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Ula0601/偽虎鯨

偽虎鯨Pseudorca crassidens )是一種大型海洋海豚 ,棲息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但主要是在熱帶地區。 它最初在1846年被描述為一種基於顱骨的海豚物種,在1861年觀察到第一批標本時進行了修訂。 「偽虎鯨」的名稱來自與虎鯨Orcinus orca )類似的頭骨特徵。

偽虎鯨的最大長度為6米(20英尺) ,雖然大小可以在世界各地變化。 它具有很強的社交性,已知形成多達500個成員的豆莢,並且還可以與其他海豚物種形成豆莢,例如寬吻海豚Tursiops truncatus )。 此外,它可以與其他物種形成緊密的聯繫,也可以與他們分享性(包括異性戀和同性戀 )。 相反,人們也知道假虎鯨以其他海豚為食,雖然它通常吃魷魚和魚。 它是一種深潛海豚,最大記錄深度為927.5米(3,043英尺) ;它的最高速度約為29 km/h(18 mph) 。

偽虎鯨很容易適應囚禁,並被保存在世界各地的幾個水族館中,儘管它對其他海豚的侵略使它不那麼令人滿意。 它受到捕魚作業的威脅,因為它可能會被漁具糾纏在一起。 在一些日本村莊,它被追捕 。 鑑於其具有高度的社會性質,偽虎鯨具有大規模束縛的傾向,其中最大的絞合由805在阿根廷的馬德普拉塔擱淺。 大多數已知的偽虎鯨來自檢查擱淺的個體。

分類

 
頭骨的描繪圖

英國古生物學家和生物學家理查德歐文在他1846年的着作「英國化石哺乳動物和鳥類的歷史」中首次描述了偽虎鯨,它基於1843年發現的頭骨。 頭骨在英國林肯郡的斯坦福德發現,並在126,000年前約會到中更新世 。 [1] 他發現這頭顱骨與長鰭鯨Globicephala melas ), 白鯨Delphinapterus leucas )和Risso's dolphinGrampus griseus )相當 - 事實上,他給它起了綽號「厚齒狀鯨魚」並分配該動物的 Phocaena (的一個屬鼠海豚 ),該花紋海豚也於1846年分配給。 物種名稱 crassidens意為「厚齒」。 [1]

1846年, 動物學家 約翰·愛德華·格雷分配的偽虎鯨屬虎鯨虎鯨 (現Orcinus ORCA)。 直到1861年,當第一批屠體在丹麥基爾灣海岸沖刷時,該物種被認為已經滅絕。 基於這些和廣告連播擱淺在十一月三個月後本身,動物學家約翰內斯·西奧多·萊因哈特移動的品種在1862年到新落成的屬Pseudorca,從而確立了它作為是既不是海豚,也不是虎鯨。 [2] [3] 然而,「假虎鯨」的名稱來自它的頭骨和虎鯨之間的明顯相似性。 [4]

該偽虎鯨是成員的家庭 海豚科 ,海洋海豚。 它是Globicephalinae亞科的一部分,其最親近的親戚是Risso的海豚, 瓜頭鯨Peponocephala electra ), 侏儒虎鯨Feresa attenuata ), 飛行鯨Globicephala spp。),以及可能的snubfin海豚Orcaella spp。 )。 [5] Paules Edward Pieris Deraniyagala於1945年提出了一個亞種 , P。c 。 meridionalis雖然沒有充分的理由, 威廉亨利花在 1884年建議,後來放棄了北部和南部假虎鯨之間的區別;目前沒有公認的亞種。 [6] 然而,世界各地的人口可能有不同的顱骨結構,平均長度不同,日本假虎鯨比南非假虎鯨大10-20%。 [4] [7] 它可以與寬吻海豚Tursiops truncatus雜交 ,產生稱為「 wholphin 」的肥沃後代。 [4] [8]

行態描述

 
偽虎鯨的群體

假虎鯨是黑色或深灰色,雖然底部略亮。 它有一個細長的身體,一個細長的錐形頭和44顆牙齒。 背鰭呈鐮刀狀,其鰭狀物狹窄,短而尖,在鰭狀肢前緣 (最靠近頭部的一側)上有一個獨特的凸起。 平均身體長度約為4.9米(16.1英尺) ,女性最大尺寸為5米(16.4英尺) 長度和1,200公斤(2,600磅) 體重,男性6米(20英尺) 長和2,200公斤(4,900磅) 重量。 然而,平均而言,男性和女性的大小差不多。 新生兒可以是1.5—2.1米(4.9—6.9英尺) 的長度。 [4] [9] 體溫範圍為36—37.2 °C(96.8—99.0 °F) ,在活動期間增加。 [3] 齒是錐形的,並且有14 –上顎21和16 –在下部24中。 [10]

假虎鯨在8至14歲之間達到身體成熟,人工飼養的最大年齡為男性57歲,女性62歲。 性成熟發生在8到11年之間。 在一個種群中,產犢以7年為間隔發生;產犢可以全年發生,但通常發生在冬末。 懷孕大約需要15個月。 [4] 女性乳酸為9個月至2年。 [11] 假虎鯨是三隻齒鯨之一 ,另外兩隻是飛行鯨 ,被確定為絕經後有相當大的生殖後壽命,發生在45至55歲之間。 [12]

作為齒鯨 ,假虎鯨可以利用額頭上的甜瓜器官 回聲來創造聲音,用它來導航和尋找獵物。 [13] 甜瓜的雄性比雌性的大。 [4]

 
寬吻海豚Tursiops truncatus )和偽虎鯨的混合物群體

眾所周知,假虎鯨與幾種海豚物種非侵略性相互作用:寬吻海豚, 太平洋白海豚Lagenorhynchus obliquidens ), 粗齒海豚Steno bredanensis ),飛行員鯨魚,甜瓜頭鯨魚, 泛熱帶海豚Stenella attenuata ),侏儒虎鯨和Risso's dolphin。

假虎鯨可以應對遇險呼叫,保護其他物種免受掠食者的侵害,通過幫助解除分娩來幫助分娩 ,並且已知與瓶鼻海豚和飛行鯨進行性交互作, [3]包括同性戀[14] 眾所周知,與這些海豚形成混合物種豆莢,可能是由於共用的覓食地。 在日本,這些只發生在冬季,這表明它與季節性食物短缺有關。 [4] [3] [10]

智利附近的一個吊艙有一個15 km/h(9.3 mph) 巡航速度和人工飼養的假虎鯨的最高速度為26.9—28.8 km/h(16.7—17.9 mph) ,類似於寬吻海豚。 潛水行為沒有很好的記錄,但日本附近的一個人潛水12分鐘到230米(750英尺)的深度 。 [4] [15] 在日本,一個人的潛水記錄為600米(2,000英尺) ,夏威夷927.5米(3,043英尺) ,與飛行鯨和其他類似大小的海豚相當。 它的最長潛水時間可能是18.5分鐘。 [10]

假虎鯨在大型豆莢中移動,通過大規模絞合來證明,通常由10到20個成員組成,儘管這些較小的群體可以是較大群體的一部分;這是一個高度社交,可以超過500鯨魚的團體旅行。 在餵食時,這些大群體可能分成4到6個成員的較小家庭群體。 成員長期留在吊艙中,有些記錄為15年,並且通過大規模擱淺表示與其他成員分享強大的聯繫。 據認為它有一個matrifocal家庭結構,母親前往豆莢而不是父親,如抹香鯨和鯨魚。 世界上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發聲,類似於其他海豚。 假虎鯨可能是一夫多妻 ,雄性與多個雌性交配。 [4] [10] [16] [17]

生態習性

 
偽虎鯨躍身擊浪

一般來說,假虎鯨在白天瞄準各種大小的魷魚和魚。 [4] [18] 它們通常針對大型魚類,如mahi-mahi和金槍魚。 [19] 在人工飼養中,它每天吃掉體重的3.4至4.3%。 [10] 2016年在悉尼附近拍攝的視頻顯示了一群尋找少年鯊魚的視頻。 [20] 它有時會丟棄捕獲的魚的尾巴,鰓和胃,並且已知豆莢成員共享食物。

在東太平洋,已知假虎鯨在金槍魚圍網捕撈作業期間瞄準較小的海豚;有一些攻擊抹香鯨Physeter macrocephalus )的案例,還有一例針對座頭鯨Megaptera novaeangliae )的小牛。 眾所周知虎鯨捕食假虎鯨,它也可能面臨大鯊魚的威脅,儘管沒有記錄在案的情況。 [4] [3] [10] [21]

假虎鯨是幾種寄生蟲的已知宿主: 鼻竇中的 吸蟲 鼻竇炎 ,鼻竇和肺中的線蟲 Stenurus ,鼻竇中的不明的crassicaudine線蟲,腸線蟲Anisakis simplexAnisakis typicaacanthocephalan worm Bolbosoma capitatum in the intestinal, 鯨虱 Syncyamus pseudorcaeIsocyamus delphinii ,以及鯨魚藤壺 Xenobalanus globicipitus 。 一些 had有大型Bolbosoma感染的鯨魚,例如佛羅里達州的1976年和1986年的閹割[3]

族群狀況和分布

假虎鯨似乎廣泛存在於熱帶和亞熱帶海洋水域。 該物種已在溫帶水域中發現,但這些物種可能是流浪個體,或與溫水事件有關。 它通常不超過50°N且低於50°S[9] [22]它通常棲息在開闊的海洋和深水區域,儘管它可能經常出現在海洋島嶼附近的沿海地區。 [23]

假虎鯨被認為在世界範圍內很常見,但尚未做出總體估計。 [24] 東太平洋地區的人口數量可能低至數萬人[25] ,中國和日本附近人口約為16,000人。 [26] 夏威夷周圍的人口一直在下降。 [23]

人為活動影響

 
沖繩美麗海水族館的偽虎鯨

眾所周知,假虎鯨在人工飼養方面比其他海豚物種更具適應性,易於訓練,與其他物種具有很強的社交性,因此它被保存在世界各地的幾個公共水族館中 ,如日本,美國,荷蘭, 香港和澳大利亞。 個人主要在加利福尼亞州和夏威夷州之後被捕,然後在1980年後在日本和台灣被捕。 [4] [3] [10] [14] 它也被人工飼養成功。 [4] 然而,切斯特是一名孤兒新生兒,他於2014年被溫哥華島 托菲諾擱淺並被溫哥華水族館救出,他於2017年在三歲半時因細菌性丹毒感染而死亡。 作為第五條死於水族館的鯨魚,切斯特的去世導致溫哥華公園委員會禁止水族館獲取更多的鯨魚。 [27] [28]

眾所周知,假虎鯨接近並提供它潛入或划船的魚類。 然而,它也會從鈎子上取下魚,這有時會導致鈎子纏繞或吞咽。 糾纏可能導致溺水,失去循環到附屬物,或阻礙動物的捕獵能力,吞咽鈎可刺穿消化道或可能成為阻塞。 在夏威夷,這可能導致當地人口減少,從1989年到2009年減少75%。 假虎鯨比其他海豚更容易受到有機氯化物的累積,在食物鏈上更高,世界各地的滯留者比其他海豚更高。 它一直被稱為騎尾流的大船,這可以把它放在擊中船螺旋槳的風險。 [23] [10]

在一些日本村莊,假兇手鯨魚在驅趕狩獵中被殺死,一起使用聲音向群體中的人群發出聲音,並在被殺之前造成大規模絞殺或將它們放入網中。 [29]

 
1946年在阿根廷的馬德普拉塔 ,最大量的偽虎鯨擱淺

假鯨魚在世界各地的沿海地區經常出海,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1946年10月9日在阿根廷的馬德普拉塔Mar del Plata)有最多的835人。 [4] [23] 與其他海豚不同,但與其他海豚相似,假虎鯨通常是豆莢中的質量鏈,導致如此高的死亡率。 這些也可能發生在其正常範圍之外的溫帶水域,例如1927年,1935年和1936年的英國大規模擱淺。 [17]

1986年7月30日西澳大利亞弗林德斯灣的114頭假虎鯨大規模擱淺被廣泛關注為志願者,新成立的保護和土地管理部 (CALM)拯救了96人,並建立了一個非正式的鯨魚網絡網絡。 [30] [31] 2005年6月2日,西澳大利亞州的120名Geographe Bay海灣擱淺,是海灣中的第四個,是由於風暴阻止了動物看到海岸線;這也導致了CALM的1500名志願者的救援工作。 [32] [33]

 
弗林德斯灣海灘於1986年

自2005年以來,新西蘭共發生七起假虎鯨,涉及一個以上的個體,1943年4月8日, 馬希亞半島最大 ,300人擱淺,1978年3月31日在曼努考港 ,253人擱淺。 [10]

鯨魚擱淺在南部非洲很少見,但該地區的大規模擱淺通常與假虎鯨有關,平均雜交量為58個。 南非西開普省沿岸存在大規模擱淺的熱點;最近於2009年5月30日在Kommetjie村附近有55人。 [34]

2017年1月14日,在佛羅里達州的大沼澤地國家公園內,一個大約100隻豆莢自行擱淺,該地區的偏遠地區不利於救援工作,導致81頭鯨魚死亡。 佛羅里達州的另外兩個分支是在1986年,有三隻擱淺的鯨魚來自Cedar Key的40隻豆莢,而1980年則有28隻擱淺在基韋斯特[35]

保育狀況

「波羅的海,東北大西洋,愛爾蘭和北海的小鯨類養護協定」( ASCOBANS )以及「保護黑海,地中海和毗鄰大西洋地區的鯨類動物協定」涵蓋了假虎鯨的涵蓋範圍。 ( ACCOBAMS )。 該物種進一步列入關於保護西非和馬卡羅西亞海牛和小鯨目動物的諒解備忘錄 ( 西非水生哺乳動物諒解備忘錄 )和太平洋島嶼區域保護鯨目動物及其棲息地的諒解備忘錄( Pacific Cetaceans MoU )。

對於假虎鯨沒有準確的全球估計,因此該物種被IUCN Redlist列為近危物種 。 2012年11月,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認可夏威夷的假虎鯨群,約有150人, 瀕臨滅絕[36]

也可以看看

  • 鯨類物種清單

參考

  1. ^ 1.0 1.1 Owen, R. A history of British fossil mammals and birds. J. Van Voorst. 1846: 516–520. 
  2. ^ Reinhardt, J. Eschricht, D. F.; Lilljeborg, W.; Reindhardt, J. , 編. Recent memoirs on the Cetacea. 1866: 190–218.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Odell, D. K.; McClune, K. M. Ridgeway, S. H.; Harrison, R.; Harrison, R. J. , 編. Handbook of marine mammals: the second book of dolphins and the porpoises. Elsevier. 1981. ISBN 978-0-12-588506-5.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Baird, R. W. Perrin, W. F.; Würsig, B.; Thewissen, J. G. M. , 編. Encyclopedia of marine mammals. Academic Press. 2009: 405–406. ISBN 978-0-08-091993-5. 
  5. ^ Cunha, H. A.; Moraes, L. C.; Medeiros, B. V.; Lailson-Brito, Jr, J.; da Silva, V. M. F.; Solé-Cava, A. M.; Schrago, C. G. Phylogenetic Status and Timescale for the Diversification of Steno and Sotalia Dolphins. PLoS One. 2011, 6 (12): e28297. PMC 3233566 . PMID 22163290. doi:10.1371/journal.pone.0028297. 
  6. ^ Stacey, P. J.; Leatherwood, S.; Baird, R. W. Pseudorca crassidens (PDF). Mammalian Species. 1994: 1–6. 
  7. ^ Ferreira, I. M.; Kasuya, T.; Marsh, H.; Best, P. B. False killer whales (Pseudorca crassidens) from Japan and South Africa: Differences in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Marine Mammal Science. 2013, 30 (1): 64–84. doi:10.1111/mms.12021. 
  8. ^ Carroll, S. B. Hybrids may thrive where parents fear to tread. New York Times. 13 September 2010. 
  9. ^ 9.0 9.1 False killer whale (Pseudorca crassidens). Marine Species Identification Portal. [26 January 2013].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Zaeschmar, J. R. False killer whales (Pseudorca crassidens) in New Zealand waters (PDF). Massey University. 2014 [2 August 2018]. 
  11. ^ Riccialdelli, L.; Goodall, R. N. P. Intra-specific trophic variation in false killer whales (Pseudorca crassidens) from the southwestern South Atlantic Ocean through stable isotopes analysis. Mammalian Biology. 2015, 80 (4). doi:10.1016/j.mambio.2015.01.003. 
  12. ^ Photopoulou, T.; Ferreira, I. M.; Best, P. B.; Kasuya, T.; Marsh, H. Evidence for a postreproductive phase in female false killer whales Pseudorca crassidens. Frontiers in Zoology. 2017, 14 (30). doi:10.1186/s12983-017-0208-y. 
  13. ^ Au, W. W. L.; Pawloski, J. L.; Nachtigall, P. E. Echolocation signals and transmission beam pattern of a false killer whale (Pseudorca crassidens).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95, 98 (51). doi:10.1121/1.413643. 
  14. ^ 14.0 14.1 Brown, D. H.; Caldwell, D. H.; Caldwell, M. B. Observations on the wild and captive false killer whales, with notes on associated behavior of other genera of captive delphinids (PDF). 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1966. 
  15. ^ Minamikawa, S.; Watanabe, H.; Iwasaki, T. Diving behavior of a false killer whale, Pseudorca crassidens, in the Kuroshio–Oyashio transition region and the Kuroshio front region of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Marine Mammal Science. 2011, 29 (1): 177–185. doi:10.1111/j.1748-7692.2011.00532.x. 
  16. ^ Chivers, S. J.; Baird, R. W.; McSweeney, D. J.; Webster, D. L.; Hedrick, N. M.; Salinas, J. C. Genetic variation and evidence for population structure in eastern North Pacific false killer whales (Pseudorca crassidens) (PDF). Canadian Journal of Zoology. 2007, 85 (7): 783–794. doi:10.1139/Z07-059. 
  17. ^ 17.0 17.1 Sergeant, D. E. Mass strandings of toothed whales (Odontoceti) as a population phenomenon (PDF). The Scientific Reports of the Whales Research Institute. 1982, 34: 18. 
  18. ^ Alonso, M. K.; Pedraza, S. N.; Schiavini, A. C. M.; Goodman, R. N. P.; Crespo, E. A. Stomach contents of false killer whales (Pseudorca crassidens) stranded on the coasts of the Strait of Magellan. Marine Mammal Science. 1999, 15 (3): 712–724. doi:10.1111/j.1748-7692.1999.tb00838.x. 
  19. ^ WDC. us.whales.org. [7 October 2018]. 
  20. ^ Hubbard, N. Drone films false killer whales hunting down a shark. Earth Touch News Network. 10 May 2016 [2 August 2018]. 
  21. ^ Palacios, D. M.; Mate, B. R. Attack by false killer whales (Pseudorca crassidens) on sperm whales (Physeter macrocephalus) in the Galápagos Islands. Marine Mammal Science. 1996, 12 (4): 582–587. doi:10.1111/j.1748-7692.1996.tb00070.x. 
  22. ^ Halpin, Luke R.; Towers, Jared R.; Ford, John K. B. First record of common bottlenose dolphin (Tursiops truncatus) in Canadian Pacific waters. Marine Biodiversity Records. 2018-04-20, 11: 3. doi:10.1186/s41200-018-0138-1. 
  23. ^ 23.0 23.1 23.2 23.3 Baird, R. W. A review of false killer whales in Hawaiian waters: biology, status, and risk factors (PDF). Cascadia Research Collective. 23 December 2009 [2 August 2018]. 
  24. ^ Stacey, P. J.; Baird, R. W. Status of the false killer whale, Pseudorca crassidens, in Canada. Canadian Field Naturalist. 1991, 105 (2): 189–197. 
  25. ^ Reeves, R. R. Dolphins, Whales, and Porpoises: 2002-2010 Conservation Action Plan for the World’s Cetaceans (PDF). IUCN. 2003 [3 August 2018]. 
  26. ^ Pseudorca crassidens –False killer whale. Australia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the Environment and Energy. [3 August 2018]. 
  27. ^ Eagland, N. Only one cetacean remains in Vancouver Aquarium’s tanks after a false killer whale died Friday morning. Vancouver Sun. 24 November 2017 [2 August 2018]. 
  28. ^ False killer whale ‘Chester’ may have died from bacterial infection: preliminary necropsy report. Global News. 30 November 2017 [2 August 2017]. 
  29. ^ Brownell, Jr., R. L.; Nowacek, D. P.; Ralls, K. Hunting cetaceans with sound: a worldwide review (PDF). Journal of Cetacean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2008, 10 (1): 81–88. 
  30. ^ Whale rescue in 1986 changed not just the people who were there. ABC (South West WA). 7 June 2011 [8 July 2012]. 
  31. ^ World watched as WA town saved the whales. The West Australian. 19 July 2011 [8 July 2012]. 
  32. ^ No further sightings of stranded whales. 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 and Land Management. 6 March 2005 [2 August 2018]. 
  33. ^ Chambers, S. L.; James, R. N. Sonar termination as a cause of mass cetacean strandings in Geographe Bay, south-western Australia (PDF). Proceedings of the Australian Acoustical Society. 2005: 391–398. 
  34. ^ Kirkman, S.; Meyer, M. A.; Thornton, M. False killer whale Pseudorca crassidens mass stranding at Long Beach on South Africa’s Cape Peninsula, 2009. African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2010, 32 (1): 167–170. doi:10.2989/1814232X.2010.481168. 
  35. ^ Staletovich, J. Mysterious stranding kills 81 false killer whales off Southwest Florida. Miami Herald. 16 January 2017 [2 August 2018]. 
  36. ^ Kearn, Rebekah. Hawaiian False Killer Whale Endangered. Courthouse News. 27 November 2012 [27 November 2012]. 

[[Category:海豚科]] [[Category:黑鯨類]] [[Category:圓頭亞科]] [[Category:臺灣鯨豚]] [[Category:有未审阅翻译的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