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膚之愛

《割膚之愛》(英語:Love of Skin-Graft),又稱《切膚之愛》,是臺灣畫家李石樵在1956年期間所完成的油畫作品,該作品內容主要描繪1928年彰化基督教醫院蘭大衛進行台灣第一例異體皮膚移植手術的情景。該作品現存於高雄醫學大學[1]

割膚之愛
藝術家李石樵
年份1956年
媒介油畫
收藏地 中華民國臺灣高雄市高雄醫學大學

歷史

該畫背景原由1928年的彰化市彰化醫館,13歲少年周金耀因腿部潰瘍無法長皮,使蘭大衛將妻子連瑪玉(Miss Marjorie Learner)四塊腿皮移植予周金耀,後雖因排斥而手術失敗,在施行自體植皮手術及悉心照顧下,仍令周金耀逐漸痊癒之蹟。[2][3]

後在1956年,時任高雄醫學院院長杜聰明得知該事後曾委請李石樵繪製該次自體植皮事件的繪畫紀錄,並將《割膚之愛》掛於高雄醫學院走廊;杜聰明曾對該畫置放在醫院展示的動機道:「高醫學生時常在走廊走過來走過去,不知不覺中受感化,將來一定個個學生都做學德兼備好醫生,來為病人服務。」[4]當前,該作品保存於高雄醫學大學校史館的典藏室。[5]

1992年,蘭大衛與連瑪玉之子蘭大弼曾前往高雄醫學院拜訪,在《割膚之愛》油畫前說明當時的情景。[6]2010年,《割膚之愛》曾被借回彰化基督教醫院展覽,並舉辦感恩禮拜活動。[7][8]

畫作

《割膚之愛》畫作呈現內容具有李石樵寫實性風格特徵,以參考着1927年醫院擴增手術室影像資料為藍本[9],在畫作則以描繪當時進行移植手術、外科醫師與技術團隊進行作業、儀器設備、護理人員協助消毒及傳遞器具的過程為主題。[10]

參考資料

  1. ^ 李怡萱. 高雄醫學大學 - 割膚之愛 Love of Skin-Graft. www.kmu.edu.tw. [2022-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2) (中文(繁體)). 
  2. ^ 高醫校史暨南臺灣醫療史料館 - 校史館. mkhs.kmu.edu.tw. [2016-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9). 
  3. ^ 盧俊義. 蘭大衛醫師一家給台灣的生命之愛. 自由時報. 2004-05-09 [2016-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10). 
  4. ^ 張肇烜. 【仁醫心路】台灣史上第一位博士:杜聰明. 【民報】. 2016-06-04 [2017-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0) (中文(臺灣)). 
  5. ^ 李昆興. 鎮校 之寶 切膚之愛 | 好書花園. 人間福報. 2015-12-13 [2022-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2) (中文(臺灣)). 
  6. ^ 中華民國文化部. 蘭大弼拜訪高雄醫學院-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2-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4) (中文(臺灣)). 
  7. ^ 鐘武達. 李石樵畫作回娘家 宣揚《切膚之愛》 - 藝文副刊. 中時新聞網. [2022-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4) (中文(臺灣)). 
  8. ^ 鐘武達. 李石樵畫作 - 『切膚之愛』回娘家. www.1-news.com.tw. [2022-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16). 
  9. ^ 中華民國文化部. 蘭大衛醫生探視手術後的周金耀-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2-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4) (中文(臺灣)). 
  10. ^ 林宜平. 「切膚之愛」的外科技術網絡. 科技大觀園. 《科學發展》2018年2月,542期,82 ~ 84頁. [2024-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2).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