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橋大街
39°55′00″N 116°21′30″E / 39.91674°N 116.35843°E
| ||||||
---|---|---|---|---|---|---|
類型 | 城市主幹道 | |||||
地點 |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西城區 | |||||
附近主要建築物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中國致公黨中央委員會 | |||||
起點 | 復興門內大街 | |||||
終點 | 阜成門內大街 |
簡介
該大街北起阜成門內大街,南到復興門內大街。因今辟才衚衕西口外,明朝、清朝舊有「太平橋」而得名。[1]
該大街在明朝原本是河道,稱大明壕,或稱河漕,清朝改稱西溝沿,或稱溝沿(清朝《乾隆京城全圖》標此河道為「溝沿」)。太平橋就位於該河道上。民國十年(1921年)至民國十九年(1930年),河道改為暗河,地上開闢成大街,稱為溝沿大街。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後,為紀念抗日犧牲的國軍將領佟麟閣、趙登禹,將溝沿大街一分為三,將溝沿大街辟才衚衕以北段命名為趙登禹路,將溝沿大街二龍路南口以南段命名為佟麟閣路。溝沿大街中段分別稱鴨子廟、太平橋、西京畿道,1965年合併統稱太平橋大街。[1]
該大街和東西向道路復興門內大街、阜成門內大街、廣寧伯街、辟才衚衕、武定侯街相接。該大街和南北向道路趙登禹路、鬧市口大街相接。該大街南端有一個向東的拐彎,位於中國工商銀行總行的西北角,此拐彎處向南與鬧市口北街相接。經過該拐彎後,該大街向東再折向南,經過中國工商銀行總行與民族飯店之間,原同佟麟閣路相接,但因佟麟閣路北段被拆遷建高樓,故兩條路不再相接。
該大街上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中國致公黨中央委員會等機關的辦公樓。舊有的順承郡王府已因為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辦公樓而搬遷。北京地鐵19號線在趙登禹路-太平橋大街-鬧市口北街一線下方鋪設,並在太平橋大街與鬧市口北街相接處設太平橋站,但由於工期滯後,該站並未隨19號線一同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