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濞
劉
劉濞 | |||||||||||
---|---|---|---|---|---|---|---|---|---|---|---|
吳王 | |||||||||||
國家 | 中國 | ||||||||||
時代 | 漢朝 | ||||||||||
主君 | |||||||||||
姓 | 劉姓 | ||||||||||
名 | 濞 | ||||||||||
封爵 |
| ||||||||||
封號 |
| ||||||||||
出生 | 前216年 | ||||||||||
逝世 | 前154年 | ||||||||||
| |||||||||||
生平
劉濞是劉喜的兒子,劉喜是劉邦的二哥,原封代王,後因匈奴進攻代國,劉喜不能堅守,放棄代國,自己從小路臨陣脫逃,但因為劉喜是骨肉至親,劉邦不忍心處死兄長,僅僅廢為郃陽侯。劉濞為人極為剽悍勇猛而有野心,性格與父親劉喜迥異,反而與叔父劉邦相似。
從平英布
淮南王英布造反時,21歲的劉濞以騎兵將領的身分,隨叔父劉邦破英布,從軍有功,漢高祖又顧及吳郡接壤東甌國、閩越等國,民眾輕佻剽悍,乃需選壯王鎮之。漢高帝十二年丙午(前195年),劉邦懼怕江東舊楚地人士不服漢朝,故封劉濞為吳王,定都沛縣(今江蘇沛縣)。荊王劉賈被英布所殺,高祖又把荊國舊土改為吳國,統轄東南三郡五十三城。據說劉濞擔憂江南情勢,故而不敢以荊國舊都——吳縣(今江蘇蘇州)為其國都,定國都於廣陵(江蘇省揚州市)[1]。
受封吳王
據說劉邦能觀面相,在封王時,觀察出吳王濞有反相,說:「你的臉有造反之相。」劉邦心生悔意,但是已經把印章給他了,就撫著劉濞的背說:「漢建國後五十年,東南方面將有叛亂,難道是你嗎?天下同姓都是一家人,希望你千萬不要造反。」劉濞叩頭回答:「不敢。」而劉濞稱王之後,朝廷追封其父劉喜為王,諡號「頃」。[2]
吳國豫章郡有出產銅的礦山,劉濞就招募天下的亡命之徒來此偷偷鑄錢,並且在東邊煮海水,製造食塩。因為不用納稅,吳國變得非常富有。劉濞在國內徵兵服兵役時,還給士兵相當好的薪水。每年,劉濞時常去拜訪、慰問國內有才能的人,在鄉里賞賜他們。其他郡國官吏想要追捕逃犯,劉濞總是收容他們,而不願引渡。
文帝時期
漢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劉濞東開邗溝,鑿通了茱萸灣(今揚州市灣頭鎮)向東經海陵倉(今泰州市海陵區)到蟠溪(今南通市如皋東陳家灣)的運河。
漢文帝時,劉濞的兒子吳國太子劉賢在京城長安與皇太子劉啟玩六博時發生爭執,劉啟怒以棋盤擊打其頭部,導致腦漿迸裂而死。漢文帝劉恆敕命將吳太子遺體護送回國安葬,到了吳國,劉濞大怒,說道:「天下都是劉家的,死在長安就埋在長安,何必回吳國埋葬!」遂又把遺體送回長安埋葬,以示對朝廷的不滿。
劉濞基於復仇與圖利的心理,在封國內大量鑄錢、煮鹽,並且犒賞部隊、招納工商和「任俠奸人」,以擴張割據勢力,其他郡國司法官要來吳國逮捕罪犯,劉濞都公然拒絕,儼然不臣之藩。這種情形延續多年,但是漢文帝自覺太子誤殺吳王太子,朝廷理虧在先,遂不甚追究,釋放了那些被抓的吳國使者,讓他們回到吳國。並且賜予吳王倚几與手杖,准許他可以不來朝見天子。
七國之亂
前157年六月,漢文帝駕崩,太子劉啟登基,是為漢景帝,採納御史大夫晁錯建議,削奪王國封地,楚王劉戊、膠西王劉卬等先後被削地。劉濞也擔心自己被削地,再加上與景帝有殺子之仇,因此想藉機發難舉事。謀劃了「清君側」的策略,以誅晁錯為名,聯合楚國、趙國等叛亂。
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正月丁亥,劉濞帶領七國諸侯之軍公開叛亂,史稱七國之亂。漢景帝雖然將晁錯腰斬於東市,想要與諸侯們和談,但是仍未能平息七國之亂與劉濞篡位的野心。最後,漢朝派遣周勃之子太尉周亞夫為帥,將之擊敗。劉濞兵敗後投奔東甌國,漢廷派密使遊說東甌王殺劉濞以贖窩藏之罪,於是東甌王之弟「夷烏將軍」乘勞軍之際殺了劉濞,將功折罪。[3]
後續
七國之亂平息後,朝廷保留了楚國,以楚元王子平陸侯劉禮為楚王,是為楚文王。但卻不許劉濞之弟德侯劉廣為吳王以承劉喜之祀,於是封國廢除,吳國至此滅亡。劉濞的兒子劉子駒逃到閩越,因為怨恨東甌殺死其父,常勸閩越攻打東甌,閩越終於在建元三年(前138年)出兵,最後迫使東甌內附漢朝,東甌滅亡。
家庭
祖母:昭靈夫人劉媼
延伸閱讀
[編]
註釋
參考書目
參見
劉濞 出生於:前216年逝世於:前154年
| ||
---|---|---|
中國爵位 | ||
新建立 | 沛侯 前196年-前195年 |
晉封吳王 |
中國皇族 | ||
新建立 | 吳王 前195年-前154年 |
因七國之亂國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