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達維亞石油公司
巴達維亞石油公司(荷蘭語:Bataafse Petroleum Maatschappij或Bataafsche Petroleum Maatschappij),簡稱BPM,是荷蘭皇家殼牌1907年在荷屬東印度和後來的印度尼西亞的子公司[1][2]。
巴達維亞石油公司 Bataafse Petroleum Maatschappij (BPM) | |
---|---|
公司類型 | 子公司 |
後繼機構 | 印尼國家石油公司(法律繼承者) PT Shell Indonesia(1957-1965) |
成立 | 1907 |
結束 | 1965 |
創辦人 | Jean Baptiste August Kessler |
總部 | 荷蘭海牙Carel van Bylandtlaan 30號(註冊地) 荷屬東印度巴達維亞 |
產業 | 石油開採 |
母公司 | 荷蘭皇家殼牌 |
歷史
巴達維亞石油公司是荷蘭皇家殼牌在當時的荷屬東印度的主要石油生產實體,在殖民時期主導着印度尼西亞石油工業,使其成為荷屬東印度最大的公司之一。BPM的主要油井在北蘇門答臘的火水山,那裏被認為是荷蘭皇家殼牌的起源地。在1890年代中期,在蘇門答臘南部的沼澤地發現了質量更好的石油。附近的巨港是一座擁有港口設施的古老城市,很快發展成為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擁有多家石油工業公司的總部。
1920年代,荷屬東印度95%以上的原油是由巴達維亞石油公司商業化生產的[3]。
Pladjoe工廠由BPM在Komering River支流河口西岸建造,生產可銷售的副產品。該煉油廠從高產的Talang Djimar、Praboe Moelih 和 Moeara Enim 油田接收原油。特別是用於航空燃料的石油。它主要供應太平洋空軍。產品從煉油廠碼頭通過油輪運往新加坡、爪哇、美國或日本[4]。
BPM公司在打拉根島的的油井的產量約為18,000BOPD,佔整個荷屬東印度石油總產量的三分之一。
在爪哇,BPM收購了Doordsche Petroleum Maatschappij(DPM)的油田和設施,DPM是一家由Adriaan Stoop於1887年創立的荷蘭石油公司。其中包括東爪哇泗水附近的Kruka油田和Djabakota油田以及Wonokromo煉油廠。通過收購DPM,BPM還成為東爪哇總共約30個油田的所有者,其中包括建於1894年的位於Cepu的另一家煉油廠[5]。
日本佔領印度尼西亞後,爲了不讓它陷入日本軍手中,油井和煉油廠被禁用並放火燒毀。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這些油井被印度尼西亞國民軍接管。1957年,Pangkalan Brandan成為新成立的印尼國家石油開發公司Permina(印尼國家石油公司Pertamina的前身)的主要資產。20世紀50年代,美國石油巨頭加德士(現為雪佛龍)和Stanvac(現為埃克森美孚)在印尼大力投資,1957年BPM的份額降至僅34%,而加德士為46%,Stanvac為20%。最終,荷蘭皇家殼牌於 1965 年退出印度尼西亞。
荷屬東印度的分支機構
太平洋戰爭
荷蘭公司在荷屬東印度的石油儲備被日本軍隊沒收並用於日本民用和軍事目的。然而,它們並沒有根據海牙公約被日本徵用。儘管駐紮在那裏的荷蘭皇家東印度陸軍成功地點燃了油田並摧毀了一些地點的生產設施,但日本人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能相對較快地進行重建。
知名員工
參見
參考資料
- ^ Braake 1944,第68-9,74頁.
- ^ Coumbe 1923,第71-86頁.
- ^ Merrillees 2015, blz. 60
- ^ Ben de Vries MA. THE BATTLE FOR OIL IN THE DUTCH EAST INDIES: PLADJOE, THE PEARL IN THE CROWN OF THE BATAAFSCHE PETROLEUM MAATSCHAPPIJ (SHELL), IN THE TURMOIL OF THE 1940s. Cultural Heritage Agency of the Netherlands. [2024-0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29).
- ^ The Three Big Oil Companies in Indonesia before 1945. LDI Training. 2020-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6) (英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