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開放內容

由Jimmy-bot在話題條目內容開放的名稱以及列表上作出的最新留言:9 年前

open content 中文譯名

open content 建議譯為「開放內容」,理由:

1. 此名詞指的是「開放的內容」,不是內容的開放程度。

Maolins (留言) 2011年12月9日 (五) 04:32 (UTC)回覆

條目內容開放的名稱以及列表

內容開放,據查證是User:Formulax翻譯自英文該條目的某個版本。

條目名稱修改問題

個人認為,討論:內容開放中User:Maolins有關中文譯名的說法不無道理。雖然已被學術論文引用,但名稱上採用開放內容更為合理。

條目中大量列表的處理

據查證,英文版對應條目列表是在[1]版本由User:Muhgcee做出的「moved list to its own page」移動到List of open-content projects條目的。該條目在英文維基討論後認為應當刪除。原討論(Wikipedia:Articles for deletion/List of open-content projects)部分翻譯如下:

維基百科條目不應作為鏈接農場(link-farms)和失敗(fails)存在;

  • 保留 There's plenty of precedent for lists like this, assuming that the list contains only notable items that contain Wikipedia articles. See: List_of_social_networking_websites. These lists can be helpful to readers who are interested in learning about related, notable sites. Remove the redlinks from the current list, however; and make the items in the list link to Wikipedia articles, rather than hyperlinks directly to the sites. Tarinth 17:37, 28 December 2006 (UTC)
  • 刪除 - WP:NOT#IINFO. Tonytypoon 20:47, 28 December 2006 (UTC)
  • 刪除 just a list of links, form whihc the weblinks must be purged if kept. Guy (Help!) 21:42, 28 December 2006 (UTC)
The above discussion is preserved as an archive of the debate. Please do not modify it. Subsequent comments should be made on the appropriate discussion page (such as the article's talk page or in a deletion review). No further edits should be made to this page.

我在看到此條目的一大群鏈接的時候,也覺得不應是維基百科出現的內容。因此拿到此地探討是否移除諸多鏈接,以及加入DMOZ補充作為目錄外鏈。--Alexander Misel留言2015年3月27日 (五) 17:56 (UTC)回覆

鏈接列表和正文外鏈刪掉即可,留下一兩個做例子。這個當是和開放源碼同理?這種爭議不大的自己移動了就行。--淺藍雪 2015年3月28日 (六) 23:50 (UTC)回覆
哦,好,如果別人沒什麼異議的話我就去改。確實與開放源碼類似。但是應用面更廣泛一些。--Alexander Misel留言2015年3月29日 (日) 04:37 (UTC)回覆
返回 "開放內容"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