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凡娜一世
喬凡娜一世(意大利語:Giovanna I di Napoli,1325年12月—1382年7月27日[1]),又稱安茹的喬凡娜,自1343年至1381年為那不勒斯女王、[a]普羅旺斯和福卡爾基耶女伯爵。1373年至1381年間她還是亞該亞王妃。
喬凡娜一世 | |
---|---|
那不勒斯女王 普羅旺斯和福卡爾基耶女伯爵 | |
統治 | 1343年1月20日 — 1381年8月25日 |
前任 | 羅貝托一世 |
繼任 | 卡洛三世 |
加冕 | 1344年8月(單獨) 1352年5月27日(和路易吉一世) |
共治君主 | 路易吉一世 (1352 – 1362) |
出生 | 1325年12月 那不勒斯,那不勒斯王國 |
逝世 | 1382年7月27日(56周歲) 穆羅盧卡諾,那不勒斯王國 |
安葬 | 聖基亞拉教堂 |
配偶 |
|
子嗣 |
|
王朝 | 安茹-西西里王朝 |
父親 | 卡拉布里亞公爵卡洛 |
母親 | 瓦盧瓦的瑪麗 |
喬凡娜是卡拉布里亞公爵卡洛和瓦盧瓦的瑪麗活過嬰兒期的長女。她的父親是羅貝托一世的兒子,但在1328年先於其父死去。3年後,羅貝托指定喬凡娜為繼承人,並令封臣向她宣誓效忠。為了鞏固喬凡娜的地位,他和侄子匈牙利國王卡羅利一世達成協議,為卡羅利的幼子安德烈和喬凡娜定下婚約。卡羅利一世也想確保安德烈繼承羅貝托,但1343年羅貝托臨終時指定喬凡娜為唯一繼承人。他還任命了一個攝政委員會管治王國直至喬凡娜的21歲生日,但國王死後,攝政們沒有真正掌控國家行政。
喬凡娜的個人生活嚴重影響了那不勒斯王國的政治穩定(1345年,她第一任丈夫安德烈被謀殺,匈牙利國王拉約什一世入侵為弟弟的死報仇,以及喬凡娜後來的三次婚姻——分別和塔蘭托的路易吉、名義上的馬約卡國王海梅四世和不倫瑞克-格魯本哈根公爵奧托),在西方教會大分裂時期,她選擇支持對立教宗克萊孟七世對抗教宗烏爾巴諾六世,得罪聖座,埋下禍根,作為報復,烏爾巴諾六世宣佈她為異教徒並於1380年5月11日廢黜。
所有孩子都先死後,喬凡娜的繼承人是她唯一存活的妹妹瑪麗亞的後代,瑪麗亞的第一次婚姻是與堂叔杜拉佐公爵卡洛在未經她允許的情況下舉行的,夫婦成為反對喬凡娜的政治派別頭目。喬凡娜試圖與杜拉佐分支和解,並為了確保自己的繼承權,安排她的外甥女杜拉佐的瑪格麗塔與堂兄(也是喬凡娜的二重堂弟)杜拉佐的卡洛結婚。卡洛本來是喬凡娜指定的王位繼承人,但在1380年與喬凡娜對立而被取消繼承資格。卡洛靠着匈牙利國王拉約什大帝的跨海大軍,在1381年佔領那不勒斯,並將投降的喬凡娜女王拘禁起來,1382年7月27日又下令害死了女王,同年在教宗的支持下登基為那不勒斯國王。[5][6]
早年
喬凡娜是卡拉布里亞公爵卡洛(羅貝托一世唯一存活的兒子)和法蘭西國王腓力六世的妹妹瓦盧瓦的瑪麗的第四個孩子,卻是第一個存活的孩子。[7]文藝復興時期史學家多納托·阿恰約利稱她生於佛羅倫薩,但根據學者南茜·戈爾德斯通,她可能其實是在父母向那裏旅行期間出生的。[7]她的精確生日不詳,一些研究者認為她最可能生於1326年或1327年。[7][8]但是,鑑於她的母親在婚後四年已經生育了四五個孩子的事實,喬凡娜可能生於1325年12月[1]或1328年初。[9]名叫埃洛伊薩、露易絲或瑪麗亞(1325年1月/2月—1325年12月27日)的姐姐和哥哥卡洛·馬特洛(生於1327年4月13日;8天後去世[7])早逝使得喬凡娜成為那不勒斯王位的第二繼承人,僅次於父親。[7]
1328年11月9日,卡拉布里亞的卡洛意外去世。[10]他死後,其父面臨繼承問題,因為卡洛生於1329年5月6日的遺腹孩子也是個女兒,即瑪麗亞。[7][11]儘管那不勒斯法律不防止女性繼位,但女王執政的概念是不尋常的。[12]聖座和聰明的羅貝托的祖父安茹的夏爾一世之間的協議明確規定了夏爾的女性後裔繼承王位的權利,但也規定女性君主要結婚及允許丈夫統治。[13]此外,那不勒斯王室是法蘭西卡佩王朝的分支,法蘭西人新近剛排除了女性繼承王位。[11][14]當初為了確保羅貝托繼承那不勒斯王位,羅貝托的侄子匈牙利國王卡羅利一世已於1296年被取消繼承權,但沒有放棄自己對那不勒斯王國的宣稱。[15]教宗若望二十二世已多年忽視卡羅利的要求,但羅貝托對精神方濟各會(被教宗認為異端)的支持和他對每年向聖座納貢的疏忽導致那不勒斯和教宗國關係緊張。[16]羅貝托的兩個弟弟塔蘭托親王菲利波一世和杜拉佐公爵喬萬尼也宣稱王位,反對女性君主。[14]
羅貝托決心確保自己的後裔繼位,在1330年12月4日那不勒斯的新堡的一場公開儀式上指定喬凡娜和瑪麗亞為繼承人。[17][18]喬萬尼和妻子的佩里戈爾的阿格妮絲接受了羅貝托的決定(可能寄希望於他們的三子之一可以娶喬凡娜),但塔蘭托的菲利波一世和妻子瓦盧瓦的卡特琳決定不從命。[16]11月30日喬凡娜被賦予繼承祖父的權利後,喬萬尼和阿格妮絲在向她宣誓效忠的那不勒斯封臣之中,但菲利波和卡特琳沒有參加儀式。[19]甚至教宗也只能說服菲利波於1331年3月3日派一名副手去那不勒斯代表他覲見喬凡娜。[19]
匈牙利的卡羅利一世同時要求教宗說服羅貝托將自己的父親卡洛·馬特洛之前在薩萊諾省和蒙泰聖安傑洛的兩塊封地復封給他和他的兒子們。[17]他也提出聯姻,要喬凡娜嫁給他的諸子之一。[17]教宗支持此計劃,堅持勸說羅貝托接受。[19]守寡的瓦盧瓦的卡特琳要求哥哥法蘭西的腓力六世干預阻止這場婚姻。[19]她提議自己的兒子們塔蘭托親王羅貝托和路易吉作為喬凡娜和瑪麗亞合適的丈夫們。[19]教宗於1331年6月30日下決心下了詔書,命喬凡娜姐妹嫁給卡羅利的兒子們。 [20]起初,卡羅利一世的長子拉約什被定為喬凡娜的丈夫。[21]若拉約什早夭,他的弟弟安德烈是他唯一的備選。[21] 談判期間,卡羅利一世改變了決定,指定安德烈娶喬凡娜。[21]
1332年瓦盧瓦的瑪麗在去巴里朝聖期間去世後,[23]羅貝托的第二任王后馬約卡的桑西亞行使教育瑪麗的女兒們的責任。[8]桑西亞王后是精神方濟會的狂熱贊助人,雖然教宗拒絕宣稱她和羅伯特國王的婚姻無效,但她仍像貧窮修女一樣生活。[8][19]喬凡娜和瑪麗亞的護士卡塔尼亞的菲利帕對她們的教育產生了更大的影響,[24]成為了孤兒公主們的第二位母親。[25]根據薄伽丘,桑西亞和菲利帕是羅貝托宮廷中最有影響力的人物,沒有她們的同意,羅貝托不作決策。[26]
喬凡娜在祖父文雅的宮廷中長大,顯然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8],如果她接受過正規教育,也不是很準確,因為安茹的文件沒有提到她的導師的名字。[27]她可能研究過皇家圖書館的書籍,那裏有蒂托·李維、保羅·達·佩魯賈、教宗額我略一世和馬可·波羅的著作。[27]然而,當她成年後,似乎能夠用拉丁語(她留存的信件可以證明[b])、法語、意大利語和普羅旺斯語來表達自己。編年史家多梅尼科·達·格拉維納確認,喬凡娜和她的妹妹瑪麗亞「都被同一位羅伯特國王和桑西亞王后告知了每一種藝術和美德」。[30]
1333年夏,匈牙利的卡羅利一世親赴那不勒斯完成與叔父的關於喬凡娜和安德烈的婚姻的談判。[31]因為他想展示自己的財富和權力,此行期間他沒有餘錢了。[32]兩位國王在進一步談判後達成一致。[33]根據協議,安德烈和喬凡娜訂婚,但羅貝托和卡羅利一世也規定,如果安德烈比喬凡娜活得長,則娶瑪麗亞,如果安德烈先死,則由卡羅利一世的存活兒子們拉約什或伊斯特萬娶喬凡娜。[33]9月26日,婚約隆重簽署。[34]次日,羅貝托賦予喬凡娜和安德烈卡拉布里亞公國和薩萊諾省。[35]教宗於1333年11月為這場婚姻提供了必要的特許。[33]這場婚事數年間沒有實施,最可能因為安德烈的未成年,[36] 但它引起了安茹王室不同分支之間的衝突。[37]
安德烈在那不勒斯長大,但他和他的匈牙利僕從們被視為外國人。[38]他的堂叔們(塔蘭托的菲利波和杜拉佐的喬萬尼的兒子們)甚至喬凡娜也經常取笑他。[39] 同時期和後來的作者們都相信羅貝托國王最初想指定安德烈為他的繼承人。[40]例如喬萬尼·維拉尼稱國王「想要他的侄子,匈牙利王子,在他死後繼位」。[33]但1330年代後期的《安茹聖經》的微小畫描繪了只有喬凡娜在戴着王冠。[18][41]因為這是國王已然所定做的,這些圖片表明他已經決定無視安德烈對王位的宣稱。[18][41]事實上,在他的遺囑中,他指名喬萬尼為他唯一的那不勒斯、普羅旺斯、福卡爾基耶和皮德蒙特的繼承人,也向她遺贈了他對耶路撒冷王國的要求。[42]他也規定如果喬凡娜無嗣而亡,其王國由瑪麗亞繼承。[42]羅貝托國王沒有下令安德烈加冕,就這樣將他排除在那不勒斯行政之外。[42]這位垂死的國王還建立了一個由他最信任的顧問們——副宰相卡瓦永主教卡巴索爾的腓力、普羅旺斯大管家桑吉內托的腓力和海軍上將馬爾察諾的吉弗雷多組成的由桑西亞領銜的攝政委員會。[43][44]他下令喬凡娜只有在21歲生日後才能開始獨自統治,而無視了將18歲定為成年年齡的習慣法。[43]
統治
登基
1343年1月20日,羅貝托國王在當了34年那不勒斯國王后以67歲之齡駕崩。[42]2天後,安德烈被封為騎士,遵先王遺願與喬凡娜履行婚姻。[45]此後,他們與彼此相見主要只在重要的國家和宗教場合。[46]否則,他們去不同的教會,他們拜訪不同的地方,喬凡娜甚至禁止丈夫在不經她許可下進入她的臥室。[46]15歲的安德烈沒有自己的金庫,喬凡娜的朝臣控制着他的日常花銷。[46]
當寫作關於羅貝托死後王國的政治環境時,彼特拉克描述喬凡娜和安德烈為「兩隻被託付給一群狼的羊羔,我看到了一個沒有國王的王國」。[47]很多政治派系憎恨攝政委員會的建立。[43]喬凡娜接洽教宗克勉六世,請求他授予自己丈夫國王頭銜,很可能是因為她想確保匈牙利安茹的支持以縮短她的未成年期。[43]教宗認為攝政委員會的建立是對自己君權的篡奪,但他想要控制那不勒斯的行政。[43]他拒絕了喬凡娜的建議,但他很少直接寫信給委員會。[43]
佩里戈爾的阿格妮絲想確保喬凡娜的妹妹瑪麗亞嫁給她的長子杜拉佐的卡洛。[48]桑西亞太王太后和喬凡娜支持她的計劃,但她們知道瓦盧瓦的卡特琳將反對這樁婚事。[49]阿格妮絲的兄長塔列朗-佩里戈爾的埃利是阿維尼翁教廷最有影響力的紅衣主教。[48]他說服克勉六世於1343年2月26日簽署教宗詔書,授權杜拉佐的卡洛娶任何女人。[48]根據該詔書,3月26日,瑪麗亞在新堡當着喬凡娜、桑西亞和其他攝政委員會成員的面被與杜拉佐的卡洛訂婚。[50]這次訂婚激怒了瓦盧瓦的卡特琳,她呼籲法蘭西的腓力六世和教宗,要他們宣稱其無效。[50]訂婚後2天,杜拉佐的卡洛將瑪麗亞劫持到他的城堡,一位神父在那裏秘密為他們辦理了結婚,他們很快實施了婚姻。[51]
瓦盧瓦的卡特琳的次子塔蘭托的路易吉入侵杜拉佐的卡洛的領地。[51]杜拉佐的卡洛聚集軍隊確保自己地產的守衛。[51]妹妹的秘密婚姻激怒了喬凡娜,她寫信給教宗要求宣稱這場婚姻無效。[51]教宗克勉六世拒絕,命紅衣主教塔列朗-佩里戈爾派一名特使去那不勒斯調解。[52]紅衣主教的使團說服雙方於1343年7月14日簽署協議。[53]卡洛和瑪麗亞的婚姻合法性被承認,但瓦盧瓦的卡特琳及其諸子也得到王室金庫的現金結算。[54]喬凡娜對妹妹和家族的杜拉佐分支失去信心,開始提拔自己最信任的僕從們,包括卡塔尼亞的菲利帕的兒子卡班尼斯的羅貝托和她的庶叔阿圖瓦的卡洛。[54]
衝突
安德烈的匈牙利僕從們通知其母波蘭的埃爾茲別塔關於安德烈的不確定地位。[55]她和她的長子匈牙利國王拉約什一世派特使們去阿維尼翁,勸說教宗下令為安德烈加冕。[56]她也決定拜訪那不勒斯王國以加強安德烈的地位。[56]從匈牙利出發前,埃爾茲別塔太后從匈牙利金庫籌集了21,000金馬克和72,000銀馬克,因為她準備花大錢買得教宗和那不勒斯貴族們對兒子的支持。[55]她及其隨從於1343年夏在在曼弗雷多尼亞登陸。[55]她和兒子在貝內文托相見,但喬凡娜僅於數日後在索姆馬韋蘇維亞納接待了她。[55]喬凡娜在與婆婆相見時戴着王冠以強調自己的王室地位。[55]
7月25日,埃爾茲別塔太后及其隨從進入那不勒斯。[54]她先接洽喬凡娜的繼祖母,但病中的馬約卡的桑西亞沒有為了安德烈介入。[46]喬凡娜沒有公開反對丈夫加冕,但她的婆婆很快意識到她只是在用拖延戰術。[57]埃爾茲別塔太后離開那不勒斯去羅馬,派特使們去阿維尼翁,勸教宗擁護安德烈加冕。[58]曾作為喬萬尼·科隆納紅衣主教的特使於10月訪問那不勒斯的彼特拉克曾經歷羅貝托國王死後王國已經步入無政府狀態。[59][60]他記錄了欺凌人的貴族團伙在夜間恐嚇人民,並且在喬凡娜和安德烈的面前定期舉行角鬥士比賽。[59]他也稱一名偽君子方濟各修道士弗拉·羅貝托控制了攝政委員會,稱他是一隻「可怕的三腳野獸,腳赤裸,頭禿,傲慢自大,精力充沛。」[61]
彼特拉克想讓科隆納的親戚們因身犯多罪於1341年被囚禁的皮皮尼兄弟獲釋。[62]他們的財產被分給王室家族的不同成員和那不勒斯貴族,彼特拉克可以說服攝政委員會赦免他們。[63]仍停留在羅馬的埃爾茲別塔太后認識到有影響力的紅衣主教和那不勒斯領導者們之間的衝突給了加強她兒子地位的機會。[64]安德烈與皮皮尼結盟,許諾讓他們獲釋。[64]彼特拉克從那不勒斯的報告說服教宗攝政委員會不能有效管治王國。[60]教宗強調喬凡娜仍未成年,任命紅衣主教沙盧的艾梅里克為使節,於1343年11月28日以下詔的方式任他加入那不勒斯政府。[65][60]喬安娜的特使們做了幾次努力以推遲教宗的使節從阿維尼翁出發。[66]
她的婆婆和教宗之間的談判警醒了喬凡娜,她在12月1日的一封信中請求教宗停止與匈牙利特使們商討那不勒斯問題。[61]教宗稱安德烈為「傑出的西西里國王」,在一封信中要求他於1344年1月19日加冕,但他很快強調喬凡娜的統治權。[67]5天後,喬凡娜勸說教宗收回使節,授權她獨自統治。[68]教宗很快回復,宣稱喬凡娜即將獨自統治王國「就像她是一個男人那樣」,即使在她和她的丈夫共同加冕後。[69]大約同時,埃爾茲別塔太后回到那不勒斯,安德烈的朝臣們提醒她他們得知了謀害安德烈的計劃。[70]她決定帶兒子回匈牙利,但喬凡娜、佩里戈爾的阿格妮絲和瓦盧瓦的卡特琳共同勸阻了她。[70]喬凡娜和她的叔祖母們最可能害怕的是安德烈將在匈牙利軍陪伴下從匈牙利返回那不勒斯。[70]2月25日,埃爾茲別塔太后從意大利啟程,離開了兒子。[71]安茹王室的意大利北部敵人利用了那不勒斯王國被削弱的地位。[72]蒙特費拉特侯爵喬萬尼二世和米蘭的維斯康蒂攻陷了皮德蒙特的亞歷山德里亞和阿斯蒂,並繼續針對其他承認喬凡娜君權的皮德蒙特城鎮的軍事行動。[73]1344年,他們迫使托爾托納、布拉和阿爾巴服從。[73]
喬凡娜開始向她最信任的支持者們分發大片王室領域,其中包括據謠傳是她的情人的卡班尼斯的羅貝托。[74]喬凡娜的捐助激怒了開始暗示他已經準備好加強安德烈在國家行政中的角色的教宗。 [74]教宗也下令沙盧的艾梅里克不加耽擱地搬到那不勒斯。[66]1344年5月20日,沙盧到達那不勒斯。[66]喬凡娜想在一次私人儀式上單獨向教宗宣誓效忠,但教宗使節拒絕了她的要求。[75]喬凡娜不得不在一場公開儀式上與丈夫一起宣誓效忠。[75]喬凡娜感到不適,她的病使得安德烈足以爭得皮皮尼兄弟的獲釋,但他的行為激怒了其他那不勒斯貴族。[76]8月28日,教宗使節正式認可喬凡娜為那不勒斯的合法繼承人,但她被迫承認教宗使節管治王國的權利。[77]沙盧解散了攝政委員會,任命了新的官員管理各省。[77]但是,王室官員們忽略使節的命令,喬凡娜拒絕每年納貢給聖座,稱她已被剝奪了王國。[77]
塔列朗-佩里戈爾紅衣主教和喬凡娜的特使杜拉佐的路易吉勸說教宗克勉六世解散同樣不願意遜讓的使節。[78]腓力六世國王介入針對使節後,1344年12月,教宗決定召回他,宣稱18歲的喬凡娜已經在使節的主持下成熟。[78][79]1345年2月,教宗下詔,禁止喬凡娜最信任的顧問卡塔尼亞的菲利帕和她的親戚介入政治,[80] 但他也用沙特爾主教吉約姆·拉米代替了沙盧。[81]為了安撫教宗,喬凡娜決定和安德烈和解,恢復他們的夫妻同盟關係。[82]不久,她懷孕了。[82]
同時,喬凡娜命令普羅旺斯管家瑞佛爾塞·阿古爾入侵皮德蒙特。[73]基耶里和薩沃伊-亞該亞的賈科莫治下的市民加入了普羅旺斯軍隊。[73]他們在春天收復了阿爾巴,但蒙特費拉特的喬萬尼二世和維斯康蒂在基耶里附近聚集軍隊,在4月23日在加梅納里奧擊敗了阿古爾的軍隊。[73]阿古爾在戰鬥中身亡,基耶里向勝利者們投降。[73]
喬萬尼和教宗的關係變得緊張,因為她又開始外送王室地產,忽略教宗的建議。[79]6月10日,克勉六世勸她停止阻礙安德烈加冕,但她決定將丈夫排除在國家行政外。[79]據史學家伊利沙伯·卡斯廷,她回答她在最能照顧丈夫利益的位置,暗示她「對她婚姻中的性別角色的了解」是不典型的。[81]7月9日,教宗宣稱如果她繼續送出王室地產,他將開除她的教籍。[81]7月28日,桑西亞去世。[81]不久,喬凡娜拋棄丈夫。[81]關於喬凡娜和塔蘭托的路易吉之間有私情的謠言開始在那不勒斯傳播,[81]但她的不忠並未被證明。[83]教宗克勉六世決定實現安德烈的加冕,任沙盧紅衣主教執行儀式。[84]
得知教宗反悔,一個貴族陰謀者團體決定阻止安德烈加冕。在1345年阿韋爾薩的一次狩獵中,安德烈在9月18日到19日之間的半夜離開房間,受到陰謀者的攻擊。一個不忠的僕人閂上了他身後的門;當安德烈激烈自衛、尖叫呼救,痛苦掙扎時,喬凡娜還在自己臥室里。最終,安德烈落敗,被繩子絞死並從一扇窗戶扔了出去,還有一根繩子綁在他的生殖器處。他的匈牙利護士伊索爾德聽到呼救,發喊嚇跑了兇手。她把安德烈的屍體送到僧侶們的教堂,並在哀悼中陪伴屍體直至次早。匈牙利騎士到後,她為了不泄密用母語向他們交代了一切,他們很快離開那不勒斯又將一切報告了匈牙利國王。女王是否確切參與謀殺,意見分歧。有人認為她是謀殺的煽動者,也有埃米爾-吉約姆·萊奧納爾等認為不能證明她參與其中。[85]
喬凡娜將謀殺一事通知了教宗和其他歐陸政權,在信中表達了自己的憎惡,但喬凡娜的朋友圈被認為有最重大的作案嫌疑。1345年12月25日,喬凡娜生下一子卡洛·馬特洛,即安德烈的遺腹子。1346年12月11日,這個嬰兒作為那不勒斯王國儲君被宣告為卡拉布里亞公爵、薩萊諾親王。
謀殺和戰爭
喬凡娜登基時,北意大利的幾位領主以為可以趁機犧牲她來擴張領地。1344年蒙特費拉特侯爵喬萬尼二世發起進攻,攻佔了喬凡娜的亞歷山德里亞、阿斯蒂、托爾托納、布拉和阿爾巴諸城。喬凡娜派她的總管瑞佛爾塞·古爾特應對。瑞福爾塞於1345年4月23日在加梅納里奧戰役迎戰入侵者,但遭到完敗並陣亡。[73]
蒙特費拉特繼續佔領曾支持喬凡娜的皮德蒙特的賈科莫領地內的基耶里。1347年,賈科莫求援於堂弟和領主薩伏伊伯爵阿梅迪奧六世。7月,他們擊退進攻者。喬萬尼隨後給盟友增兵,招來薩盧佐侯爵湯馬索二世和維埃納的安貝爾一世。他們一同幾乎攻佔了喬凡娜在該地區所有的領地。[86]
當她公開自己計劃嫁給一位塔蘭托本家而非安德烈的弟弟伊斯特萬時,匈牙利人公開指控她謀殺安德烈。
塔蘭托的路易吉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戰士,在喬凡娜的姨母瓦盧瓦的卡特琳的宮廷內長大,從畢生經驗中了解了那不勒斯的政治。當喬凡娜表示有意嫁給他時,他的哥哥羅貝托轉而與前政敵自己的堂弟也是喬凡娜的堂叔杜拉佐的卡洛聯合對抗他和喬凡娜。喬凡娜的一些廷臣和僕人遭到拷打,後被處死,她的西西里女家庭教師卡塔尼亞的菲利帕一家也在其中。路易吉成功擊敗了哥哥的軍隊,但他剛到那不勒斯,卻得知匈牙利人計劃入侵。喬凡娜和西西里王國簽訂條約,以防西西里和匈牙利同時入侵,並於1347年8月22日在沒有獲得近親結婚必要的教宗特許的情況下嫁給了路易吉。
路易吉因此婚事與杜拉佐的卡洛一同成為王國的共同保護者和捍衛者(1347年5月1日)。1個月後(6月20日),路易吉被任為王國的代理監督。此婚事導致女王在國內的人望下跌。[87]
安德烈的兄長匈牙利國王拉約什大帝趁機尋求吞併那不勒斯王國。他發起軍事遠征,第一支軍隊於1347年5月10日進入拉奎拉。[88]
1348年1月11日,匈牙利軍在貝內文托準備入侵那不勒斯。[89]面臨威脅,已在新堡退隱、依賴馬賽效忠的喬凡娜準備逃離拉約什的復仇。不等丈夫回來,她就在1月15日通過馬賽市民雅克·高貝爾的兩艘槳帆船去了普羅旺斯,[90]帶着仍然忠誠的恩里科·卡拉喬洛。塔蘭托的路易吉次日到達那不勒斯,乘另一艘槳帆船逃走。[91]
拉約什大帝輕鬆佔領那不勒斯城,下令處死喬凡娜的堂叔兼妹夫杜拉佐的卡洛,他於1348年1月23日在拉約什的弟弟安德烈遇害的同一個地方被斬首。喬凡娜和安德烈的兒子卡洛·馬特洛已被訂婚給杜拉佐的卡洛的長女,被母親丟下,被伯父拉約什送到匈牙利王國的維謝格拉德,他在1348年5月10日後在那裏去世,年2歲。[92][93][94]
在布雷岡松堡中途停留後,喬凡娜於1346年1月10日到達馬賽,受到熱烈歡迎。[95]她發誓遵守城裏的特權,受到居民們的宣誓效忠。她簽署專利特許證組合上層和下層城鎮,確保行政單位。她然後去了普羅旺斯地區艾克斯,卻受到了很不一樣的歡迎:普羅旺斯諸侯顯然表達了對她的敵意。她只得宣誓做任何事來處理普羅旺斯事務,並只任命本地人為區縣職務。[96]
3月15日,喬凡娜到達阿維尼翁,私人會見教宗。塔蘭托的路易吉在艾格莫爾特和她會合,夫婦得到克勉六世的接待。喬凡娜的來訪有三重目的:獲得她和路易吉的婚姻特許,得到安德烈謀殺案的赦免或免責,準備重奪自己的王國。教宗給了夫婦特許,指派了委員會調查喬凡娜捲入安德烈謀殺案的指控,並以80,000弗洛林買下阿維尼翁城,阿維尼翁城成為事實上獨立於普羅旺斯的了。[87][97]最終,喬凡娜得到了教宗的免罪。[87]停留阿維尼翁期間,6月底,喬凡娜生下第二個孩子也是與塔蘭托的路易吉結婚所生第一個孩子,一個名為卡塔麗娜的女兒。
聞知拉約什大帝已經在黑死病爆發後棄那不勒斯而去,喬凡娜與丈夫和新生女兒於7月21日離開阿維尼翁,在24日—28日停留於馬賽,30日遷居濱海薩納里,31日到布雷岡松堡,最終於8月17日到達那不勒斯。[98]到達後1個月,她於9月20日以那不勒斯人喬萬尼·巴里利代替雷蒙·達古爾特的管家之職,推翻前約。公眾的不滿迫使喬凡娜恢復達古爾特的職務。[99]
隨着時間過去,匈牙利人開始被包括喬萬尼·薄伽丘在內的那不勒斯人視為蠻族。薄伽丘將拉約什描述為「狂怒的」「比蛇更惡毒」。[100]因此,女王夫婦歸來後輕易得到了人望。
塔蘭托的路易吉
從1349年初起,王國的所有文件都簽署夫婦倆的名字,路易吉無可爭議地控制了軍事堡壘。[101]在共治期間發行的硬幣上,路易吉的名字總在喬凡娜之前。[102]儘管沒有被克勉官方認可為共治國王直到1352年,但他從開始行國王事時,那不勒斯人可能已視他為君主。[101]
路易吉抓住匈牙利另一次進攻引起混亂之機從妻子手中奪取全部的王權。[102]他清除了宮內她的支持者,[103]推翻她最喜歡的恩里科·卡拉喬洛,於1349年4月指控其通姦,很可能將其處死。[101]2個月後,6月8日,喬凡娜和路易吉1歲的女兒卡塔麗娜死亡。
1350年匈牙利又一次進犯直趨那不勒斯城牆下後,教宗克勉六世派聖奧默主教雷蒙·薩克為高級使者與于格·博率領的艦隊同去。[104]此後,塔蘭托的路易吉承諾尊重喬凡娜的獨立權。不久,重傷的拉約什大帝回國。
1351年10月,喬凡娜生下和路易吉的第二個孩子,又一個女兒弗朗切斯卡。5個月後,1352年3月23日,路易吉收到克勉六世的正式確認為其妻在她所有領域內的共治國王,5月27日,與她一同在那不勒斯的塔蘭托旅館由布拉加大主教加冕。[105]短短數日後,6月2日,夫婦倆唯一存活的孩子才8個月的弗朗切斯卡死去。
1356年,路易吉和喬凡娜組織收復西西里,12月24日在尼科洛·阿恰約利取勝後正式進入墨西拿,卻在阿奇雷亞萊的一場海軍戰鬥中被加泰羅尼亞人慘敗(1357年6月29日),被迫再次離開。[106]
同時,僱傭兵阿諾·塞爾沃爾(被稱作「主牧師」)的軍隊於1357年7月13日穿過迪朗克,劫掠普羅旺斯。[107]路易吉的弟弟、也在1355年4月起成為王妹瑪麗亞第三任丈夫的塔蘭托的菲利波二世被派遣進入普羅旺斯為代理監督,以與劫掠普羅旺斯的不同軍隊作戰。他買得令當地人畏懼的阿爾馬尼亞克伯爵軍隊的支持。最後教宗依諾增爵六世付款解散了劫掠者。這些危險顯示了那不勒斯對普羅旺斯的行政較差。
塔蘭托的路易吉在洗澡時受涼,病了。一月間情況惡化,1362年5月25日去世。[108]
個人統治
殘酷而獨裁的丈夫塔蘭托的路易吉的死最後給了喬凡娜掌握被拒絕承認的權力的機會。此後3年,女王採取一系列措施使自己受到歡迎:1363年3月20日,她赦免雷蒙·博,以富凱·達古爾特代聖塞弗里諾的羅傑為普羅旺斯管家,發佈不同的敕令防止內亂。
1362年12月14日,喬凡娜通過代理人訂下第三樁婚事,對方是比自己年輕10歲的名義上的馬約卡國王和亞該亞親王海梅四世。5個月後,由本人參與的婚禮於1363年5月在新堡舉行。不幸的是,這樁婚姻也是動盪的:她的新丈夫曾經被舅父阿拉貢的佩德羅四世國王囚禁在鐵籠內幾乎14年,給他造成了精神異常。[109]除精神狀況糟糕外,夫婦之間的另一爭端是海梅四世努力加入政府,[110]儘管在婚約中他被排除出那不勒斯政府的任何角色。儘管她的婚姻有問題,1365年1月,喬凡娜被發現懷上了海梅四世的孩子,但不幸的是,在6月她流產了,正如1365年7月19日教宗烏爾巴諾五世給她的弔唁信所指出的那樣。[111][112]她再也沒有懷孕。
無望成為那不勒斯國王的海梅四世於1366年1月底離開那不勒斯赴西班牙,進行了一次不成功的收復馬約卡的嘗試。他被卡斯蒂利亞的恩里克二世國王俘虜交給貝特朗·杜·蓋克蘭,後者將他拘押在蒙彼利埃,在那裏,他於1370年被喬凡娜贖回,短暫與她同回,卻再次離別,這一次是永別。1375年,他嘗試收復魯西永和塞爾丹亞失敗,逃到卡斯蒂利亞,在那裏因病或中毒於2月在索里亞去世。[113]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波希米亞國王卡爾四世為主張對阿爾王國的權利,穿過阿維尼翁,於1365年6月4日在聖托菲姆教堂加冕為阿爾國王,但擔保喬凡娜對普羅旺斯的權利。[114]
而法蘭西國王查理五世的弟弟朗格多克警督安茹公爵路易一世也對普羅旺斯有權利要求。在貝特朗·杜·蓋克蘭軍隊幫助下,他攻打普羅旺斯。阿維尼翁被贖回,阿爾和塔拉斯孔被圍,但當阿爾失陷後,塔拉斯孔卻在經歷了19天失敗的圍城後被普羅旺斯軍所救。[115]管家雷蒙二世·達古爾特的軍隊在塞雷斯特戰敗。[116]教宗烏爾巴諾五世和法蘭西國王查理五世都干涉,1368年9月1日對杜·蓋克蘭施以絕罰,使其撤軍,並於1369年4月13日簽訂和約,1370年1月2日又簽停戰協定。
這段動盪的時期過後,喬凡娜因和教宗烏爾巴諾五世和額我略十一世治下的聖座關係好,得以經歷一段相對的平靜。薩布蘭的埃爾澤爾[117]於1371年被封聖,1372年瑞典的比爾吉塔來訪那不勒斯。在額我略十一世調解下,與安茹的路易一世的最終和平協議於1371年4月11日簽署,路易也放棄對塔拉斯孔的主張。[118]此外,女王也因後來的結婚對象傭兵隊長布倫瑞克的奧托的成功而收復了在皮德蒙特的領地。
根據《新城和約》(1372年),喬凡娜承認90年前的1282年失去西西里的永久性。然後喬凡娜完全沉浸在治理王國之中,喜歡政府的每個方面。儘管她是一位公平明智的統治者,即使再小的法律和敕書沒有她本人的批准和蓋章都不能推行。喬凡娜的統治也以支持保護本地商業和創立新工業及拒絕貨幣貶值聞名。犯罪大幅減少,她又是她廣大王國內的一位狂熱的和平促進者。
儘管喬凡娜有着深沉的靈性及與錫耶納的聖卡特里娜和瑞典的聖比爾吉塔的友誼,她的宮廷以奢侈和收集不同源如土耳其、撒拉森、非洲的異域動物和僕人聞名。
與她同時代的作家喬萬尼·薄伽丘在作品《西方名女》中留下了對喬凡娜的如下描述:「喬凡娜,西西里和耶路撒冷的女王,在血統、權力和人品上比其他任何女人都有名」。現存的畫像掲示了她曾金髮且皮膚白皙。
天主教會大分裂
喬凡娜沒有存活子女,1369年1月想到了以締結外甥女即妹妹瑪麗亞和第一任丈夫杜拉佐公爵卡洛的幼女杜拉佐的瑪格麗塔和堂弟即堂叔格拉維納伯爵路易吉之子杜拉佐的卡洛的婚姻解決繼承問題。[119]這場婚事被她的前小叔子兼瑪格麗塔的繼父塔蘭托親王菲利波二世反對;1373年11月他染上近乎致命的病症時,將權利傳給了姐夫安德里亞公爵博的弗朗切斯科和後者的兒子賈科莫。菲利波的權利已被收歸王室,弗朗切斯科卻以武力要求之。喬凡娜於1374年4月8日以大不敬罪沒收了他的財產。[120]
此時喬凡娜決心破壞杜拉佐的卡洛作為潛在繼承人的地位。在教宗額我略十一世同意下,1375年12月25日她簽下第四份婚約,與堅定捍衛她在皮德蒙特的權利的布倫瑞克-格魯本哈根公爵奧托結婚。本人參與的婚禮在3個月後的1376年3月25日在新堡舉行。[119][121]儘管這位新丈夫的地位被降到王夫,杜拉佐的卡洛被這場結合激怒了,向喬凡娜的敵人匈牙利的拉約什大帝靠攏。
同時,中世紀最大的基督教分裂之一西方教會大分裂正在進行。兩位教宗被選出:巴里大主教巴托洛梅奧·普利尼亞諾,取名烏爾巴諾六世;日內瓦主教羅伯特,取名克勉七世。前者住在羅馬,後者住在阿維尼翁。喬凡娜在一度猶豫後決定支持克勉七世,並資助他50,000弗洛林。[122]烏爾巴諾六世因而鼓勵喬凡娜的敵人:匈牙利國王、安德里亞公爵和杜拉佐的卡洛。喬凡娜處境危險,向克勉七世求援,後者建議她用安茹的路易一世支持自己。法蘭西和阿維尼翁都希望一旦教宗之爭必須靠武力解決,那不勒斯能在意大利給他們一個立足之地。而對喬凡娜來說,她支持克勉七世的主因是烏爾巴諾六世試圖從她手中奪走那不勒斯並分割一部分給侄子弗朗切斯科·普里尼亞諾。[123]1380年5月11日,烏爾巴諾六世宣佈喬凡娜為異端者、篡位者,將她的王國作為教宗采地沒收並將其授予杜拉佐的卡洛。[124]
作為對其幫助的回應,喬凡娜於1380年6月29日收安茹的路易一世為她的繼承人,[125]代替杜拉佐的卡洛。這一協議實現了安茹公爵長期以來的野心。杜拉佐的卡洛隨後於11月領一支主要由匈牙利人組成的軍隊入侵那不勒斯。
安茹的路易一世可能沒有了解到那不勒斯情況的嚴重性,兄長駕崩後他作為侄子新王查理六世的攝政也被迫留在法蘭西,未能立即介入。
喬凡娜把能召集到的極少數軍隊交給丈夫布倫瑞克的奧托統領,奧托不能阻止杜拉佐的卡洛的軍隊,後者於1381年6月28日越過那不勒斯王國國境。在阿納尼擊敗奧托後,卡洛越過阿韋爾薩的那不勒斯防線,於7月16日晚7時進入那不勒斯,並將喬凡娜圍困在新堡。[126]喬凡娜得不到幫助,只能於8月25日投降,被囚禁,先在蛋堡,後在12月被轉移到下諾切拉的公園城堡。[127]
錫耶納的聖卡特里娜將喬凡娜視為一位被極度誤導的統治者,因喬凡娜支持阿維尼翁教廷的克勉七世對抗烏爾巴諾六世。[128]在給喬凡娜寫的信中,卡特里娜告誡喬凡娜考慮她通過支持阿維尼翁得到的暫時地位是無效的:「如果我類似那些像風一樣掠過的暫時和短暫的東西考慮你的情形——你自己已經以行動從自己身上剝奪了它們。」[129]聖卡特里娜指的是那不勒斯與教廷相關的合法地位。當喬凡娜被立為那不勒斯王國的合法統治者時,她也處在羅馬教宗的統治下。那不勒斯王位被教廷合法監控「從13世紀中期起,該王國對教會是一項收入、威信和士兵的有價值來源。」[130]
遇害
安茹的路易一世最終決定行動,於1382年5月31日領一支強大的軍隊前去阿維尼翁以營救喬凡娜。[131]他穿過都靈和米蘭之間。9月初,他在羅馬附近的阿馬特里切。但當時女王已經駕崩。杜拉佐的卡洛認為不能抵抗安茹的路易一世,於5月28日做出決定[132][133]將喬凡娜從公園城堡轉移到帕拉梅德·博祖托把守的穆羅盧卡諾城堡。她在那裏於7月27日被殺,年56歲。[5][6]
在官方聲明中,卡洛稱喬凡娜已自然死亡。但其他文件來源一致稱她是被謀殺的。因實質上是遠程和秘密的行為,喬凡娜被殺的方式有不同版本。兩種最可靠的消息是:
- 烏爾巴諾六世的大臣涅姆的托馬斯稱喬凡娜在穆羅城堡的專用小教堂跪下祈禱時被匈牙利士兵用一根軟弦縊死。
- 安茹的路易一世之妻布盧瓦的瑪麗稱喬凡娜被四個很可能是匈牙利人的男人殺害,她的手腳被捆綁,被兩片毛墊的間隙悶死。
因並無她被殺時的目擊者的證詞,已不能說明哪種說辭為確。另一版本稱她是被枕頭悶死的。[134]
她的屍體被帶回那不勒斯,作為她已死的證據暴屍數日。因教宗烏爾巴諾六世已將她處以破門律,女王不能在教會的地產行聖禮,被扔進聖基亞拉教堂的一口深井。從此,那不勒斯陷入了幾十年的繼承權戰爭。路易能夠保有普羅旺斯和福卡爾基耶在大陸的鄉鎮。喬凡娜於1381年被廢黜後,塔蘭托親王菲利波二世的外甥博的賈科莫主張對亞該亞的繼承權。
文學作品形象
喬萬尼·薄伽丘在系列傳記《西方名女》中為喬凡娜作傳。在為喬凡娜作傳的部分中薄伽丘稱喬凡娜出自貴族血脈,不遺餘力消除一切喬凡娜不是那不勒斯合法統治者的說法。薄伽丘稱喬凡娜一世的血脈能追溯回到「達耳達諾斯,特洛伊創立者,他的父親據古人說是朱庇特」。薄伽丘也通過討論她繼承那不勒斯王位的方式,決然而明確地稱喬凡娜是那不勒斯的合法統治者。薄伽丘在他給喬凡娜的傳記中提到因喬凡娜的父親青年而亡,喬凡娜合法繼承了祖父的王位。除了對讀者闡述喬凡娜是那不勒斯的合法女王外,薄伽丘在描述她統治期間的混亂和圍繞之的爭議時表露了對她的個人支持。按薄伽丘的觀點,因為喬凡娜,一個女人是否能當政或是否還有其他貴族更適合統治成了無關緊要的事。薄伽丘也討論她任內使她在他眼中成為偉大統治者的能力和面貌。薄伽丘總結喬凡娜統治的所有區省時,描述那不勒斯有引人注目的城鎮、豐碩的土地、偉大的貴族和巨大的財富,但也強調「喬凡娜的精神能勝任統治它」。此外,薄伽丘稱那不勒斯成為一個繁榮的王國的原因是因它不再被他不喜歡的匈牙利王室家族及其支持者居住。薄伽丘稱喬凡娜「勇敢地攻擊和清理」已佔領那不勒斯的「惡男人的隊伍」。[135]
大仲馬曾經寫了一本浪漫小說《那不勒斯的喬凡娜》,這是他共計8卷的系列《著名犯罪》(1839年-1840年)的一部分。[136]
在阿蘭·薩維奇的小說《夜晚的女王》中也有對喬凡娜生平的虛構。[137]
拉斯洛·帕蘇思寫了關於她一生的小說《那不勒斯的喬凡娜》(1968年)。[138]
馬塞爾·布萊翁《喬凡娜女王》,普羅旺斯圖書館協會,1936年(由匈牙利出生的法國藝術家拉斯洛·巴塔用蝕刻版畫所描繪);1944年(羅貝爾·拉封出版)。[139]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爾於1890年創作了一部戲劇《La Rèino Jano》,講述了女王逃離那不勒斯期間的路過普羅旺斯領地。
頭銜和稱呼
喬凡娜作為女王的全稱是「喬凡娜,蒙上帝鴻福,耶路撒冷和(法羅方面的)西西里女王,阿普利亞女公爵,卡普亞女親王,普羅旺斯、福卡爾基耶和皮德蒙特女伯爵」。[140]
註釋
- ^ 事實上,即使先前的君主們早已在西西里晚禱戰爭後失守了西西里島,喬凡娜還是被簡單加冕為「西西里女王」。「那不勒斯王國」一詞是自1805年以來史學界使用的一個簡化詞,用來表示仍在安茹政府的統治之下的意大利半島南端,當時被稱為「法羅的這一邊」的西西里王國,指的是位於墨西拿的法羅點。[2][3]王國中僅包括西西里島的那部分被稱為「法羅的另一邊」的西西里王國,由巴塞隆拿王朝管理,[3]直到《新城條約》簽署及於1373年3月31日在阿韋爾薩由喬凡娜和西西里國王費德里科四世在教宗使節薩拉特主教讓·德·雷韋隆面前批准,安茹那不勒斯王朝才承認該政府。[4]
- ^ 與埃米爾·紀堯姆·萊昂納德的理論相反,他認為喬凡娜是文盲,因為她在1346年寫給教宗克勉六世的信中把自己定義為「一個幾乎沒有文字教學的女人,因此她經常被欺騙」。[28]馬里奧·加廖尼說,這只是一個修辭短語。[27]南茜·戈德斯通認為,馬約卡的桑西亞也以類似的方式定義了自己,但能夠寫作,因此她相信喬凡娜也知道如何做到這一點。[29]女王信中不乾淨的拉丁文表明她是親手寫的。[29]
參考文獻
- ^ 1.0 1.1 Kiesewetter, Andreas. Giovanna I d'Angiò, regina di Sicilia | Dizionario Biografico degli Italiani – volume 55. Treccani. 2001 [5 October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5) (意大利語).
- ^ Bolla dall'Archivio di Stato di Napoli-Regnum Siciliae citra Pharum (PDF). Ministero per i Beni Culturali. [6 February 202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3 January 2022) (意大利語).
- ^ 3.0 3.1 Grierson & Travaini 1998,第255頁.
- ^ Grierson & Travaini 1998,第270頁.
- ^ 5.0 5.1 Léonard 1954,第468頁.
- ^ 6.0 6.1 Jarry, Eugène. La mort de Jeanne I, reine de Jérusalem et de Sicile, en 1382. Bibliothèque de l'école des chartes 55: 236–237. 1894 [20 March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法語).
|issue=
被忽略 (幫助) - ^ 7.0 7.1 7.2 7.3 7.4 7.5 Goldstone 2009,第15頁.
- ^ 8.0 8.1 8.2 8.3 Casteen 2015,第3頁.
- ^ Lupis Macedonio, Marco. GLI ANGIOINI — Dinastia di Angiò. Libro d'Oro della Nobiltà Mediterranea. www.genmarenostrum.com. 2005 [7 October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8) (意大利語).
- ^ Goldstone 2009,第17–18頁.
- ^ 11.0 11.1 Casteen 2015,第2–3頁.
- ^ Casteen 2015,第9頁.
- ^ Duran 2010,第76頁.
- ^ 14.0 14.1 Monter 2012,第61頁.
- ^ Goldstone 2009,第38–39頁.
- ^ 16.0 16.1 Goldstone 2009,第40–41頁.
- ^ 17.0 17.1 17.2 Lucherini 2013,第343頁.
- ^ 18.0 18.1 18.2 Casteen 2015,第9–10頁.
- ^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Goldstone 2009,第40頁.
- ^ Goldstone 2009,第41頁.
- ^ 21.0 21.1 21.2 Lucherini 2013,第344頁.
- ^ Casteen 2015,第10頁.
- ^ Léonard 1932,第142頁,vol.1.
- ^ Goldstone 2009,第31–33頁.
- ^ Walter, Ingeborg. FILIPPA da Catania. Dizionario Biografico degli Italiani - Volume 47. www.treccani.it. 1997 [6 February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9) (意大利語).
- ^ Goldstone 2009,第33頁.
- ^ 27.0 27.1 27.2 Gaglione 2009,第335頁.
- ^ Léonard 1932,第172頁,vol.1.
- ^ 29.0 29.1 Goldstone 2009,第321–322頁.
- ^ da Gravina 1890,第7頁.
- ^ Lucherini 2013,第347–348頁.
- ^ Goldstone 2009,第42頁.
- ^ 33.0 33.1 33.2 33.3 Lucherini 2013,第350頁.
- ^ Lucherini 2013,第348–349頁.
- ^ Goldstone 2009,第45頁.
- ^ Goldstone 2009,第63–64頁.
- ^ Abulafia 2000,第508頁.
- ^ Casteen 2015,第32–33頁.
- ^ Casteen 2015,第33頁.
- ^ Lucherini 2013,第350–351頁.
- ^ 41.0 41.1 Duran 2010,第79頁.
- ^ 42.0 42.1 42.2 42.3 Goldstone 2009,第65頁.
- ^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Casteen 2015,第34頁.
- ^ Léonard 1932,第335頁,vol.1.
- ^ Goldstone 2009,第67–68頁.
- ^ 46.0 46.1 46.2 46.3 Goldstone 2009,第78頁.
- ^ Casteen 2015,第37頁.
- ^ 48.0 48.1 48.2 Goldstone 2009,第70頁.
- ^ Goldstone 2009,第71–72頁.
- ^ 50.0 50.1 Goldstone 2009,第73頁.
- ^ 51.0 51.1 51.2 51.3 Goldstone 2009,第74頁.
- ^ Goldstone 2009,第75頁.
- ^ Goldstone 2009,第75–76頁.
- ^ 54.0 54.1 54.2 Goldstone 2009,第76頁.
- ^ 55.0 55.1 55.2 55.3 55.4 Goldstone 2009,第77頁.
- ^ 56.0 56.1 Engel 2001,第159頁.
- ^ Goldstone 2009,第78–79頁.
- ^ Goldstone 2009,第79頁.
- ^ 59.0 59.1 Casteen 2015,第39頁.
- ^ 60.0 60.1 60.2 Goldstone 2009,第89頁.
- ^ 61.0 61.1 Casteen 2015,第38頁.
- ^ Goldstone 2009,第85頁.
- ^ Goldstone 2009,第85–86頁.
- ^ 64.0 64.1 Goldstone 2009,第88頁.
- ^ Casteen 2015,第40頁.
- ^ 66.0 66.1 66.2 Goldstone 2009,第95頁.
- ^ Casteen 2015,第39–40頁.
- ^ Goldstone 2009,第90–91頁.
- ^ Goldstone 2009,第91頁.
- ^ 70.0 70.1 70.2 Goldstone 2009,第92頁.
- ^ Goldstone 2009,第93頁.
- ^ Cox 1967,第62–63頁.
- ^ 73.0 73.1 73.2 73.3 73.4 73.5 73.6 Cox 1967,第63頁.
- ^ 74.0 74.1 Casteen 2015,第41頁.
- ^ 75.0 75.1 Goldstone 2009,第96頁.
- ^ Goldstone 2009,第96–97頁.
- ^ 77.0 77.1 77.2 Goldstone 2009,第97頁.
- ^ 78.0 78.1 Goldstone 2009,第98頁.
- ^ 79.0 79.1 79.2 Casteen 2015,第42頁.
- ^ Goldstone 2009,第101–102頁.
- ^ 81.0 81.1 81.2 81.3 81.4 81.5 Casteen 2015,第43頁.
- ^ 82.0 82.1 Goldstone 2009,第102頁.
- ^ Goldstone 2009,第100頁.
- ^ Casteen 2015,第44頁.
- ^ Léonard 1954,第347頁.
- ^ Cox 1967,第63-68頁.
- ^ 87.0 87.1 87.2 Casteen 2011,第193頁.
- ^ Léonard 1932,第351頁,vol.1.
- ^ Léonard 1932,第359頁,vol.1.
- ^ Paul Masson (dir.), Raoul Busquet et Victor Louis Bourrilly: Encyclopédie départementale des Bouches-du-Rhône, vol. II: Antiquité et Moyen Âge, Marseille, Archives départementales des Bouches-du-Rhône, 1924, 966 p., chap. XVII (« L'ère des troubles : la reine Jeanne (1343–1382), établissement de la seconde maison d'Anjou : Louis Ier (1382–1384) »), p. 391.
- ^ Paladilhe 1997,第78頁.
- ^ Pál Engel: The Realm of St Stephen: A History of Medieval Hungary, 895–1526, I.B. Tauris Publishers, 2001, p. 160.
- ^ László Solymosi, Adrienne Körmendi: "A középkori magyar állam virágzása és bukása, 1301–1506 [The Heyday and Fall of the Medieval Hungarian State, 1301–1526]" [in:] László Solymosi: Magyarország történeti kronológiája, I: a kezdetektől 1526-ig [Historical Chronology of Hungary, Volume I: From the Beginning to 1526] (in Hungarian). Akadémiai Kiadó, 1981, p. 210.
- ^ Nancy Goldstone: The Lady Queen: The Notorious Reign of Joanna I, Queen of Naples, Jerusalem, and Sicily. Walker&Company, 2009, p. 151.
- ^ Léonard 1932,第52頁,vol.2.
- ^ Thierry Pécout: « Marseille et la reine Jeanne » dans Thierry Pécout (dir.), Martin Aurell, Marc Bouiron, Jean-Paul Boyer, Noël Coulet, Christian Maurel, Florian Mazel et Louis Stouff: Marseille au Moyen Âge, entre Provence et Méditerranée : Les horizons d'une ville portuaire, Méolans-Revel, Désiris, 2009, 927 p., p. 216.
- ^ Paladilhe 1997,第87-89頁.
- ^ Léonard 1932,第143-144頁,vol.2.
- ^ Busquet 1978,第128頁.
- ^ Casteen 2011,第194頁.
- ^ 101.0 101.1 101.2 Samantha Kelly: The Cronaca Di Partenope: An Introduction to and Critical Edition of the First Vernacular History of Naples (c. 1350), 2005, p. 14.
- ^ 102.0 102.1 Philip Grierson, Lucia Travaini: Medieval European Coinage: Volume 14, South Italy, Sicily, Sardinia: With a Catalogue of the Coins in the Fitzwilliam Museum, Cambridge, Volume 14, Part 3.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pp. 230, 511.
- ^ Michael Jones, Rosamond McKitterick: The New Cambridge Medieval History: Volume 6, C.1300-c.1415.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p. 510.
- ^ Léonard 1954,第362頁.
- ^ D'Arcy Boulton, Jonathan Dacre: The Knights of the Crown: The Monarchical Orders of Knighthood in Later Medieval Europe, 1325–1520, Boydell Press, 2000, p. 214.
- ^ Léonard 1954,第380頁.
- ^ Busquet 1954,第193頁.
- ^ Busquet 1954,第195頁.
- ^ Busquet 1954,第196頁.
- ^ Paladilhe 1997,第135頁.
- ^ Casteen 2015,第130頁.
- ^ Goldstone 2009,第235–236頁.
- ^ Paladilhe 1997,第138-139頁.
- ^ Busquet 1954,第197頁.
- ^ Jean-Marie Grandmaison: Tarascon cité du Roi René, Tarascon, 1977, 98 p., p. 5.
- ^ Busquet 1954,第198頁.
- ^ 他是卡拉布里亞公爵卡洛的導師和後來的城堡守護人,1323年是出使法蘭西國王為卡洛迎娶瓦盧瓦的瑪麗的大使。
- ^ Léonard 1954,第429頁.
- ^ 119.0 119.1 Busquet 1954,第199頁.
- ^ Léonard 1954,第448頁.
- ^ Paladilhe 1997,第149頁.
- ^ Léonard 1954,第452頁.
- ^ Steele 1910.
- ^ Casteen 2015,第203頁.
- ^ Busquet 1954,第200頁.
- ^ Léonard 1954,第464頁.
- ^ Léonard 1954,第465頁.
- ^ Benincasa, Catherine. Letters of Catherine Benincasa. Project Gutenberg. [31 Octo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6).
- ^ Benincasa, Catherine. Letters of Catherine Benincasa. Projectgutenberg.org. [31 Octo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6).
- ^ Casteen 2011,第187頁.
- ^ Paladilhe 1997,第168頁.
- ^ Chronicon Siculum incerti authoris ab anno m 340 ad annum 1396: in forma diarij ex inedito codice Ottoboniano Vaticano, p. 45
- ^ 此處薄伽丘誤信喬凡娜已駕崩。De mulieribus claris, CVI. DE IOHANNA, IERUSALEM ET SYCILIE REGINA.
- ^ Joanna. Chestofbooks.com. [31 May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21).
- ^ =Giovanni Boccaccio. On famous women. 由Guido A. Guarino翻譯 2nd. New York: Italica Press. 2011: 248–249. ISBN 978-1-59910-266-5.
- ^ Dumas, père, Alexandre. Joan of Naples 1343 - 1382 (Celebrated Crimes Series). White Press. 2015. ISBN 9781473326637.
- ^ Savage, Alan. Queen of Night. Time Warner Books UK. 1993. ISBN 978-0316903097.
- ^ Passuth, László. Nápolyi Johanna. Könyvmolyképző Kiadó Kft. 2010 [2020-11-23]. ISBN 97896324527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8).
- ^ Brion, Marcel. La reine Jeanne. Robert Laffont (réédition numérique FeniXX). 1944 [2020-11-23]. ASIN B07MDLBN1P.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8).
- ^ Pearson's Magazine, Volume 5, Issue 1, Page 25
傳記
- Abulafia, David. The Italian south. Jones, Michael (編). The New Cambridge Medieval History, Volume 6, c.1300–c.1415.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488–514. ISBN 9781139055741.
- Busquet, Raoul. Laffont, Robert , 編. Histoire de Marseille. Paris. 1978.
- Busquet, Raoul. Histoire de Provence 1997. Imprimerie nationale de Monaco. 30 November 1954.
- Casteen, Elizabeth. From She-Wolf to Martyr: The Reign and Disputed Reputation of Johanna I of Naples.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15. ISBN 978-0-8014-5386-1.
- Casteen, Elizabeth. Sex and Politics in Naples: The Regnant Queenship of Johanna I. Journal of the Historical Society (Malden, MA, USA: Blackwell Publishing). 3 June 2011, 11 (2): 183–210. ISSN 1529-921X. OCLC 729296907. doi:10.1111/j.1540-5923.2011.00329.x.
- Cox, Eugene L. The Green Count of Savoy .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7. LCCN 67-11030.
- da Gravina, Domenico. Ludovico Antonio Muratore , 編. Chronicon de Rebus in Apulia Gestis (AA. 1333-1350) (PDF). Naples: Ernesto Anfossi Editore. 1890.
- Duran, Michelle M. The Politics of Art: Imaging Sovereignty in the Anjou Bible at Leuven. Watteeuw, Lieve; Van der Stock, Jan (編). The Anjou Bible. a Royal Manuscript Revealed: Naples 1340. Peeter. 2010: 73–94. ISBN 978-9-0429-2445-1.
- Engel, Pál. The Realm of St Stephen: A History of Medieval Hungary, 895–1526. I.B. Tauris Publishers. 2001. ISBN 978-1-86064-061-2.
- Gaglione, Mario. Converà ti que aptengas la flor: profili di sovrani angioini, da Carlo I a Renato (1266-1442). Milan: Academia.edu. 2009 [2022-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21) (意大利語).
- Goldstone, Nancy. The Lady Queen: The Notorious Reign of Joanna I, Queen of Naples, Jerusalem, and Sicily . Walker&Company. 2009. ISBN 978-0-8027-7770-6.
- Grierson, Philip; Travaini, Lucia. Medieval European Coinage, Volume 14: Italy (III) (South Italy, Sicily, Sardini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 Léonard, Émile-G. Histoire de Jeanne Ire, reine de Naples, comtesse de Provence (1343-1382) : La jeunesse de la reine Jeanne. Picard, Auguste (編). Mémoires et documents historiques. Paris et Monaco. 1932.
- Léonard, Émile-G. Les Angevins de Naples. Paris: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1954.
- Lucherini, Vinni. The Journey of Charles I, King of Hungary, from Visegrád to Naples (1333): Its Political Implications and Artistic Consequences. Hungarian Historical Review. 2013, 2 (2): 341–362 [2019-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2).
- Monter, William. The Rise of Female Kings in Europe, 1300-1800.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2. ISBN 978-0-300-17327-7.
- Paladilhe, Dominique. La reine Jeanne : comtesse de Provence. Librairie Académique Perrin. 1997. ISBN 978-2-262-00699-0.
延伸閱讀
- Boccaccio, Giovanni. Zaccaria, Vittorio , 編. De mulieribus claris. I classici Mondadori. 10 of Tutte le opere di Giovanni Boccaccio 2nd. Milan: Mondadori. 1970. Biography # 106. OCLC 797065138 (意大利語).
- Boccaccio, Giovanni. Famous women. Brown, Virginia, trans. Cambridge, MA, US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ISBN 9780674003477. OCLC 606534850、45418951.
- Boccaccio, Giovanni. On famous women. Guarino, Guido A., trans. 2nd. New York: Italica Press. 2011. ISBN 9781599102658. OCLC 781678421.
- Musto, Ronald G. Medieval Naples: A Documentary History 400-1400. New York: Italica Press. 2013: 234–302. ISBN 9781599102474. OCLC 810773043.
- Rollo-Koster, Joëlle. Avignon and Its Papacy, 1309–1417: Popes, Institutions, and Society. Rowman & Littlefield. 2015. ISBN 978-1-4422-1532-0.
- Wolf, Armin. Reigning Queens in Medieval Europe: When, Where, and Why. Parsons, John Carmi (編). Medieval Queenship. Sutton Publishing. 1993: 169–188. ISBN 978-0-7509-1831-2.
外部連結
- A. Dumas, Joan of Napl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e-text
- (法文) Coat of arms of the House of Anjou-Sicily
- (法文) House of Anjou-Sicily
統治者頭銜 | ||
---|---|---|
喬凡娜一世 卡佩王朝的分支 出生於:1325年12月逝世於:1382年7月27日
| ||
前任者: 羅貝托一世 |
那不勒斯女王 1343年–1382年 與路易吉一世同時在任 (1352年–1362年) |
繼任者: 卡洛三世 |
普羅旺斯女伯爵 1343年–1382年 |
繼任者: 路易一世 | |
前任: 菲利波三世 |
亞該亞女親王 1373年–1381年 |
繼任: 賈科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