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國家公園 (美國)
冰川國家公園(英語:Glacier National Park)位於美國蒙大拿州西北部的美加邊界,毗鄰加拿大亞伯達省和卑詩省。公園佔地超過4,000平方公里(1 × 106英畝),包括兩個洛磯山脈子山脈的部分區域,並有130多個命名湖泊,是逾千種植物和數百種動物的家園。這個巨大的原始生態系統更是「大陸生態系統之冠」保護區的核心,後者佔地41,000平方公里(16,000平方哩)。[4]
冰川國家公園 | |
---|---|
Glacier National Park | |
位置 | 美國蒙大拿州弗拉特黑德縣和冰川縣 |
最近城市 | 哥倫比亞瀑布 |
座標 | 48°40′59″N 113°48′01″W / 48.68306°N 113.80031°W |
面積 | 4,100.77平方公里(1,013,322英畝)[1] |
建立 | 1910年5月11日[2] |
訪客量 | 3,081,656 (2021)[3] |
管理機構 | 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 |
網站 | www |
隸屬 | 活特頓-冰川國際和平公園 |
標準 | 自然:(vii)(ix) |
參考編碼 | 354 |
登錄年份 | 1995年(第19屆會議) |
最初,美國原住民居住在冰川國家公園所在地區。在歐洲探險家到來後,東部和西部地區分別被黑腳聯盟和平頭聯盟控制。迫於壓力,黑腳聯盟於1895年將條約中規定的山地割讓給聯邦政府;它後來成為公園的一部分。1910年5月11日,公園建立後不久,大北方鐵路公司修建了許多酒店和木屋。這些歷史悠久的酒店和木屋被列為國家歷史名勝,同時共有350個地點被列入《國家史跡名錄》。到1932年,奔向太陽之路工程完工,這條路後來被指定為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蹟,使得汽車進入公園中心更加便利。
冰川國家公園的山脈在1.7億年前開始形成,當時古老的岩石被迫向東移動並覆蓋在更年輕的岩層上。這些沉積岩被稱為劉易斯逆沖岩,被認為是地球上最優秀的早期生命化石。劉易斯山脈和利文斯頓山脈目前的形狀,以及湖泊的位置和大小,都顯示了大規模冰川活動的證據,冰川活動刻蝕出U型山谷,留下了蓄水的冰磧,並形成了湖泊。在19世紀中葉的小冰期後期,公園內估計有150個面積超過0.10平方公里(25英畝)的冰川,到2010年時只剩下25個活躍的冰川。[5]研究該公園冰川的科學家們估計,如果目前的氣候模式持續下去,所有活躍的冰川可能都會在2030年之前消失。[6]
冰川國家公園基本上擁有該地區所有的原生植物和動物物種。公園內棲息有灰熊、駝鹿和雪羊等大型哺乳動物,以及貂熊和加拿大山貓等稀有或瀕危物種。該地已有數百種鳥類、十幾種魚類,以及一些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的記錄。該公園擁有從草原到苔原的眾多生態系統。北美喬柏和鐵杉林的最東部位於公園的西南端。除了1964年,公園每年都會發生火災。1936年發生了64起火災,是有記錄以來最多的一年。[7][8]2003年,六場大火燒毀了大約550平方公里(136,000英畝)的土地,占公園面積的13%以上。[9]
冰川國家公園與加拿大的活特頓湖國家公園接壤——這兩個公園合稱活特頓-冰川國際和平公園,並於1932年被指定為世界上第一個國際和平公園。它們在1976年被聯合國指定為生物圈保護區,並於1995年被指定為世界遺產。[10]2017年4月,聯合公園被國際暗天協會授予國際暗天公園的臨時黃金級別,[11]這是第一個跨境暗空保育區。
歷史
根據考古證據,大約一萬年前,美國原住民首次來到冰川地區。與當前部落有血緣關係的最早居住者是薩利什人和庫特奈人、[13]肖松尼人、夏延人。黑腳人生活在後來屬於公園的東部斜坡上,以及東部的北美大平原上。[14]公園地區為黑腳人提供了躲避平原地區嚴冬季風的庇護所,使他們開展傳統野牛狩獵活動的同時,還能夠有其他野味。現在,黑腳印第安人保留地在東部與公園接壤,而平頭印第安人保留地位於公園的西部和南部。1855年,根據《跛牛條約》(Lame Bull Treaty),黑腳保護區首次建立,此時其包括了目前公園的東部地區,直到大陸分水嶺。黑腳人認為,這一地區的山脈——特別是酋長山和東南部的雙藥地區——是「世界的脊樑」,因此他們在願景追尋這一儀式中經常前往這一地區。[15]1895年,黑腳人的首領懷特·卡夫(White Calf)批准以150萬美元的價格將出售約3,200平方公里(800,000英畝)的山區予美國政府,條件是只要相關區域仍是美國公共土地,他們將保持對該土地的狩獵使用權。[16]這確定了目前公園和保留地之間的邊界。[17][18]
Far away in northwestern Montana, hidden from view by clustering mountain peaks, lies an unmapped corner—the Crown of the Continent.
1806年,劉易斯與克拉克遠征隊在探索馬里亞斯河時,來到了距離現在公園80公里(50哩)的範圍內。[20]1850年以後的一系列探索,有助人們深入認識相關地區。1885年,喬治·伯德·格林內爾聘請了著名探險家占士·威拉德·舒爾茨,指導他到後來成為公園的地區狩獵考察。[21]多次前往該地區後,格林內爾被這裏的風景所感染,隨後二十年裏致力建立國家公園。1901年,他撰寫了一篇描述該地區的文章,將其稱為「大陸之冠(Crown of the Continent)」。他保護土地的努力,使他成為這項事業的主要貢獻者。[22]在他首次造訪的數年後,亨利·劉易斯·史汀生和兩位同伴(包括一位黑腳人)於1892年登上了酋長山陡峭的東壁。[23]
1891年,大北方鐵路在海拔1,589米(5,213呎)的馬里亞斯山口處穿越大陸分水嶺,此處為公園的南部邊界。為了刺激鐵路的使用,大北方鐵路公司很快就向公眾宣傳了該地區的壯麗景色。同時,格林內爾遊說美國國會將購買的山區指定為森林保護區。1897年,劉易斯和克拉克國家森林正式建立。[24]之後小規模採礦仍被允許,但商業並未得到發展。與此同時,支持保護該地區的人士仍在努力。1910年,在布恩和克羅克特俱樂部的影響下,[25]並在格林內爾和大北方鐵路公司主席路易斯·華倫·希爾的引領下,美國國會提出將該地區指定為國家公園的法案。該法案於1910年由威廉·霍華德·塔夫脫總統簽署成為法律。[26]1910年,格林內爾寫道:「這個公園,國家要感謝布恩和克羅克特俱樂部,他們的成員發現了該地區,並建議將其劃出,同時促使法案被提交給國會,也引起了全國人民對它的興趣。」[27]
1910年5月至8月,森林保護區主管弗雷蒙·內森·海恩斯(Fremont Nathan Haines)擔任公園的首任代理主管,管理公園的資源。1910年8月,威廉·洛根(William Logan)被任命為公園的首任主管。雖然森林保護區的指定確認了黑腳人的傳統使用權,但國家公園的授權立法並未提及對美國原住民的保障。美國政府的立場是:由於山區被特別指定為國家公園,其失去了多用途公共土地的地位,以前的權利不復存在。索賠法院在1935年也確認了這一點。一些黑腳人認為,他們的傳統使用權在法律上仍然存在。19世紀90年代,幾次武裝對峙險些發生。[28]
20世紀10年代,在主席路易斯·華倫·希爾的管理下,大北方鐵路公司在公園內建造了許多酒店和木屋,以促進旅遊業的發展。它們以瑞士建築為模型,由大北方鐵路公司的一家子公司——冰川公園公司建造和使用,是希爾將冰川描繪為「美國的瑞士」計劃的一部分。希爾對贊助藝術家來到公園特別感興趣,建造了能夠展示他們作品的旅遊旅館。他在公園裏的酒店從未盈利,但吸引了成千上萬通過大北方鐵路而來的遊客。[29]度假者通常在旅館之間騎馬旅行,或利用季節性驛馬路線進入東北部的眾冰川地區。[30]
一些木屋建於1910年至1913年間,包括貝爾頓木屋、聖瑪麗木屋、奔向太陽木屋、眾冰川木屋、雙藥木屋、斯佩里木屋、花崗岩公園木屋、切特河岸木屋、槍景湖木屋。鐵路公司還在公園的東側建造了冰川公園旅館,並在急流湖的東岸建造了眾冰川酒店。路易斯·華倫·希爾根據附近的景觀,親自為這些建築選址。1913年至1914年,另一位開發商約翰·劉易斯(John Lewis)在麥克唐納湖旁建造了劉易斯冰川酒店。1930年,大北方鐵路公司買下了這家酒店,後來將其更名為麥克唐納湖旅館。[31]一些木屋位於偏遠地區,只能通過小逕到達。目前,只有斯佩里木屋、花崗岩公園木屋、貝爾頓木屋仍在營運;雙藥木屋的一棟建築後被改為雙藥商店。[32]公園內現存的木屋和酒店建築被指定為國家歷史名勝。[33]公園內共有350座建築物和構築物被列入《國家史跡名錄》,包括護林員站、野外巡邏小屋、消防瞭望台和特許經營設施。[34]2017年,斯佩里木屋因斯普拉格山火而提前關閉,大火燒毀了整個內部結構,只留下石頭外牆。由於損壞,木屋無限期關閉。2017年秋季,外部石雕得到加固。[35]經維修,2020年7月18日,該木屋重新向公眾開放。[36]
公園建成後,遊客更傾向駕駛汽車遊覽園區,於是85公里(53哩)長的奔向太陽之路開始動工,並於1932年完工。這條路也被簡稱為太陽路(Sun Road)。它將公園一分為二,在海拔為2,026米(6,646呎)的洛根山口穿過大陸分水嶺,是唯一一條深入公園的路線。太陽路也被列入《國家史跡名錄》,1985年被指定為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蹟。[37]2號美國國道是另一條沿着公園和國家森林間南部邊界的路線,它在馬里亞斯山口跨越大陸分水嶺,連接西格拉西爾和東格拉西爾的城鎮。[38]
平民保育團是羅斯福新政時期為年輕人設立的救濟機構,1933年至1942年間,它在冰川國家公園和黃石國家公園的開發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平民保育團的任務包括重新造林、開發露營地、建設步道、減少火災風險和消防工作。[39]20世紀30年代,穿過公園的機動車流量增加,因此在急流湖地區與旭日地區修建了新的特許設施,它們都是為汽車旅遊而設計的。這些早期的汽車營地現在也被列入《國家史跡名錄》。[32]
公園管理
冰川國家公園由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管理,公園總部位於蒙大拿州西格拉西爾。2019年,冰川國家公園的遊客訪問量約為350萬人次,超過了2017年331萬人次的峰值。[40][41]自2012年以來,冰川每年至少有200萬遊客,但從2014年到2018年,其每年的遊客人數都打破了記錄。[42]
冰川國家公園2016年的預算為1,380.3萬美元,2017年的計劃預算為1,377.7萬美元。[43]為了迎接2010年公園100周年紀念日,奔向太陽之路的主要重建工程已經完成。聯邦公路管理局與國家公園管理局合作,管理該重建項目。[44]遊客中心和歷史酒店等主要建築的修復工作,以及污水處理設施和露營地的改善工作,已在周年紀念日之前完成。[45]國家公園管理局正在研究麥克唐納湖的漁業,以評估現狀並制定保護方案,提高本地魚類的數量。[46]公園步道的修復、教育和青年項目、公園改善以及許多社區項目已被規劃並正在開展。[47]
國家公園管理局的任務是「保存和保護自然和文化資源」。1916年8月25日的組織法將國家公園管理局確立為聯邦機構。該法的一個主要部分通常被概括為「使命」,「促進和規範……對國家公園的使用……其目的是保護其中的風景、自然和歷史物品、野生動物,並通過使其不受損害的方式和手段,讓後代也能享受這些自然和歷史物」。[48]根據這一規定,在公園內狩獵、採礦、伐木、移除自然或文化資源均是非法的。此外,石油和天然氣的勘探和開採也是不允許的。然而,這些限制引起了與鄰近的黑腳印第安人保留地的許多衝突。當他們把土地賣給美國政府時,是以能夠保持他們對該地區的使用權為條件的,其中許多權利(如狩獵)與這些規定發生了衝突。[16]
1974年,一份原野研究報告被提交給了國會,其確定公園95%的區域符合荒野指定條件。與其他一些公園不同,冰川國家公園尚未作為荒野受到保護,但國家公園管理局的政策要求,在國會做出全面決定之前,報告中列出的指定區域應作為荒野管理。[34]冰川國家公園93%的土地作為荒野進行管理,儘管它們還沒有被正式指定。[49]
地理與地質
公園北部與亞伯達省的活特頓湖國家公園、卑詩省的弗拉特黑德省立森林和阿卡米納-基希耶納省立公園接壤。[50]在西部,弗拉特黑德河的北部支流構成西部邊界,而其中部支流是南部邊界的一部分。東部大部分與黑腳印第安人保留地接壤。劉易斯和克拉克國家森林與弗拉特黑德國家森林構成了南部和西部的邊界。[51]偏遠的鮑勃馬歇爾荒野綜合區位於緊鄰公園南部的兩座森林中。[52]
該公園有700多個湖泊,但截至2016年,只有131個湖泊被命名。[53]位於公園西側的麥克唐納湖是最長的湖,長16公里(10哩),最深141米(464呎)。許多較小的湖泊被稱為冰斗湖,位於冰川侵蝕形成的冰斗中。包括雪崩湖和裂縫湖在內的一些湖泊,被懸浮的冰川淤泥染成不透明的綠松石色,導致許多溪流呈乳白色。冰川國家公園湖泊終年寒冷,湖表溫度很少超過10 °C(50 °F)。[53]像這樣的冷水湖只能支持很少的浮游生物生長,使得湖水非常清澈。然而,缺乏浮游生物會降低污染物的過濾速度,所以污染物往往會存在更長時間。因此,這些湖泊被認為是環境的風向標,因為即使污染物輕微增加,它們也可能會迅速受到影響。[54]
整個公園分佈有200個瀑布。然而,在一年中較乾燥的時候,許多瀑布都會變成涓涓細流。最大的瀑布包括雙藥地區的瀑布、麥克唐納谷(McDonald Valley)的麥克唐納瀑布(McDonald Falls)、眾冰川地區的急流瀑布(Swiftcurrent Falls)。這些瀑布很容易被觀察到,並且靠近眾冰川酒店。最高的瀑布之一是鳥女瀑布,它位於奧柏林山北坡下方的一個懸谷,落差為150米(492呎) 。[55]
地質
公園中發現的岩石主要是帶狀超群的沉積岩。它們在16億至8億年前沉積在淺海。在1.7億年前洛磯山脈形成過程中,現在被稱為劉易斯逆沖岩的岩石區域被向東擠壓了80公里(50哩)。這一逆沖斷層厚幾公里,長幾百公里。[56]這導致較老的岩石被較新的岩石取代,所以上覆的元古代岩石比它們現在所處的白堊紀岩石早14到15億年。[56][57]
這個逆沖斷層最引人注目的證據之一是酋長山,這是公園東部邊界邊緣的一座孤立山峰,高出北美大平原800米(2,500呎)。[57][58]公園裏有六座海拔超過3,000米(10,000呎)的山峰,其中最高的是海拔為3,190米(10,466呎)的克利夫蘭山。[59]三分峰將水送往太平洋、哈德遜灣和墨西哥灣流域。這座山儘管海拔高度僅為2,444米(8,020呎),但實際上可以被認為是北美大陸的最高點。[60]
冰川國家公園的岩石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元古代沉積岩,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早期生命記錄來源。位於其他地區的類似年齡的沉積岩因造山運動和其他變質變化而發生了巨大變化,因此這些地區的化石不太常見,也更難被觀察到。[61]公園裏的岩石保留了一些特徵,如毫米級的分層、波紋痕、泥裂縫、鹽結晶、雨滴印、鮞粒,以及其他沉積層理特徵。六種疊層石化石記錄了早期生物(主要是藍綠藻類),其年代約為10億年。[58]阿佩昆尼地層是公園內保存完好的岩層,它的發現將動物生命起源的確定日期向前推進了整整十億年。該岩層具有層理結構,被認為是地球上最早確認的後生動物的遺骸。[57]
冰川
冰川國家公園以山脈為主,這些山脈在末次冰盛期被巨大的冰川雕刻成現在的形狀。在過去的12,000年中,這些冰川基本上消失了。[62]整個公園內都發現了廣泛的冰川活動的證據,如U型山谷、冰斗、刃脊,以及從最高峰底部流出的像手指一般輻射狀的大型湖泊。[6]自冰川時代結束以來,出現了各種升溫和降溫的趨勢。最近一次降溫趨勢是在小冰川時期,大約發生在1550年至1850年之間。[63]在小冰期,公園裏的冰川擴張並前進,儘管程度遠不及大冰期。[62]
20世紀中葉的地圖和照片提供了明確的證據,表明公園100年前存在的150座冰川在許多情況下已經大幅度退縮,甚至是完全消失。[64]重複拍攝的冰川照片,如1938年至2015年間拍攝的格林內爾冰川照片,有助於從視覺上確認冰川退縮的程度。[65]
|
20世紀80年代至今,美國地質調查局更加系統地研究剩餘的冰川。到2010年,公園內仍有37條冰川,但其中只有25條冰川的面積在0.10平方公里(25英畝)以上,因此仍被認為是活躍的。[5][64]根據21世紀初的變暖趨勢,科學家曾估計公園剩餘的冰川將在2020年之前融化;[66]然而,後來的一項估計表明,冰川可能會在2030年前消失。[6]自1980年以來,冰川退縮的速度在全球範圍內更加加快。據估計,如果沒有重大的氣候變化,讓涼爽和濕潤的天氣恢復並持續,質量平衡(即冰川的累積速率與消融速率之差)將繼續為負,冰川將會消失,最終只留下貧瘠的岩石。[67]
1850年小冰期結束後,公園裏的冰川有適度的退縮,直至20世紀10年代。從1917年到1941年,冰川退縮速度加快,一些冰川每年退縮的距離高達100米(330呎)。[64]從20世紀40年代到1979年的輕微降溫趨勢有助於減緩冰川退縮的速度,在少數情況下,甚至使冰川前進10米以上。然而,在20世紀80年代,公園裏的冰川開始了穩定的冰川流失期,一直持續到2010年。1850年,布萊克福特冰川和積遜冰川附近地區的冰川覆蓋面積為21.6平方公里(5,337英畝),但到1979年,公園的同一地區冰川覆蓋面積僅為7.4平方公里(1,828英畝)。在1850年至1979年間,73%的冰川已經融化。[68]公園建立時,積遜冰川是布萊克福特冰川的一部分,但後來它們分離成為獨立的冰川。[69]
除了隨着時間的推移會產生新的問題,並會加劇現有的挑戰之外,冰川退縮會如何影響公園的生態系統,目前還不得而知。[70]人們對負面影響感到擔憂,比如依賴冷水的動植物物種喪失棲息地。較少的冰川融化減少了夏季和秋季乾燥季節的溪流水位流量,並降低了整體地下水水位,增加了森林火災的風險。冰川的消失也會降低遊客前來欣賞冰川的欲望。[68]2019年,公園管理局更新現場標牌,以反映最新的科學發現。一個標語牌上的「到2020年消失」的字句被替換為「然而,它們何時會完全消失,取決於我們如何以及何時採取行動」。另一個標語牌上寫着:「有些冰川融化得比其他冰川快,但有一點是一致的:公園裏的冰川正在縮小。」[71][72][73]
氣候
由於公園橫跨大陸分水嶺,海拔變化超過2,100米(7,000呎),因此公園內有許多氣候和微氣候。與其他高山生態系統一樣,平均溫度通常隨海拔升高而下降。[74]公園西側位於太平洋流域,由於海拔較低,氣候較為溫和濕潤。冬季和春季降水量最大,平均每月50至80毫米(2至3吋)。一年中的任何時候都可能會降雪,甚至是在夏天,特別是在較高的海拔地區。冬季會帶來持續的寒潮,尤其是在大陸分水嶺東側,那裏的整體海拔較高。[75]冬季降雪量很大,最大的降雪量出現在西部。在旅遊季節,白天的最高溫度平均為16至21 °C(60至70 °F),而夜間的最低溫度通常降至4 °C(40 °F)。高海拔地區的溫度可能要低得多。在西部的低谷地區,夏季的日間最高氣溫可能達到30 °C(90 °F)。[76]
該地區氣溫變化迅速。在公園東側蒙大拿州布朗寧的黑腳印第安人保留地,1916年1月23日至24日夜間,氣溫從7 °C(44 °F)驟降至−49 °C(−56 °F),僅在24小時內下降了56 °C(100 °F),創下了世界紀錄。[77]
冰川國家公園有一個備受矚目的全球氣候變化研究項目。該項目總部設在蒙大拿州博茲曼市,研究西格拉西爾的氣候,自1992年以來,美國地質調查局一直對具體的氣候變化進行科學研究。除了對冰川退縮的研究外,所開展的研究還包括森林模型研究,其中分析了火災生態和生境的改變。此外,他們還記錄了高山植被模式的變化,並研究流域(在固定的測量站頻繁記錄水流流速和溫度)、大氣(分析UV-B輻射、臭氧和其他大氣氣體)。匯編的研究有助於更廣泛地了解公園的氣候變化。將收集到的數據與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其他設施的數據相比較,有助於在全球範圍內關聯這些氣候變化。[78][79]
冰川國家公園地區被認為具有優良的空氣和水質。該地區附近沒有人口密集的主要地區,並由於工廠和其他潛在污染物的來源稀少,工業影響被降到了最低。[80]然而,整個公園中無菌和寒冷的湖泊很容易被下雨或下雪時飄落的空氣污染物所污染,在公園水域中已經發現了這些污染物的一些證據。野火也可能影響水質。然而,目前看來,污染程度可以忽略不計,蒙大拿州將園內湖泊和水道的水質等級評為最高的A-1級。[81]
蒙大拿州西格拉西爾氣象數據(平均數據自1991年統計至2020年,極端數據自1948年統計至今)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13 (55) |
14 (58) |
19 (66) |
28 (83) |
32 (90) |
37 (98) |
37 (99) |
38 (100) |
35 (95) |
26 (79) |
18 (65) |
16 (60) |
38 (100) |
平均最高溫 °C(°F) | 5.7 (42.3) |
7.2 (44.9) |
13.1 (55.5) |
20.8 (69.4) |
26.8 (80.3) |
29.8 (85.7) |
32.7 (90.8) |
32.7 (90.8) |
28.2 (82.7) |
20.7 (69.3) |
11.2 (52.1) |
5.4 (41.7) |
33.7 (92.6) |
平均高溫 °C(°F) | −1.2 (29.9) |
0.9 (33.6) |
5.8 (42.5) |
11.4 (52.6) |
17.8 (64.1) |
21.3 (70.4) |
26.8 (80.2) |
26.3 (79.4) |
20.0 (68.0) |
10.9 (51.7) |
2.8 (37.0) |
−1.6 (29.2) |
11.8 (53.2) |
日均氣溫 °C(°F) | −4.1 (24.6) |
−3.1 (26.5) |
1.0 (33.8) |
5.6 (42.0) |
10.9 (51.6) |
14.3 (57.8) |
18.3 (64.9) |
17.6 (63.6) |
12.4 (54.4) |
5.7 (42.3) |
−0.2 (31.7) |
−4.2 (24.5) |
6.2 (43.1) |
平均低溫 °C(°F) | −7.1 (19.3) |
−7.0 (19.4) |
−3.8 (25.1) |
−0.3 (31.4) |
3.9 (39.0) |
7.3 (45.1) |
9.8 (49.6) |
8.8 (47.9) |
4.9 (40.8) |
0.5 (32.9) |
−3.1 (26.4) |
−6.7 (19.9) |
0.6 (33.1) |
平均最低溫 °C(°F) | −21.8 (−7.3) |
−19.5 (−3.1) |
−14.7 (5.6) |
−6.7 (19.9) |
−2.7 (27.1) |
1.4 (34.6) |
4.1 (39.4) |
2.7 (36.9) |
−1.5 (29.3) |
−8.1 (17.4) |
−13.9 (7.0) |
−18.7 (−1.6) |
−26.7 (−16.1) |
歷史最低溫 °C(°F) | −37 (−35) |
−36 (−32) |
−34 (−30) |
−16 (3) |
−11 (13) |
−4 (24) |
−1 (31) |
−3 (26) |
−8 (18) |
−19 (−3) |
−27 (−17) |
−38 (−36) |
−38 (−36) |
平均降水量 mm(吋) | 90 (3.54) |
55 (2.17) |
66 (2.58) |
55 (2.15) |
67 (2.62) |
97 (3.80) |
35 (1.39) |
30 (1.17) |
50 (1.96) |
77 (3.05) |
82 (3.23) |
82 (3.21) |
784 (30.87) |
平均降雪量 cm(吋) | 81 (32.0) |
41 (16.0) |
36 (14.0) |
7.9 (3.1) |
1.3 (0.5) |
0.0 (0.0) |
0.0 (0.0) |
0.0 (0.0) |
0.0 (0.0) |
5.1 (2.0) |
41 (16.2) |
80 (31.4) |
293 (115.2) |
平均降水天數(≥ 0.01 in) | 17.9 | 14.5 | 15.0 | 13.9 | 13.6 | 14.9 | 8.5 | 6.8 | 9.6 | 13.6 | 16.3 | 17.8 | 162.4 |
平均降雪天數(≥ 0.1 in) | 13.9 | 10.5 | 6.2 | 1.8 | 0.3 | 0.0 | 0.0 | 0.0 | 0.0 | 1.0 | 6.7 | 14.2 | 54.6 |
數據來源: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82][83] |
生物與生態
植物
冰川國家公園是一個大型且保存完好的生態系統的一部分,該生態系統被稱為「大陸生態系統之冠」,主要是未經開發的原始荒野。事實上,歐洲探險者第一次進入該地區時存在的所有植物和動物,目前仍都存在於公園內。[84]
公園有超過1,987種已識別植物,包括1,132種維管束植物和855種苔蘚和地衣(非維管束植物)。[85]以松柏為主的森林是各種樹種的家園,如銀雲杉、花旗松、毛果冷杉、軟葉五針松和西美落葉松。西美落葉松是一種落葉針葉樹,每年秋天會產生球果,但會失去針葉。三角葉楊和顫楊是比較常見的落葉喬木,它們生長在低海拔地區,通常沿着湖泊和溪流。[74]由於受到大平原寒風與天氣的影響,公園東側的林木線比大陸分水嶺西側低近244米(800呎)。大陸分水嶺以西的森林吸收了更多的水分,並在冬天得到了更多的保護,因此此處樹木比其他地區更多更高。高山苔原地區氣候惡劣,諸如貼苞燈心草等多年生植物一年只有數月能夠勉強在沒有積雪的地區生存。[86]另有30種植物只在周圍的公園和國家森林中被發現。[85]熊草是一種高大的開花植物,常見於水源附近,在7月和8月期間分佈相對廣泛。猴花、冰川百合、柳蘭、脂根菊、火焰草等野花也很常見。[87][88]
森林地區分為三個主要氣候區:西部和西北部以雲杉和冷杉為主,西南部以北美喬柏和鐵杉為主,大陸分水嶺以東的地區是松樹、雲杉、冷杉、草原的混合地帶。麥克唐納湖流域的雪松-鐵杉林是這種太平洋氣候生態系統的最東端的實例。[89]
在外來真菌藨生柱銹菌的影響下,白皮五針松群落受到嚴重破壞。在冰川國家公園及周邊地區,30%的白皮五針松已經死亡,剩餘樹木亦有70%以上受到感染。白皮五針松的球花含高脂肪,其松子是歐亞紅松鼠和北美星鴉最喜愛的食物,灰熊和黑熊也會偷吃松鼠藏匿的松子。1930年至1970年間,政府未能阻止藨生柱銹菌蔓延,白皮五針松持續遭到破壞,並對以松子為食的動物帶來負面影響。[90]
動物
除了野牛和林地馴鹿外,幾乎所有歷史上已知的植物和動物物種都仍然存在,為生物學家提供了一個能夠研究動植物的完整生態系統。公園裏發現了兩種受威脅的哺乳動物物種——灰熊和山貓[註 1]。[49]儘管它們的數量與歷史上相當,但都被列為瀕危物種,因為在阿拉斯加以外的幾乎所有其他美國地區中,它們要麼極其罕見,要麼歷史上也未曾存在。公園內平均每年會發生一到兩次熊襲擊人類事件。[95]自1971年以來,有11起與熊有關的死亡事件;自2001年以來,有20起非致命性傷害事件。[96]公園中灰熊和山貓的確切數量尚不清楚;[49][97]然而,對公園內山貓數量的第一次科學調查於2021年完成。收集的數據將有助於研究人員確定在公園特定區域居住的山貓個體數量。[98]蒙大拿州魚類、野生動物和公園部等州和聯邦資源機構的報告表明,截至2021年,冰川國家公園內和周圍數百萬英畝土地上的灰熊數量已攀升至約1,051隻左右——1975年灰熊首次被列為受威脅物種時,估計的數量為300隻左右,而2021年時增加了兩倍多。[91][99]雖然灰熊和體型較小的黑熊的確切種群數量仍然未知,但生物學家已經採用了多種方法,以更加準確地確定種群範圍。[100]另一項研究表明,美國本土48個州中另一種非常罕見的哺乳動物狼獾也生活在公園裏。[101]其他哺乳動物,如雪羊(公園的官方標誌)、大角羊、駝鹿、馬鹿、騾鹿、臭鼬、白尾鹿、短尾貓、郊狼、山獅等,數量豐富且常見。[102]與黃石國家公園在20世紀90年代實施狼的重新引入計劃不同,據信狼在20世紀80年代自然地重新定居在冰川國家公園。[103]已記錄的哺乳動物有71種,包括獾、水獺、豪豬、水鼬、貂、漁貂,以及兩種旱獺、六種蝙蝠和許多其他小型哺乳動物。[102]
現已記錄到260多種鳥類,白頭海雕、金雕、游隼、鶚等猛禽以及多種鷹常年棲息。[104]丑鴨是一種色彩斑斕的水禽,生活在湖泊和水道中。大藍鷺、小天鵝、加拿大雁、綠眉鴨是公園裏常見的水禽。大雕鴞、北美星鴉、暗冠藍鴉、北美黑啄木鳥、雪松太平鳥棲息在山腰的密林中,而在更高海拔的地區,最容易看到的是白尾雷鳥、雀鵐、嶺雀。[104][105]由於白皮五針松的減少,北美星鴉的數量比過去幾年有所減少。[90]
由於氣候變冷,外溫爬行動物幾乎不見蹤影,已知爬行動物物種只有兩種束帶蛇和錦龜。園方認為公園內可能還存在橡皮蚺。[106]同樣,只有六種兩棲動物被記錄,儘管這些物種數量眾多。在2001年的一場森林大火之後,次年公園的幾條道路被暫時關閉,以便讓成千上萬的西部蟾蜍遷移到其他地區。[107]
公園水域共有23種魚類,湖泊和溪流中發現的本地魚類包括西坡割喉鱒、白斑狗魚、白鮭、紅大麻哈魚、北極茴魚。受威脅的牛鱒亦棲息於此。[108]在過去幾十年中,人們引入湖鱒和其他非本地魚類物種,對牛鱒和西坡割喉鱒等原生物種構成嚴重威脅。[109]
火災生態
幾十年來,森林火災一直威脅森林和公園等保護區。20世紀60年代以後,人們對火災生態學有了更好的認識,認為森林火災是生態系統的自然組成部分。早期的滅火政策導致大量死亡和腐爛的植物堆積在園內,如果園方容許火災發生,便能有效解決相關問題。事實上,野火是確保森林演替的有益力量,既能焚燒植物把養分回饋土壤滋養萬物,也能清除樹冠讓更多陽光照射地面,同時有助植食性動物找到新棲息地和多汁植被,捕食者和食腐動物也會隨之繁盛。[110]公園制定了完善的火災管理計劃,以確保人為引起的火災普遍得到抑制。在發生自然火災的情況下,人們監測火災,並據其大小及可能對人類安全和建築物造成的威脅程度以決定是否將其撲滅。[111]
由於人口增長,郊區正逐漸擴散至森林-城鎮交界域;為此,園方與鄰近業主合作制定相關火災管理措施,藉以提高他們的安全和消防意識。這種方法在許多其他保護區也很常見。作為項目的一部分,防火團隊提出公園附近的房屋和建築應改用耐火或不可燃建築材料,同時建議土地所有者移除房子附近的樹木和周圍的雜亂樹葉和松針,以創建沒有可燃物的緩衝區。此外,團隊開發了預警系統,提醒業主和遊客特定時期發生火災的可能性。[112]冰川國家公園每年平均發生14起火災,燒毀面積達20平方公里(5,000英畝)。[113]2003年,在經歷了五年的乾旱和幾乎沒有降水的夏季之後,550平方公里(136,000英畝)的土地被燒毀。這是自1910年公園建立以來,被大火燒毀的面積最大的一次。[114]
娛樂
冰川國家公園遠離主要城市。最近的機場位於公園西南部的蒙大拿州卡利斯佩爾。美鐵的帝國建設者號列車季節性地停靠東格拉西爾帕克,全年停靠西格拉西爾和埃塞克斯。自20世紀30年代起,懷特汽車公司向冰川公園運輸公司交付30多輛巴士,以便在公園所有主要道路上提供遊覽服務。[115]這些紅色巴士被稱為「Red Jammers」,司機則被稱為「Jammers」,源於車輛行駛途中會出現傳動裝置卡住(gear-jamming)的情況。2001年,福特汽車公司修復了這些巴士,把車身從原來的底盤拆下,再安裝在現代福特E系列客貨車底盤上。[116]為了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巴士採用混合動力引擎,但主要使用更潔淨的丙烷作為燃料。[117][118]截至2017年[update],原來的35輛車中仍有33輛在營運。[119]
木製旅遊船歷史悠久,有些可以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現仍在一些較大的湖泊上營運。自1927年以來,其中幾艘船隻一直在冰川國家公園季節性營運,最多可搭載80名乘客。[120]2018年1月,其中三艘已有幾十年歷史的船隻被列入《國家史跡名錄》。[121]
徒步旅行在公園很受歡迎。超過一半的遊客在公園近1,127公里(700哩)的步道上徒步旅行。[122]長177公里(110哩)的大陸分水嶺步道橫跨公園南北的大部分距離,如果高海拔山道因雪而關閉,則在低海拔處有一些替代路線。太平洋西北步道從東到西橫跨公園84公里(52哩)。[123]
由於園內有熊和其他大型哺乳動物棲息,遊客禁止攜犬進入園內各條小徑,只能帶入野外露營地,惟需沿柏油路駕車行駛。[124]
遊客可於園內進行多日徒步旅行,也可在小徑旁邊的營地野營。這些活動需要營運許可,可以從某些遊客中心獲得或提前安排。礙於積雪和雪崩風險,徒步旅行者通常要到6月初才能進入公園大部分偏遠地區,而在7月之前,許多高海拔地區的步道仍然積雪。公園設有可供車輛進入的露營地,大部分鄰近大型湖泊。聖瑪麗和阿普加的營地全年開放,但在淡季時條件比較簡陋,因為廁所設施已經關閉,並且沒有自來水。所有有車輛通道的露營地通常從6月中旬至9月中旬開放。[125]公園還提供導遊和班車服務。[38]
雖然劉易斯逆沖岩斷層岩石古老而鬆散,但仍吸引了許多攀岩者前來。《冰川國家公園登山者指南》(A Climber's Guide to Glacier National Park)由J·戈登·愛德華茲於1961年撰寫,最新版本於1995年出版,文章在公園攀岩方面影響深遠。冰川登山協會(Glacier Mountaining Society)贊助公園內的登山活動,向登頂所有3,000米(10,000呎)山峰或所有五個技術型山峰的登山者頒發獎項。[126]
該公園是飛蠅釣的熱門目的地。[127]在公園水域捕魚不需要營運許可。捕魚者一旦捕獲到牛鱒這一受威脅物種,必須立即將其放回水中;除此之外,每日捕撈量的限制寬鬆。[46][128]
冰川國家公園的冬季娛樂活動有限。遊客不可在公園內駕駛雪地摩托。另外,遊客可在遠離雪崩區的低海拔山谷中越野滑雪。[129]
註釋
參考資料
- ^ Listing of acreage as of 12/31/2011 (PDF). Public Use Statistic Office, National Park Service.
- ^ History of Glacier National Park. Montana PBS. [2020-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8) (英語).
- ^ Annual Park Ranking Report for Recreation Visits in: 2021.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22-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13) (英語).
- ^ Welcome to the Crown of the Continent Ecosystem. Crown of the Continent Ecosystem Education Consortium. [2022-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2) (英語).
- ^ 5.0 5.1 Brown, Matthew. 2 more glaciers gone from Glacier National Park. Huffington Post. 2010-04-07 [2011-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0) (英語).
- ^ 6.0 6.1 6.2 Glaciers / Glacial Features.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14-10-06 [2020-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4) (英語).
- ^ Glacier, Mailing Address: PO Box 128 West; Us, MT 59936 Phone:888-7800 Contact. Fire History – Glacier National Park (U.S. National Park Service).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22-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1) (英語).
- ^ Public Information Map. esri. [2022-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1) (英語).
- ^ The Fires of 2003 (PDF). The Inside Trail: Voice of the Glacier Park Foundation. Winter 2004 [2020-04-0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9-18) (英語).
- ^ Biosphere Reserve Information.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2005-03-11 [2010-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25) (英語).
- ^ Staff. 2017 – Summer Guide to Waterton-Glacier International Peace Park (PDF). National Park Service: 1. [2017-07-0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6-17) (英語).
- ^ Schultz, James Willard. Blackfeet Tales of Glacier National Park.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 Co. 1916 (英語).
- ^ History.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15-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05) (英語).
- ^ American Indian Tribes.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16-06-18 [2019-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8) (英語).
- ^ Grinnell, George Bird. Blackfoot Lodge Tales (PDF).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892 [2010-04-24]. ISBN 978-0-665-06625-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7) (英語).
- ^ 16.0 16.1 Spence, Mark David. Dispossessing the Wilderness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80. ISBN 978-0-19-514243-3 (英語).
- ^ Weber, Samantha. The Blackfeet Nation is opening its own national park. High Country News – Know the West. 2019-04-23 [2021-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3) (英語).
- ^ Ashby, Christopher S. Blackfeet Agreement of 1895 and Glacier National Park (學位論文). University of Montana. 1985 [2021-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4) –透過ScholarWorks (英語).
- ^ Yenne, Bill. Images of America-Glacier National Park. Chicago, IL: Arcadia Publications. 2006: Introduction. ISBN 978-0-7385-3011-6 (英語).
- ^ Early Settlers.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16-06-13 [2019-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8) (英語).
- ^ Hanna, Warren L. Exploring With Grinnell . The Life and Times of James Willard Schultz (Apikuni). Norman, Oklahoma: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1986: 133–145. ISBN 978-0-8061-1985-4 (英語).
- ^ Grinnell, George Bird. The Crown of the Continent. The Century Magazine. May–October 1901, 62: 660–672 [2010-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3) (英語).
- ^ Robinson, Donald H. Glacier NP: Through The Years In Glacier National Park: An Administrative History. Glacier Natural History Association, Inc.In Cooperatin with theNational Park Service. 1960-05: 20 [2021-01-02]. OCLC 33868315 (英語).
- ^ Spence, Mark David. Crown of the Continent, Backbone of the World. Environmental History. 1996-07, 1 (3): 29–49 [35]. JSTOR 3985155. S2CID 143232340. doi:10.2307/3985155 (英語).
- ^ Grinnell, George Bird. History of the Boone and Crockett Club. New York, New York: Forest and Stream Publishing Co. 1910: 9 (英語).
- ^ People.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16-08-22 [2019-05-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9) (英語).
- ^ Grinnell, George Bird. The History of the Boone and Crockett Club. New York, New York: Forest and Stream Publishing Company. 1910: 49 (英語).
- ^ Spence, Mark David. Crown of the Continent, Backbone of the World. Environmental History. 1996-07, 1 (3): 40–41. JSTOR 3985155. S2CID 143232340. doi:10.2307/3985155 (英語).
- ^ Chacón, Hipólito Rafael. The Art of Glacier National Park. Montana: The Magazine of Western History (Montana.gov). Summer 2010, 60 (2): 56–74 (英語).
- ^ Many Glacier Hotel Historic Structure Report (PDF). National Park Service, U.S.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2002-06 [2010-04-13] (英語).
- ^ Harrison, Laura Soullière. Lake McDonald Lodge. Architecture in the Parks. National Park Service, U.S.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2001 [2010-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4) (英語).
- ^ 32.0 32.1 Djuff, Ray. View with a Room: Glacier's Historic Hotels and Chalets. Helena, Montana: Farcountry Press. 2001: 52. ISBN 978-1-56037-170-0 (英語).
- ^ Harrison, Laura Soullière. Great Northern Railway Buildings. Architecture in the Parks. National Park Service, U.S.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1986 [2010-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4-17) (英語).
- ^ 34.0 34.1 General Management Plan (PDF). National Park Service, U.S.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49. 1999-04 [2010-04-1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7-01-27) (英語).
- ^ Backus, Perry. Glacier Park plans to begin stabilization efforts on Sperry Chalet in October. missoulian.com. 2017-09-25 [2017-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3) (英語).
- ^ Wells, Sean. Glacier National Park officials celebrate reopening of Sperry Chalet. 2020-02-26 [2020-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3) (英語).
- ^ Guthrie, C. W. Going-To-The-Sun Road: Glacier National Park's Highway to the Sky. Helena, Montana: Farcountry Press. 2006: 8. ISBN 978-1-56037-335-3 (英語).
- ^ 38.0 38.1 Getting Around. Glacier National Park (U.S.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20-01-16 [2021-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7) (英語).
- ^ Matthew A. Redinger. The Civilian Conservation Corp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Glacier and Yellowstone Parks, 1933–1942 4. Pacific Northwest Forum. 1991: 3–17 (英語).
- ^ Stats Report Viewer. irma.nps.gov. [2021-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3) (英語).
- ^ NPS Annual Recreation Visits Report.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19-03-07].
- ^ Glacier Park Sees Second Busiest July on Record. Flathead Beacon. 2018-08-14 [2021-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3) (英語).
- ^ Budget Justifications and Performance Information: Fiscal Year 2018 (PDF). National Park Service, The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156. 2018 [2017-07-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6-30) (英語).
- ^ Going-to-the-Sun Road project. U.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2010-04-14 [2010-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01) (英語).
- ^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and Related Agencies Appropriations for 2005: Hearings Before a Subcommittee of the Committee on Appropriation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One Hundred Eighth Congress, Second Session.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and Related Agencies Appropriations for 2005: Hearings Before a Subcommittee of the Committee on Appropriation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One Hundred Eighth Congress, Second Session.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2004: 1810 [2021-01-02]. ISBN 978-0-16-0697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3) (英語).
- ^ 46.0 46.1 Fishing. Glacier National Park (U.S.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18-10-11 [2021-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3) (英語).
- ^ Park-Current-Projects. Glacier National Park Conservancy. 2020-10-29 [2021-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02) (英語).
- ^ The National Park System, Caring for the American Legacy. National Park Service, U.S.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2010-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05) (英語).
- ^ 49.0 49.1 49.2 49.3 Mammals.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08-03-05 [2010-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13) (英語).
- ^ Akamina-Kishinena Provincial Park. BC Parks. [2010-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英語).
- ^ Nearby Attractions.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10-01-11 [2010-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17) (英語).
- ^ Great Bear Wilderness. Wilderness.net, The University of Montana. [2010-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12) (英語).
- ^ 53.0 53.1 Lakes and Ponds. Nature and Science.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16-06-19 [2021-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30) (英語).
- ^ WACAP – Western Airborne Contaminants Assessment Project.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10-02-25 [2010-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15) (英語).
- ^ Bird Woman Falls. World Waterfall Database. 2005-09-13 [2010-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05) (英語).
- ^ 56.0 56.1 Lewis Overthrust Fault. National Park Service, U.S.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2010-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22) (英語).
- ^ 57.0 57.1 57.2 Park Geology. Geology Fieldnotes. National Park Service, U.S.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2005-01-04 [2010-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08) (英語).
- ^ 58.0 58.1 Geologic Formations. Nature and Science.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08-03-29 [2010-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13) (英語).
- ^ Glacier National Park Ranges. Peakbagger.com.
- ^ Triple Divide Peak, Montana. Peakbagger.com.
- ^ Exposed Rocks within the Park. America's Volcanic Past: Montana.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2003-06-11 [2010-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19) (英語).
- ^ 62.0 62.1 History of Glaciers in Glacier National Park. Northern Rocky Mountain Science Center,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2010-04-13 [2010-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29) (英語).
- ^ Was there a Little Ice Age and a Medieval Warm Period?.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2003 [2010-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5-29) (英語).
- ^ 64.0 64.1 64.2 Retreat of Glaciers in Glacier National Park. Northern Rocky Mountain Science Center,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2010-04-13 [2010-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28) (英語).
- ^ Time Series of Glacier Retreat. USGS.gov. 2017-05-15 [2021-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3) (英語).
- ^ Glaciers/Glacial Features.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09-09-22 [2020-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2-28) (英語).
- ^ Monitoring and Assessing Glacier Changes and Their Associated Hydrologic and Ecologic Effects in Glacier National Park. Glacier Monitoring Research. Northern Rocky Mountain Science Center,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2010-04-13 [2010-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18) (英語).
- ^ 68.0 68.1 Hall, Myrna; Daniel Fagre. Modeled Climate-Induced glacier change in Glacier National Park, 1850–2100. BioScience. 2003-02, 53 (2): 131. doi:10.1641/0006-3568(2003)053[0131:MCIGCI]2.0.CO;2 (英語).
- ^ Blackfoot-Jackson Glacier Complex 1914–2009. Northern Rocky Mountain Science Center,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2010-04-13 [2010-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27) (英語).
- ^ Climate Change. Glacier National Park (U.S.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18-08-12 [2022-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3) (英語).
- ^ Maxouris, Christina; Rose, Andy. Montana park is replacing signs that predicted its glaciers would be gone by 2020. CTVNews. 2020-01-09 [2022-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6) (英語).
- ^ Glacier National Park Quietly Removes Its ‘Gone by 2020’ Signs. Iowa Climate Science Education. 2019-06-06 [2022-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6) (英語).
- ^ Fact check: No, the glaciers are not growing in Glacier National Park » Yale Climate Connections. Yale Climate Connections. 2019-09-13 [2022-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7) (英語).
- ^ 74.0 74.1 Montane Forest Ecotype. State of Montana. [2010-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20) (英語).
- ^ Landscape Photo World. Glacier National Park. 2015-10-25 [2015-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10) (英語).
- ^ Weather.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06-12-21 [2010-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14) (英語).
- ^ Top Ten Montana Weather Events of the 20th Century.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Unveils Montana's Top Ten Weather/Water/Climate Events of the 20th Century.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2010-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3) (英語).
- ^ Fagre, Daniel. Global Change Research A Focus on Mountain Ecosystems. U.S. Geological Survey, Northern Rocky Mountain Science Center. 2010-04-13 [2010-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28) (英語).
- ^ Response of Western Mountain Ecosystems to Climatic Variability and Change: The Western Mountain Initiative (PDF). U.S. Geological Survey, Northern Rocky Mountain Science Center. 2009-02-11 [2014-01-1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02-16) (英語).
- ^ Air Quality.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08-03-29 [2010-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6) (英語).
- ^ Water Quality.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08-03-27 [2010-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6) (英語).
- ^ NOWData - NOAA Online Weather Data.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21-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3) (英語).
- ^ Summary of Monthly Normals 1991-2020.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21-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2) (英語).
- ^ The Crown of the Continent Ecosystem. Biodiversity.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10-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13) (英語).
- ^ 85.0 85.1 Plants. Nature and Science.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08-03-05 [2010-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9) (英語).
- ^ Wildflowers. Nature and Science.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08-03-25 [2010-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21) (英語).
- ^ Sharpe, Grant. 101 Wildflowers of Glacier National Park (PDF). Glacier National History Association. [2021-01-0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1-30) (英語).
- ^ Common alpine wildflowers. Glacier National Park. 2019-06-12 [2021-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3) (英語).
- ^ Forests. Nature and Science.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08-03-29 [2010-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07) (英語).
- ^ 90.0 90.1 Whitebark Pine Communities. Northern Rocky Mountain Science Center, U.S. Geological Survey. 2010-04-13 [2010-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27) (英語).
- ^ 91.0 91.1 Grizzly Bear Death Rates Are Climbing. The New York Times. 2021-10-07 [2022-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5) (英語).
- ^ Glacier National Park – Bears. nps.gov.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17-11-06 [2018-1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1) (英語).
- ^ McLellan, B.N.; Proctor, M.F.; Huber, D.; Michel, S. Ursus arcto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7, 2017: e.T41688A121229971 [2021-11-11]. doi:10.2305/IUCN.UK.2017-3.RLTS.T41688A121229971.en (英語).
- ^ Vashon, J. Lynx canadens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2016: e.T12518A101138963 [2021-11-11]. doi:10.2305/IUCN.UK.2016-2.RLTS.T12518A101138963.en (英語).
- ^ If you encounter a bear.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10-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2-22) (英語).
- ^ Hanson, Amy Beth; Brown, Matthew; Press, Associated. Grizzly kills woman on cycling trip in Montana after pulling her from tent. Anchorage Daily News. 2021-07-08 [2022-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3) (英語).
- ^ Hudson, Laura. Lynx inventories under way in the Intermountain Region.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08-01-10 [2010-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08) (英語).
- ^ Weber, Jeremy. Recent study aims to estimate lynx population in Glacier Park. Daily Inter Lake. 2021-12-05 [2022-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6) (英語).
- ^ Montana seeks to end protections for Glacier-area grizzlies. Montana Public Radio. 2021-12-07 [2022-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30) (英語).
- ^ Kendall, Katherine; Lisette Waits. Greater Glacier Bear DNA Project 1997–2002. Northern Divide Grizzly Bear Project.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2010-04-13 [2010-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21) (英語).
- ^ Copeland, Jeff; Rick Yates; Len Ruggiero. Wolverine Population Assessment in Glacier National Park, Montana (PDF). Wolverine Foundation. 2003-06-16 [2010-04-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03-17) (英語).
- ^ 102.0 102.1 Mammal Checklist. Mammals of Glacier National Park Field Checklist.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06-12-21 [2010-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10) (英語).
- ^ Gray Wolf – Canis lupus. Montana Field Guide. State of Montana. [2010-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08) (英語).
- ^ 104.0 104.1 Birds. Nature and Science.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19-12-05 [2022-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27) (英語).
- ^ Birds of Glacier National Park Field Checklist (PDF).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05 [2010-04-1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6-12-29) (英語).
- ^ Reptiles. Nature and Science.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08-03-05 [2010-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08) (英語).
- ^ Amphibians. Nature and Science.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10-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7) (英語).
- ^ Preserving Glacier's Native Bull Trout (PDF).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10-04-1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7-11) (英語).
- ^ Fish. Nature and Science.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08-03-05 [2010-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6) (英語).
- ^ A Fire Ecosystem. Glacier National Park Wildland Fire Management.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10-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2-29) (英語).
- ^ Working With Fire: a look at Fire Management. Glacier National Park Wildland Fire Management.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10-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2-30) (英語).
- ^ Wildland Urban Interface. Glacier National Park Wildland Fire Management.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10-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2-12) (英語).
- ^ Fire in Glacier National Park. Glacier National Park Wildland Fire Management.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10-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2-05) (英語).
- ^ Fire Regime. National Park Service, U.S.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2008-03-29 [2010-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6) (英語).
- ^ Djuff, Ray. Glacier on Wheels: A History of the Park Buses (Part 2: 1927 to 1939). Glacier Park Foundation. Winter 2000 [2022-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4) (英語).
- ^ 1930s White Glacier National Park Red Bus. www.seriouswheels.com. [2022-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5) (英語).
- ^ Vanderbilt, Amy M. On the Road Again: Glacier National Park's Red Buses (PDF).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02 [2010-04-1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0-05-27) (英語).
- ^ Chaney, Rob. Glacier National Park 'jammer buses' go quiet with new hybrid engines. The Missoulian. 2018-12-05 [2020-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4) (英語).
- ^ Dettmer, Sarah. Jamming with the historic red buses. Great Falls Tribune. 2017-06-05 [2020-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3) (英語).
- ^ History. Glacier Park Boat Company. [2010-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20) (英語).
- ^ Franz, Justin. Glacier National Park Boats Added to Historic Register. FlatheadBeacon.com. 2018-01-02 [2018-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2) (英語).
- ^ Hayden, Bill. Hiking the Trails.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08-10-01 [2010-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28) (英語).
- ^ About the Trail. 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Scenic Trail. [2021-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0) (英語).
- ^ Pets. Glacier National Park (U.S.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20-08-03 [2021-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3) (英語).
- ^ Backcountry Guide 2006 (PDF).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10-04-1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6-12-30) (英語).
- ^ Glacier Mountaineering Society – Alpine Awards. glaciermountaineers.com. Glacier Mountaineering Society. [2018-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9) (英語).
- ^ Schneider, Russ. Fishing Glacier National Park: An Angler's Authoritative Guide to More Than 250 Streams, Rivers, and Mountain Lakes 3rd. Guilford, Connecticut: Lyons Press. 2021: 1–3. ISBN 9781493045495 (英語).
- ^ Fishing Regulations 2008–2009 (PDF).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10-04-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11-06) (英語).
- ^ Operating Hours & Seasons.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10-01-05 [2010-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13) (英語).
延伸閱讀
- (英文)National Park Service. Glacier National Park.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25).
- (英文)Parks Canada. Waterton Lakes National Park of Canada. 2017-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31).
- (英文)Sierra Club. Glacier National Park is a Global Warming Laboratory. Global Warming and Energy.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8-12).
- (英文)U.S. Geological Survey. Glacier retreat in Glacier National Park, Montana. Northern Rocky Mountain Science Center research.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12).
- (英文)U.S. Geological Survey. Modeled Climate-Induced Glacier Change in Glacier National Park, 1850–210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27).
- (英文)U.S. Geological Survey. USGS Repeat Photography Project, Glacier National Park, MT.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6).
- (英文)Dutiful Son: Louis W. Hill Sr. Book,這本書講述了路易斯·華倫·希爾,他是「帝國締造者」(The Empire Builder)占士·傑羅姆·希爾的兒子和繼任者,也是冰川國家公園建立和發展背後的主要推動者。
- (英文)Bottomly-O'looney, Jennifer, and Deirdre Shaw. "Glacier National Park: People, a Playground, and a Park." Montana: The Magazine of Western History 60#1 (2010): 42–55.
- (英文)Harper, Andrew C. "Conceiving Nature: The Creation of Montana's Glacier National Park." Montana: The Magazine of Western History 60#1 (2010): 3–24.
- (英文)Mary Roberts Rinehart. Through Glacier Park: Seeing America First with Howard Eaton. 1916-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6).
- (英文)Roberts Rinehart, Mary. Tenting To-night: A Chronicle of Sport and Adventure in Glacier Park and the Cascade Mountains. 191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6).
外部連結
- 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上的官方網站
- 西部檔案館上的Glacier National Park (Mont.) Collection, 1910-195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冰川研究所(The Glacier Institu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Glacier Park Remembere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Montana PBS製作的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