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六
歷史
台灣清治末期,壯六地區為一街庄,稱為「壯六庄」,隸屬於民壯圍堡。該庄東北與十三股庄為鄰,東及東南與公館庄為鄰,南邊及西邊隔宜蘭河與壯五庄、壯七庄為界,北邊為七張庄、功勞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廢縣廳改設二十廳,該庄隸屬於宜蘭廳,編入第十六區。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7月,該區改名「民壯圍區」。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該庄仍隸屬於宜蘭廳。1920年(大正九年),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庄改制為「壯六」大字,隸屬於臺北州宜蘭郡壯圍庄[2]。
聚落
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有六結、埤底、同興等,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圖上已有記載[1]。
交通
鄉道宜7線是竹安至新南的道路,大致以縱向經過壯六地區東部。由該道路向北可前往十三股、古亭笨東部、新發、車路頭東南部、塭底、大塭東南端並止於鄉道宜4線路口,向南可前往公館西部、新興、南興並止於鄉道宜16線路口。
鄉道宜9線(中央路三段)是社頭至南興的道路,大致以北北東—南南西走向經過本地區西北部。由該道路向北北東可前往功勞、古亭笨、大福地區南部並止於省道台2線路口,向南南西可前往壯圍市區、美福、南興並止於鄉道宜16線路口。
鄉道宜12線(壯六路)是慈安至後埤的道路,大致以北北西—南南東走向轉繞弧形轉橫向再轉西北西—東南東走向經過本地區。由該道路向北北西可前往七張、壯一北部並止於省道台7線路口,向東南東可前往公館地區 中部偏北的省道台2線路口。
文化資產
- 壯圍鄉游氏家廟追遠堂(縣定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