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專題:太平洋颱風季/編輯指南/常規

系列頁面

本頁是編輯太平洋颱風季相關條目的編輯常規,是綜合過往編輯太平洋颱風季相關條目時,普遍編者均會跟隨,因此為了統一,所以編者亦建議跟隨。注意本頁並非正式指引或方針,用戶可以不跟隨,但不跟隨通常得附上原因,避免被回退編輯。

標題

  • 風季條目以「XXXX年太平洋颱風季」命名,不需標題地域轉換。
  • 風暴條目以「<颱風級別><命名> (XXXX年)」或「XXXX年<颱風級別><命名>」命名,當中颱風級別以區域專責氣象機構——日本氣象廳為準,風暴名稱無論是臺灣或中港澳譯名,皆依「先到先得原則」處理。此標題需要地域詞轉換,當中颱風級別zh依日本、zh-cn依中國氣象局、zh-hk依香港天文台、zh-tw依中華民國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而命名zh、zh-cn及zh-hk均依中港澳譯名、zh-tw依臺灣譯名。若風暴名稱僅用過一次之後便退役,得省略年份。請參考有關加入年份強度與命名轉換的相關討論。
    • 如果風暴名暫時只用過一次,「<颱風級別><命名>」可重定向至「<颱風級別><命名> (XXXX年)」;否則應建立消歧義頁面。

關於命名的詳細資訊,可以在「命名慣例」找到。

建立條目的時機

  • 風季條目:基本上要進入該年(如2018年太平洋颱風季就要到2018年才建立),或等到有實質內容,早於此期通常會被列入存廢討論,視為「水晶球條目」。請參照實例一實例二
  • 風暴條目:日本氣象廳升格至熱帶風暴時可以建立,但如熱帶低氣壓造成重大影響而未有命名,或特殊情況,可以建立熱帶低氣壓條目。若某風暴造成影響並不大(如未曾登陸),得與主條目合併,原有頁面作重定向頁面處理。

條目數據

  • 風季條目:在各熱帶氣旋中,十分鐘平均風速依日本氣象廳;一分鐘則依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模板會自動對照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
  • 風暴條目:在條目信息框中,應填寫機構網站上所顯示之最高風速,切勿數據造假,否則將被回退。十分鐘平均風速設有多個參數,請填上不同氣象機構的數據;兩分鐘平均風速依照中國氣象局數據,而一分鐘平均風速則採用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數據(1991年以前則可加上臺灣中央氣象局數據)。

關於如何使用相關模板,請參考專題的編輯指南。有關風暴條目的模板為何這樣設計,請參考相關討論。不要在條目中加入風圈(如烈風圈)大小,以免因氣象機構數據不一,造成資訊混亂乃至誤導的情形,請參照相關的討論

條目內文

  • 風季條目:
    • 所有新建風季條目分為「被命名之熱帶氣旋」及「其他熱帶氣旋」兩大部份,有關命名依過往討論得出,除另有共識,否則請勿修改。相關討論
    • 所有新建風季條目時間線「上圖為使用日本氣象廳之分級,下圖使用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之分級。」,乃為了設置二個時間軸以便於分類之。相關討論

地區詞轉換

  • 標題:參見「標題」一段所述。
  • 內文:條目採用「新颱風命名」、「舊颱風命名」及「氣象及颱風類條目常見用語」轉換組,能將大部份常用詞語轉換以便各中文使用者閱讀。因此,請轉換現有用語(包括將中港澳之颱風名稱改為臺灣採用的,或如左述之相反情形)。因此,條目內文譯名,應以先到先得為準。至於熱帶氣旋級別部份,儘管有些特別需要而有例外狀況,但通常則為視有關段落描述該處,如臺灣一段採用臺灣分級,香港一段採用香港分級等。首段依日本分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