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討論:來源/中醫

維基百科創始人強硬回應準確性質疑 拒絕道歉

傳送門在此,下面是我發現的兩篇評論

--== 2014年3月29日 (六) 09:11 (UTC)
非常好。偽科學之人嘗試繞過維基百科的參考資料標準,加入有利於自己觀點的信息,幸好維基方針和用心編者足以把它制衡住。繼續努力。鋼琴小子 打個招呼 查看貢獻 2014年3月29日 (六) 15:51 (UTC)
英文還好,要是中文就不一定了。—Snorri留言2014年3月29日 (六) 16:38 (UTC)
中文維基傾向於姑息養奸。有的條目已經被投票刪了,就換個標題來第二次,乃至第三、第四次,不把自己的私貨塞進維基誓不罷休。這種流氓編輯在en早就被永封了。--Gilgalad 2014年3月29日 (六) 18:48 (UTC)
話說針灸有一些專業的中文期刊,但是沒有英文期刊,這也許會導致中文內容有着更豐富的內容--燃玉 留言 勇踏前人未至之境! 2014年3月31日 (一) 15:16 (UTC)

科學和偽科學的界線 Boundary-work

en:Boundary-work是討論知識生產社群把關的概念,Brian Keegany就用了這個概念來看科學和偽科學的界定如何產生了社群。Great_Brightstar貼的連結只有英文那一篇比較深入一點其他的兩篇中文有一點選擇性選取該新聞事件的觀點。所以英文scienceblogs的中間派的內容,其實是對 Energy Psychology, Energy Medicine採取高度懷疑的立場,但要小心被提及的「acupuncture, and other forms of complementary/alternative medicine (CAM)」本來這幾年在英文及中文的專業取刊就有更多的研究和討論,其科學性的討論有不少的提升,有的還反過來挑戰了傳統西醫的頭痛醫頭的拆切方式(拉丁文anlaysis也本來就有一點拆解的意思),而才有en:integrative medicine(正是該文有提到的) 的新興研究[1],所以實際的學術生態是更有趣及多元的,但不代表沒有同儕審查把關,是有,而且還不少。維基百科來源考量應該就要收集各個/各地知識社群的認定的好的/可靠的來源,所以我在下面就以我知道的中醫/針灸有的中英文知識社群來做來源分享。--❦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4年3月31日 (一) 18:37 (UTC)

看了你的回覆,我也發現這三篇的差異真的很大。當初我在微博上發現了這條消息,注意到這件事在微博上傳的很火,議論的人也多(特別是看到不少質疑中醫的言論),所以就把這條新聞轉發過來了。--== 2014年4月2日 (三) 15:02 (UTC)
@Great_Brightstar:給個微博上的連結吧。--❦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4年4月9日 (三) 13:31 (UTC)
我在客棧轉發的消息就從這些地方挑出來的→[2][3][4]。--== 2014年4月9日 (三) 14:12 (UTC)

中醫的科學化及諸多中英文權威來源

  • 劍橋大學藥學系已有中醫研究[5],我就是在牛津遇到樊台平教授,有製藥商和黃中國醫療公司在支助和合作,見衛報的報導。[6]
  • King's College London也有相關研究[7],也是有一堆研究人員
  • 這些研究人員,只是一個小樣本,可以看他們參加評審或發表的期刊,就可以找到不少科學性表面分數高的(i.e. impact factor)的期刊,可見中醫早已有科學化的研究和英文的發表
  • 當然藥學是相對比較好做研究的,因為研究方法還是可以用西醫的拆解式分析法去看成份,不少研究這幾年都有發,枸杞是一個知名的例子
  • 針灸,相對來說,研究方法挑戰性是高了些,特別是臨床的實驗有/無對照/實驗方法有時和針灸的目標和調整性有不同,但儘管如此,知名的en:BMJ也有Acupuncture in Medicine期刊,而其impact factor雖然在醫學相對來說不算太高,但也算是在醫學發表上有了基本位置
  • 連韓國研究單位也有英文期刊[8]
  • 儘管如此,懷疑論者還是不少,如此篇[9]就有一點原創詮釋了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一篇論文的說法/結論,不過,我個人還是以科學方法論的角度來看,這一篇[10]或許比較點出問題所在,是在於針灸效果的研究方法還有待創新以增加其科學嚴謹性及說服力
  • 那麼,身為維基編輯,我們還有什麼簡便方式來看各地/各知識社群關於某類知識的可靠來源判斷呢?其實有一種很學術世俗但不失簡易有效的方法,就是看各地的研究及論文獎勵要點,這在中國和台灣等只求發表的環境來說還蠻好找
  • 「臺中榮民總醫院醫學研究及論文獎勵要點」有在一般的SCI等傳統醫學期刊提到:
    • 八.1.長庚大學認可之中醫期刊(摘錄自長庚大學中醫科教師升等與聘任/9607):國內:中醫藥雜誌、大陸: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中國中醫骨傷科雜誌、中國中藥雜誌、新中醫雜誌、上海中醫藥雜誌、北京中醫雜誌、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 八.2.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認可之中醫期刊:Chinese Medicine (CM) Journal(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hinese Medicine 澳門)、eCAM(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英國)、Journal of Asia Medicine, IASTAM。
    • 八.3.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認可之中醫期刊:本國部分 -中醫藥雜誌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北京)、台灣中醫醫學雜誌(Taiw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聯合會)、中華針灸醫學會雜誌(Journal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of Acupuncture 中華針灸醫學會)。國外部份:凡屬SCI或MI之期刊均可認定。
    • 所以這些知識社群的建議名單,就可以被納為維基百科在考量中醫/針灸來源時的基準線,如此就減少原創研究的風險,而以知識原創社群的同儕審查先為科學/偽科學做界線之把關。--❦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4年3月31日 (一) 18:37 (UTC)
中醫的問題不是缺乏研究,作為世界傳統醫學之一,研究肯定是廣泛的。中醫的問題是如何通過現代科學話語體系對其進行闡述--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4年4月1日 (二) 01:09 (UTC)
(+)支持,好多人未必能了解到這些研究。--== 2014年4月2日 (三) 15:02 (UTC)
返回專案頁面「來源/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