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式中戰車

五式中戰車Chi-Ri(日語:五式中戦車 チリ)是日本陸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開發的中型戰車,比當時日本擁有的最先進中戰車——四式中戰車更重、戰鬥力更強。

五式中戰車
被美軍所繳獲、尚未完成的五式戰車樣車。
類型中型戰車
原產地 大日本帝國
基本規格
重量37公噸
長度8.467米
寬度3.05米
高度3.10米
操作人數6人(有說法為5人)

裝甲12-75毫米
主武器五式戰車砲 75mm L56.4
搭載100發炮彈
副武器一式37毫米戰車炮一挺,102發備彈
九七式車載重機槍一挺,5000發備彈
發動機Ha-9II乙型V型液冷12汽缸汽油引擎
由川崎九八式發動機改造
550匹馬力
懸掛平衡式連動懸吊
作戰範圍250 公里
速度45 公里/時

歷史與發展

五式中戰車的原型車於1945年5月完成,該車並未有武裝。該項目很快因人力短缺與資源不足而被棄置,改將資源集中於較為小型和實際的四式中戰車[1]。與其他日本在大戰後期所開發的武器相同,都因缺乏原料而無法生產,以及盟軍的轟炸導致無法脫離原型階段。

設計

五式中戰車有着四式戰車的加長型底盤,有8個路輪而非四式的7個。使用的是日本的通用履帶、前部驅動輪與後部惰輪。五式戰車也有着斜面裝甲,車前裝甲最大厚度為75毫米。

五式中設計起初是以柴油引擎為動力,但在日本投降前尚未開發出足夠動力的引擎,因此陸軍將淘汰的九八式輕轟炸機Ha-9II乙型發動機日語ハ9 (エンジン)備料改為戰車用,並安裝車輛用變速裝置;Ha-9發動機為德國BMW VI引擎英語BMW VI技術轉移給川崎重工生產,但測試時,空中標準最大出力800匹馬力的川崎九八式ハ9-II乙引擎,在戰車上的出力僅有550匹馬力[2]

引擎室的設計仿造M3輕戰車,引擎室的上方與尾部下方是可開式大型倉蓋,可以直接將引擎吊出以節省後勤壓力。

武裝方面,原本預計要裝載九九式88mm L45 防空砲日語九九式八糎高射砲,但該炮產能極低。於是決定裝載與四式中戰車相同的五式戰車砲75mm L56.4(以四式7.5厘米高射炮改良而成),並搭配半自動裝填系統以降低成員負擔,但最終還是沒有搭配裝填系統。該炮的穿甲彈穿透力,據陸上自衛隊幹部學校戰史教官室的二戰時近衛第3師團資料表明是一公里100毫米。[3]。此外陸軍打算將量產版本加上副砲——一式37毫米戰車砲日語一式三十七粍戦車砲和同軸九七式車載重機槍,後者主要來對付步兵[2]

戰鬥記錄

 
五式中戰車的背面

與四式中戰車,五式戰車也是被作為本土決戰的防禦武器以對付盟軍登陸。陸軍將領計劃將五式戰車編入大型的裝甲師單位中,把盟軍趕回海裏,但直到終戰時,仍沒有一輛五式戰車被生產出來(仍在等待配裝主砲[4])。

唯一的原型車和四式中戰車的樣車一同被美軍所繳獲,但其後下落不明。一說在戰後由船運往亞伯丁實驗場時遇到颱風,為了船隻安全拋入海中。另有一說是在韓戰時因為鋼鐵不足,被當做鋼鐵材來使用。

衍生型

  • ホリ驅逐戰車(試製五式砲戦車日語試製五式砲戦車):ホリ驅逐戰車是五式戰車另一種更具威力的型號,其裝備了105毫米的火砲來取代原先的75毫米砲。該構想可能取自於德國的獵虎式驅逐戰車。但並未有任何原型車,僅為一個設計概念[5]。部分戰爭題材遊戲如《戰爭雷霆》有模擬該車實際出擊的情形。

資料來源

  1. ^ Zaloga.Japanese Tanks 1939-45
  2. ^ 2.0 2.1 History of War. [2010-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3). 
  3. ^ 白井明雄 『日本陸軍「戦訓」の研究』 94頁、107頁
  4. ^ 五式中戦車 チリ. [2010-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2-12). 
  5. ^ 存档副本. [2010-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15).  A concept drawing

參考書目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