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廣印度兩道考

交廣印度兩道考》(法語:Deux itinéraires de Chine en Inde à la fin du VIIIe siècle),是法國漢學家伯希和所著的一篇論文,原標題意為「八世紀末中國到印度的兩條通道」,發表於《法國遠東學院學報》(法語:Bulletin de l'E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1904年第4卷。被中國學者馮承鈞翻譯為漢文,改標題作《交廣印度兩道考》,1933年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單行本。1955年9月北京中華書局重印,1966年台灣商務印書館翻印;2003年中華書局將其與伯希和另一篇論文《鄭和下西洋考》並作一冊出版,定名《鄭和下西洋考 交廣印度兩道考》,201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

論文主要考證了《新唐書·地理志》附賈耽入四夷路程中安南南詔羊苴咩城、羊苴咩城至印度、安南至環王的陸路沿途地名山川,以及賈耽記載的廣州大食縛達城(巴格達)及北非的海上路線、沿途地名[1]:857。時人稱其為西方漢學家名作,但在雲南史地考證上有一些錯誤,方國瑜作《唐代前期南寧州都督府與安南都護府的邊界》駁其謬誤[2]:876

參考資料

  1. ^ 周偉洲,王欣 主編. 丝绸之路辞典. 西安: 陝西人民出版社. 2018. ISBN 978-7-224-13041-6. 
  2. ^ 高文德. 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 長春: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5. ISBN 7-5383-2805-X.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