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人傑
喬人傑(1740年—1804年),字漢三,號蔭堂,山西徐溝縣(今屬清徐縣)郝村人,清朝政治人物。乾隆舉人,歷任知縣、道員等職,官至湖北按察使。英國馬戛爾尼使團訪華期間,時任天津道道員的喬人傑曾全程陪同數月之久。
喬人傑 | |
---|---|
大清湖北按察使 | |
籍貫 | 山西太原府徐溝縣 |
族裔 | 漢族 |
字號 | 字漢三,號蔭堂 |
出生 | 乾隆五年(1740年) 山西徐溝縣 |
逝世 | 嘉慶九年(1804年) 湖北 |
親屬 | (父)喬玠 (子)喬邦哲、喬邦憲 (孫)喬松年 (曾孫)喬聯寶 |
出身 | |
|
生平
入仕
喬人傑自幼家貧,勤奮讀書,十九歲成為秀才。乾隆三十年(1765年)參加乙酉科鄉試,考中舉人[3]。此後會試不第。擔任景山官學教習[4]。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以知縣用,籤掣直隸[5],授順德府廣宗縣知縣[6]。次年調宣化府宣化縣[7]。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任順天府大興縣知縣[8],次年奉委在京辦理鄉場事宜[9]。以捕盜著稱一時。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特擢順天府南路同知[9],因事降四級調用[10]。同年捐復四級,留在順天府委用[11][12]。
知府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出官安徽鳳陽府知府[13]。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調任安徽安慶府知府[14],先後護理廬鳳道[15][16]、寧池太廣道[17]。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擢江西督糧道,因丁父憂去職[18][19]。
道員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署直隸天津道,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實授[20]。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國馬戛爾尼(George Macartney)訪華使團在天津大沽登陸。六月二十二日(7月29日),負責接待的欽差鹽政徵瑞委派喬人傑與通州協副將王文雄前往迎接,且送去大量食物酒水[21]。此後,二人全程陪同使團入都,並隨同侍郎松筠等,一直護送至英人離開廣東[22]。英國使團的畫家威廉·亞歷山大為其繪製了全身像,在歐洲多國出版[23]。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永定河決口,喬人傑調任永定河道[24],治水有功,加按察使銜[25]。嘉慶四年(1799年),調清河道[24][26]。同年因事革去頂戴[27],隨即賞還[27]。
臬臺
嘉慶五年(1800年),署直隸按察使。次年調福建按察使,整頓吏治,核查冤獄[28][29]。嘉慶七年(1802年),轉任湖北按察使[30],平息蒲圻民變。喬人傑晚年積勞,罹患風疾,嘉慶九年(1804年),準備入京覲見時,病發去世,年六十五歲。[31]
身後
喬人傑身後入祀天津名宦祠,在福建期間善政亦為人記述[32]。光緒《補修徐溝縣志》[32]及民國《徐溝縣志》[33]皆有傳。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英國派遣阿美士德率團訪華,從天津登陸,尚有參加前次訪問的隨員打聽喬人傑的情況[34]。道光年間,有西路同知竇喬林亦善於捕盜,俗諺於是有「前喬後竇,群盜奔走」之說[33]。
著作
喬人傑任同知期間,曾校補刊刻清初詩人吳雯詩集,采入《四庫全書》。所著有捕盜、救荒,治河等政書,皆已散佚[35]。其工書法,有采諸家之長,行書《與二兄大人書》,下筆清峻流暢,綿里藏針[36]。
家族
參考文獻
註釋
- ^ The costume of China, illustrated in forty-eight coloured engravings: PORTRAIT OF CHOW-TA-ZHIN
- ^ 喬大人(圖)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7-01-09. 帝國掠影:英國訪華使團畫筆下的清代中國
- ^ 《補修徐溝縣志·卷三·選舉》頁四:(舉人)喬人傑,郝村人,乾隆乙酉科。官至湖北按察使。入天津名宦。
-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 ,2冊 ,428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403033570號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096192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033940號、403033570號、043595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033378號、043595號
- ^ 9.0 9.1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033378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033940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033940-A號
- ^ 《徐溝縣志》:年十九為諸生,才氣冠時。清乾隆乙酉舉於鄉。會試未第,考取景山官學教習,年滿選直隸廣宗縣知縣,尋調宣化、大興。少精跳蕩技擊術,大興為首都劇邑,恆聚群盜,人傑輒身先多弋獲,遂以捕盜稱於時,因特擢順天南路同知,畿輔盜賊至是衰息。
-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2冊 ,428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403051184號
- ^ 《高宗純皇帝實錄》1259卷,934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403053477號、403053698號、403053766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 ,403056366號、039460號、040982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403057299號、040697號
- ^ 《徐溝縣志》:時安徽鳳陽俗焊好鬥,特旨授知府事。首嚴法令,繩其豪暴。值歲飢,凡勸捐,緩徵、發常平倉,諸政均舉。更設質庫十餘所,民以為便,又以庫中所質農具,凡無力贖者可計日借用,民益力田。歲大熟,強悍斂跡,宮帑無傷,而事則舉。上官能之,調署安慶府事,事亦治。尋擢江西督糧道,會丁父憂。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042608號
- ^ 《乾隆事典: 清史事典6》
- ^ 《徐溝縣志》:服闋,授天津道。時高宗幸津,供頓所需頗難悉當。人傑明察沉觀,一切立辦,官民相安。歲癸丑,英使修好來天津,人傑送入都,以為儀度端肅,英人率致敬盡禮。事畢,朝命隨侍郎松筠送英使往粵,與英人言不及私,有饋不受。英人敬兩使如天人。
- ^ 《龍與獅對望的世界——以馬戛爾尼使團訪華後的出版物為例》
- ^ 24.0 24.1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404005854號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230219號
- ^ 《徐溝縣志》:使還,因永定河決口,移永定河道。人傑計劃有法,恆晝夜立泥水中,與工役同作止。瀕危而復安。工定,詔加按察使銜。高宗嘉其勤勞,悉河務,有事必命總督與之平議,因得敷奏專達。
- ^ 27.0 27.1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215231號
- ^ 《清代職官年表》3冊,2106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404006738號、404007923號
- ^ 《清季職官表·附人物錄》,584
- ^ 《徐溝縣志》:又調清河道,權福建按察使,權布政使。時值察虧大獄,後乃力勵僚屬為儉約。尋移湖北按察使。蒲圻民怨令酷,將戕令,令急閉城,且揚言盡誅亂民。民大恐,且怒,遂集千餘人圍縣城。府列其事,總督將以處聞,且調軍。人傑聞之,夜見總督曰:「是官民不相能耳,民必無反心,可一言而決。」總督曰:「是誠然,然非君莫能辦。」人傑諾之。疾駛至蒲圻,廉其為首者罪之,他不問。即挾令以俱歸,請改簡賢令。民大服。總督厚慰之。嗣因積勞得風痹,時作時止。嘉慶九年,將入覲,疾發,卒。年六十五歲。
- ^ 32.0 32.1 《補修徐溝縣志·卷四·鄉賢》頁九:喬人傑,郝村人,家貧勤學,少有奇氣。由舉人官知縣,累陞福建按察使。精吏治,釋疑獄,善政種種,閩人今能言之。
- ^ 33.0 33.1 《徐溝縣志》:人傑少家貧,不戚戚於貧賤。仕後居處服御不為纖嗇,故人至,則贈遺多豐。而淡於聲色,不殖生產。為政雖尚威猛,而為民謀生計者甚周摯。道光時,官西路同知,有竇喬林者,亦善捕盜。故諺有「前喬後竇,群盜奔走」之謠。又性通脫,好結納,而不肯貶節以事要人。
- ^ 《徐溝縣志》:嘉慶中,英人復來,中有乾隆癸丑曾來者,至天津,尚詢松、喬兩公不置。
- ^ 《徐溝縣志》:官同知時,蒲州吳連洋雯詩集十二卷,為臨汾劉繩遠組曾原刻。板片多霉毀,乃與陽城張鏈、臨汾徐後山崑相與校補成完帙,稱精本,采入《四庫全書》。所著有捕盜、救荒,治河諸大政書傳於世。今佚。
- ^ 《山西書法通鑑》
書目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
- 《高宗純皇帝實錄》
- 《清代職官年表》,錢實甫編著,中華書局(北京),1980年7月第1版
- 《清季職官表》,魏秀梅,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硏究所
- 《補修徐溝縣志》,王勛祥修,秦憲纂,清光緒七年(1883年)刻本
- 《徐溝縣志》,劉文炳纂修,民國三十一年稿本
- 《山西書法通鑑》,柴建國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 《龍與獅對望的世界——以馬戛爾尼使團訪華後的出版物為例》,黃一農,故宮學術季刊,第21卷第2期
- 《帝國掠影:英國訪華使團畫筆下的清代中國》,劉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北京),2006年12月版
官銜 | ||
---|---|---|
前任: 瞻柱 |
福建按察使 嘉慶六年三月癸未-嘉慶七年七月庚辰 1801年-1802年 |
繼任: 成寧 |
前任: 成寧 |
湖北按察使 嘉慶七年七月庚辰-嘉慶九年四月乙酉 1802年-1804年 |
繼任: 胡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