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振亞
侯振亞(1912年12月31日—1974年8月22日),本名侯正寅,河北沙河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1]
侯振亞 | |
---|---|
本名 | 侯正寅 |
出生 | 1912年12月31日 中華民國直隸省沙河縣北俎村(今屬河北省沙河市) |
逝世 | 1974年8月2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福州市 | (61歲)
墓地 | 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福州市枕峰山革命公墓(1978-2012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北省沙河市北俎村(2012年至今) |
國籍 | 中華民國(1912-1928年) 中華民國(1928-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1974年) |
政黨 | 中國共產黨 |
生平
早年
侯振亞出生於河北沙河的中農家庭,五歲喪母,其家庭依靠父親侯兆榮種地維生。[1]
1925年,侯振亞從小學畢業,來到山西省平定縣晉友中學上學。受到來自大名第七師範學校教師(中共黨員)的影響後,侯振亞於1929年考入大名七師,並在當年秋天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了反帝大同盟和左翼作家聯盟。[2]
加入中共後
侯振亞入黨後,在任中共大名七師支部宣傳委員和縣委秘書,1931年暑假在中共直南特委的指示下和同伴周庠回到家鄉沙河縣創立黨支部,並自任書記。1932年9月,在九一八事變一周年時,侯振亞在大名七師被國民政府逮捕,並押往順德府(邢臺)監獄。隨後,被押至北平草嵐子監獄。[1]
侯振亞在獄中經歷了三次審查,依照反省院的制度,只需審查時在反共聲明上按下手印,則無論刑期可直接釋放,[3]但即使監獄多次用刑逼供,侯振亞也並未接受該條件。[2]
1934年底,在監獄內伙食條件越來越差的情況下,獄中的中共黨支部宣佈絕食,七天後,迫於政治犯的壓力,監獄同意改善伙食條件。[1]
抗日時期
1936年,中共中央華北局在抗日人員缺乏的情況下,兩次請示中共中央,得到批覆後指示北平獄中人員可依照反省院出獄手續出獄,於是在獄中的侯振亞與安子文等人共同簽署反共聲明而出獄,隨後經安子文介紹到太原與薄一波對接,加入犧盟會並任宣傳委員。[1]
1937年9月,侯振亞被派往遼縣任縣委書記,1941年任沁源縣委副書記,其後轉正。1942年起參加了歷時九百多天的沁源圍困戰。[1]
抗日戰爭結束後,侯振亞在1946年至1949年任中共山西太岳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兼任幹部科科長。1949年3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江支隊組織部副部長,隨軍南下福建。[4]:1-2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抵達福建後,侯振亞擔任中共福建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兼人事廳廳長。1954年,當選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其後又擔任第二、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5][6]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康生等人開始追查1936年的事件,炮製了六十一人叛徒集團案以打擊劉少奇(其時劉少奇代表華北局向中共中央提交請求該61人出獄的報告),侯振亞隨後被打倒關入監獄,1974年在獄中被迫害致死。[2]
平反
文革結束時,毛澤東指定的接班人華國鋒及汪東興等拒絕為六十一人叛徒集團案平反,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才全面平反該案,侯被遷葬於福州市枕峰山革命公墓。[7]
2012年,在侯振亞百年誕辰時,其骨灰被運送回家鄉沙河市北俎村。[8]
家庭
父親侯兆榮是農民,侯振亞育有一子侯章林和一女侯榕林。堂弟侯正順。[8]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1.3 1.4 1.5 樊增富. 侯振亚在狱中. 黨史博採. 1998年, (03期): 第40-41頁. ISSN 1006-8031.
- ^ 2.0 2.1 2.2 [人物传记] 侯振亚-邢台历史网. www.xingtailishi.com. [2021-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9).
- ^ 董傑. 反省院相關管理制度探析[J]. 《法制與社會》, 2014(15).
- ^ 郭天印. 《长江支队:1949南下全景纪实》. 中國: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8年. ISBN 9787203101390.
-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辦公廳.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辦公廳. 1955年 [2015-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4).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_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 [2021-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9).
- ^ 薄一波:百封书信背后的历史真相_尚文频道_新浪网. style.sina.com.cn. [2021-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9).
- ^ 8.0 8.1 邢台开发区留村办北俎村侯正顺:写在“八一”建军节的缅怀. baijiahao.baidu.com. [2021-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