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鄭鐵路

大鄭鐵路,是一條連接遼寧省黑山縣大虎山鎮吉林省雙遼市鄭家屯地區的鐵路,全長約370公里。線路自瀋山線上的大虎山站向北引出,最後轉向東抵吉林省雙遼市(雙遼站)與平齊鐵路相接。連接了遼寧內蒙古吉林三省。大鄭鐵路全線共設有車站47座。1966年通讓鐵路通車後,可從通遼太平川,然後分成東西兩支,東支到大慶,西支到白城,分擔長大線和瀋陽樞紐的運輸負擔。南運物資以木材、原油、糧食及機械設備為主,而木材運輸佔2/3。北上貨物為礦建材料、煤炭、鋼鐵、非金屬礦石、糧食及日用工業品等。

大鄭鐵路
概覽
營運範圍 中國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吉林省
服務類型兩用
目前狀況營運中
主要車站大虎山站通遼站雙遼站
技術數據
路線長度370 km
軌距1435毫米(標準軌
電氣化方式25kV 50Hz交流電
使用車型SS9HXD2HXD3BHXN3
營運資訊
營運者瀋陽鐵路局通遼車務段

大鄭鐵路原由瀋陽鐵路局鄭家屯車務段與通遼車務段分別管理,2008年瀋陽鐵路局將鄭家屯車務段併入通遼車務段,使大鄭鐵路全線劃歸通遼車務段管轄。

大鄭鐵路已於2018年4月實施電氣化,而相關運行圖調動亦於同月10日生效。

與其它鐵路的連接

歷史

日本控制的四洮鐵路的第一部分——四鄭鐵路於1917年正式開工,鐵路鋪到鄭家屯時日本提出修建鄭家屯至通遼鎮鐵路,稱「四洮鐵路鄭通支線」,鄭通支線於1921年4月1日開工,1921年12月竣工,1922年1年1月正式營業。線路起自鄭家屯街,向西沿西遼河南側經由白市、巴西、歐里、門達、潘家、大罕、清河橋、大林、烏斯土、烏蘭基、錢家店、五道木、通遼東等13個車站、乘降所,最後終止於通遼。

1921年9月張作霖政府開始修建從奉山線(奉天至山海關)的打虎山(於1926年改名大虎山站)到八道壕長度29公里鐵路,以外運八道壕煤礦,當年10月動工,至1922年12月9日修通,當時叫虎壕支線。1923年8月,鐵路由八道壕繼續向北延伸,至1925年8月修到新立屯。繼續向北延伸,1927年1月修到彰武;1927年10月24日延伸到通遼。大通支線全線貫通。全長251.7公里,1927年11月15日正式通車。

1934年4月1日,大通支線與鄭通支線接軌合併為大鄭線。

大鄭鐵路的二線改造已於2010年展開[1]。增建二線後,芳山鎮至八道壕區間成為芳八支線,八道壕站也成為盡頭站[2]

參考資料

  1. ^ 大鄭線增建二線工程開工建設[永久失效連結]
  2. ^ 春节夫妻两人坚守百年小火车站. 東北新聞網. 2018-02-09 [2023-10-13]. 隨着大鄭鐵路線電氣化改造後,八道壕站成為大鄭線芳八支線最深處的一座盡頭車站,再往前已是鐵路線的盡頭 

《大鄭鐵路 《內蒙古自治區地名志哲里木盟分冊》/主要地名詮釋-三、交通與水利設施 內蒙古自治區地名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