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陸軍訓練處

中央陸軍訓練處(ちゅうおうりくぐんくんれんしょ)於1932年在奉天成立,作為滿洲國軍的幹部培養中心。這是一所兩年制學校,不像後來開辦的四年制滿洲國陸軍軍官學院。又稱奉天軍官學校。

概述

1932年8月,在軍政部第一次顧問會議上,決定設立滿洲國軍幹部培養機構[1] 。在奉天城外的魁畬佯跡設立「陸軍訓練処壽備処」,並籌備開設[1] 。下設步兵、騎兵、炮兵、輜重四科,分為現役軍官進修和候補軍官培訓[2] 。前者主要面向上校以下軍官,後者面向中等學校畢業生招生[2]

1939年3月,因陸軍軍官學院令設立陸軍軍官學院而停辦,但很快作為陸軍訓練學校重新開辦。 [3]陸軍訓練學校是隨着1940年12月24日第6號軍令《陸軍訓練學校令》的頒佈而成立的[4]

編制

  • 處長
    • 本部
      • 庶務課
      • 會計課
      • 醫務課
      • 獣務課
    • 教育部
      • 教官
      • 研究部員
      • 軍官候補者隊
    • 步兵訓練部
      • 教官
      • 歩兵科軍官候補者隊
      • 歩兵教導隊
        • 本部
        • 2個連
        • 機関槍連
    • 騎兵訓練部
      • 教官
      • 騎兵科軍官候補者隊
      • 騎兵教導隊
        • 本部
        • 2個連
    • 炮兵訓練部
      • 教官
      • 砲兵科軍官候補者隊
      • 砲兵教導隊
    • 經理培訓部(1932年9月1日成立)
    • 通信培訓部(1933年9月成立)
    • 憲兵培訓部(1933年11月成立,1934年7月遷入憲兵訓練處)

畢業

中央陸軍訓練處

第一期
1932年12月23日入學,1933年3月18日畢業(日本軍官85人) [5] ,1932年9月1日入學(滿洲軍官30人),1933年3月20日入學(滿洲軍官學生253人) [6]
第二期
1933年10月1日入學,1933年10月31日畢業(日經軍官54人) [5] ,1933年10月1日入學(滿洲軍官57人) [6]
第三學期
1934年3月10日入學,1934年8月10日畢業(日軍339人) [5] 1933年9月1日入學(滿洲軍官候補253人,軍需候補25人) [6]
金正晧​(韓語 (軍需候補) [7] 、金柱山(軍需候補) [7] 、柴田清[8] 、藤井義政[8]
第四階段
1935年2月1日入學,1935年9月1日畢業(371日經軍官) [5] ,1935年畢業(滿洲軍官)
金英祖、李圭東​(韓語 、姜在浩、朴奉祖、李元亨、梁大鎮(軍事候選人) [7] 、桂仁柱
第五學期
1936年入學,1936年11月26日畢業(265名日系軍官) [5] ,1937年9月畢業(滿洲軍官)
Song Seok -ha, 丁一權, Kim Seok -beom, 金白一, 申鉉俊 (Shin Bong-gyun), Kim Il-hwan (軍需候補) [7], Yun Chun -geun, Moon Yong - sai (文容世), 石厚鳳, 金信道,崔慶萬, 李斗萬, 車明煥, 文利俊, 金海昌, 金洪俊, 崔九龍、姜基泰、板尾修二[8]
第六學期
1937年1月27日入學,1937年12月27日畢業(163日系軍官) [5] ,1939年畢業(滿洲軍官)
楊國鎮(軍需候補) [7] 、金隆二(軍需候補) [7] 、伊藤敏明[8]
第七學期
1938年入學,同年畢業(109日系軍官) [5]
崔楠根、李相烈、朴承煥、崔在桓、吳圭范、趙鏞星、金基勛、崔哲根(軍需候選人) [7] 、岡崎謙三[9] 、木村真介[9]
第八學期
1939年進校,同年畢業(日經幹部28人) [5]
石柱岩、金龍國、太容凡
第九學期
1940年入學,同年畢業(113名日系軍官) [5] 1941年12月畢業(滿洲軍官)
白善燁、孫炳日、尹秀鉉(軍需候補生) [7]
第10期
1941年入學,同年畢業(38名日系軍官) [5]

陸軍訓練學校

第二學期

朴俊鎬[10]

第七學期

崔在范[8] 、金致斑(金致哲)[8] 、李德振[11] 、李龍[11] 、具東旭、李龍昊[11] 、朴春植

來源

  1. ^ 1.0 1.1 満州國軍刊行委員會 1970,第75頁.
  2. ^ 2.0 2.1 袁偉 2001,第509頁.
  3. ^ 満州國軍刊行委員會 1970,第635頁.
  4. ^ 飯倉 2021,第179頁.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張 2017,第131頁.
  6. ^ 6.0 6.1 6.2 飯倉 2021,第63頁.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飯倉 2021,第70頁.
  8. ^ 8.0 8.1 8.2 8.3 8.4 8.5 飯倉 2021,第145頁.
  9. ^ 9.0 9.1 飯倉 2021,第161頁.
  10. ^ 飯倉 2021,第233頁.
  11. ^ 11.0 11.1 11.2 飯倉 2021,第146頁.

參考文獻

  • 袁偉,張卓 主編. 中国軍校発展史. 國防大學出版社. 2001. ISBN 7-5626-1089-4. 袁偉,張卓 主編. 中国軍校発展史. 國防大學出版社. 2001. ISBN 7-5626-1089-4. 
  • 満州國軍刊行委員會 編. 満州國軍. 蘭星會. 1970. 
  • 飯倉江裏衣. 満州国軍朝鮮人の植民地解放前後史 日本植民地下の軍事経験と韓国軍への連続性. 有志舎. 2021. ISBN 978-4-908672-47-7. 飯倉江裏衣. 満州国軍朝鮮人の植民地解放前後史 日本植民地下の軍事経験と韓国軍への連続性. 有志舎. 2021. ISBN 978-4-908672-47-7. 
  • 張聖東. 陸軍軍官学校の設立から見る満洲国軍の育成・強化. 文學研究論集 (明治大學大學院). 2017, 46: 127-146. ISSN 1340-9174. 張聖東. 陸軍軍官学校の設立から見る満洲国軍の育成・強化. 文學研究論集 (明治大學大學院). 2017, 46: 127-146. ISSN 1340-9174. 張聖東. 陸軍軍官学校の設立から見る満洲国軍の育成・強化. 文學研究論集 (明治大學大學院). 2017, 46: 127-146. ISSN 1340-9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