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都河
開都河(蒙古語「開都郭勒」)是新疆的河流之一,流域包括和靜、和碩、焉耆、博湖等縣,大體上在和靜縣區域(蒙古土爾扈特部),可謂孔雀河的主要上游(經過博斯騰湖流到孔雀河)。開都河全長500多公里,流域面積2.2萬平方公里(在巴音布魯克草原),總落差1750米,多年平均徑流量33.62億立方米。明代蒙古輝特部在此游牧,稱它為開都郭勒,其東方的河稱烏拉斯台河,清朝前中期史籍曾據古代西域資料而稱大、小珠勒都斯河。位於新疆天山南坡和焉耆盆地的北緣,東南流注博斯騰湖,全長610千米,年徑流量33.8億立方米。典型降雨和冰雪融水混合型地表徑流,降雨主要集中於4月-9月之間;冰雪融水集中於4月-5月,隨氣溫升高於-4.5度,地表形成徑流,冰雪融水多源於天山中部艾爾賓、依連哈比爾尕、那拉提、科克鐵克等山脈。
開都河 | |
---|---|
流域 | |
源頭 | |
• 位置 | 天山中部艾爾賓等 |
• 海拔 | 4776米 |
河口 | |
• 位置 | 博斯騰湖 |
流域面積 | 31750平方公里 |
流經國家 | 中國 |
本貌 | |
長度 | 497.0公里 |
流量 | |
• 平均流量 | 每秒110立方米 |
水文
開都河流域的地形是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整個流域大致可以分為三個不同類型。其中,上游段在草原牧區蜿蜒流淌200多公里,穿過艾爾賓烏魯山,到大尤勒都斯盆地西部又轉向東南,之後穿越峽谷。由呼斯台西里至山口的拜爾基為中游峽谷段,全長約164公里,水流湍急,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此段。當河流經呼斯台西里後,兩岸山勢逼近,河谷平均寬度200米,水面寬一般為50~80米。沿途兩岸層巒疊嶂,懸崖陡壁,構成氣勢磅礴的激流險灘。中游峽谷段為開都河雨水及融雪水混合補給區,匯流較快,是開都河洪水的主要來源地。焉耆平原段出山口以下為下游段。河流出大山口後,水勢平緩,經山前丘陵,穿過焉耆平原,注入博斯騰湖,此段長126公里。如今,霍拉山邊戈壁上有乾涸的古河道,還有開都河留下的河道遺蹟。據《水經注》載:漢朝時。開都河西源東流,分為二水,一支向南流經員渠城(漢時焉耆國都城)西面,又折向東南流入博斯騰湖;一支向南分為兩支,從員渠城的左右兩面繞過,合二為一,注入博斯騰湖。當時焉耆國的都城員渠城,在開都河上游,沿霍拉山向東順布9城。幾經戰亂,城區遭到破壞,又兼洪汛河水改道,古河道廢棄,後固定為今天的河流,人們隨着新河道的形成,遷到現在的城區。
資源
開都河上如今共設有巴音布魯克、山痕托海、拜爾基、焉耆、寶浪蘇木5個水文站。根據連續多年的資料統計分析:山痕托海水文站為開都河上游來水控制站,其水量占開都河總水量的71.8%;中游峽山痕托海水文站至拜爾基水文站之間區間新匯流水年徑流量佔28.2%;拜爾基水文站多年平均徑流量33.4億立方米,拜爾基水文站以下河流兩岸開始有農田灌溉引水,水量逐漸減少,至焉耆水文站多年平均徑流量約減少17.1%。開都河屬於泥沙較小的河流,特別是上遊河谷開闊,坡度較小,天然良好的草場植被使上游含沙較下游小,是優良的灌溉和工業用水資源。開都河水力蘊藏量有140萬千瓦。特別在中游峽谷段的126公里,落差1169米,集中水力蘊藏量有110萬千瓦,是建水力發電站的最理想地區。開都河流域是新疆規劃的三大水電開發基地之一。開都河上已開發建設的水電站有大山口水電站、小山口水電站、察汗烏蘇水電站、開都河柳樹溝水電站等8個梯級電站。其中,大山口水電站位於開都河中游段,下游距峽谷出口約1公里,距巴州首府庫爾勒市120公里,是一座以發電為主的樞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