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20號潛艇
陛下之UB-20號艇(德語:SM UB 20[註 1])是德意志帝國海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的其中一艘UB-II型近岸潛艇或稱U艇。它由漢堡的布洛姆與福斯船廠承建,於1915年9月26日下水,至1916年2月8日交付使用。其艇載武器包括兩具500毫米的艇艏魚雷發射管以及一門50毫米口徑甲板炮。UB-20號曾先後被部署至波羅的海和佛蘭德,並參與了大西洋潛艇戰。在總共15次巡邏期間,該艇累計擊沉了13艘協約國或中立國商船,容積總噸為10230噸。1917年7月28日,UB-20號在澤布呂赫附近觸雷沉沒,艇內13名官兵全數陣亡。
歷史 | |
---|---|
德意志帝國 | |
船名 | UB-20號 |
下訂日 | 1915年4月30日[1] |
建造方 | 漢堡布洛姆與福斯船廠[1] |
船廠編號 | 250[1] |
下水日期 | 1915年9月26日[1] |
完工日期 | 1916年2月8日[1] |
入役日期 | 1916年2月10日 |
結局 | 1917年7月28日觸雷沉沒[2] |
技術數據[3] | |
船級 | UB級潛艇 |
船型 | UB-II型(近岸潛艇) |
排水量 |
|
船長 | |
型寬 |
|
吃水 | 3.70米 |
動力輸出 |
|
動力來源 | |
船速 |
|
續航力 |
|
潛航深度 | 50米 |
乘員 | 2名軍官、21名水兵 |
武器裝備 |
|
注釋 | 潛沒需時45秒 |
服役記錄 | |
所屬 |
|
指揮官 | |
參與行動 | 15次巡邏 |
戰績 |
|
設計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隨着U艇戰形勢的發展,UB-I型潛艇排水量過小、適航性不佳、推進系統可靠性低等問題愈發凸顯。其水面航速甚至追不上商船,以5節(9.3公里每小時)航速潛航1小時後,蓄電池電能便會耗盡。它們甚至無力應對多佛爾海峽8至10節(15至19公里每小時)的海流。為此,潛艇監察局於1915年4月研發了UB-I型潛艇的放大版——UB-II型,並由德國國家海軍辦公室委託兩家造船廠建造。[6]其中UB-20號是由漢堡布洛姆與福斯船廠承建的第三艘,於1915年9月26日下水。[2]
與前型UB-I型相比,UB-20號的水面及水下排水量分別增至270噸和292噸,全長36.13米,艇體採用單殼體加鞍形水櫃構造。由於突破了鐵路限界,舷寬也得以增至4.36米。該艇採用雙槳驅動,具有更大的蓄電池容量和更高功率的發動機。其主機為兩台科爾庭六缸四衝程280匹公制馬力(210千瓦特)柴油機用於水面運行,以及兩台相同功率的西門子-舒克特電動發電機用於水下航行;水面最高航速9.15節(16.95公里每小時),水下5.81節(10.76公里每小時);能夠在水面以5節航速續航6,450海里(11,950公里),或以4節(7.4公里每小時)連續在水下航行45海里(83公里)而無需充電。[3]蓄電池被放置在中央潛櫃的前方,以配平更重的發動機安裝。[7]其最大潛水深度為50米,潛沒需時為30-45秒。[6]
UB-20號的主武器為兩具500毫米艇艏魚雷發射管,採用層疊式布局,以實現可以創造最佳表面效率的舷弧設計;魚雷攜帶量增至4枚,魚雷威力亦顯著提高。輔助武器是一門50毫米甲板炮。司令塔增加了一具潛望鏡,並配備了1根兩段式可伸縮通信桅杆,前水平舵外形也做了調整。[6]其標準船員編制為2名軍官加21名水兵。[3]
服役歷史
1916年2月10日,UB-20號在前UC-10號艇長、海軍中尉馬克斯·菲貝格的指揮下正式入役,隨即展開海試。[4][2]完成海試後,該艇於3月12日編被入波羅的海的第五半區艦隊。1917年2月1日,赫爾曼·格里姆普夫中尉接替菲貝格擔任UB-20號艇長,並於3月26日率領該艇轉投佛蘭德區艦隊。[5]在為期一年多的役期中,UB-20號參與了大西洋潛艇戰,曾先後執行15次巡邏,累計擊沉13艘協約國或中立國商船,容積總噸為10230噸。[8]
1917年7月28日,UB-20號離開奧斯坦德,在諾德辛德燈船附近海域進行了四個小時的潛水試驗,卻再沒有返航。該艇是行至澤布呂赫附近的51°21′N 2°38′W / 51.350°N 2.633°W處不慎觸雷沉沒,艇內13名官兵全數陣亡。[2]艇長格里姆普夫的屍體則於1917年8月3日被衝到羅德約格附近的日德蘭海岸,並埋葬在當地的墓園。[9]
襲擊歷史摘要
日期 | 船名 | 船籍 | 噸位 | 結局[8] |
---|---|---|---|---|
1916年8月2日 | 奧斯卡兄弟號 | 瑞典 | 368 | 擊沉 |
1916年8月2日 | 貿易號 | 瑞典 | 638 | 擊沉 |
1916年8月2日 | 泰美斯號 | 瑞典 | 1047 | 繳作戰利品 |
1916年8月2日 | 薇拉號 | 瑞典 | 312 | 擊沉 |
1916年8月2日 | 韋姆蘭號 | 瑞典 | 213 | 擊沉 |
1917年4月10日 | 普路托號 | 英國 | 1266 | 擊沉 |
1917年5月7日 | 瑪莎·瑪麗亞號 | 荷蘭 | 176 | 擊沉 |
1917年5月7日 | 荷蘭親王亨德里克號 | 荷蘭 | 182 | 擊沉 |
1917年5月16日 | 弗里索號 | 荷蘭 | 171 | 擊沉 |
1917年5月17日 | 基爾馬霍號 | 英國 | 2155 | 擊沉 |
1917年5月18日 | 冒險號 | 英國 | 50 | 擊沉 |
1917年5月18日 | 報春花號 | 英國 | 62 | 擊沉 |
1917年5月19日 | 阿斯基德號 | 挪威 | 2540 | 擊沉 |
1917年5月20日 | 諾曼德號 | 挪威 | 2097 | 擊沉 |
1917年6月11日 | 康帕寧騎士號 | 英國 | 7241 | 擊傷 |
注釋
腳註
- ^ 1.0 1.1 1.2 1.3 1.4 Rössler,第64頁.
- ^ 2.0 2.1 2.2 2.3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s: UB 20.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22-03-20].
- ^ 3.0 3.1 3.2 Gröner 1991,第23-25頁.
- ^ 4.0 4.1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 commanders: Max Viebeg (Pour le Mérite).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15-01-29].
- ^ 5.0 5.1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 commanders: Hermann Glimpf.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15-01-29].
- ^ 6.0 6.1 6.2 陳進,第47頁.
- ^ Rössler,第50頁.
- ^ 8.0 8.1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by UB 20.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15-01-29].
- ^ Bendert,第195頁.
參考資料
- Gröner, Erich; Jung, Dieter; Maass, Martin. U-boats and Mine Warfare Vessels.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2. 由Thomas, Keith; Magowan, Rachel翻譯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91. ISBN 0-85177-593-4.
- 陳進 等 (編). 《威廉皇帝的海狼: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潜艇战》.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8. ISBN 978-7-111-58947-1.
- Rössler, Eberhard. Geschichte des deutschen U-Bootbaus. 1: Entwicklung, Bau und Eigenschaften der deutschen U-Boote von den Anfängen bis 1943. Band 1. Augsburg: Bechtermünz. 1996. ISBN 3-86047-153-8.
- Bendert, Harald. Die UB-Boote der Kaiserlichen Marine, 1914-1918. Einsätze, Erfolge, Schicksal. Hamburg: Verlag E.S. Mittler & Sohn GmbH. 2000. ISBN 3-8132-0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