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泓炮台

東泓炮台,位於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劉公島,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劉公島甲午戰爭紀念地」之一。現隸屬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1]

劉公島甲午戰爭紀念地
東泓炮台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所在山東省威海市
分類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物
時代1888-1895年
編號3-9
登錄1988年1月13日

簡介

北洋護軍在劉公島共築6座炮台:東泓炮台、迎門洞炮台旗頂山炮台南嘴炮台黃島炮台公所後炮台,有各種口徑大炮54門,其中口徑200毫米以上大炮13門。東泓炮台是劉公島火力最強的炮台[2]

東泓炮台又稱東風梢炮台,是劉公島最東端的炮台,1890年建成,佔地面積10000平方米。炮台由地上炮位工事、地下掩體組成。地上炮台設120毫米口徑和240毫米口徑平射炮各2門,75毫米口逕行營炮6門,速射炮4門,合計14門炮。其中240毫米口徑炮由德國克虜伯兵工廠製造,炮身長840厘米,炮口最大仰角22度,俯角5度,有效射程6000米,是後膛來複線式炮。炮台火力覆蓋劉公島東部海面以及南北兩海口,並與日島炮台及威海灣南幫炮台形成交叉火力,封鎖威海灣南口[2]

地下掩體開掘山崖築兵舍20間,每間大約22平方米,共可駐軍500人。另設火藥庫、彈藥庫。炮台、兵舍、彈藥庫之間有坑道連通。坑道用花崗岩砌成,石結構,拱券穹頂,寬3.2米,全長430米,最高處4米[2]

東泓炮台建成後,由總兵張文宣率北洋護軍駐守。甲午戰爭威海衛之戰中,該炮台協同日島炮台、南幫炮台重創多艘日艦,後被南岸日軍炮火摧毀而棄守[2]

1988年東泓炮台作為「劉公島甲午戰爭紀念地」之一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東泓炮台的地下掩體、兵舍等部分保存至今。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按原炮1比1的比例複製了一門240毫米口徑德國克虜伯炮,安放在原炮位,同時清理修復了地下坑道、兵舍及周邊環境[2]

參考文獻

  1. ^ 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 威海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2015-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2). 
  2. ^ 2.0 2.1 2.2 2.3 2.4 「坐马扎,听故事」东泓炮台:刘公岛火力最强的炮台. 百家號. 2017-10-14. 
  3. ^ 於雪梅. 文化遗产旅游视角下的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研究. 山東大學2014年碩士學位論文.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