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顯王后傳

仁顯王后傳》(韓語:인현왕후전),又稱《仁顯聖后德行錄》,是一部以仁顯王后生平為題材的朝鮮王朝後期宮廷文學作品,與 《癸丑日記》和《閒中錄》一起被稱為朝鮮宮廷文學三大散文代表作[1]:1333-1334[2][3]

主要內容

仁顯王后是兵曹判書閔維重之女,在仁敬王后早年去世後,嫁給朝鮮肅宗,後被封為王后。她是位被國民愛戴的賢能王后,但膝下無子女,不能延續龍脈。在她的建議下,肅宗冊封侍婢張氏為嬉嬪,並與張禧嬪生下一個兒子(景宗)。張禧嬪生了兒子後進讒陷害仁顯王后,直至肅宗將仁顯王后流放。當時朝鮮朝廷分為「南人」和「西人」兩派。南人派支持肅宗將張氏之子冊封為世子,而西人派卻強烈反對。肅宗對以宋時烈金壽興為首的西人派進行了血腥鎮壓,史稱「己巳士禍」。1689年,肅宗冊封張氏之子為世子,流放仁顯王后,西人派也被徹底消除。隨着時間的流失,肅宗開始懷念仁顯王后。他在宮中散步之時發現一位內人崔氏在仁顯王后生日燒香拜佛,祈禱王后平安。崔氏昔日曾受到仁顯王后無微不至的關懷。肅宗後封崔氏為淑嬪。她為肅宗生下了英祖。張禧嬪想繼續殘害崔氏,但被肅宗發現,遭到懲處,仁顯王后被復位。[1]:1341-1342[4][3]

《仁顯王后傳》以以上歷史為基礎創作,作者不詳。作品採用的是朝鮮古典小說「一人一代記」的記述方式,既有紀實散文的特點也有,小說的虛構特點。《仁顯王后傳》由四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描述了仁顯王后的出身,進宮,賢能,以及張禧嬪的登場和景宗的出生。第二部分記述的是肅宗聽信讒言,將仁顯王后流放,消除西人派等內容。第三部分敘述的是肅宗的悔改,以及仁顯王后的回宮和去世。第四部分主要描寫的是張禧嬪因謀殺仁顯王后的罪名被賜毒而死的可恥下場。[1]:1342-1345

版本

原版已經失傳,現今流傳的是近代手抄版。

一共有4個版本:

  • Pang Chong-hyon(1905-1952)收集的 일사 (收集者筆名)版《閔中殿德賢錄》,僅簡單記錄了仁顯王后和張禧嬪的故事
  • An Chun-gun (1926-??)收集的 나매(收集者筆名)版《閔中殿傳》,加入了朴泰輔的掬刑
  • Yi Pyong-gi (1891-1989) 收集和出版的 가람 版《仁顯頌膜閔氏德賢錄》,忽略了朴泰輔[a]的掬刑但是加入了些許景宗大王和英祖大王的事跡
  • 現今收藏在首爾國家圖書館的《仁顯王后頌德顯賢錄》版本

其中일사版相信是最古老的版本,著作時間大略是仁顯王后逝世後。

參見

註釋

  1. ^ 肅宗時期的一名承旨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李岩; 徐建順、池水涌、俞成雲. 《朝鲜文学通史》.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0年9月. ISBN 978-7-5097-1511-6. 
  2. ^ “恨中录”何由恨为谁录. 鳳凰資訊. 2014-07-11 [2016-09-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2). 
  3. ^ 3.0 3.1 书中贤德后韩剧扳不倒——影响深远的《仁显王后传》. 北京青年報. 2014-08-09 [2016-09-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3). 
  4. ^ 崔成德. 《朝鲜文学艺术大辞典》. 長春: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2年. ISBN 978-7-5383-1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