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颶風約翰 (1994年)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典範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颶風約翰 (1994年)是一條典範條目,即此條目可作為維基百科社群的典範之作。如有需要,請勇於更新頁面。 | ||||||||||||||||||||||||||||
|
本條目有內容譯自英語維基百科頁面「Hurricane John (1994)」(原作者列於其歷史記錄頁)。 |
以下用戶曾撰寫此條目或熟悉其所涉主題,或可解答內容查證與參考來源方面的問題:
|
新條目推薦
- ~移動自Wikipedia:新條目推薦/候選~(最後修訂)
- 哪個颶風,是有紀錄以來維持時間最長,及移動路徑第二長的熱帶氣旋?〈創建:User:Quarty,8,318位元組〉--天上的雲彩 雲端對話 11:27 2007年2月3日 (UTC)
- (+)支持--不中舉的秀才(江南貢院) 12:25 2007年2月3日 (UTC)
- (+)支持--by--阿佳暫時不囉唆! 12:30 2007年2月3日 (UTC)
- (+)支持,相當用心。--Giant(Talk) 12:44 2007年2月3日 (UTC)
- (+)支持,--Clithering(tête-à-tête) 15:40 2007年2月3日 (UTC)
- (+)支持--Iflwlou 16:44 2007年2月3日 (UTC)
- (+)支持--傑 05:16 2007年2月4日 (UTC)
可不可以把颶風約翰移動到颶風約翰 (1994)嗎? 2006年,颶風約翰也發生到。218.186.9.5 11:37 2007年2月3日 (UTC)
優良條目候選
- 颶風約翰 (1994年)(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自然科學—大氣物理學及氣象學,翻譯自英語維基的特色條目。--Quarty 14:38 2007年2月3日 (UTC)
- (+)支持--長夜無風(風言風語) 15:32 2007年2月3日 (UTC)
- (+)支持--Iflwlou 16:45 2007年2月3日 (UTC)
- (+)支持只是英文也這麼短嗎?--不中舉的秀才(江南貢院) 02:22 2007年2月4日 (UTC)
- (:)回應——英文版的確也只是這麼短。--Quarty 10:58 2007年2月4日 (UTC)
- (+)支持--約翰哈博克 02:32 2007年2月4日 (UTC)
- (+)支持--dbslikacheung 13:52 2007年2月6日 (UTC)
- (!)意見:英語版這樣短的內容已經是特色條目了,而這樣在中文只適合作優良條目評選,怎麼回事了呢…(我並不是想賭氣把它拿到特色條目評選,只是問問而已-.-")--dbslikacheung 13:55 2007年2月6日 (UTC)
- (+)支持--by--阿佳暫時不囉唆! 13:26 2007年2月7日 (UTC)
- (+)支持,Shibo77 02:42 2007年2月9日 (UTC)
特色條目評選
英文版的特色條目,我認為以內容及其翻譯水準可達到特色條目的要求。--あるがままでいい(talk) 05:56 2007年3月10日 (UTC)
支持
- (+)支持:英語的內容方面也和中文的差不多,特色值得考慮。--dbslikacheung 16:01 2007年3月11日 (UTC)
- (+)支持:內容充實,以上建議,謝謝。--Jean Havoc 16:32 2007年3月12日 (UTC)
- (+)支持,考慮很久終於投下-這是個好典範,錯誤也改正。--陋室★茶話★獻曝★工具與關注 01:19 2007年3月15日 (UTC)
反對
- (-)反對翻譯錯誤, peaked as a Category 5 hurricane on the Saffir-Simpson Hurricane Scale, the highest categorization for hurricanes.被翻譯成「較正常高的海平面溫度協助約翰增強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中的最高等級——五級」。「較正常高的海平面溫度協助」的原文在那裡?譯者誤解英文原意。原文指最高峰時達到五級,而不是「增強至」五級。「peaked as」描繪峰形曲線,前後低中間高,形像地,明確地包含由弱到強,然後由強變弱的過程;「增強至五級」,只說明由弱到強。今日北京氣溫最高達到攝氏10度,和今日北京氣溫增強至攝氏10度含意是不同的
- Because it existed in both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Pacific, John was one of a small number of tropical cyclones to be designated as both a hurricane and a typhoon被錯誤地翻譯成「因為約翰曾經進入西北太平洋,它也被稱作「颱風」;東太平樣和西太平洋被譯為「西北太平洋」大錯特錯。--三十年河東 09:04 2007年3月10日 (UTC)。
- (:)回應「因為約翰曾經進入西北太平洋,它也被稱作「颱風」」,這句話中文本身並沒有錯誤阿。究竟哪裡大錯特錯呢?LivingRoom 10:27 2007年3月10日 (UTC)
- 翻譯講信達雅, 連信都作不到,談什麼翻譯水準--三十年河東 11:58 2007年3月10日 (UTC)。
- (:)回應:寫這篇條目的目的是要介紹這個颶風,並不是像翻譯某個人的著作一樣必須能夠100%對應。翻譯只是來源之一,而且英文版也會變化,不可能每一字每一句都按照英文版來寫吧?所以還是中文文意的正確比較重要。LivingRoom 18:54 2007年3月10日 (UTC)
- 翻譯講信達雅, 連信都作不到,談什麼翻譯水準--三十年河東 11:58 2007年3月10日 (UTC)。
- (:)回應「因為約翰曾經進入西北太平洋,它也被稱作「颱風」」,這句話中文本身並沒有錯誤阿。究竟哪裡大錯特錯呢?LivingRoom 10:27 2007年3月10日 (UTC)
- (-)反對,支持唐戈對翻譯方面的意見 --百無一用是書生 (☎) 14:48 2007年3月10日 (UTC)
意見
- (!)意見,至於優良條目評選時有人提出「照搬英文參考資料」的問題,我認為既然此條目所描述的內容只影響美國地區(夏威夷、約翰斯頓島),那只有英文參考資料也無不可(應該說不太可能有中文參考資料)。且所有參考資料都能在網上瀏覽,並不會有可供查證的問題。--あるがままでいい(talk) 05:56 2007年3月10日 (UTC)
- 如此明顯的翻譯錯誤提名人都看不出,水平可知,譯者的錯誤也就是提名人的錯誤。我要求每一個投票人都必須仔細校對原文然後投票--三十年河東 09:33 2007年3月10日 (UTC)。
- (:)回應--建議在發現英文版與中文版不完全對應的時候,先確定一下中文的句子本身有沒有錯誤,再檢查翻譯問題。如果連中文所表達的意義都搞不清楚,恐怕沒有資格批評別人的水準。LivingRoom 10:31 2007年3月10日 (UTC)
- 別跟我來這一套,我的多本翻譯書籍,曾由中國科學出版社、中國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我不夠資格,高中生才夠資格?--三十年河東 11:52 2007年3月10日 (UTC)
- (:)回應--還是請你先確定一下中文的句子本身有沒有錯誤再說。我是說「連中文所表達的意義都搞不清楚的人」沒有資格批評別人的水準,並不是在說你。LivingRoom 18:47 2007年3月10日 (UTC)
- 別跟我來這一套,我的多本翻譯書籍,曾由中國科學出版社、中國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我不夠資格,高中生才夠資格?--三十年河東 11:52 2007年3月10日 (UTC)
- (:)回應--建議在發現英文版與中文版不完全對應的時候,先確定一下中文的句子本身有沒有錯誤,再檢查翻譯問題。如果連中文所表達的意義都搞不清楚,恐怕沒有資格批評別人的水準。LivingRoom 10:31 2007年3月10日 (UTC)
- 約翰從來沒有「同時」被稱為颶風和颱風,所以說「因為約翰曾在東太平洋和西太平洋存在過,它是少數被同時劃定為颶風和颱風的熱帶氣旋之一」不妥。另外我認為單指出約翰生成時為強厄爾尼諾時期已足夠,再標名那段強厄爾尼諾時期持續的時間大可不必,也容易使人混淆。--Quarty 16:02 2007年3月10日 (UTC)
- 還有那兩句「翻譯錯誤」,其實是我把原文改了,厄爾尼諾現象時東太平洋的水溫較平均值為高是常識,高水溫協助颶風增強也很平常,我不認為原句有什麼問題;至於第二句,我也認為忽略了「one of a small number of tropical cyclones」並不合適,但僅此而已。這個條目被提名時未經校對,的確是錯漏百出。--Quarty 16:13 2007年3月10日 (UTC)
- (!)意見Quarty主譯的這篇文章比另一篇有更多潛力成為特色,因為英文版基本定型。中文版最後還是要靠QuartyLivingRoom等年輕人來完成翻譯。我本人是核子物理出身,對氣象是個門外漢,不宜越俎代庖。只有幾個建議:
1)是否認真地對照最新英文版從新校對一下?如果你覺得需要更改英文版的意思,原則上不是不可以,但你有責任加上必有的註解和參考,否則別人還是會提出問題的。
2)翻譯一段後反覆和英文版來回對照,試試把你的版本翻譯成英文,看看和原來的英文段落相比有沒有走樣?這是英國大翻譯家理雅格的方法。值得學習。 3)順便在此對另一篇文章提出一些個人看法。 我以為熱帶氣旋現在評選特色,還早了點,我以門外漢身份看過英文版作者門 的討論,還有二三十條問題沒有解決,所有他們正在努力解決這些問題。我最擔心的是英文版太長,作者們正在考慮是否把長文分出子條目。無論如何英文版,到通過同行審議,正式成為特色條目,還有一段距離,變動可能會很大。中文版現在急急忙忙成為特 色到時還有得大改,豈不麻煩?何如等一等,到他們定型後再校對一遍.--三十年河東 20:28 2007年3月10日 (UTC).
- 全文翻譯的作品評選特色總是有些爭議,如果翻譯內容完全是漢語裡所沒有接觸過的新事物新思想或者翻譯的作品精準優美倒另當別論。我抱着學習的態度認真看了文章(前兩節),翻譯應該是專業人士的作品,不過我還是覺得有些不妥的地方(我是學文科的,我檢驗翻譯並不是完全按字面來翻,我認可意譯和加注):
- 1,Hurricane John near peak intensity-接近"顛峰時刻"的約翰====這個翻譯似乎很不專業:peak intensity有對應的中文:峰值強度/最高強度。[Hurricane John at its tertiary peak strength in the far north-central Pacific Ocean。:颶風約翰在中太平洋北部的第三次顛峰。也有這個問題。]
- 2,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NHC) later identified the precursor to Hurricane John as a tropical wave that moved off the coast of Africa on July 25, 1994.-美國的國家颶風中心於1994年7月25日在非洲西岸認定一個熱帶波動,這是約翰的前身。====原文並沒有指出國家颶風中心當天認定了一個熱帶波動,該句表達的意思是:國家颶風中心(事後)將約翰的前身認定為是1994年7月25日離開非洲海岸的一個熱帶波動。我查了一下noaa的來源,其實英文版在引述時就有不當:原文是The tropical wave that may have been the john's origin entered the far eastern tropical Atlantic Ocean on july 25.這句的意思是:可能是約翰的前身的那個熱帶波動*可能*於7月25日進入了遠東大西洋熱帶海區。這樣其實出現了兩次失真。
- (:)回應——這裡NOAA的來源是「那個可能是John的前身的熱帶波動……」吧-Quarty 16:44 2007年3月10日 (UTC)
- 是的。noaa是估計那個可能的前身是於1994年7月25日進入遠東大西洋熱帶海區的熱帶波動。新改的"1994年7月25日約翰的前身離開非洲西岸,被美國的國家颶風中心鑑定為一個熱帶波動。"還是不行。
- (:)回應——這裡NOAA的來源是「那個可能是John的前身的熱帶波動……」吧-Quarty 16:44 2007年3月10日 (UTC)
- 3,later that day (by Hawaii Standard Time) reached its peak winds of 175 miles per hour (280 km/h).:同日較後時間(夏威夷時間),約翰達到了280公里每小時的顛峰強度。=====同日較後時間讀起來很怪,不如「該日稍晚」;peak winds這裡不宜翻成"巔峰強度",而應翻成"最大風力"
- 4,Also on August 22 (by Hawaii Standard Time), John made its closest approach to the Hawaiian Islands, 345 miles (500 km) to the south.:同於8月22日,約翰位於夏威夷群島以南約500公里,為最接近該群島的距離。======並不是整天都在這個距離,合適的理解是「同樣在8月22日,約翰*曾*位於夏威夷群島......」
- 5,On Johnston Atoll, sustained winds were reported up to 60 miles per hour (95 km/h), the equivalent of a strong tropical storm, and gusts up to 75 miles per hour (120 km/h) were recorded在島上錄得持續風力達120公里每小時。======漏翻而且翻譯錯誤:持續風力最高是95km/h,120km/h是瞬間最大陣風。
6,當垂直風切*變*減弱======何須"變減弱","減弱"就是了- 7,不久,系統在北緯22度跨越國際日期變更線,進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關島分部的*負責範圍*。:shortly thereafter it crossed the International Date Line at *approximately* 22° N and came under the *surveillance* of the Guam branch of the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JTWC). =====approximately沒有翻出來;負責範圍應該翻成"監視區域"
- (:)回應——前面已修改,後面的我認為譯成負責範圍並無大問題吧?--Quarty 16:44 2007年3月10日 (UTC)
- 負責什麼?負責搞定颱風?本來就必須表明負責監督監視。又是出現不必要的與原文的不相符合。
- (:)回應——前面已修改,後面的我認為譯成負責範圍並無大問題吧?--Quarty 16:44 2007年3月10日 (UTC)
- 8,A strong ridge of high pressure over the Northeastern Pacific Ocean *forced* John westward,:在東北太平洋的*強烈*高壓脊*引導*約翰向西移動=====「引導」不對,而是「壓迫」
- 9,the cold waters of the northern central Pacific:加上當約翰移至較高緯度,海平面溫度驟降=====過渡闡釋,並沒有數據指出海面溫度是如何「驟降」,翻為"中太平洋北部的冷水區"不就行了哦
- 10,he 120th *advisory* was released on the system:對約翰的第120次*發布*發出=====advisory這個專有名詞翻譯為"發布"?「發布發出」是什麼意思?其實是信息/資料。文中還有其他地方還有這個錯誤。
- 另外,分節標題Storm history風暴歷史=====感覺有些怪,不如用「過程」?
- 下面幾節只看了漢語:儘管約翰進入約翰斯頓島的25公里範圍之內,但它當然已大大減弱為一颶風=====漏字,為一級
- 約翰雖然創下不少紀錄,但它因為沒有造成重大傷亡,所以並沒有被除名。=====「被除名」表達的不是很清楚,從哪裡除名?寫成「並沒有從颶風命名表中刪除,以後仍將被使用"(最好交待背景:造成重大災難的颶風的名字將不會再使用)
- 也沒有人因風暴*死亡和喪生*。??????
- 天娜Tina ====中國一般譯作蒂娜;San Ciriaco聖西里阿哥日,好彆扭,至少詞尾不能加個"日"字,原音沒有這個發音,漢語念起來也彆扭,網上較多的是"聖西里亞克"
- 對,是蒂娜。--三十年河東 20:53 2007年3月10日 (UTC)。
- 和1899年的聖西里阿哥日颶風(英語:Hurricane San Ciriaco)*共*的28天的紀錄=====」共「是什麼?
- 使約翰成為在中太平洋出現其中一個最強的熱帶氣旋====漢語不通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預測*甚至估計其強度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中間要加入"其",要不然不通
- 儘管約翰大部分時間均移動*綬*慢=====錯別字Efm 16:22 2007年3月10日 (UTC)
- 11,More than once, shear cleared away most of the clouds above John and nearly caused it to weaken to a tropical depression-->系統大部分的雲系更曾不止一次被風切變切離== above 是否譯漏了?--三十年河東 20:46 2007年3月10日 (UTC).
- (:)回應——這個我認為不必要,熱帶氣旋的雲系當然是在高空。但或許也可譯作「高層雲系」,但原文意思顯然不是這樣。--Quarty 03:41 2007年3月11日 (UTC)
- 12The environment in the Atlantic Ocean was hostile to tropical development, --》當時環境仍不利於熱帶氣旋發展--什麼環境 ?大西洋譯漏了--三十年河東 21:11 2007年3月10日 (UTC)。
- (:)回應——這個我沒意見。--Quarty 03:41 2007年3月11日 (UTC)
優良條目重審
颶風約翰 (1994年)(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Typhoon,提名人:Alvin Lee 酒逢知己千杯少 話不投機半句多 2012年12月9日 (日) 01:10 (UTC)
- 投票期:2012年12月9日 (日) 01:10 (UTC) 至 2012年12月16日 (日) 01:10 (UTC)
- (+)支持:提名人票。來源不足,並且太依賴於兩個來源。--Alvin Lee 酒逢知己千杯少
話不投機半句多2012年12月9日 (日) 01:10 (UTC)- 沒看出來來源不足。另外NOAA是可靠來源,如果不能找到其它來源反對的話,全文幾乎依賴這兩個來源沒什麼問題。(當然條目在ref之上自由發揮的另說)--鐵鐵的火大了(留言) 2012年12月9日 (日) 08:57 (UTC)
- (+)支持:同上。螺釘(留言) 2012年12月9日 (日) 11:50 (UTC)
- (-)反對:本身英文版的內容也不是很多。風神路過(留言) 2012年12月9日 (日) 17:07 (UTC)
- (:)回應:要注意,英文版維基與中文版維基是分開運作的,在英文版維基是特色條目不等於在中文版維基能成為優良條目。--Alvin Lee 酒逢知己千杯少
話不投機半句多2012年12月10日 (一) 12:28 (UTC)
- (:)回應:要注意,英文版維基與中文版維基是分開運作的,在英文版維基是特色條目不等於在中文版維基能成為優良條目。--Alvin Lee 酒逢知己千杯少
- (+)支持,參考文獻過度中文化--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12月10日 (一) 03:55 (UTC)
- (:)回應,已修正。--202.117.145.243(留言) 2012年12月11日 (二) 06:43 (UTC)
- (-)反對:沒看出來來源不足。另外NOAA是可靠來源,如果不能找到其它來源反對的話,全文幾乎依賴這兩個來源沒什麼問題。(當然條目在ref之上自由發揮的另說)--Herbtea (討論) 2012年12月13日 (四) 06:54 (UTC)
- (+)支持,來源不足。--Fxqf·留言簿 2012年12月13日 (四) 10:22 (UTC)
- (-)反對,引源具權威性、可靠,類別條目因其專業性而來源較少。總不能像某些帶有(些微)宣傳的條目大量植入連接吧?@assanges [阿桑奇士] ‧ (talk | cont | uploads) 2012年12月13日 (四) 11:24 (UTC)
- ( ✓ )同意user:assanges,我最近在編輯優良條目馬雅曆時,我發現因為它的專業性要求很高,即使是在英文維基百科這種有大量馬雅學家進行編輯的維基百科(更別說是馬雅學家瀕臨絕種的中文維基百科),也很難全部找到資料,因此引源具權威性、可靠才是最重要的--Herbtea (討論) 2012年12月15日 (六) 08:07 (UTC)
新條目推薦討論
- 截至2014年,1994年的哪場五級颶風仍是有紀錄以來地球上持續時間最長、行進距離最遠的熱帶氣旋,並且也是風速最高的太平洋颶風?
- 颶風約翰 (1994年)條目由183.20.227.127(討論 | 貢獻)提名,其作者為jarodalien(討論 | 貢獻),屬於「Meteorology」類型,提名於2015年6月10日 16:40 (UTC)。
- (+)支持--6+出品,必為佳作。--Lijianqu(留言) 2015年6月11日 (四) 03:09 (UTC)
- (!)意見:@Lijianqu:此票似乎不符合新規則。--MargokDNConnect 2015年6月11日 (四) 04:00 (UTC)
- (+)支持:內容豐富,來源充分。--MargokDNConnect 2015年6月11日 (四) 04:00 (UTC)
- (+)支持,符合標準。--Iflwlou [ M { 2015年6月14日 (日) 15:34 (UTC)
- (+)支持,長度足夠,內容充實有來源。Wetrace 歡迎參與WP:人權專題(留言) 2015年6月15日 (一) 14:30 (UTC)
特色條目評選
颶風約翰 (1994年)(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氣象學,提名人:7(留言) 2015年6月10日 (三) 16:41 (UTC)
- 投票期:2015年6月10日 (三) 16:41 (UTC) 至 2015年6月24日 (三) 16:41 (UTC)
-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提名人票。根據英語特色條目重譯。來源充足,可供查證,內容全面。—7(留言) 2015年6月10日 (三) 16:41 (UTC)
-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來源充足。--追跡未來(留言) 2015年6月13日 (六) 00:05 (UTC)
-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不錯,符合要求。--Qa003qa003(留言) 2015年6月13日 (六) 15:16 (UTC)
- 不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分類中沒有提及重災區夏威夷州和阿拉斯加州。Huandy618(留言)2015年6月14日(日) 04:08 (UTC)
-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內容全面,符合標準。--Qazwsaedx(留言) 2015年6月14日 (日) 15:54 (UTC)
-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內容豐富,來源充足,無多餘內容。--Fxqf(留言) 2015年6月15日 (一) 09:55 (UTC)
-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內容充足、語句順暢,參考資料足以支撐全文,段落大致上都有注腳,以yesFA票作獎勵。—ArikamaI 墮落者的復仇(謝絕廢話|全面戰爭)2015年6月15日 (一) 14:53 (UTC)
-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內容全面,來源充實。 --北風其涼(留言) 2015年6月24日 (三) 04:45 (UTC)
-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符合標準的條目。--1=0,歡迎參與WP:模仿專題 2015年6月24日 (三) 13:37 (UTC)
-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內容豐富且有足夠的來源,符合標準。 --成傷(留言) 2015年6月24日 (三) 14:51 (UTC)
- 9支持,1反對,入選。--183.50.252.102(留言) 2015年6月25日 (四) 00:32 (UTC)
特色條目重審
- 投票期:2017年8月21日 (一) 07:31 (UTC) 至 2017年9月4日 (一) 07:31 (UTC)
- 不符合典範條目標準:提名人票。嚴重翻譯腔,舉例如下:
- 「由於風暴在西太平洋也有達到颱風強度,所以約翰是歷史上少有的既是颶風、又是颱風的熱帶氣旋」:相同主語重複,阻礙理解。
- 「比1966年大西洋颶風菲斯的1萬2700公里原先世界紀錄也要長580公里」:語序不當,阻礙理解。
- 「這一數據足以確保約翰成為有紀錄以來中太平洋最強烈的颶風之一」:「確保」用詞有改善空間。
- 「截至2014年,只有颶風吉納維芙也曾達成過這一目標」:「目標」用詞不當,難道風暴視刷新紀錄為目標?
- 以上。—⌬胡蘿蔔 熱烈慶祝化學成為動員令主題 2017年8月21日 (一) 07:31 (UTC)
- (!)意見:個人拙見,可分別改為:
- 「該風暴在西太平洋亦達到颱風強度,是歷史上少有的既是颶風、又是颱風的熱帶氣旋」。
- 「比原先的世界紀錄—1966年大西洋颶風菲斯的1萬2700公里,也要長580公里」。
- 「這一數據使約翰確定成為有紀錄以來中太平洋最強烈的颶風之一」。
最後一個暫時不會改...--星巴克女王 Wish we could turn back time, to the good old days 2017年8月21日 (一) 13:51 (UTC)
- (!)意見:第4句可改為:「截至2014年,只有颶風吉納維芙也曾在東太平洋形成並增強成颶風後,又在西太平洋達到颱風標準」。只要一些小修小補便能完善文章;與前文字眼重覆並無問題,只要不是在同一句重複就可以了。— Sanmosa ‧ 留言板 ‧ 編輯紀錄 ‧ 白式部乃一庸人也 ‧ 請勿「葵芳邨芳齡8年」 ‧ 無言者可按此打道回府 2017年8月24日 (四) 09:04 (UTC)
-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本人經已按照上述建議(包括本人所提出者)改正翻譯腔問題,文意應該無礙。— Sanmosa ‧ 留言板 ‧ 編輯紀錄 ‧ 白式部乃一庸人也 ‧ 請勿「葵芳邨芳齡8年」 ‧ 無言者可按此打道回府 2017年8月24日 (四) 09:41 (UTC)
自願撤回提名,感謝修正者。--⌬胡蘿蔔 熱烈慶祝化學成為動員令主題 2017年8月27日 (日) 04:54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