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總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總醫院,總院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中山東路305號,隸屬無錫聯勤保障中心,是三級甲等醫院。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金陵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南京臨床醫學院 | |
主要領導 | |
機構概況 | |
上級機構 | 無錫聯勤保障中心 |
機構類型 | 軍隊醫院 三級甲等醫院 |
聯絡方式 | |
本部 | |
實際地址 | 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中山東路305號 |
秦淮醫療區 | |
實際地址 | 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楊公井34標34號 |
淮安醫療區 | |
實際地址 | 江蘇省淮安市清江浦區健康東路100號 |
鎮江醫療區 | |
實際地址 | 江蘇省鎮江市京口區中山東路8號 |
簡介
南京總醫院
1929年1月,籌建中央模範軍醫院,主要收容傷兵。當時該醫院佔地面積50畝,建有13座活動木屋,300張病床,並擁有X線機等醫療設備和器械。1930年,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決定撥款改建該醫院,更名為中央醫院,劃歸南京國民政府內政部衛生部直屬,由劉瑞恆兼任院長。當時胡文虎捐37.5萬元銀洋作為建築費,所以主樓門楣上留下了胡文虎手跡。中央醫院建成後,有外科、內科、眼科、婦產科、泌尿科、小兒科、傳染科、牙科、五官科、電療科、X線科等,是南京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醫院,專門為政府高級軍政人員看病,並同國外醫療機構開展技術合作[1]。抗日戰爭時期,中央醫院先後輾轉長沙、貴陽,1941年遷至重慶,重慶中央醫院曾作為國立上海醫學院的附屬教學醫院。抗日戰爭勝利後,重慶中央醫院部分遷返南京,並將汪精衛政權的中央醫院接收併入[2]。重慶中央醫院另有部分留在重慶,部分遷移至廣州。中央醫院遂演化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總醫院(原南京中央醫院)、重慶西南醫院(原重慶中央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原廣州中央醫院)等醫院。 1936年,中國醫學家、中國工程院士鍾南山誕生於中央醫院,其父親鍾世蕃曾在中央醫院擔任兒科醫生。
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渡江戰役攻佔南京時,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該醫院。1950年6月,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醫院。後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總醫院。1955年,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總醫院。1986年,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的教學醫院[2]。 1993年9月,南京大學與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簽訂開展教學合作的協議,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對外掛牌「南京大學醫學院臨床學院」,地位及作用等同南京大學醫學院的附屬醫院。此後,醫院人員在國內期刊發表論文署名單位均為「南京大學醫學院臨床學院」,對外參加國際學術活動、在國外期刊發表論文署名單位為「Jinling Hospital, Nanji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為統一對外稱謂,醫院向南京大學醫學院提出申請,並上報南京大學批准後,2013年將「南京大學醫學院臨床學院」稱謂統一為「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金陵醫院」,英文稱謂統一為「Jinling Hospital, Medical School of Nanjing University」。 2016年,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轉隸無錫聯勤保障中心,並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總醫院[4]。
南京總醫院湯山分院
1977年2月2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二五醫院由南京軍區後勤第十六分部劃歸江蘇省軍區領導,編床位300張。1983年10月,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療養院,編床位100張,劃歸南京軍區後勤第十六分部領導[5]。
1938年,侵華日軍在南京湯山建成陸軍醫院,抗日戰爭勝利後為國民黨三軍總醫院湯山分院。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華東炮兵醫院、華東軍區第三陸軍醫院。其間,幾度易名,1954年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三醫院[6]。
1995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三醫院與位於中山陵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療養院合併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南京療養院,隸屬聯勤第十六分部,療養和治療床位並設[6]。2000年6月,南京軍區南京療養院從中山陵點調整到湯山點[7]。2004年11月,轉隸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2005年9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療養區,承擔療養任務。該療養區又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湯山分院。2015年11月7日,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療養區舉行門診樓竣工啟用暨轉隸總院十周年慶祝活動[6]。2016年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後,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總醫院療養區(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總醫院湯山分院)。
根據有關調整,轉隸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杭州特勤療養中心。
第八十一醫院
1947年1月,在山東郯城成立華東野戰軍衛生部直屬醫院。此後隨作戰部隊轉戰江蘇省、山東省、安徽省、上海市和沂蒙山區,參加了孟良崮戰役、豫東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1949年3月更名為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後勤部衛生部直屬醫院,同年8月進駐南京。1950年4月遷到楊公井34標34號(此處1941年為汪精衛政權的中央醫院,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為陸海空三軍聯勤總醫院),同時從野戰醫院調整為駐軍醫院,取消野戰醫院的分隊編制,建成以科室編制的分科醫院,並更名為華東軍區後勤部衛生部直屬醫院。1954年3月18日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一醫院。1983年到1986年,是南京軍區軍醫學校教學醫院。1978年被定為全軍腫瘤專科中心[8][9]。
2016年,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一醫院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轉隸無錫聯勤保障中心[10]。
東部戰區總醫院
2018年,以原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原第八十一醫院(含八十六臨床部)、原第八十二醫院(含一四九臨床部)、原第三五九醫院為基礎,納入駐寧及周邊地區機關院校15家門診部,重組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總醫院[11]。
2019年12月30日、31日,東部戰區總醫院秦淮醫療區、東部戰區總醫院鎮江醫療區、東部戰區總醫院淮安醫療區及駐寧機關院校9家派駐門診部相繼掛牌。「一院四區多點」的新格局正式形成[12]。
歷任領導
南京總醫院
……
|
……
|
第八十一醫院
文物保護單位
中央醫院舊址 | |
---|---|
中央醫院入口左側塔樓 | |
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南京市玄武區 |
分類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時代 | 1931年 |
編號 | 5-512 |
認定時間 | 2002年10月 |
南京市中山東路305號南京總醫院內的「中央醫院舊址」是南京市重點保護民國建築,1931年由楊廷寶設計,楊銘鼎監造。2002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文獻
- ^ 孔祥熙家里人患牙病 蒋介石牙医韩文信“耍大牌”. 現代快報. 2015-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3).
- ^ 2.0 2.1 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江苏省志·卫生志(下).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0年.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13).
第十一章 西醫 第六節 主要醫院簡介
- ^ 存档副本. [2021-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1).
- ^ 跨越2095公里,一张转诊单的“联勤之旅”. 中國軍網. 2017-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5).
- ^ 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江苏省志·军事志.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00年: 598-601.
第九章 後方勤務 第四節 衛生 六、醫院簡介
- ^ 6.0 6.1 6.2 南京总医院疗养区门诊楼竣工启用. 江寧雙擁. 2015-11-10.[永久失效連結]
- ^ 疗养一科简介. 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湯山分院. 2014-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7).
- ^ 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江苏省志·卫生志(下).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0年.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13).
第十一章 西醫 第六節 主要醫院簡介
- ^ 第八一医院概况.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一醫院. [2017-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29).
- ^ 追踪沈阳联勤保障中心联勤干部王桂相的一天. 華夏經緯網. 2017-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7).
- ^ 解放军五大战区总医院全部成立. 澎湃新聞. 2018-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7).
- ^ 东部战区总医院三医疗区挂牌,原八一医院更名为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 揚子晚報網. 2019-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1).
- ^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院长易学明. 新華網. 2010-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3).
- ^ 江苏出现首个“国家队”临床中心. 網易. 2013-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3).
- ^ 生活作风和情趣决不是小事. 搜狐. 2007-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7).
- ^ 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與輝煌同行,鐵軍2009(3):49-49
- ^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黎介寿团队研究“肠功能”领先世界. 網易. 2011-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0).
- ^ 南京军区总医院专家医疗队为海岛官兵送健康. 中國軍網. 2015-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3).
- ^ 19.0 19.1 南京军区第81医院40分钟开设一座战地医院. 新華網. 2007-06-21.
- ^ 20.0 20.1 81医院转业干部退役仪式,感动哭!. 中國軍網. 2016-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4).
- ^ 以伤员为师正医德医风. 人民網. 2008-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