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托·迪克斯
奧托·迪克斯(德語:Otto Dix,1891年12月2日—1969年7月25日),德國畫家,新即物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迪克斯性格內向,不善於以文字表達思想,但其油畫和版畫作品卻具有強烈的藝術震撼力。
奧托·迪克斯 Otto Dix | |
---|---|
出生 | Wilhelm Heinrich Otto Dix 1891年12月2日 德意志帝國翁特姆豪森(今 德國格拉) |
逝世 | 1969年7月25日 西德巴登-符騰堡辛根 | (77歲)
國籍 | 德國 |
知名於 | 油畫、版畫 |
獎項 | 鐵十字勳章 |
迪克斯出生於塞林吉亞,1901年起在德累斯頓工藝美術學院學習4年,16歲給一位裝飾藝術家當了4年學徒。此時表現主義在德國很流行,「橋社」和梵高的作品給了他很大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參加了德國炮兵部隊,之後又參加機槍連,畫了許多士兵肖像。他喜歡戰爭的緊張刺激,試圖用一種客觀的心態來刻畫戰爭。這些戰爭畫體現了他早期的「反繪畫」理念。1922年到杜塞爾多夫美術學院進修3年。他不喜歡政治,拒絕民族主義的遊行。
1927年,迪克斯成為德累斯頓美院教授,納粹崛起後被開除,因為他對德國陰暗面的刻畫與對下層階級的同情讓納粹深感恐懼。他的作品在德國被禁,在國外卻大獲成功。迪克斯避居康斯坦斯湖區,創作風景畫,然而還是於1939年被捕。1945年德國戰敗前夜被強征入軍中,次年才得以自由。之後他回到了湖區,1967年訪問希臘時癱瘓,1968年完成了最後之作,次年病逝。[1]
迪克斯早期作品風格奇特,有些帶有色情意味,受達達主義的影響。他深受戰爭創傷,作品中諷刺性多於攻擊性,除了無意義的英雄之死,引起人身心厭惡的一些東西也成為他表現的對象。三聯畫的古典畫法被他運用自如。1920年代他創作了大量肖像畫,以荒誕的手法抨擊社會醜惡現象。1922年開始創作的作品《挖壕防禦》後來成為他的代表作之一。該作一開始被認為有反軍國主義性質,後來在1937年參加了納粹「破壞性美術展」,其後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迪克斯在青年時代就作了不少水彩畫,色彩感強烈,與油畫的成就不相上下。1925年遊歷意大利時研究了矯飾派的風格,然而回德累斯頓後已完成了到客觀主義的轉折。[2]
1930年代迪克斯隱居時期的風景畫注重細節表現,偏愛透明顏料。布呂格爾、多瑙河畔畫家、康拉德·維茨都給他影響。他還借鑑了16世紀繪畫對聖經中風景的描繪。人物畫依然是他的一個領域,《死亡的勝利》、《七大勝利》諷刺了納粹主義的統治。《羅特和他的女兒們》則以德累斯頓的毀滅為背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