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討論:人物分類方法
需要以下一些職業
- 經理人,或者管理人員,如CEO之類的,職業經理人
- 企業家,或者企業主,可能和現有的實業家有一定差距
- 程序員,或者軟件工程師,不過可能這兩者之間還有一定差別
但是我不知道這幾個分類應該加在哪裡,請Hamham幫忙分類。 --藍色理想 15:14 2005年2月28日 (UTC)
- 前兩類放入「經濟實業類」,後一類放入「工程技術類」。如何?我現在就把這三個加進去。事實上,這個職業表並不可能囊括所有的職業,例如:律師,評估師,護士,出納等等。主要因為這些行業不大可能出現名人,所以就沒有列出了。謝謝討論!--Hamham 01:43 2005年3月1日 (UTC)
南丁格爾可能是最有名的護士了吧。Leavehook (留言) 2010年7月9日 (五) 03:30 (UTC)
汗,國學大師是個什麼職業?
李叔同、馬一浮、南懷瑾這些怎麼分?--藍色理想 22:22 2005年3月1日 (UTC)
- 這個大概是台灣的用法或大陸早期的用法吧
- 應該是指對中國文化(如佛學、儒學)很有研究的人
- 該怎麼具體表達就……--zhouxiao 23:09 2005年3月1日 (UTC)
- 建立一個國學大師也無不可。可以放在社會科學類下面,或者人文科學類下面。--Hamham 03:28 2005年3月2日 (UTC)
「大師」易對讀者造成誤導,違背基本的「中立」原則。不如用「國學學者」。Leavehook (留言) 2010年7月9日 (五) 03:32 (UTC)
作家
作家、文學家、詩人等應該如何區分?個人感覺,作家是從事文字創作並且有創造性的寫作技巧的人,而文學家則是對於文學理論有所貢獻的人。因此作家並不見得就是文學家。--百無一用是書生 (☎) 03:41 2005年3月2日 (UTC)
- 文學家有點古色古香,例如蘇東坡稱之為文學家,叫作家似乎有點彆扭。但是「對於文學理論有所貢獻的人」應該叫「文學理論家」,例如「劉勰」等,人數很少。我個人建議,文學家作為母類,下面根據文體分類,小說家,散文家,雜文家,劇作家,詩人,文學理論家。。。,乾脆去掉「作家」這個分類。這個建議有點大膽,也不夠成熟,請多多批評。--Hamham 04:12 2005年3月2日 (UTC)
文學工作者--zhouxiao 04:51 2005年3月2日 (UTC)
作家本身就挺模糊,但如果把作家去掉了,魯迅這種又寫小說又寫雜文又寫詩的怎麼辦?我建議加一個「通類作家」的分類--尖尖的鹿角 (留言) 2009年1月24日 (六) 03:39 (UTC)
藝術媒體類
視覺藝術範疇的分類(畫家+雕塑家)已經和學科發展嚴重脫節了。錄像、裝置、錄像-裝置、觀念,諸如此類,怎麼辦?中國美術學院造型學院設中國畫系、書法系、油畫系、版畫系、雕塑系、綜合藝術系、新媒體藝術系、造型基礎部和美術史論系。中國畫家、油畫家、版畫家3者至少值得區分。Tian 03:52 2005年4月27日 (UTC)
其實 分類也因為產業和全世界的經濟在變化著,其實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還不錯,因為許多國外的藝術家,都稱自己為藝術工作者,這個意思就是,藝術本身也是有供需產業鏈的關係;比方說,美術材料社要靠畫家或畫畫的人來消費畫出畫作,創作品提供給欣賞者或是透過經紀公司拍買賣給蒐藏家,這就是一個產業的生態鏈。從大處著眼,中國已有悠久歷史文化,其實各種人才皆以具備,但也須應時代不同賦予不同的稱呼。從人類發展的過程當中,傳統藝術只有繪畫、雕塑、建築、表演;視覺藝術的稱呼都是老外在變,美術Fine Art學院也是老外分的;像互動藝術,就是所謂的新媒體藝術,就不太適用於傳統美術範圍,因為他牽扯的項目太多,互動藝術家要懂電腦程式語言、裝置藝術、遊戲與UI設計、音樂、機械、傳統美術底子更是不能少,所以這類錄像藝術家啦、影像實驗、都是屬於視覺傳達藝術的一種;傳統美術就是分為繪畫、雕塑、版畫。ijdavid
政治家
政治家和政治人物是否應該合併? Fauzty 09:26 2005年11月3日 (UTC)
有關人物年份分類問題(續)
不知道目前人物年份分類的歸類有了共識沒有,似乎現在的歸類方式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對西方人的歸類按照原先的名字,而進行歸類;但好像東方人(中港及日韓等)的歸類似乎有不同的看法。我的看法就是:目前對東方人(尤其是對香港、日本及韓國人)的年份分歸類按漢語拼音進行歸類似乎有中國中心之疑。不知各位有什麼看法呢?--Shinjiman ⇔ ♨ 07:12 2006年1月6日 (UTC)
- Wikipedia:頁面分類「類別內容排列」一節中說「這個能力在中文維基很重要。如果任軟件排列,是按Unicode的第一個碼排列,對中文什麼意思都沒有(見Category:詩人)。可以用拼音(見Category:中國君主)或筆劃(見Category:中國君主/筆劃)。」--Wikijoiner 14:48 2006年1月6日 (UTC)
- 按照您方才所述,是按照漢字(原條目名稱的第一字)[Category:分類]及把條目歸類[Category:分類|Category]的分別。但是在一般大部分在香港人有關的條目上,會按照香港政府粵語拼音的標準來進行歸類(這種歸類問題是與排序無關)。這大部分的情況下可以利用interwiki link查找英文的相關條目。例如「吳卓羲」這一人物條目,為什麼不能歸類為Ng4(香港政府粵語拼音),而要歸類為Wǔ(漢語拼音)呢[1]?另外一些例子好像「任志剛」人物條目,這亦是同一個問題(歸類為Rèn,而不是Yam6)[2],還有很多類似的條目。我所表達的「中國中心」問題就在此處。--Shinjiman ⇔ ♨ 21:37 2006年1月6日 (UTC)
- 我覺得現在咱們用的是中文維基,本質上還是以現代白話文和北京音系作爲初始標準的。即使對於母語不是北京音系(普通話和國語)的人來說,至少使用中文維基的人還是都會這套北京音系的,所以從使用者的角度來說,你如果用香港拼音,絕大多數使用者根本找不着。所以排序還是應該採用北京音系的一套排序方法的。如果是粵語文維基,我覺得應該用一種官定的拼音排序。
- 在中文維基,從使用者人數和廣度來說,還有方便程度(在中文世界能看懂拉丁字母的人比會注音符號的人還是要多)來說,還是以漢語拼音爲宜。其他用得比較多的還有注音符號,但其實從排序來說,都是按聲母排的,差別不是太大。注音符號和漢語拼音的區別主要在於注音符號分平敲舌而漢語拼音只是加一個h。另外零聲母的處理方法略有不同,漢語拼音a,o,e打頭的比較複雜,y打頭的對應ㄧ和ㄩ,w打頭的對應ㄨ。或者有一個辦法,不知道是否可行:在分類的頁面上加一個注音符號和拼音的轉換表(用模板),如果能點擊定向到條目分類上更好。
- 用筆劃排序本來是個好方法,能克服方言障礙,但是繁簡字體沒法兼容。。。-- polyhedron(古韻) 留言 22:41 2006年1月6日 (UTC)
- 按照您方才所述,是按照漢字(原條目名稱的第一字)[Category:分類]及把條目歸類[Category:分類|Category]的分別。但是在一般大部分在香港人有關的條目上,會按照香港政府粵語拼音的標準來進行歸類(這種歸類問題是與排序無關)。這大部分的情況下可以利用interwiki link查找英文的相關條目。例如「吳卓羲」這一人物條目,為什麼不能歸類為Ng4(香港政府粵語拼音),而要歸類為Wǔ(漢語拼音)呢[1]?另外一些例子好像「任志剛」人物條目,這亦是同一個問題(歸類為Rèn,而不是Yam6)[2],還有很多類似的條目。我所表達的「中國中心」問題就在此處。--Shinjiman ⇔ ♨ 21:37 2006年1月6日 (UTC)
-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可以給另外一個建議:
- Category:2006年出生 - 按照原人物姓名次序歸類 (使用當地排音方法。好像吳卓羲一條目歸類為Ng4,而不是Wǔ)
- Category:2006年出生/拼音 - 按照拼音次序歸類 (包括漢語拼音、及注音符號,因為它們的差別不大。好像吳卓羲一條目歸類為Wǔ/ㄨ。)
- Category:2006年出生/筆劃 - 按照筆劃次序歸類 (吳卓羲一條目會歸類在8劃中。)
- 這樣的建議是否可行呢?--Shinjiman ⇔ ♨ 17:17 2006年1月7日 (UTC)
- 不可行,我覺得我說得很清楚了,要用盡可能多的人使用最方便的辦法作爲主排序。按照原人物姓名次序排序,首先,我聽説有個叫「吳卓羲」這樣一個人,在這個分類裏找。很簡單的問題,沒看這個條目之前,我怎麽知道這個人是哪兒的人,用什麽拼音(我真就是不知道這個人)?但「蔣」這個字的拼音或者筆劃(只要是相同標準下)是唯一的。再舉個例子,「蔣中正」,我如何知道應該是拼成Jiang, Kiang還是Chiang合適?混合排序不但不能作爲主排序,連用「/」表示的排序我都不贊成。-- polyhedron(古韻) 留言 17:39 2006年1月11日 (UTC)
-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可以給另外一個建議:
我注意到前面所引指南的例子中拼音的「Category:中國君主」和「Category:中國君主/筆劃」是通過這種方式來共存的。各種拼音也可以以這種方式來共存。--Wikijoiner 04:33 2006年1月7日 (UTC)
- 我也有過一點想法,這裡轉抄一下:
- 建議:對西方人名,採用姓氏或頭銜(根據條目名稱)的第一個字母的大寫進行排序(英語、法語、德語等的字母幾乎相同;俄語人名不是很多,可以直接用俄語字母;阿拉伯語的人名可以採用翻譯後的拼音按字母大寫進行排序)
- 建議:對東方人名,採用漢語姓氏或頭銜(根據條目名稱)拼音的第一個字母的小寫進行排序(日語、韓語幾乎都有相應漢字)
- 上述前一條建議目前已經有很多用戶採用,可以避免翻譯不同產生的排序混亂;後一條建議使用小寫字母,可將中文人名和西方翻譯人名分開,但目前幾乎沒有條目這樣分類排序
- --Isnow 18:03 2006年1月7日 (UTC)
- 根本不是中國中心的問題。比如廣東一個姓「吳」的人如果分在n裏面,絕大多數使用者根本找不到!首先目錄編目考慮的是方便查找,而用不着爲了所謂平等犧牲了可用性。在比方說古人,用的古漢語,而不是現在任何一種方言。那好,你應該用我這套User:Polyhedron/中古漢語拼音來編目。問題是這樣編你找得到麽?漢字圈那麽多地區,那麽多方言,每種方言都能弄出不知道多少種轉寫方法,你如何編目,怎麽找?再強調一下,目前的中文維基實際上就是現代白話文,從助詞等等都可以看出實際上中文維基不是用任何一種方言都能讀的,而且目前的普通話/國語使用的北京音系具有絕對的優勢。同一個分類的原則必須是統一的,否則根本沒法查找。而現時對於中文維基唯一可能的編目辦法就是漢語拼音,否則不是只有廣東話有拼音的。粵語的次方言又怎麽辦?廣州市政府拼音又怎麽辦?古人不知道他說什麽方言又怎麽辦?我如果搬家到粵語區又怎麽辦?-- polyhedron(古韻) 留言 18:53 2006年1月7日 (UTC)
- 這不只是漢語拼音與粵語拼音之間的問題。另外又好像謝長廷一條目,如按照原拼音法,在條目分類中,應歸類為Hsieh(通用拼音?),而並非歸類為Xiè(漢語拼音)。--Shinjiman ⇔ ♨ 19:49 2006年1月7日 (UTC)
- 我昨天新改了Template:CategoryTOC,你可以看看謝長廷現在所在的一個分類Category:台灣政治人物。現在這個模板用漢語拼音和注音符號來標註,實際已經解決了問題(雖然對注音符號來說稍有簡併,但已經不影響查詢了)。這樣編目採用漢語拼音,而查找用北京音系的兩種標音方法均可。至於臺灣的各種亂七八糟的拼音(我對此是有意見的,覺得就是政治搞出來搗亂的),我覺得不必再用了,因爲實際上我見過的所有使用漢語北京音系(基本等同於現代標準白話文)的人,漢語拼音和注音符號必會其一。我們需要的是真正的實用,如果爲了所謂平等而大大犧牲了很多人的方便(按你的設想實際上犧牲了所有人的方便),也是政治上的搗亂。-- polyhedron(古韻) 留言 20:53 2006年1月7日 (UTC)
- 其實我建議的歸類方式基本上是與英文維基的歸類方式一致。另外請參閱漢語拼音一文:『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漢字拉丁化方案,於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由於種種的原因,我才指出在[Category:2006年出生]中實行漢語拼音的歸類方式有「中國中心」的問題。其實如果要遷就只會漢語拼音的用戶,建議另闢一個新頁面好像[Category:2006年出生/拼音],以解決以拼音作為排序依據的頁面問題。而原先的[Category:2006年出生]分類頁面採用當地羅馬拼音法進行歸類(某些人物會有例外情況),又或者乾脆直接利用漢字進行歸類,那才能符合「名從主人」的原則(現時利用漢字進行排序依據的繁簡轉換問題已經得到解決)。我這樣所建議的歸類方式是完全是與政治無關的,莫說這是政治上的搗亂。「不是只有會漢語拼音的用戶才會找人物的資料」--Shinjiman ⇔ ♨ 17:13 2006年1月8日 (UTC)
- 我不說什麽了,大家自有公論。-- polyhedron(古韻) 留言 01:20 2006年1月9日 (UTC)
- 其實我建議的歸類方式基本上是與英文維基的歸類方式一致。另外請參閱漢語拼音一文:『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漢字拉丁化方案,於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由於種種的原因,我才指出在[Category:2006年出生]中實行漢語拼音的歸類方式有「中國中心」的問題。其實如果要遷就只會漢語拼音的用戶,建議另闢一個新頁面好像[Category:2006年出生/拼音],以解決以拼音作為排序依據的頁面問題。而原先的[Category:2006年出生]分類頁面採用當地羅馬拼音法進行歸類(某些人物會有例外情況),又或者乾脆直接利用漢字進行歸類,那才能符合「名從主人」的原則(現時利用漢字進行排序依據的繁簡轉換問題已經得到解決)。我這樣所建議的歸類方式是完全是與政治無關的,莫說這是政治上的搗亂。「不是只有會漢語拼音的用戶才會找人物的資料」--Shinjiman ⇔ ♨ 17:13 2006年1月8日 (UTC)
- 我昨天新改了Template:CategoryTOC,你可以看看謝長廷現在所在的一個分類Category:台灣政治人物。現在這個模板用漢語拼音和注音符號來標註,實際已經解決了問題(雖然對注音符號來說稍有簡併,但已經不影響查詢了)。這樣編目採用漢語拼音,而查找用北京音系的兩種標音方法均可。至於臺灣的各種亂七八糟的拼音(我對此是有意見的,覺得就是政治搞出來搗亂的),我覺得不必再用了,因爲實際上我見過的所有使用漢語北京音系(基本等同於現代標準白話文)的人,漢語拼音和注音符號必會其一。我們需要的是真正的實用,如果爲了所謂平等而大大犧牲了很多人的方便(按你的設想實際上犧牲了所有人的方便),也是政治上的搗亂。-- polyhedron(古韻) 留言 20:53 2006年1月7日 (UTC)
- 這不只是漢語拼音與粵語拼音之間的問題。另外又好像謝長廷一條目,如按照原拼音法,在條目分類中,應歸類為Hsieh(通用拼音?),而並非歸類為Xiè(漢語拼音)。--Shinjiman ⇔ ♨ 19:49 2006年1月7日 (UTC)
- 根本不是中國中心的問題。比如廣東一個姓「吳」的人如果分在n裏面,絕大多數使用者根本找不到!首先目錄編目考慮的是方便查找,而用不着爲了所謂平等犧牲了可用性。在比方說古人,用的古漢語,而不是現在任何一種方言。那好,你應該用我這套User:Polyhedron/中古漢語拼音來編目。問題是這樣編你找得到麽?漢字圈那麽多地區,那麽多方言,每種方言都能弄出不知道多少種轉寫方法,你如何編目,怎麽找?再強調一下,目前的中文維基實際上就是現代白話文,從助詞等等都可以看出實際上中文維基不是用任何一種方言都能讀的,而且目前的普通話/國語使用的北京音系具有絕對的優勢。同一個分類的原則必須是統一的,否則根本沒法查找。而現時對於中文維基唯一可能的編目辦法就是漢語拼音,否則不是只有廣東話有拼音的。粵語的次方言又怎麽辦?廣州市政府拼音又怎麽辦?古人不知道他說什麽方言又怎麽辦?我如果搬家到粵語區又怎麽辦?-- polyhedron(古韻) 留言 18:53 2006年1月7日 (UTC)
我個人向來是認為「不要因為電腦軟體硬體的限制,而去縮限了語言」。這個討論的最佳解決法是,分類要有一種以上的索引方法。在中文或漢字字典當中,往往都不只有一種索引,常見或知名的有部首、注音或拼音、倉頡碼、四角號碼等。但是英文就沒有這種「分類多索引」的需求。MediaWiki是開源軟體,「軟體進步以配合需求」的可能性是有的。雖然我個人也認為台灣許多種拼音的作者是在亂搞,但是如果它是個有一定人群使用的方式,而且在未來若技術上可行的情況下,我是支持把各種拼音索引法都儘量編入的。目前使用漢語拼音做為索引是可以接受的,但我個人希望未來能夠不只以此為目標。--Fauzty 16:53 2006年1月11日 (UTC)
- 同意,應當以後能夠在各人的參數設置裏面設定排序方式,這樣條目裏歸類時都不需要豎綫了。-- polyhedron(古韻) 留言 17:45 2006年1月11日 (UTC)
- 我亦都同意Fauzty的看法,中文字的特性是遠遠超於英文的(中文至少有數百至數千個姓,而英文只有二十六個英文字母)。始終要有多種排序的方式以迎合各地的需要,好像以「部首→筆劃」的方式排列,所影響的排序會減至最少(Unicode亦以部首→筆劃方式排列,與Unicode方式排列最為接近),由於「部首→筆劃」只涉及字形問題,爭論總是沒有比其它的排序方式多。而拼音是其中一種可以接受的方案。但是要編入哪種拼音(一個或多個)作為索引,我倒認為使用哪種拼音的排列方式的爭論比用字形排列的較多。--Shinjiman ⇔ ♨ 18:40 2006年1月11日 (UTC)
- 「但是要編入哪種拼音(一個或多個)作為索引,我倒認為使用哪種拼音的排列方式的爭論比用字形排列的較多。」這個太不一定了。要知道,現在除了文盲以外,基本只有香港我不能確定是否會使用漢語拼音/注音符號之一(不過香港會看懂現代漢語標準語的人口應該也會漢語拼音/注音符號之一吧,若不是,請說明),其它地方的人按目前大陸、臺灣、新加坡的教育體系應該都會,非漢語母語者學漢語也基本都需要拼音輔助。而字形碼首先繁簡體就不一致,中文維基目前基本一半對一半,部首排序也不兼容,部首認定更不是統一的,所以不論從易用性還是無爭議性都不如拼音/注音。-- polyhedron(古韻) 留言 21:53 2006年1月11日 (UTC)
- 要知道中國現時的百家姓,請參閱有關報道[3] (雅虎香港轉載明報,2006年1月11日),[4] (明報轉載新華社)。--Shinjiman ⇔ ♨ 18:46 2006年1月11日 (UTC)
- 這個排序是否適用於人名之外的詞條?-- polyhedron(古韻) 留言 21:53 2006年1月11日 (UTC)
- 我亦都同意Fauzty的看法,中文字的特性是遠遠超於英文的(中文至少有數百至數千個姓,而英文只有二十六個英文字母)。始終要有多種排序的方式以迎合各地的需要,好像以「部首→筆劃」的方式排列,所影響的排序會減至最少(Unicode亦以部首→筆劃方式排列,與Unicode方式排列最為接近),由於「部首→筆劃」只涉及字形問題,爭論總是沒有比其它的排序方式多。而拼音是其中一種可以接受的方案。但是要編入哪種拼音(一個或多個)作為索引,我倒認為使用哪種拼音的排列方式的爭論比用字形排列的較多。--Shinjiman ⇔ ♨ 18:40 2006年1月11日 (UTC)
關於大學校友這樣的分類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
記得很久以前我首創了「武漢大學校友」這個分類,大家討論之後把它刪除了。而現在很多學校的校友分類都出來了,似乎大家也沒有再討論這樣的分類是否合理的問題。那麼我的觀點是:對於那些一生在無數個大學教過書的牛人來說,在他的頁面的分類里出現幾十個XX大學校友這樣的分類,是件很滑稽的事。這樣一來,是不是XX中學、XX小學、XX幼兒園的校友分類也應該出現呢?
很顯然,一般「Category:XX大學校友」這樣的分類都是XX大學的校友自己創建並整理的,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有了一種不客觀的傾向,或者稱之為「愛校」情結。這種不客觀大概會體現在諸如只要考證到某人在某大教過一天書,這個人理所當然的是校友了,也理所當然被加入分類。請問如此一來,對於一般的使用者來說,當他進入一個牛人的頁面,首先看到的是幾十個XX大學校友的字樣的時候,這些信息對他來說有價值麼?我覺得就是垃圾信息。而且出於愛校,目前主要是國內的大學校友分類在湧現,如果這本身存在是客觀的,我們是不是要擴大到世界各地?那會有多少人的頁面上會被一長串的校友分類所占據?再進一步,中學校友分類、小學校友分類、幼兒園校友分類都是理所當然的了……再進一步,有校友分類,那在人大工作過的是不是分出個「會」友?在中科院工作過的是不是分出個「院」友?在秦城監獄蹲過的是不是分出個「獄」友?……這樣一來,如果我們進入一個人的頁面只需看看他的那麼一大堆分類就基本曉得他的一生了,試問編寫他的條目內容本身還有必要嗎?
如果校友分類被大多數人認為是可以存在的話,我想上面的邏輯大概也是合理的,有些情況大概也是會發生的。其實我曾經有過一個很折中的想法:就是把對某大有過很大貢獻(教務長、院長、校長)或者合某大關係很密切的人(在某大教過很多年書)加入某大的分類下,這樣一來,可以排除那些教一天書就認校友的現象出現,也不必再造個校友分類出來。儘管這樣也會有爭議,畢竟什麼叫「很大」不好界定。--玉米^ō^麥兜 09:22 2006年9月21日 (UTC)
- 我也反對校友分類。分類太多太亂,就失去了分類的價值。--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8:42 2006年9月21日 (UTC)
- 「教一天書就認校友」?怎麼可能,您對校友的理解是不是有誤?校友是指在這個學校上過學的,哪會有人在幾十個學校上過學?您不要把教師和校友搞混了。而且,我不認為校友分類是垃圾信息,您看看那些大學條目里,很多都有「校友」一欄,莫非您認為這樣的信息也是垃圾?--鳥甲 19:05 2006年9月21日 (UTC)
- 就我理解,校友不僅指學生,也包括教師的(不包括受邀講座)。一個人有可能在十幾所學校任教過。--Isnow 19:29 2006年9月21日 (UTC)
- 您肯定是搞錯了。您可以看看各大校友錄網站,以及各大學網站的校友錄部分,您就能知道您的看法的確和通常人的理解不一致。校友就是指在某學校學習過的學生,一般是指畢業生。--鳥甲 19:41 2006年9月21日 (UTC)
- 「校友」在詞典里是這樣解釋的:「學校的師生稱在本校畢業的人,有時也包括曾在本校任教職員的人」,所以鳥甲的看法是錯誤的,是可以包括教職員的,事實上絕大部分學校列出的校友名單裡都包括有教職員,參見浙大招生網,裡面就有一句「校友中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就有140位。」那140位院士中很多是曾任學校教職員的人物,如錢三強、竺可楨等,他們都非浙江大學的學生。--長夜無風(風言風語) 01:02 2006年9月22日 (UTC)
- 「有時也包括曾在本校任教職員的人」?那什麼叫有時啊,這個校友的通常用法就是曾在本校學習過的人。不過既然有這麼多人有異議,那是不是改成「X校畢業生」(或「X校學生」)就能讓你們滿意了?而且,這已經不是問題所在了,已經出現了Category:各大學教師類別,你們是不是主張刪除這種類別?--鳥甲 04:37 2006年9月22日 (UTC)
- 通常含義的校友不包括教職員工吧?「有時含」無非是說某些人在算校友時候把教職員工也算進去了。但大多數的人說校友的時候都是學生,平輩論交的,教師屬於長輩的,就算是「友」也不宜這麼說。Planemos from BeiJing,China 19:51 2006年9月28日 (UTC)
- 「有時也包括曾在本校任教職員的人」?那什麼叫有時啊,這個校友的通常用法就是曾在本校學習過的人。不過既然有這麼多人有異議,那是不是改成「X校畢業生」(或「X校學生」)就能讓你們滿意了?而且,這已經不是問題所在了,已經出現了Category:各大學教師類別,你們是不是主張刪除這種類別?--鳥甲 04:37 2006年9月22日 (UTC)
- 「校友」在詞典里是這樣解釋的:「學校的師生稱在本校畢業的人,有時也包括曾在本校任教職員的人」,所以鳥甲的看法是錯誤的,是可以包括教職員的,事實上絕大部分學校列出的校友名單裡都包括有教職員,參見浙大招生網,裡面就有一句「校友中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就有140位。」那140位院士中很多是曾任學校教職員的人物,如錢三強、竺可楨等,他們都非浙江大學的學生。--長夜無風(風言風語) 01:02 2006年9月22日 (UTC)
- 您肯定是搞錯了。您可以看看各大校友錄網站,以及各大學網站的校友錄部分,您就能知道您的看法的確和通常人的理解不一致。校友就是指在某學校學習過的學生,一般是指畢業生。--鳥甲 19:41 2006年9月21日 (UTC)
- 就我理解,校友不僅指學生,也包括教師的(不包括受邀講座)。一個人有可能在十幾所學校任教過。--Isnow 19:29 2006年9月21日 (UTC)
- 從分類的作用來講,分類必須反映條目最主要的幾個屬性,次要的屬性在相關條目一欄註明,再次要的因為文內已經有內部連接所以就不必強調了。校友顯然屬於上述最後一種。--Alexcn 07:27 2006年9月27日 (UTC)
- 完全不能理解您的意思。您是說因為已有畢業學校的內部連結所以不用校友分類?這個推理不成立。內部連結只能帶到學校的條目,而該條目里往往有「校友」列表,這個列表和類別的功能不同,都應該存在。請看有很多中國皇帝列表,但也有很多中國皇帝類別。--鳥甲 07:59 2006年9月27日 (UTC)
- 我是說,分類的目的是指明主要屬性。你說的皇帝有皇帝類別,那是因為皇帝確實是這個人物的主要屬性之一,但是xx大學校友對於一個人物來說就次要的太多了。--Alexcn 13:14 2006年9月28日 (UTC)
- 您基於什麼斷定何為次要何為主要?您的標準是什麼?姓氏是不是主要的?家鄉是不是主要的?死亡時的年齡是不是主要的?這些都已經有了類別了?為什麼畢業院校就不是主要的??英文維基百科有大量的校友分類,我看這完全沒什麼問題。--鳥甲 14:23 2006年9月28日 (UTC)
- 校友作為人來說也滿可以單獨分類。校友通常是以校為中心,就算某校條目里有校友,那也只會有限的列幾個人,但都不可能把所有畢業生都列出來,只會列一些編纂者認為是名人的。而對人來說,無論校的條目列不列,他都是校友,如果他以在這所學校就讀或工作為自豪(不一定畢業啊),編撰人也會列他為某校校友了。Planemos from BeiJing,China 19:51 2006年9月28日 (UTC)
- 您基於什麼斷定何為次要何為主要?您的標準是什麼?姓氏是不是主要的?家鄉是不是主要的?死亡時的年齡是不是主要的?這些都已經有了類別了?為什麼畢業院校就不是主要的??英文維基百科有大量的校友分類,我看這完全沒什麼問題。--鳥甲 14:23 2006年9月28日 (UTC)
- 我是說,分類的目的是指明主要屬性。你說的皇帝有皇帝類別,那是因為皇帝確實是這個人物的主要屬性之一,但是xx大學校友對於一個人物來說就次要的太多了。--Alexcn 13:14 2006年9月28日 (UTC)
- 完全不能理解您的意思。您是說因為已有畢業學校的內部連結所以不用校友分類?這個推理不成立。內部連結只能帶到學校的條目,而該條目里往往有「校友」列表,這個列表和類別的功能不同,都應該存在。請看有很多中國皇帝列表,但也有很多中國皇帝類別。--鳥甲 07:59 2006年9月27日 (UTC)
- 只要定義夠明確(如果字有歧義,可以在分類頁註名清楚),也有人願意去花時間精力分,我覺得校友的分類是ok的(也許不如皇帝那麼重要,但還是有一定程度的便於讀者查詢的作用存在)。另外,其實英文版裡面,很多條目都有5個以上,少數條目甚至有有十個以上的分類,只要每個屬性的定義明確不至於讓人搞混的話,我覺得應該是沒有太多的問題。--ffaarr (talk) 07:59 2006年9月29日 (UTC)
- 我不這樣看。我認為分類只應該反映主要屬性,而現在有濫用的趨勢,應該充分利用列表條目。比如現在這個問題,我認為建立校友列表,作為相關連接放在人物條目裡面,就比使用校友分類恰當。另外en版如何如何不是我們也如何如何的理由。--Alexcn 11:57 2006年9月29日 (UTC)
- 只要定義夠明確(如果字有歧義,可以在分類頁註名清楚),也有人願意去花時間精力分,我覺得校友的分類是ok的(也許不如皇帝那麼重要,但還是有一定程度的便於讀者查詢的作用存在)。另外,其實英文版裡面,很多條目都有5個以上,少數條目甚至有有十個以上的分類,只要每個屬性的定義明確不至於讓人搞混的話,我覺得應該是沒有太多的問題。--ffaarr (talk) 07:59 2006年9月29日 (UTC)
想請問一下相同人名的取名規則與消歧義?
目前我看人物小作品中有不少人名相同,只是()取名都不太一樣,如:
請問這是否有明確的規則可供參考,不然在尋找資料上會有所困擾。--David Jackson(talk) 02:13 2006年10月17日 (UTC)
關於哪裡人的category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棧/其他
最近有維基人在着手將一些category:XX(省)人細化至category:XX(市)人,我個人認為必要性值得懷疑,省轉化為縣市以後,一些小城市的知名度可能遠遠不夠,反而讓人不清楚究竟是哪裡人了。--Ffn 11:27 2006年10月28日 (UTC)
- 是我在做。不知道的話,點分類看不就知道了。相信很多人也不知道Category:賽普勒斯人吧,難道就不分了?我拆分的原則是分類內條目太多(一般超過200個),這樣造成查看的不方便。順便做廣告,有興趣的人可以參加減少最多條目的分類中條目的數量(除了一些不能減的,比如category:維基見習編輯等)。-Gfdrtf 14:07 2006年10月28日 (UTC)
- 支持換作縣市級Category。位於哪一個省等高級行政機關應該在內文提及,而不是撥入龐大的Category分類。-- tonync (talk) 14:14 2006年10月28日 (UTC)
- 細化是不錯,但是到縣市一級就可以了,再往下則不必。而且我覺得維基要對這個問題做出規定,以防有人繼續往下分。--Mukdener |留言 14:28 2006年10月28日 (UTC)
- 我記得在維基原則什麼的條目看過,分類細化好像是看條目數目,如果條目數目多至一頁顯示不下,就應該把分類細化,不一定要看到什麼級。--Onsf 19:05 2006年10月29日 (UTC)
要求改進
特殊人物類裡面內容亂寫亂分類118.163.157.182(留言) 2013年6月23日 (日) 11:00 (UTC)
關於人物類條目的【性別】
現有的人物條目中,相當數量在正文中都沒有明確記載該人物的性別,而大多數的Infobox中也沒有性別這個屬性,以致一些條目從頭到尾看完依然不知道其是男是女。性別作為一個人類最基本的屬性之一,是否應當在維基內有所體現?通過何種方式來體現更為適當?也請社群討論。->>Vocal&Guitar->>留言 2018年11月16日 (五) 01:37 (UTC)
- 現行的規則是傳記類條目女性會特別標註一下(Category、或者wikidata),如果沒有標註會默認為男性。這是過去傳下來的一種方法,但是未必科學。Infobox裡面有些是有這個屬性,但不是全部都默認有(或者有了還會寫)。現在中文維基的編輯量和編輯者基數還是過低、更新也比較慢,我覺得目前任何改變都不太會有操作性(比如給今年維基創建量前50的用戶發提醒通知)。Walter Grassroot(留言) 2018年11月16日 (五) 01:50 (UTC)
- 所以是希望像模板:藝人一樣有個type分男演員和女演員? --船到橋頭自然捲(留言) 2018年11月16日 (五) 09:11 (UTC)
有沒有可能讓性別為空的Infobox自動從wikidata讀取性別呢?--苞米(☎) 2018年11月16日 (五) 09:24 (UTC)
- 比起技術問題,我想應該先為維基百科在標示性別方面的觀點做個討論。個人猜測,Infobox的藝人會區分性別是因為其所屬的領域會依據性別給予不同的定位,例如各大演員獎、歌手獎通常會依照性別區分,畢竟男歌手唱不上女高音、男女運動員也會分開比賽,在這個情況下,標註傳主的性別是有一定的道理。但以性別平等的觀點來看,在政治、商業領域等等領域裡,不同性別的人在能力上沒有天生差異,如果不在條目裡標註性別,應該也不至於無法理解該人在其所屬領域裡的成就(以及該人為何有關注度)才對,畢竟雖然性別是一個人基本的屬性,但通常不是該人受到關注的原因,這可能是很多Infobox裡沒有性別欄位的原因,就我自己來說,我在閱讀人物條目時,對那個人到底長了陰莖還是陰道通常沒什麼興趣。如果沒有特殊原因,我傾向於不應該特地強調該人是「非男性」,但也不該以默認是男性的方式撰寫,如果要放在正文,我比較反對在條目正文的姓名後面(或類似位置),直接以一個字標示生理性別(例如「約翰,1958年生,男,美國人」),而是把性別融入條目之中(例如在提到家族關係時描述他是他父親的次子)。-KRF(留言) 2018年11月16日 (五) 09:43 (UTC)
- 我的出發點只是討論一個基本的、有意義的屬性,我個人在此不討論任何關於性平的言論。關於表示方式,如閣下的「約翰,1958年生,男,美國人」非常直觀,我認為也沒什麼不好。如果以較為婉轉的方式提及,一方面條目內未必都能寫到相關內容,另一方面讀者也未必從頭讀到尾,可能難以有實效。->>Vocal&Guitar->>留言 2018年11月16日 (五) 10:53 (UTC)
- 我反對以一個字標示的方式不是因為這樣比較不婉轉,只是從一篇文章行文通順與否的角度來看,這樣比較不美觀(類似於「某甲從A中學、B大學畢業後,進入C公司擔任經理」和「某甲,A中學、B大學畢業,C公司經理」的差異),也不像一個句子,比較像是一個標籤。我前面的疑問是「性別對一個人物條目來說是否為必要資訊?」如果不標註會有什麼問題,又、如果要標註,該如何兼顧跨性別與陰陽人族群?例如,之前我和另一位用戶就因此在積丹尼條目因此有一些爭執(見今年3月的編輯紀錄),雖然不了了之,但該用戶的「沒有人需要知道每個人真實生理狀態」也不是沒道理。-KRF(留言) 2018年11月16日 (五) 20:42 (UTC)
- 從常識角度出發,對於絕大多數的人物,其性別應當是 一望而知。但是對於雙性人,變性人(又分為是否進行過生理改造)等,應當如何考量,以及相應的隱私問題,我正希望有更多的討論意見。
- 我個人看法是,對於性別屬性不明確、有疑議、有異議者,需等有可靠來源後再行記載,而一旦有可靠來源後,則應予以記載。但是對於一般人,可根據常識判定者(例如唐納德·特朗普是一名男性),直接記載亦可。->>Vocal&Guitar->>留言 2018年11月17日 (六) 01:03 (UTC)
- 「你竟然敢假定別人的性別?」 --122.211.109.58(留言) 2018年11月19日 (一) 02:46 (UTC)
- 我反對以一個字標示的方式不是因為這樣比較不婉轉,只是從一篇文章行文通順與否的角度來看,這樣比較不美觀(類似於「某甲從A中學、B大學畢業後,進入C公司擔任經理」和「某甲,A中學、B大學畢業,C公司經理」的差異),也不像一個句子,比較像是一個標籤。我前面的疑問是「性別對一個人物條目來說是否為必要資訊?」如果不標註會有什麼問題,又、如果要標註,該如何兼顧跨性別與陰陽人族群?例如,之前我和另一位用戶就因此在積丹尼條目因此有一些爭執(見今年3月的編輯紀錄),雖然不了了之,但該用戶的「沒有人需要知道每個人真實生理狀態」也不是沒道理。-KRF(留言) 2018年11月16日 (五) 20:42 (UTC)
- 我的出發點只是討論一個基本的、有意義的屬性,我個人在此不討論任何關於性平的言論。關於表示方式,如閣下的「約翰,1958年生,男,美國人」非常直觀,我認為也沒什麼不好。如果以較為婉轉的方式提及,一方面條目內未必都能寫到相關內容,另一方面讀者也未必從頭讀到尾,可能難以有實效。->>Vocal&Guitar->>留言 2018年11月16日 (五) 10:53 (UTC)
- 可以在infobox寫。在正文寫小心有平權問題。--Temp3600(留言) 2018年11月18日 (日) 05:29 (UTC)
- 無論在維基還是別處往往看到這樣的說法:「某某某,加拿大女作家。」但從不見「某某某,加拿大男作家。」這樣把男性當做「默認性別」,並不平等。人物的性別只應該在與其生平經歷有直接重要關係時,加以敘述,如「居禮,化學家、物理學家,是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而不應該單純地寫「居禮,女化學家、物理學家。」正文中無須掩蓋性別,亦無須特別強調。鋼琴小子 2018年11月18日 (日) 08:32 (UTC)
- (+)支持,大多數場合中不需要特意強調性別。 神樂坂秀吉(留言·Flow·電郵·貢獻·日誌·上傳) 2018年11月20日 (二) 09:25 (UTC)
- 按這麼說,是不是科倫坡計劃#歷任負責人,我標上的「女性」非常不恰當?這三個人士女性是來自原來源的(f)標記--苞米(☎) 2018年11月21日 (三) 02:43 (UTC)
- 依我看來確實不恰當,畫蛇添足了。當然,如果該計劃負責人只有唯一一個女性是一件有重要歷史意義的事件,那也不妨用更好的方式敘述。鋼琴小子 2018年11月21日 (三) 04:33 (UTC)
- (+)支持,多數情況下不需要標識性別。Fire and Ice 2018年11月21日 (三) 15:26 (UTC)
- 讀者想知道某人的性別怎麼辦?百科全書不需要這麼重要的信息嗎?。->>Vocal&Guitar->>留言 2018年11月22日 (四) 01:06 (UTC)
- 今天就算貧果創辦人是女生,也沒有甚麼寫在條目裡面的必要,又不是像朴槿惠這樣,而且性別算甚麼重要信息啊。 --船到橋頭自然捲(留言) 2018年11月22日 (四) 05:03 (UTC)
- 除了藝人等有因為性別而區分的狀態,有特別需要標註性別的內文也會提到,例如李清照為著名女詞人。
又不是尻尻,會因為偽娘或扶她造成ㄐㄐ混亂不知道性別真的不會造成世界毀滅。--船到橋頭自然捲(留言) 2018年11月22日 (四) 05:09 (UTC)
- 除了藝人等有因為性別而區分的狀態,有特別需要標註性別的內文也會提到,例如李清照為著名女詞人。
調查
看諸位的意見,我想回到這個問題上
- 維基百科中,人物條目不(明確)記載「性別」是否會影響百科的全面性?影響條目的完整性?
我發起這個討論並不期望得出共識,但如果諸位對這個問題看法一致,則今後亦可當成共識處理。->>Vocal&Guitar->>留言 2018年11月28日 (三) 12:01 (UTC)
- 我覺得不會影響,特別強調性別做甚麼? --船到橋頭自然捲(留言) 2018年11月29日 (四) 21:36 (UTC)
人物的性別和性向
問題:人物分類在國藉、職業、性別和性向這四個維度上沒有一致的組合方式。有時會進一步區分性別和性向,有時不會,而且不是男異性戀的人特別容易被標出來。Wikipedia:人物分類方法的建議是「國籍+職業」,沒有提到性別和性向,實際上存在的很多分類是「國藉+性別+性向」或「國藉+性別+職業」。
我的觀點:
- 目前的分類方法不一致,需要統一。
- 標示女性和少數性向或許有助於改善維基百科的性別偏誤,但從另一角度來看,男性和異性戀不用特別標,其他的就要特別標出來,這又是一種不平等。
- 一個人的性別和性向在很多時候不那麼重要,也沒有關注度。
建議:
- 方案一:所有人預設為不標性別和性向(我個人偏好這個做法)
- 只有當這個人受關注的原因包括性別或性向,才應該加入有關性別和性向的分類,例如瑪麗·雪萊的性別對女性文學史有重要意義、白先勇寫了重要的同志文學作品、漢武帝的雙性戀在中國文學中是一個重要典故,所以標注為Category:英格蘭女性作家、Category:台灣LGBT作家、Category:中國雙性戀皇帝。
- 其他剛好是這個性別或性向的人都不應該列入,例如J·K·羅琳是Category:英國女性作家、林懷民是Category:台灣男同性戀者,這裡性別和性向並不影響他們的關注度,應刪除,只留「英國作家」和「台灣舞者」。
- 方案二:全部都必須標示
- 所有的分類都同時標上國藉、職業、性別、和性向。J·K·羅琳是Category:英國女異性戀作家、金庸是Category:香港男異性戀作家。
- 缺少任一維度的分類一律只能作為上級分類。
- 所有沒資料佐證的維度一律預設為「不明」,例如蔡英文是Category:台灣女性性向不明政治人物。
- 方案三:預設全部標示,但無佐證資料時允許不標
- 類似方案二,但在沒有資料佐證時可以跳過。
- 缺少維度的分類除了當上級分類,也收錄資訊不明的人,蔡英文歸入Category:台灣女性政治人物。
以前的類似討論:
--Yel D'ohan(留言) 2019年5月22日 (三) 18:32 (UTC)
- 提案人對分類機制似乎有很大的誤解。首先,分類沒有必要統一。英國女性作家分類出現的原因只不過是英國作家的數目太多,為了避免過多條目使用同一分類才作細分,性別作為簡易的二分法,當然經常用作細分之用。反過來說,如果使用分類的條目數並不多的話,也就沒有必要作出細分。因此,需要考慮到實際情況,而不是武斷地以統一為名,結果卻讓分類變得肢離破碎。其次,只標女性不標男性的說法並不準確,理論上分類應該兩性並列,不過如果考慮到某些分野女性過少或男性過少的話,以其一性別為主軸作分類也不能說是完全無法接受。其三,少數性向正正因為是少數才會標記,那是因為多數根本沒有必要標記,數目過多會導致分類無法發揮作用,所以諸如什麼異性戀云云,在我看來都是多餘。其四,分類與關注度無直接關係。其五,您的分類方法含有大量需要判斷的地方,例如「漢武帝的雙性戀在中國文學中是一個重要典故」,就當您說的是真實,中國文學典故與史實不應混同,那只是漢武帝在文學上的形象,不一定與史實相似,而且年代久遠的情況下,要判斷漢武帝是否雙性戀也有相當的困難,更甚是雙性戀這個觀念在當時根本可能尚未出現,結果就變相成了原創研究,其他諸如「重要意義」、「重要的同志文學」等等,怎樣才算是「重要」?怎樣判斷?由誰判斷?如果有人覺得不重要的話,那您的分類標準也無法成立。最後,分類的建立需要同時考慮到跨維基分類之間是否能夠聯繫起來,您的方案會導致過多分類出現孤立的情況,導致大量條目難以被準確分類。以上,謝謝。—AT 2019年5月23日 (四) 11:55 (UTC)
- 我完全同意條目不多的話就不用再細分,如果要避免孤立的話,我的方案一和方案三可以簡單加入「只有當這樣分類的人大於 X 個,才設定該分類」。但是現有的分類情況,男作家是「作家」,女作家是「女性作家」有兩個問題。第一,在性別(或性向)比例不一致的時候,把少數性別獨立出去並不是最均勻的拆分方式。如果是為了避免分類中有太多條目,應該要被拆出來的是多數方而不是少數方。當你把「女性作家」和「LGBT作家」獨立出來,剩下的「作家」數量會遠多於另兩個分類,反之,如果拆成「作家」和「異性戀男性作家」的話,兩個分類的數量會更接近一半一半。第二,如果只將少數方獨立出來,這種差別待遇會強化不平等,是一種歧視,不是維基百科該做的,恕我不讚同「正因為是少數才會標記,那是因為多數根本沒有必要標記」的說法。至於分類判斷的部份,我用漢武帝當例子只是因為現在條目上有「雙性戀者」的分類,他實際上是不是雙性戀不是我要討論的問題。重不重要確實偏向主觀,但所有的分類本來就都是主觀的。不管是職業、生物物種、語言、國家、大氣現象、天體、學科……。甘蔗、蕃茄和小黃瓜算不算水果?草莓和蓮霧(假果)算不算果實?出來選過一次里長的人算不算政治人物?參加過幾次遊行才算社運者?本來就都是交給多數人或少數權威人士的主觀認定。重不重要可以自由心證,有爭議時再討論就好。 --Yel D'ohan(留言) 2019年5月24日 (五) 12:02 (UTC)
- 又想到一點:如果只是要拆分人物太多,那我們也可以用出生年代、星座、血型、婚姻狀況、宗教、身高、政治立場、族裔、收入等其他方法,其合理程度和用性別或性向來細分是差不多的。--Yel D'ohan(留言) 2019年5月24日 (五) 13:13 (UTC)
- 實際上,現存分類中同時存在Category:男性作家和Category:女性作家,所以您擔心的問題其實並不存在。至於,細分方法我建議參照英維(或是說各維的做法),以免出現孤立的情況。—AT 2019年5月27日 (一) 09:25 (UTC)
- 三個方案都不合適。同上,分類名「+性別」大多是是因為分類下條目過多而被細分,僅男/女被細分也是因此,不是有意產生的「性別偏誤」,只是一種省事(減少移動分類)的舉動,補上另一分類即可糾正。「+性向」在我看來沒有意義,且極易爭議或涉在世人物隱私,除非LGBT等主題的分類有特殊需求。條目和信息框中是否聲明人物性別,在我看來更值得討論,很多時候讀者看不出人物的性別;性向標識同上。最好的方案是開發出小工具(和提醒調用模板),在分類頁面直接依賴維基數據的數據項查詢並過濾性別、性向等條件,會更加方便並易於管理(全域共享、數據項格式約束、單個數據項支持多條參考來源),到那時,分類名的「+性別」很可能就多餘了。--YFdyh000(留言) 2019年5月24日 (五) 12:10 (UTC)
- 性別的部份,這種省事的方法是一種無意識偏見,不宜淡化。補上另一分類也不見得就能糾正,因為會有跨性別或非二元性別的人(在西方國家這佔大約 1% 的人口)。性向的部份我完全同意不放入分類,除非在是活躍於LGBT社群或史上第一個出櫃之類情況。--Yel D'ohan(留言) 2019年5月24日 (五) 13:13 (UTC)
- 這種劃分只是為了細分分類,如有無意識偏見也非有意為之,不宜過度認知。少數的特殊性別,完全可以不做細分(留在父/母分類),如果做細分,反而還有過度突出(比重平衡)和認知/劃分偏差等問題,而且特殊性別是超過上百種的。「史上第一個……」也無需,除非特殊分類下且有需求,新分類下成員很少,也是不能細分的。過度認知下,特定條目/分類沒有被預先創建或平衡擺放,也能扣上「無意識偏見」吧。--YFdyh000(留言) 2019年5月25日 (六) 00:35 (UTC)
- 性別的部份,這種省事的方法是一種無意識偏見,不宜淡化。補上另一分類也不見得就能糾正,因為會有跨性別或非二元性別的人(在西方國家這佔大約 1% 的人口)。性向的部份我完全同意不放入分類,除非在是活躍於LGBT社群或史上第一個出櫃之類情況。--Yel D'ohan(留言) 2019年5月24日 (五) 13:13 (UTC)
建議刪除姓氏分類
如題,如果連姓氏(如[[Category:刘姓]])都要分類,那就沒有理由不加[[Category:布什姓]][[Category:史密斯姓]][[Category:史蒂文斯姓]][[Category:詹姆斯姓]][[Category:山口姓]][[Category:小泉姓]][[Category:弗朗索娃]]……--7(留言) 2021年2月5日 (五) 07:57 (UTC)
- 我給予(+)支持,畢竟這算是過度分類。但這件事情很「重大」,應該讓更多的用戶才是(尤其是那些很少來互助客棧的編輯們),我可不想被人在背後說閒話說我們是維基小圈圈。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1年2月5日 (五) 08:07 (UTC)
- 我個人確實也是覺得姓氏分類的設立的必要性不大,而且也難以盡收,做不到分類的應有功能。我在{{bulletin}}把這直接設為社群調查好了,這樣大家直接看到和關注到這討論。如果結論是(基本)刪除姓氏分類的話,部分模板可能也要連帶調整。SANMOSA SPQR 2021年2月5日 (五) 10:09 (UTC)
- (+)支持毫無意義的一個分類,雖然會有很多條目因此又少一個分類。 --懶癌哪天行→Lazy, as no today's excuse. 2021年2月5日 (五) 13:29 (UTC)
- (&)建議導入並以維基數據取代,天然的結構化數據,維基數據還能提供約束、組合查詢、參考來源(例如特定人物姓氏之爭議和變動)等多重功能。但在此之前,應了解使用此種分類的模板、機器人或其他用者,做適當更新。其實生卒地、生卒時間等分類也能維基數據化、細化,但究竟哪種更方便查閱和維護,值得考量。--YFdyh000(留言) 2021年2月5日 (五) 14:41 (UTC)
- 同意匯入至維基數據(其實很多東西都可以由維基數據代勞,其他Wikipedia都有更大程度調用維基數據的情形)。SANMOSA SPQR 2021年2月6日 (六) 08:54 (UTC)
- 同意使用維基數據處理。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1年2月6日 (六) 11:38 (UTC)
- 基本支持刪除姓氏分類,但是同時要注意像Category:范陽盧氏、Category:足利氏或Category:肯尼迪家族等相對於單純姓氏分類要來得關係密切的分類,兩者不應混為一談。--AT 2021年2月6日 (六) 12:00 (UTC)
- 同意匯入至維基數據(其實很多東西都可以由維基數據代勞,其他Wikipedia都有更大程度調用維基數據的情形)。SANMOSA SPQR 2021年2月6日 (六) 08:54 (UTC)
- 天天wikidata,請問都已經2021年了,到底搞出了什麼工具?。->>Vocal&Guitar->>留言 2021年2月6日 (六) 12:14 (UTC)
- 大體(+)支持。順便一提,金城武條目曾被加入Category:金姓。--Wcam(留言) 2021年2月6日 (六) 14:06 (UTC)
基本(+)支持提議,但要做好配套措施。——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1年2月6日 (六) 14:59 (UTC)- 仔細權衡之後,個人對此提議的立場改為(=)中立。——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1年2月7日 (日) 13:35 (UTC)
- 確定要把姓氏分類都刪掉嗎?有時候對讀者還是有幫助的吧。比如說我記得某個歷史人物姓司徒,但是名字記不得了,可以從 Category:司徒姓 里查一查;或者說,我只記得某個人叫劉某光,我可以去 Category:劉姓 里去找。「中文維基沒有 Khrushchev姓 分類,所以要把毛姓分類刪掉」、「劉姓人物沒有全部列入劉姓分類,所以劉姓分類應該刪掉」這樣的論證恐怕有問題。--如沐西風(留言) 2021年2月7日 (日) 06:36 (UTC)
- 我認為可以在姓氏條目底部用外鏈模板(類似{{commonscat}})形式提供維基數據的查詢入口。反正普通用戶更容易查找到條目而非分類,所處位置相近,維基熟手熟悉後也容易找到。--YFdyh000(留言) 2021年2月7日 (日) 07:05 (UTC)
- 前提是維基數據提供有中文化、易於理解的查詢界面,未在那邊活躍所以目前不太清楚。如果共識允許,也可站內開發一個toolforge上的工具來提供這種查詢、組合查詢功能。如果這種方案能解決查閱用法,可能不再影響共識形成。--YFdyh000(留言) 2021年2月7日 (日) 07:17 (UTC)
- (-)反對。其他族群、國家狀況如何我不清楚,但在華人地區姓氏宗族仍然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現象。舉一個不算大的姓氏詹姓為例,不但中國大陸、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都有宗親會,會舉辦大型祭祖活動、懇親會、跨地域交流、經貿投資等活動,更在地方政治中扮演一定角色,只是比較少編者著手於這方面而已,否則媒體報導其實不少、各地宗親會、民俗學會、姓氏文化研究會也都有相關論述。又以上現象並不適合用家族概括,以上面提到的臺灣苗栗卓蘭鎮為例,當地詹姓是由廣東饒平詹姓加上後來移入的彰化永靖、竹塘詹姓組成,宗族發展至今也有一百多年,是跨越家族的現象。
- 我認為現在姓氏分類看來累贅的原因是沒有向下細分、缺乏相關條目統合,如果把既有各地家族史、宗族史研究(以樓主舉例的劉姓而言,有看到有人編《湖南劉氏源流史》這種書)、宗族文化(既有各地宗族聚居地及相關建築,未來可能建立的各地各姓族譜、各宗親會)等條目、分類建立起來其實相當可觀,長遠來說朝鮮半島、越南、日本等東亞文化圈成員也可能建立類似條目,故我在此反對刪除。--迴廊彼端(留言) 2021年2月7日 (日) 06:34 (UTC)
- 如上方AT所說,家族分類與單純姓氏分類最好區別對待,家族分類應該保留。家族相關信息寫成條目比分類更易維護和查證。姓氏分類細分的可維護性其實很差,比如可能有人寫「1990年出生的劉姓人」、「劉姓足球運動員」這種完全沒必要且增加查閱和維護難度的分類。--YFdyh000(留言) 2021年2月7日 (日) 07:08 (UTC)
- @YFdyh000:家族跟宗族在嚴格定義上並不相同,適用宗族而非家族的案例我已在上方提及,又您說的維護問題確實有道理,但真要比較難維護,年份分類因為時間細分、收納事物更多更加辛苦,隨手抓個Category:1999年就可以看到一堆疊床架屋的分類,依此邏輯年份分類是否也應刪光?--迴廊彼端(留言) 2021年2月7日 (日) 08:10 (UTC)
- 是不同。其實這事急不得,我提議維基數據也只是一個方向,至少得將維基數據充實起來、大家看看效果,再說代替原有分類之事。如果有人單純提議移除現有的姓氏分類,我也不太贊成。如果維基數據的效果佳,能代替不少疊羅漢分類,但那是長期目標。大家可以先發表意見和疑慮。--YFdyh000(留言) 2021年2月7日 (日) 08:18 (UTC)
- @YFdyh000:謝謝您,我也期待維基數據給百科創造更多新的可能。--迴廊彼端(留言) 2021年2月7日 (日) 08:28 (UTC)
- 是不同。其實這事急不得,我提議維基數據也只是一個方向,至少得將維基數據充實起來、大家看看效果,再說代替原有分類之事。如果有人單純提議移除現有的姓氏分類,我也不太贊成。如果維基數據的效果佳,能代替不少疊羅漢分類,但那是長期目標。大家可以先發表意見和疑慮。--YFdyh000(留言) 2021年2月7日 (日) 08:18 (UTC)
- @YFdyh000:家族跟宗族在嚴格定義上並不相同,適用宗族而非家族的案例我已在上方提及,又您說的維護問題確實有道理,但真要比較難維護,年份分類因為時間細分、收納事物更多更加辛苦,隨手抓個Category:1999年就可以看到一堆疊床架屋的分類,依此邏輯年份分類是否也應刪光?--迴廊彼端(留言) 2021年2月7日 (日) 08:10 (UTC)
- 如上方AT所說,家族分類與單純姓氏分類最好區別對待,家族分類應該保留。家族相關信息寫成條目比分類更易維護和查證。姓氏分類細分的可維護性其實很差,比如可能有人寫「1990年出生的劉姓人」、「劉姓足球運動員」這種完全沒必要且增加查閱和維護難度的分類。--YFdyh000(留言) 2021年2月7日 (日) 07:08 (UTC)
- 再附帶一點,對大的姓氏來說,姓氏分類可以增加收錄「Cat:各省O姓」、「Cat:O姓宗親會」、「Cat:O姓聚居地」等等子分類,對小姓氏來說姓氏分類則可能更加重要。例如臺灣三姓姓氏起源明確但人數較少,短期內可能很難有宗族研究支持,如果此新聞中提及的三先生有天符合關注度可以建條目了,便可以由其傳記中反映出三姓的發展,彌補既有研究不足之處。--迴廊彼端(留言) 2021年2月7日 (日) 07:09 (UTC)
- 附帶第二點,把姓氏分類拿掉最核心的是分類樹斷裂問題。參照Wikipedia:頁面分類#什麼時候用頁面分類,分類存在的意義之一是讓用戶用關鍵字快速進行瀏覽;如果沒有Category:王姓分類輔助,我看完王姓條目後很可能不會意識到還有Category:王姓家族、Category:王姓宗祠這些相關分類存在,一來增加查閱難度,二來濫建同義、平行條目跟分類也會增加。--迴廊彼端(留言) 2021年2月7日 (日) 08:28 (UTC)
- (-)反對作推論不要滾雪球,「沒有理由不加xx姓」並不能從「加了xx姓」這個前件中推出。還有就是這個分類並沒有牴觸任何東西,再強調一下:不是一個人覺得有沒有意義就可以決定一件事是否有意義。目前最上層的姓氏分類可以幫助人找到這個姓氏下有怎樣的單個郡望家族,稀有姓氏的分類更加可以幫助人看出這個姓氏是否在一個地區聚居,總之是很有用處的。----𢿃𠫱(留言) 2021年2月7日 (日) 08:34 (UTC)
- 因維基數據少人做事,目前不太可行,如果要刪的話請建立機械人刪除並有熱心人去作維基數據,不然用人肉一一刪除的話只是給貓掛鈴鐺。--Outlookxp(留言) 2021年2月7日 (日) 13:28 (UTC)
- 然而對於維基數據,我始終不知道到底要怎麼運用啊!請問有沒有人現在能告訴我,如果刪除了所有中文姓氏分類,而我想知道「除了是元介以外,中維還有哪些是姓的人物條目?」(因為這個姓很罕見,所以好奇),我該如何透過維基數據得到答案?另外,若不限中文姓氏,我可以透過維基數據知道竹野內豐以外的竹野內姓人物、藥師丸博子以外的藥師丸姓人物、蓮佛美沙子以外的蓮佛姓人物、舛添要一以外的舛添姓人物、本假屋唯香以外的本假屋姓人物嗎?若可以,請教要怎麼操作?這些日本罕姓我也很好奇。-游蛇脫殼/克勞棣 2021年2月7日 (日) 14:03 (UTC)
- 可是有時候要查某些名字的時候,姓可以查的到,所以也不是完全沒有用吧--愛偷懶的魚🐠※留言 2021年2月9日 (二) 08:12(UTC)
- 沒有聽懂,您的意思是從分類找出自己想找的人物?對於常見大姓這會很難,因為成員太多、條目名簡繁體不轉換,且常難確定是否存在條目(如果有查閱過的印象還好)、是否有姓氏分類(目前加入率還挺高的)。如果是找冷門姓氏人物,站內搜索和維基數據都可以。--YFdyh000(留言) 2021年2月9日 (二) 08:27 (UTC)
- 是阿,比如說我記得某個歷史人物姓,但是名字記不得正確的名字了--愛偷懶的魚🐠※留言 2021年2月9日 (二) 08:57(UTC)
- 感情您都能代表一般讀者?一般讀者人人都知道有維基數據這個東西?一般讀者都會使用語法搜索?把這個拿出來放在一般讀者眼前他們會有什麼反應?我一點都不反對甚至大力支持利用維基數據,可就現在的數據溝通、遷移、取用和修改,遠達不到基本的需求,更不可能改善體驗。->>Vocal&Guitar->>留言 2021年2月10日 (三) 04:29 (UTC)
- (※)注意 如果您仔細看了上方討論,應該能注意到,我的觀點是建議替代+不贊成目前移除。--YFdyh000(留言) 2021年2月10日 (三) 12:21 (UTC)
- (:)回應所以您的意思是逐步替代,以便將來移除姓氏分類嗎?另外,請教讀者要如何用站內搜索找到某冷門姓氏人物的條目?是用special:前綴索引嗎?-游蛇脫殼/克勞棣 2021年2月10日 (三) 15:25 (UTC)
- (※)注意 如果您仔細看了上方討論,應該能注意到,我的觀點是建議替代+不贊成目前移除。--YFdyh000(留言) 2021年2月10日 (三) 12:21 (UTC)
- 沒有聽懂,您的意思是從分類找出自己想找的人物?對於常見大姓這會很難,因為成員太多、條目名簡繁體不轉換,且常難確定是否存在條目(如果有查閱過的印象還好)、是否有姓氏分類(目前加入率還挺高的)。如果是找冷門姓氏人物,站內搜索和維基數據都可以。--YFdyh000(留言) 2021年2月9日 (二) 08:27 (UTC)
- 可是有時候要查某些名字的時候,姓可以查的到,所以也不是完全沒有用吧--愛偷懶的魚🐠※留言 2021年2月9日 (二) 08:12(UTC)
- 還有藥師丸悅子(相對性理論)和她爹,附(-)反對--E.A.Crowley666✍️ 2021年2月13日 (六) 05:27 (UTC)
- (-)反對 姓氏分類的作用現時無法由其他方式替代。佛祖西來(留言) 2021年2月10日 (三) 17:56 (UTC)
- 問題在於這並不是分類該有的作用。SANMOSA SPQR 2021年2月11日 (四) 00:47 (UTC)
- 那請教@Sanmosa:您認為分類該有的作用是什麼呢?也期待您回應上面如沐西風的觀點:「劉姓人物沒有全部列入劉姓分類,所以劉姓分類應該刪掉」這樣的論證恐怕有問題--迴廊彼端(留言) 2021年2月11日 (四) 02:02 (UTC)
- 1.贊成標題和某些論證不算合理。2.贊成目前不是「刪除」分類的時機,但討論利弊是有價值的。3.可以試試,直接從Category:劉姓找出劉太公大約需要幾步,是否達標。--YFdyh000(留言) 2021年2月11日 (四) 13:30 (UTC)
- @YFdyh000: 如果維基能開發多重分類檢索功能,也就是同時篩檢符合cat:秦朝人和cat:劉姓的所有條目(當中也就一定包含了劉太公),將會是很偉大的貢獻。假如我想找一個姓劉的秦朝人,這樣一檢索就檢到了。-- love.wh 大河浪浪寬 2021年2月20日 (六) 18:14 (UTC)
- WP:PETSCAN。但我覺得這個更像是資料庫的職責。--洛普利寧 2021年2月21日 (日) 14:41 (UTC)
- @YFdyh000: 如果維基能開發多重分類檢索功能,也就是同時篩檢符合cat:秦朝人和cat:劉姓的所有條目(當中也就一定包含了劉太公),將會是很偉大的貢獻。假如我想找一個姓劉的秦朝人,這樣一檢索就檢到了。-- love.wh 大河浪浪寬 2021年2月20日 (六) 18:14 (UTC)
- 1.贊成標題和某些論證不算合理。2.贊成目前不是「刪除」分類的時機,但討論利弊是有價值的。3.可以試試,直接從Category:劉姓找出劉太公大約需要幾步,是否達標。--YFdyh000(留言) 2021年2月11日 (四) 13:30 (UTC)
- 那請教@Sanmosa:您認為分類該有的作用是什麼呢?也期待您回應上面如沐西風的觀點:「劉姓人物沒有全部列入劉姓分類,所以劉姓分類應該刪掉」這樣的論證恐怕有問題--迴廊彼端(留言) 2021年2月11日 (四) 02:02 (UTC)
- 問題在於這並不是分類該有的作用。SANMOSA SPQR 2021年2月11日 (四) 00:47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