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體

死亡生物體遺骸

屍體,是相對於生物的概念,指生物體死亡後遺留的尚未完全腐爛軀體。至於完全腐壞、僅殘餘骨骼組織的動物屍體則稱為骸骨,亦稱白骨、骷髏、遺骨等,其中「骷髏」一詞可能帶有恐懼的意味。

巴黎公社社員的屍體
一具木乃伊乾屍

概要

一般來說,會以「遺體」這一詞於尊重死者人格的場合來稱呼屍體。在台灣,某些宗教人士與多數媒體亦將遺體稱作大體大體師大體老師,然而大體一詞是由「大體解剖學(Gross anatomy)」一詞而來的簡稱[1],這個「大體」是英文Gross的翻譯,代表「巨觀的」、「總成的」,此命名意為:總括處理肉眼可看見的器官組織的解剖學,是與「微觀解剖學」、「神經解剖學」等作為相對的學問,就跟中文裏說「大體而言」的「大體」,是同一個意思。中文裏對屍體的尊稱就只有「遺體」、「遺骸」。上述將「遺體」稱作「大體」[2],把「屍皮」稱為「大體皮膚」乃為誤用[3]。而「屍體」用於醫學、刑事案件偵查等領域。在地質學生態學中,通常使用「遺體」一詞,如「生物遺體」、「動物遺體」、「植物遺體」等。屍體會發生一系列屍體現象,是刑事案件偵查時推測死亡時間的參考依據。

古代記載

在古籍《酉陽雜俎·物異》《尚書故實》《南村輟耕錄·卷十四》中,「人臘」是指乾枯的人的屍體。

參考文獻

  1. ^ 我的十堂大體解剖課:他們是人,不是道具.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2016-10-17 [2021-03-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20) (中文(臺灣)). 
  2. ^ 常見問題與回答. 遺體捐贈室. 慈濟大學. [2021-03-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3). 
  3. ^ 存档副本. [2012-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02). 

延伸閲讀

參閱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