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列弗·格勞

研究者

奧列弗·格勞(1965年10月24日)是一位德國藝術史學家與媒體理論學家,專攻領域為圖像科學、現代性、媒體藝術和19世紀文化以及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藝術。

Oliver Grau

作品

奧列弗·格勞是位於克雷門斯的多瑙大學圖像科學教授,任圖像科學系系主任。

多次應邀在國外舉行講座,數次獲獎,已有多篇國際發表物(迄今已翻譯為12種語言)。 主要研究領域為媒體藝術史、沉浸效果和情感的歷史以及遙在生成與虛擬生活的歷史、理念與文化。

他的專著《虛擬藝術》首次就沉浸的圖像-觀者理論進行了歷史性回顧,同時對數碼化藝術條件下藝術家、藝術作品和觀者三邊關係進行了系統的分析。這一研究採用了全新的模式闡釋媒體所造幻覺的進化史,幻覺的進化一方面相對依賴於媒體開放的新的感官潛能,另一方面受制於觀者的間離感的不同強度(媒體效力)。

格勞構想出了新的科學手段以實現人性化/數碼化人性化,他主持了德國研究基金會(DFG)的「沉浸藝術」項目,和他的小組一起從1998年開始建立第一個虛擬藝術方面的國際數據庫(www.virtualart.at),這一數據庫裝設在克雷門斯的多瑙大學的開放型資源平台上,該小組也由此相繼完成了大量的子項目。自2000年開始,DVA就成了第一個擁有定期更新的錄像文件的在線數據庫。自2005年起格勞成為蓋特威格圖像庫的主管,該數據庫是奧地利最大的私人圖像收藏,擁有30,000件作品,從阿爾伯特·丟勒到古斯塔夫·克林姆特的畫作都有收集。

格勞開設了新的圖像科學國際課程: 媒體藝術史碩士課程,數碼化收藏管理、展覽設計與視覺能力的學者項目,及圖像科學的碩士課程。 另外他與多瑙大學遠程教育部合作,建立了全球流通的課程與數據庫的互動型式。

格勞曾經就讀於漢堡、西雅娜和柏林,取得博士學位後他任教於柏林洪堡大學,曾在日本和美國的各類實驗室做過訪問學者,完成教授授職論文之後,他於2003年在國際上多所大學任教授。他曾經出任過多份國際專業期刊及各類協會的顧問。格勞主持過多次會議,並且是2005年在班福舉行的「更新!」首屆媒體藝術、科學與技術的歷史國際大會(2007年在柏林,2009年在墨爾本)的創建者和負責人(www.mediaarthistory.org )。

所獲獎項選錄:2001年被選為柏林-勃蘭登堡州科學學院青年學者;2002年任國際學者/歌德學院;2003年專著成為每月推薦書,科學美國;2003年獲維拉·威格尼德國-意大利中心的研究獎金;2004年獲洪堡大學媒體獎。

近期發表物

虛擬藝術:從幻覺到沉浸(MIT出版社,2003年) 媒體化的情感 (Fischer 出版社, 2005年) 媒體藝術史 (MIT出版社, 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