是有極大問題的條目,很想幫忙修繕,不過由於個人能力有限,加上懶得動筆,就在這裡為各位編者提出「人文地理」(因為我這一學期學地理時剛學)的小意見,竊以為能幫助提高條目品質。

    1. 第一段:請問為何沒有一句概括性質的話?直接就「地圖學」「地理學」,而且「地理學」個人認為也不是很妥,因為光地理學就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且這兩者本身就存在一種包含關係(即地圖學是地理學的一個分支),將兩者等同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2. 第二段:截至2011年10月31日,地球的總人口達到70億左右。預測顯示世界人口將在2050年時達到92億人,其中在發展中國家將可能發生人口快速增長的情形。世界各處人口密度差異巨大,大部分人口居住在亞洲。預計在2020年全世界將有60%人口居住於都市中,而非農村地區。沒有章法,一會是總人口,一會是人口密度差距,一會是城鎮人口比重。要有概括,不要單純地羅列數字。
    3. 第三段:只指出常識問題,而位於南極洲的阿蒙森-史考特南極站(90°S)則是全球最南端的永久居住地,此地幾乎完全接近南極點。請問後一句有必要嗎?90°S就是南極點。
    4. 最後兩段:

    聯合國是一個以「介入國家之間的糾紛從而避免武裝衝突」為成立目標的全球性國際組織[243],也是一個為國際法和國際外交設立的重要平台。如果取得了成員國的共識,聯合國可武裝干預一些國際事務。[244]

    1961年4月12日,尤里·阿列克謝耶維奇·加加林成為了第一個抵達地球軌道的人類[245]。截至2010年7月30日,共有487人曾去過太空並進入軌道繞行地球,其中有12人還參與了阿波羅計劃並在月球行走[246][247][248]。正常情況下,國際空間站是太空中唯一還有人類的地方。太空站的成員由6人組成,成員一般每六個月替換一次[249]。阿波羅13號於1970年執行任務期間離地球400,171千米,為人類目前到達過的最遠距離[250]。

    我不認為這是人文地理應該講的。人文地理有:1.人口地理學;2.資源地理學;3.經濟地理學;4.政治地理學;5.文化地理學;6.旅遊地理學;7.歷史地理學;8.聚落地理學;9.社會地理學;10.社區地理學。聯合國暫且不論,航空航天?應該算入天文學吧。--10³留言2017年7月18日 (二) 11:05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地球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鏈接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8月11日 (五) 21:04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地球中的17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鏈接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9月17日 (日) 01:01 (UTC)回覆

    錯誤

    地球自轉這一部分下有個明顯錯誤:從地球上看,空中的天體都以每小時15°,也就是每分鐘15'的角速度向東移動(低軌道的人造衛星和大氣層內的流星除外)。這句話錯了,應該是向西移動。我不知道怎麼更改條目,有人能改正一下嗎? Tintinenfrance留言2019年1月13日 (日) 07:33 (UTC)回覆

    編輯請求:更改錯誤

    {{Editprotected}} 地球條目,自轉部分有錯誤,請求更改: 「從地球上看,空中的天體都以每小時15°,也就是每分鐘15'的角速度向東移動。」這裡應該更改成向西移動。 --Tintinenfrance留言2019年1月16日 (三) 18:08 (UTC)回覆

    已修改,祝好。--Jimmy Xu 2019年1月16日 (三) 21:27 (UTC)回覆

    鏈接問題

    歷史-地球形成一節中,第三自然段「火山爆發所釋放的氣體形成了次生大氣」中,「次生大氣」的鏈接指向廣義的行星大氣層而非地球大氣層。是否有必要修改該鏈接使其指向地球大氣層?--------Fucong119留言2019年7月22日 (一) 09:58 (UTC)回覆

    返回 "地球"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