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煤礦萬人坑

大同煤礦萬人坑位於中國山西省大同市煤峪口南溝,是1937年10月至1945年8月間日軍侵佔大同煤礦時留下的罪證,2006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同煤礦各類萬人坑有20餘處,位於煤峪口南溝北坡上兩個自然山洞是最大的一處,分上下兩洞,上洞長40餘米,寬5米;下洞長70餘米,寬4米,坑內堆積着一層層礦工屍骸[1][2]

大同煤礦萬人坑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1937~1945年
編號6-905
認定時間2006年

歷史

1937年9月13日侵華日軍攻佔大同。在成立傀儡政權「晉北自治政府」後,日軍主力南下。同時日軍佔領大同煤礦,並在軍方的要求下迅速恢復生產[1]。中央電視台引述日本名古屋市產業部1939年編的《蒙疆經濟調查》中記載如下:

最引人注目的是埋藏有120億噸的大同煤礦……調查團一行有幸進行了現地視察,都是高出一等的優秀煙煤。

  1. 礦井內的湧水極少;
  2. 頂板岩石非常堅硬,坑木等僅用日本內地礦井的二成即可;
  3. 惡性瓦斯幾乎沒有;
  4. 煤礦的斷層、皺曲少;
  5. 煤層的傾斜極緩。
    ——名古屋市產業部,1939年編《蒙疆經濟調查》

調查報告同時表達了對缺乏礦工的擔憂:

現在使用勞工每日平均5000人,實行三班八小時制,平均支付工資0.65元,但勞工主要是使用當地的兼營農業的人員,農忙期就銳減,據說為了募集勞工是當局最為頭疼的事。

——名古屋市產業部,1939年編《蒙疆經濟調查》[3]

不久後,大同煤礦株式會社成立。由於本地人員稀少,日軍將戰俘和沿途抓捕到的中國平民強征為勞工,並於1939年初在北京專門設立了「招工事務所」,被誘騙、抓捕來的礦工多來自山東、河南兩省[3]。日軍佔領前大同煤礦工人約8000人,之後迅速增加到18000人。全部的煤礦基本上都被日軍佔領,挖出的煤用於軍事用途以及外送日本本土。絕大多數的煤礦在挖出後被裝上火車,經天津運往日本,大同當地平民基本無法得到用煤[1][2]

日軍推行「以戰養戰」和「以人換煤」的政策。期間日軍殘酷迫害大同礦工,如有病者、死者即拋入坑中。據統計,侵華日軍8年間掠奪煤礦達1400萬噸,有6萬餘死難礦工被丟入萬人坑。據老礦工回憶,當時大同煤礦有較大的萬人坑20餘處,煤峪口南溝的兩個自然山洞是最大的一處[4],在建館前兩個山洞有數百具被折磨致死的礦工乾屍。另外在今天紅五礦附近楊樹灣山谷平灘掩埋了3萬餘死難礦工。[5]

1940年10月19日《抗戰日報》刊載,黃土溝本是行人前往口泉的捷徑,但是當時路上幾乎斷絕了行人。原因是黃土溝的死人臭氣太大了,每天從口泉煤礦拉到黃土溝的病死、自縊或被打死的煤礦工人總有三五個,「被剝得一絲不掛,赤條條地躺在那裏,讓野狼、野狗信口大嚼,咬得血肉狼藉,有腳無手或有腿無頭,傷心慘目,莫過於此……」[6]1942年,《晉察冀日報》報道:大同煤礦5個月內,日軍虐死礦工2400人。起因是夏季瘟疫流行,日軍不僅不予救治,反而將懷疑染有瘟疫的患者全部活埋或燒死[7]

大同民間一直有「乾死人」的傳說,因洞口早年封閉且沒有下落而無法證實;後來放羊的孩子在山上掏野鴿子窩時偶然發現了煤峪口南溝的兩個存有乾屍的自然山洞。[8]

考證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對大同煤礦內「萬人坑」中死難者的身份調查與考證已經開始[4]。1965年準備籌建大同煤礦階級教育展覽館[9]

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學生串聯到大同,得知此事後,先去尋訪日偽時期的老礦工,記錄身世,並繪製成幻燈片,一部分回到北京前往中國國家文物局,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註 1]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北京自然博物館等機構,聯絡裏面的群眾組織,並聯合派出科技人員去大同發掘、保護萬人坑,同時準備建立「階級教育館」。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王孖回憶,第一批專家包含考古所派出3人(含王孖本人),文物局文博所派出2人。古脊椎所派出2人,自然博物館派出2人;第二批專家包含古人類學專家2人,解剖學專家1人,3人在考古發掘與文物保護方面都具有豐富的經驗。[2]

從1966年12月開始,中國國家文物局文博館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以及北京自然博物館的專家組成了一個調查組,在大同礦務局會同之下,共同對大同煤礦「萬人坑」進行了科學考察和遺骨整理。[4]上洞清理了四天半,從1967年1月2日開始到6日上午結束,發掘清理時以人頭骨為準屍骨編號到82號,其中比較完整屍體有26具,半完整的13具,頭骨43個;下洞約與地面成45度俯角,洞中填滿了棺材,深不見底,洞口屍體則沒有棺木,同時還在洞口發現了幾具無棺木的兒童屍骨,清理工作從10日開始到19日結束。[10]

在長達半年的調查中,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吳新智研究員與周國興研究員對其中188具屍骨進行了重點考證[註 2],經由人類學方法鑑定,判定了死者的身份和死因,得出了「萬人坑中的屍骨為日軍佔領大同煤礦時期所拋棄,其中大部分為非正常死亡」的結論[4]。在核實身份與死因之餘,調察組還在屍骨堆中找到了不少死難者殘存的遺物。比如上洞的A-70號遺體衣物中含有徐州人袁廷宣的證件,經過工作組在1967年夏前往徐州調查,確定A-70號死難者是袁廷宣。[12]

 
楊樹灣死人溝萬人坑試掘,1967年5月4日

1967年5月4日,中國科學院考古所、大同煤礦工作隊試掘了楊樹灣山谷平地被稱作「死人溝」的萬人坑。工作人員在此處任意選擇了一地,在20x20米寬、一米深的正方形區域內即發現了數百的礦工遺骨,最多處屍體重疊了六層。工作人員又在死人溝一角試掘,挖出了排列比較整齊的遺骸,以及1940-1942年間因瘟疫而被大批燒死或火化的礦工骨灰、殘骸與骨灰箱。在死人溝谷底任意一處破土發掘即可找到遺骸。為了保持原狀,試掘隊伍在拍照之後就回填了幾處試掘點。[14]

紀念

1961年,大同煤礦開啟「萬人坑」洞口對職工進行階級教育。1965年5月準備籌建大同煤礦階級教育展覽館,1969年12月1日,大同煤礦建成階級教育展覽館,並向公眾開放。1984年1月更名為大同礦務局展覽館,後改為現名「大同煤礦萬人坑遺址紀念館」。[4][15]

1995年,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時,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王孖曾計劃出版當時參與發掘整理大同煤礦萬人坑的資料,然而因為「愛好和平」,中國大陸沒有出版社願意出版,最終由香港商務印書館編輯出版發行。王孖把獲得的稿酬捐給萬人坑後,又把整理文字的版權交給香港商務印書館。[16]

2002年,大同煤礦萬人坑被山西省旅遊局確定為國家AA級旅遊景點。2004年,山西省文物局將「萬人坑」定為山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起,山西省人民政府同煤集團共同出資5000多萬元,對大同煤礦萬人坑遺址紀念館進行大規模擴建與維修。2010年,大同煤礦萬人坑遺址紀念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重新開館向公眾開放[4]

註釋

  1.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2. ^ 根據1967年5月22日二人編寫的統計表,重點考證的屍骨含上洞87具,下洞101具;另外上洞有6具、下洞有5具屍骨由於無法估計年齡沒有計入;下洞還有一具屍骨沒有清理。[11]

參考資料

引文腳註

  1. ^ 1.0 1.1 1.2 李秉剛 2005.
  2. ^ 2.0 2.1 2.2 2.3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2014,第4頁.
  3. ^ 3.0 3.1 紅立 (編). 大同煤矿“万人坑”揭密 (中) (探索·发现 2005-182). 探索·發現. 中國中央電視台. 2005-09-23 [2021-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7). 
  4. ^ 4.0 4.1 4.2 4.3 4.4 4.5 中國文明網. 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落成开馆. [2011-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4). 
  5.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2014,第3頁.
  6. ^ 探访大同煤矿“万人坑” - 二战中国劳工. 山西新聞網. 2019-05-09 [2021-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8) –透過抗日戰爭紀念網. 
  7. ^ 大同煤礦「萬人坑」二戰歷史研究會 2010.
  8.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2014,第3-4頁.
  9. ^ 传承抗战精神,凝聚磅礴力量!探访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 www.thepaper.cn. 2021-04-14 [2021-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8). 
  10.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2014,第27-33頁,§2.1 萬人坑清理內容簡述.
  11.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2014,第113頁,§2.6 屍骨年齡估計.
  12. ^ 12.0 12.1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2014,第90-93頁.
  13.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2014,第94頁.
  14.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2014,第4,8頁.
  15. ^ 大同煤礦「萬人坑」展覽館.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西篇(十一). 黨史文匯. 2006, (12): 3 [2021-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8). 
  16.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2014,§1 序言.

專著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