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條約 (1920年)
1920年巴黎條約(英語:Treaty of Paris)是由羅馬尼亞和當時協約國的主要盟友(法國、英國、意大利和日本)簽訂的一項條約,目的在於認可羅馬尼亞對比薩拉比亞的主權。[1]該條約由於日本未予批准而從未生效。[2][3]
類型 | 多邊和平條約 |
---|---|
簽署日 | 1920年10月28日 |
簽署地點 | 巴黎,法國 |
最初簽署者 | 羅馬尼亞王國 法國 英國 意大利 日本(未批准) |
批准者 | 羅馬尼亞,法國,英國,意大利 |
1918年4月9日(舊曆1918年3月27日),當時俄國內戰正在進行中,比薩拉比亞立法機構投票決定與羅馬尼亞合併(86票支持、3票反對、36票棄權),該法案同樣將俄羅斯人視為對羅馬尼亞的侵略者。[4]
與凡爾賽條約一致,1920年條約包含在國際聯盟條約中,因此美國也沒有批准該條約。美國拒絕參加簽署,理由是俄羅斯沒有代表出席條約相關會議。[5]
1920年10月28日,巴黎和平條約正式承認比薩拉比亞與羅馬尼亞統一,並得到了英國、法國和意大利的承認,但日本沒有批准條約,蘇聯也從未認可過此次合併。[6]
由於日本沒有批准,導致該條約從未生效,日本不批准的原因是因為一個秘密協定,這個秘密協定後來是1925年日本和蘇聯條約的一部分。[7]
參考文獻
- ^ Malbone W. Graham. The Legal Status of the Bukovina and Bessarabia.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American Society of International Law). October 1944, 38 (4): 667–673. JSTOR 2192802. doi:10.2307/2192802.
- ^ Ioan Bulei. Roma, 1924-1927. Magazin Istoric (Fundaţia Culturală Magazin Istoric). March 1998, (3) [26 February 2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17 October 2007).
- ^ Foreign Affairs Association of Japan, 1940, Contemporary Japan: A Review of Japanese Affairs, Volume 9, p. 439
- ^ Edward Ozhiganov, The Republic of Moldova: Transdniester and the 14th Army In: Alexei Arbatov et al., (eds.) Managing Conflict i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Russian and American Perspectives (Cambridge: The MIT Press, 1997) pp. 145-209.
- ^ Wayne S Vucinich, Bessarabia In: Collier's Encyclopedia (Crowell Collier and MacMillan Inc., 1967) vol. 4, p. 103
- ^ Altin Iliriani. Romanian Unity and Moldavian Integration from the 19th Century until WW II. European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Center, Eastern Mediterranean University, Famagusta - Northern Cyprus. [4 December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30).
- ^ Takako Ueta, Eric Remacle, Peter Lang, 2005, Japan and Enlarged Europe: Partners in Global Governance, p.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