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110號潛艇
陛下之UB-110號艇(德語:SM UB 110[註 1])是德意志帝國海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的其中一艘UB-III型近岸潛艇或稱U艇。它由漢堡的布洛姆與福斯船廠承建,於1917年9月1日新船下水,至1918年3月23日交付使用。其全長55.3米,水面及水下排水量分別為510噸和629噸,艇載武器則包括五具500毫米魚雷發射管以及一門105毫米口徑甲板炮。UB-110號入役後曾被部署至佛蘭德區艦隊,並參與了大西洋潛艇戰。在兩次巡邏期間,該艇合共擊沉1艘3709總噸的商船,另擊傷1艘1137總噸的輔助軍艦。1918年7月19日,UB-110號在泰恩河口附近遭英國皇家海軍驅逐艦加里號擊沉,造成艇內19名官兵陣亡、13人倖存。
1918年被打撈上岸的UB-110號
| |
歷史 | |
---|---|
德意志帝國 | |
艦名 | UB-110號 |
下訂日 | 1917年2月6日[1] |
建造者 | 漢堡布洛姆與福斯船廠 |
成本 | 371.4萬德國紙馬克 |
船廠編號 | 316 |
下水日 | 1917年9月1日[2] |
服役日 | 1918年3月23日 |
結局 | 1918年7月19日在泰恩河口附近遭英國驅逐艦加里號擊沉 |
技術數據[3] | |
艦級 | UB級潛艇 |
艦型 | UB-III型(近岸潛艇) |
排水量 |
|
全長 | 55.30米(全長) |
全寬 | 5.80米 |
吃水 | 3.70米 |
動力輸出 |
|
動力來源 | |
速度 |
|
續航距離 |
|
潛航深度 | 75米 |
乘員 | 3名軍官、31名水兵 |
武器裝備 |
|
服役記錄 | |
所屬 |
|
指揮官 | |
參與行動 | 2次巡邏 |
戰績 |
|
設計
UB-110號是漢堡布洛姆與福斯船廠承建的第三批次(UB-103至UB-117號)UB-III型潛艇的八號艇,由德意志帝國海軍潛艇監察局於1917年2月6日訂購,至同年9月1日下水。其全長55.30米,舷寬5.80米。艇體採用雙殼體結構,水面及水下排水量分別為510噸和629噸,浮起時的吃水深度為3.70米。[3]由於無需像UC-II型艇那樣提供水雷布設裝置,設計工程師對潛艇舷弧進行了優化,增大了司令塔體積,配備兩具潛望鏡,司令塔與控制室之間增加一道水密艙壁。這些改進顯著提高了潛艇的水下機動性和生存力。[5]為了達到更高的航速,UB-110號採用兩台猛獅-伏爾鏗六缸四衝程550匹公制馬力(405千瓦特)柴油機用於水面運行,以及兩台394匹公制馬力(290千瓦特)的瑪菲電動發電機用於水下航行;水面最高航速13.3節(24.6公里每小時),水下7.5節(13.9公里每小時);能夠在水面以6節(11公里每小時)航速續航7,420海里(13,740公里),或以4節(7.4公里每小時)連續在水下航行55海里(102公里)而無需充電。[3]
UB-110號的主武器為五具500毫米艇艏魚雷發射管,其中艇艏四具採用層疊式布局分居兩側、艇艉一具,並可搭載合共10枚G6型魚雷。輔助武器則是一門105毫米45倍徑速射炮。其標準船員編制為3名軍官加31名水兵。[3]
服役歷史
1918年3月23日,UB-110號正式入役,隨即展開海試。其唯一一任艇長是曾先後執掌UB-2、UB-17、UB-39、UC-70、UC-17和UB-58號的經驗豐富的指揮官——海軍上尉維爾納·菲爾布林格。[4]完成海試後,該艇於6月27日被編入駐澤布呂赫的佛蘭德區艦隊,並參與了大西洋潛艇戰。在兩次巡邏期間,UB-110號共發射魚雷襲擊過兩艘英國船舶,分別為斯普魯科爾號(Sprucol)和索思伯勒號(Southborough)。[6]斯普魯科爾號是一艘註冊噸位為1137噸的油輪,7月10日遇襲時正由英國皇家輔助艦隊徵用,它在英格蘭東岸海域受損,但仍能堅持返回亨伯河口,沒有人員傷亡。[7]而3709總噸、從拉古萊特運載鐵礦石前往蒂斯河的貨輪索思伯勒號則無如此幸運了,它於7月16日在距斯卡布羅東北偏東約5海里(9.3公里)處沉沒,共造成30人喪生。[8]
1918年7月19日,UB-110號在約克郡北岸的在泰恩河口附近遭到英國皇家海軍驅逐艦加里號襲擊。在驅逐艦持續投擲深水炸彈後,潛艇被迫浮出水面,繼而在54°39′N 0°55′W / 54.650°N 0.917°W被加里號撞沉。英國人的報告顯示,UB-110號的沉沒共導致13名官兵陣亡,另有15名倖存者。[9]然而根據德國人的說法,除了兩名無線電操作員外,其他所有人當時都從下沉的U艇中逃脫,但倖存者隨後在水中遭到攻擊,結果34名官兵中僅13人倖存。[10]菲爾布林格在其戰後回憶錄中聲稱,當潛艇沉沒後,加里號頂風停船,用左輪手槍和機槍向手無寸鐵的船員開火。他表示自己目睹了年僅18歲的伙食兵被加里號的船員投擲煤塊砸死。菲爾布林格還表示,當他試圖幫助一名受傷的軍官浮水時,此人卻說:「讓我安靜地死去吧。那些豬玀無論如何都會殺了我們的」。回憶錄中指出,直至驅逐艦護航的船隊(當中包括許多懸掛中立國旗幟的船隻)抵達現場時,射擊才停止,這時「英國人就像施了魔法一樣,把一些救生船放入水中」。[11]
儘管加里號時任艦長、海軍少校查爾斯·萊托勒在自己的回憶錄中沒有詳細描述沉船事件,但他承認「拒絕接受投降」的事情,證實了菲爾布林格的說法。萊托勒解釋稱:「事實上,他們對我們的商船進行了殘酷無情的攻擊,卻膽敢投降,這實在令人吃驚。驅逐艦與驅逐艦對陣,就像多佛爾巡邏隊那樣,才是不帶偏袒的公平之爭。人們可以遇到他們,並把他們視為一個體面的對手。但是對於潛艇上的人,我們卻完全感到反感和憎恨;它們只是令人厭惡的東西,污染了潔淨的海洋」。萊托勒因擊沉UB-110號而獲頒傑出服務十字勳章。[12]
救援及打撈
魚雷艇驅逐艦博內塔號到達現場較晚,救出了包括艇長菲爾布林格上尉在內的五名UB-110號倖存者,但其中一名輪機官在被撈出水面後便立即死在了甲板上。德國上尉儘管經歷了磨難,但在海圖室接受調查時仍然表現沉着冷靜。菲爾布林格表達了德國將會贏得戰爭的觀點,但他顯然失算了,因為德國在六周後便戰敗。當時博內塔號的任務還包括從泰恩河口接回許多被德國潛艇襲擊的漁船上的傷者、倖存者和遇難者。博內塔號的官兵可能並不知曉屠殺的發生。[13]
UB-110號的殘骸於1918年10月4日被打撈上岸,並移交泰恩河畔的斯旺亨特船廠拆解報廢。泰恩-威爾檔案館通過Flickr相冊《The sinking and raising of UB-11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展示了該艇在打撈上岸後的照片。在打撈過程中一個令人不安的發現是,該艇的一些魚雷安裝了磁性引信,這是英國人首次正確識別的。這些早期的磁性感應裝置可靠性不佳,經常會過早地引爆它們的武器。[14]
-
外觀
-
控制室電氣設備
-
操作元件
-
輪機艙
-
魚雷發射管
襲擊歷史摘要
日期 | 船名 | 船籍 | 噸位 | 結局[6] |
---|---|---|---|---|
1918年7月10日 | 斯普魯科爾號 | 英國皇家輔助艦隊 | 1137 | 擊傷 |
1918年7月16日 | 索思伯勒號 | 英國 | 3709 | 擊沉 |
注釋
腳註
- ^ Rössler,第66頁.
- ^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s: UB 110.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22-06-06].
- ^ 3.0 3.1 3.2 3.3 Gröner 1991,第25-30頁.
- ^ 4.0 4.1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 commanders: Werner Fürbringer.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15-03-09].
- ^ 陳進,第239頁.
- ^ 6.0 6.1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by UB 110.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15-03-09].
- ^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during WWI: Sprucol.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22-06-02].
- ^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during WWI: Southborough.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22-06-02].
- ^ Lightoller, C. Titanic and Other Ship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h.44, eBook at Gutenberg of Australia
- ^ Bendert,第179頁.
- ^ Fürbringer,第118-121頁.
- ^ Lightoller, Charles, Herbert. Titanic and Other Ships. Gutenberg Australia. 1935: Chapter 44 [2022-06-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1).
- ^ Boyd, Captain Robert Storrar. A Dundee Master Mariner - His Own Story, serving as a First Lieutenant on the Bonetta. ninetradesofdundee.co.uk. Self. [2017-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1).
- ^ Admiralty. Annual Report of the Torpedo School, 1918, p. 150.
參考資料
- Gröner, Erich; Jung, Dieter; Maass, Martin. U-boats and Mine Warfare Vessels.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2. 由Thomas, Keith; Magowan, Rachel翻譯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91. ISBN 0-85177-593-4.
- 陳進 等 (編). 《威廉皇帝的海狼: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潜艇战》.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8. ISBN 978-7-111-58947-1.
- Rössler, Eberhard. Geschichte des deutschen U-Bootbaus. 1: Entwicklung, Bau und Eigenschaften der deutschen U-Boote von den Anfängen bis 1943. Band 1. Augsburg: Bechtermünz. 1996. ISBN 3-86047-153-8.
- Bendert, Harald. Die UB-Boote der Kaiserlichen Marine, 1914-1918. Einsätze, Erfolge, Schicksal. Hamburg: Verlag E.S. Mittler & Sohn GmbH. 2000. ISBN 3-8132-0713-7.
- Fürbringer, Werner. Fips: Legendary German U-Boat Commander, 1915-1918.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9. ISBN 978-1557502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