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體

一种汉字字体的结构,与独体概念相对

合體為一種漢字字體的結構,與獨體概念相對。合體字其形體結構可拆解分析其讀音或字義。六書中會意形聲多屬此類。

釋義

因而最早獨體字稱作,衹有合體字才稱為,今日已不區分,統稱文字

範例

  • 會意:解(角+刀+牛)。
  • 形聲:維(從隹聲)、基(從其聲)。
  • 古代的合文有的到今天仍用,如廿、卅、卌等,不過都讀單音節了。
  • 部份複字單位的字元可以合體為一字元寫出,如把千瓦合體為
  • 部份複姓的字元可以合體為一字元寫出,如把司徒姓字元合體,方法同上例。
  • 化學上還有很多將兩個字的部分湊合起來表示新的意義的字,其發音也是兩字發音湊合而來。如qiú(氫硫)、qiǎng(氫氧)等。

漢語的發展過程是由綜合語發展到分析語其實古漢語大都是單字詞(除了少數連綿字外),字典的「馬」字部的漢字,如:青馬、黃馬、白馬等等,古時都是用單字表達的。

漢字 解釋及相關字詞
ㄆㄧㄠˋ 驍勇,馬快跑的樣子;黃毛白點馬
ㄘㄨㄥ 青白馬
ㄓㄨㄟ 青白雜色馬
ㄑㄧˊ 青黑格子紋馬;騏驥(千里馬)
ㄐㄧˋ 好馬,喻賢能:驥足(喻傑出的才華;喻才華出眾的人);驥尾(喻依附他人而成名);驥途;驥服鹽車(喻埋沒人才)
駿ㄐㄩㄣˋ 良馬;迅速
ㄙㄨˋ ㄕㄨㄤ(古代良馬名)
ㄐㄩㄝˊ
ㄎㄨㄞˋ
ㄊㄧˊ(驢騾:另一種駿馬);迅急
ㄗㄤˇ 駿馬;壯馬
ㄐㄩ 少壯的駿馬,喻少年英俊的人;小馬,又指小驢、小騾
ㄕㄢˋ 已閹的馬;割去牲畜的睾丸或卵巢
ㄌㄧㄡˊ 黑鬣黑尾紅馬
ㄘㄢ 車前兩側的馬;駕三匹馬:載驂載駟
ㄙˋ 一車四馬;古名(亦作天駟、天龍
ㄈㄟ 即驂馬(駕在車轅兩旁的馬)
ㄍㄨㄚ 黑嘴黃馬;
ㄎㄨㄟˊ 騤騤(壯馬貌)
ㄑㄧㄣ 狀馬疾貌;喻事業進行迅速:駸駸日上
ㄔㄥˇ 奔跑;放開;發揮,抒發
ㄎㄜˋ ,專指馬和
ㄊㄞˊ 劣馬,喻庸才;羸駘;駑駘;馬銜脫落
ㄋㄨˊ 劣馬,走不快的馬;喻愚鈍無能:駑ㄐㄧㄢˇ(喻才能平庸低下)
ㄈㄨˋ 駙馬:原為官名「駙馬都尉」的簡稱,後就成為帝王女婿的專稱;幾匹馬共同拉車,在旁邊的馬
ㄇㄤˊ 面、額白色的黑馬:駹馬(白面黑馬);青馬;雜色牲口
ㄒㄧㄥ 赤馬(也指赤牛);泛指赤色:騂騂(赤色);騂剛(赤土;赤色公牛);騂紅(紅色);騂顏(醉得臉紅)
ㄧㄣ 淺黑帶白雜毛的馬
ㄒㄧㄠ 好馬;勇鍵

組成

合體字是由獨體字組成的,類似拼音文字中單詞由字母組成,但組成結構與拼音文字不同。拼音文字是一維的,由左至右的方式(或由右至左)排列,而漢字是二維方式排列,有除左右結構外的多種結構:

  1. 左右:信(人+言)、張(弓+長)
  2. 上下:李(木+子)、章(立+早)
  3. 半包圍:超(走+召)
  4. 全包圍:圈(囗+卷)
  5. 左右包夾:街(行+圭)、辯(辡+言)
  6. 上下包夾:龠(侖+品)、裹(衣+果)
  7. 糅合:歲(步+戌)、穎(頃+禾)

數量

漢字中除卻由象形、指事產生的獨體字之外,全部都是合體字。合體字中尤以形聲字數量最多。

  • 說文解字共收字9353個,其中形聲字佔7697個(約佔82%)[1]
  • 南宋鄭樵對23000多個漢字進行了統計分析,形聲字約佔90%。
  • 十八世紀常用漢字中,形聲字約佔97%[1]

常用漢字中,合體字的比例超過95%。

應用

  • 漢字的合體,是部首檢字法的基礎。正是因為合體字是由多個獨體字構成,提出其中的特徵獨體字作為部首,便適用於字典的檢索。
  • 各種形碼中文輸入法都是基於漢字的合體性質。
  • 動態組字技術及Unicode中的IDS序列。

參考資料

  1. ^ 1.0 1.1 John DeFrancis: Visible speech: the diverse oneness of writing systems, p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