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承 (武邑王)
司馬承(260年—?),河內郡溫縣(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西晉太宰、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孫,步兵校尉、侍中、安平貞世子司馬邕之子,西晉宗室。
生平
司馬承的四叔司馬翼在西晉建立前去世,以司馬承為後嗣,封壽安亭侯。泰始六年(270年)五月,司馬承被冊立為南宮縣王[1],太康十年冬十月壬子(289年11月20日),晉武帝司馬炎下詔說:「安平獻王的孫子司馬承,昔日父親早逝,沒有分封建國,今天以武遂縣、武邑縣、觀津縣三個縣建立武邑國,分封司馬承為武邑王。」[2][3]司馬承在晉惠帝時期去世,他唯一的兒子司馬祐出嗣安平王司馬敦,司馬承於是沒有後嗣,武邑國被省併到長樂國[4][5][6]。
其他
泰始十年(274年),司馬承虛齡十五,依照舊有制度應該行冠禮。有關部門議論上奏:「禮,十五歲成為青年,國君十五歲生孩子,以此說明加冠的適合時間。此外漢朝和曹魏派遣使者給諸王加冠,不是古代制度。」晉朝於是制定製度諸王十五歲加冠,不再派遣使者[7]。
家庭
兄弟
參考資料
- ^ 《晉書·卷三·帝紀第三》:五月,立壽安亭侯承為南宮王。
- ^ 《晉書·卷三·帝紀第三》:冬十月壬子,徙南宮王承為武邑王。
- ^ 《太平御覽·卷一百九十九·封建部二》:又曰:武帝詔:安平獻王孫承,昔以父早亡,不建大祚,以縣封之。今以三縣,封為武邑王。
- ^ 《晉書·卷三十七·列傳第七》:武帝未受禪而卒,以兄邕之支子承為嗣,封南宮縣王。薨,子祐嗣立,承遂無後。
- ^ 《太平寰宇記·卷六十三》:至晉泰始元年,封皇叔祖孚為安平王;太康五年,又改為長樂國,立孚曾孫佑為王;十年,割武遂、武邑、觀津三縣為武邑國,以封南宮王承為武邑王。惠帝時,承薨無後,省還長樂。
- ^ 《晉書校勘記·卷三十七·列傳第七·四》:子祐嗣立承遂無後 武紀「祐」作「玷」。又疑「立」為「出」字之誤。考禮志,安平穆王隆無子,以敦為嗣。敦又無子,以祐嗣敦,故曰「嗣出」。承祇一子,既出嗣,故曰「承遂無後」。
- ^ 《晉書·卷二十一·志第十一》:泰始十年,南宮王承年十五,依舊應冠。有司議奏:「禮,十五成童,國君十五而生子,以明可冠之宜。又漢魏遣使冠諸王,非古典。」於是制諸王十五而冠,不復加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