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陸法
思陸法(?—?),《明史》、《明實錄》作思祿、思陸、思六法、思六發,孟養君主,前孟卯君主思任法之子。
思陸法 | |
---|---|
孟養君主 | |
統治 | 1449年-1451年 1480年-? |
繼任 | 思倫 |
子嗣 | 思倫[1] |
父親 | 思任法 |
生平
早年
1449年,王驥三征麓川,在孟養擊敗思氏,思機法與思卜法逃走,孟養部眾擁立思任法少子思陸法[2]。王驥深知無法徹底剿滅思氏,於是與思陸法約定,同意許給土目官職管理各部落土人,令其世居孟養,在金沙江(伊洛瓦底江)邊立石為界,誓曰「石爛江枯,爾乃得渡」[3]。思陸法聽命,王驥班師[4]。隨後,思卜法回到孟養,思卜法之後,由思洪法繼位。約1480年前後[註 1],思陸法繼位。《滇史》稱思陸法與思洪法是同一個人,其早年名思洪,後改名思祿[5]。但《明史》稱思洪法為思卜法之子[6],思卜法與思陸法同為思任法之子[7][2]。
明朝沒有授予思氏官職,1482年、1487年,思陸法以「孟養金沙江思六發」的名義,先後遣陶孟刀捧卜、刀肯痕進京朝貢[8][9]。1491年,思陸法以「孟養金沙江土舍思六法」名號,再次入貢[10]。這時鎮守雲南的太監錢能貪財,思陸法用珍寶賄賂錢能,因此得其批准入貢明朝[11]。
成化年間(1465年-1487年),思陸法曾佔據緬甸下轄的聽盞[12]。1488年,緬甸進京朝貢的貢使向明朝報告,稱其途經孟養前往明朝,路上被思陸法阻礙,希望明朝派人護送回緬[13]。
攻打孟密
木邦宣慰司與其下屬的孟密頭目發生矛盾,孟密於景泰年間反叛木邦[14],明朝在1484年設立孟密安撫司[15],此後,孟密與木邦仍攻伐不斷[15]。弘治年間(約1491年前後),木邦宣慰罕挖法前往南方的孟乃娶親,孟密思楪乘機偷襲,攻打木邦,又策反了木邦下屬的頭目高答落,截斷罕挖法歸路,罕挖法被迫在孟乃停留三年[16]。思楪圍攻蠻遮時,罕挖法之妻向思陸法求救[17]。孟養思氏原與明朝約定,除非總兵下令要求從征,否則不能渡過伊洛瓦底江,此次思陸法也希望出征,向明朝請求允許其派兵東渡[18]。滇西傣族土司中有傳言,據說孟密土司向來懼怕思陸法的軍隊,於是前來安撫諸土司的撫夷官向雲南總兵官沐琮、鎮守太監劉昶和雲南巡撫張誥申請,允許思陸法渡江剿捕思楪,雲南軍官同意了這個提議[19]。孟養軍尚未抵達,思楪聽說思陸法出征,迅速退走,罕挖法得以回到木邦[20]。
罕挖法回到木邦後,各部落重新倒向木邦,但不久後又再次投靠孟密[21]。罕挖法告知明軍千戶尹銘,說上次原本可以擒獲思楪,但是撫夷官走漏風聲,錯失良機[22]。尹銘將情況上報,總兵沐琮、巡撫張誥、太監劉昶商議,發孟養兵,並通知聽從明朝號令的各土司,協力剿捕思楪[23]。1494年[12],思陸法派大陶孟倫索率兵出征[24],倫索渡江後,在南牙山[註 2]會合明軍左參政毛科,倫索指着一隻鷹說「我曹猶此鷹,奪得地土,即管食之耳」[25]。毛科聽聞很不滿,但也無可奈何,派人催促明軍將領趙炯在蠻莫會師[26]。
孟養軍在蠻莫寨前紮營,毛科和趙炯商議招降思楪留守蠻莫的頭目思英,思英不從,偷襲打死孟養二人、打傷一人[27]。思英閉寨不出,書信告知明軍願意講和[28]。倫索得知要講和,頗有怨言[29]。這時明軍已斷糧,士兵開始採摘芭蕉心為食,毛科見思英不出,又想到倫索之前說的話,遂拔營而走,移駐孟都,趙炯也以斷糧為由,撤至南牙山[30]。毛科、趙炯都已撤走,倫索害怕思英截斷後路,於是也撤走,借道干崖,返回孟養[31]。毛科與思楪講和,令其退還侵佔的木邦地,並要求入貢、賠償明軍糧餉費用[32]。雲南總兵鎮巡戒令孟養,各守地界,但孟養不聽,此後數次東渡與孟密交戰[33],1497年[34]出兵佔據了蠻莫、孟木、貢章等地[35],又與木邦一起燒毀孟密安撫司[12]。《明史》評價,「蠻中之患,又在孟養矣」[36]。
退還侵地
1499年,思陸法希望遣使入貢,被明朝拒絕[37]。思陸法一直佔據蠻莫等地,明朝懷疑思陸法有吞併孟密、覬覦孟卯故土的想法[12][38],準備發兵討伐[39]。隨後,雲南巡撫陳金報告,思陸法雖然出兵佔據孟密的地盤,但一直沒有入侵明朝內地土司,並且思陸法稱不敢私吞其佔領的土地,會將之歸還給木邦[40]。1503年,雲南分守金騰參將都指揮盧和、布政司參議郭緒、按察司副使曹玉前往騰衝撫諭思陸法,思陸法先後派出陶孟卜送悶、罕曰猛、怕莫與明朝接洽,送出禮物,明朝曉與利害,命令思陸法退回江西、歸還蠻莫地[41]。隨後盧和等人抵達伊洛瓦底江邊的孟賴,思陸法派大陶孟倫索、怕卓率部來見,和等如前諭之,思陸法聽命,退還蠻莫等13處地方,將軍隊撤回江西[42]。明朝認為思陸法「前有助平思楪之功,今有悔禍納款之順」,準備賜給名目冠帶,被其拒絕[43],因為思陸法想得到的是宣慰司印,而不是普通的名目冠帶[44]。
求授宣慰
1506年,思陸法遣使進貢,希望受封宣慰銜、得到一顆宣慰司印[44]。明廷兵部商議後,認為思陸法是孟卯思任法餘孽,若授予宣慰,恐怕他會覬覦孟卯故地,最後拒絕了思陸法的請求,只是設宴款待來使、多給一些回贈禮物[45]。
攻打緬甸
1502年,孟養派兵攻打緬甸美都、鄂耶內等地,攻破美都城[46]。1506年,孟養又攻打緬甸的德勃因城,緬甸援軍趕到德勃因,與孟養談判,承認了孟養擁有美都、鄂耶內的控制權,孟養同意和談條件,退還德勃因城[47]。1511年,因緬甸與孟密結盟,孟養再次出兵孟密的八莫(屬蠻莫地),緬甸趁機攻打美都,不敵,被孟養擊退[48]。1515年,緬甸與孟養再次爭奪美都地區,孟養戰敗,緬甸收復美都[49]。
註釋
引用
- ^ 明史·卷三百十五·雲南土司傳三,8132頁,緬甸條:"嘉靖初,孟養酋思陸子思倫糾木邦及孟密,擊破緬,殺宣慰莽紀歲並其妻子,分據其地。緬訴於朝,不報。"
- ^ 2.0 2.1 明史·卷三百十四·雲南土司傳二,8120頁,麓川平緬條:"驥還兵,其部眾復擁任發少子思祿據孟養地為亂。"
- ^ 明史·卷三百十四·雲南土司傳二,8120頁,麓川平緬條:"驥等慮師老,度賊不可滅,乃與思祿約,許土目得部勒諸蠻,居孟養如故,立石金沙江為界,誓曰「石爛江枯,爾乃得渡」。"
- ^ 明史·卷三百十四·雲南土司傳二,8120頁,麓川平緬條:"思祿亦懼,聽命,乃班師。"
- ^ 滇史·卷十一,317頁:"思洪又改名思祿,以酋目居部,雖無官,其豪僭如王者。"
- ^ 明史·卷三百十五·雲南土司傳三,8152頁,孟養條:"卜發死,子思洪發嗣,自天順、成化,每朝貢輒署孟養地名,儼然自有其地矣。"
- ^ 明史·卷三百十四·雲南土司傳二,8120頁,麓川平緬條:"七年,任發子思卜發奏:「臣父兄犯法,時臣幼無知。今不敢如父兄所為,甚畏朝廷法,謹備差發銀五百兩、象三、馬六及方物等,遣使人入貢,惟天皇帝主哀憐。」"
- ^ 明憲宗實錄·二二六卷,3873頁,成化十八年四月甲辰條:"雲南孟養金沙江思六發遣陶孟刀捧卜等來朝貢象馬及金銀器等物賜宴並衣服彩叚等物有差"
- ^ 明憲宗實錄·二八八卷,4867頁,成化二十三年三月辛亥條:"雲南孟養金沙江思六發遣陶孟刀肯痕等來朝貢象馬及金銀器賜宴並彩叚鈔錠有差"
- ^ 明孝宗實錄·四九卷,997頁,弘治四年三月辛丑條:"貴州宣慰使司土官宣慰使安貴榮及中曹蠻夷等長官司土官副長官劉鐸等並雲南孟養金沙江土舍思六法遣頭目人等謝恩貢馬俱賜彩叚鈔錠有差仍回賜安貴榮思六法錦叚等物如例"
- ^ 明史·卷三百十五·雲南土司傳三,8152頁,孟養條:"太監錢能鎮雲南,思陸發數以珍寶遺能,因得入貢,稱孟養金沙江思陸發,常規立功以襲祖職。"
- ^ 12.0 12.1 12.2 12.3 明孝宗實錄·一五三卷,2722頁,弘治十二年八月辛亥條:"巡按雲南監察御史謝朝宣奏孟養夷酋思陸本麓川叛賊遺孽竄居迤西金沙江外成化中嘗據緬甸之聽盞弘治七年徵調其兵渡江遂復據騰衝之蠻莫又率木邦起兵攻燒孟密安撫司殺掠夷民二千餘人劫象馬金寶有併吞孟密覬覦故土之志"
- ^ 明孝宗實錄·二一卷,491頁,弘治元年十二月庚子條:"雲南緬甸宣慰司頭目打戛蘇等以入貢還具奏此行路經孟養地方恐為思六發所沮乞遣官護送至境禮部請准成化十八年例止令原伴送千戶及通事官送回雲南轉令鎮巡官擇人護送出境從之"
- ^ 明史·卷三百十五·雲南土司傳三,8146頁,木邦條:"曩罕弄者,故木邦宣慰罕揲法之女,嫁其孟密部長思外法。地有寶井。罕揲法卒,孫落法嗣。曩罕弄以尊屬不樂受節制,嗾族人與爭。景泰中,叛木邦,逐宣慰,據公署,殺掠鄰境隴川、孟養,兵力日盛,自稱天娘子,其子思柄自稱宣慰。"
- ^ 15.0 15.1 明史·卷三百十五·雲南土司傳三,8147頁,木邦條:"二十年遂設孟密安撫司,以思柄為使。"
- ^ 明史·卷三百十五·雲南土司傳三,8148頁,木邦條:"初,孟密之復叛木邦也,因木邦宣慰罕挖法親迎婦於孟乃寨,孟密土舍思揲乘虛襲之,據木邦,誘降其頭目高答落等,聚兵阻路。罕挖法不得歸,依孟乃寨者三年。"
- ^ 明孝宗實錄·一四八卷,2608頁,弘治十二年三月甲申條:"思楪攻圍蠻遮急宣慰妻求救孟養思陸"
- ^ 明孝宗實錄·一四八卷,2608頁,弘治十二年三月甲申條:"思陸者麓川反寇遺孽約非總兵軍符徵發不許過江至是自請劾力剿捕思楪"
- ^ 明孝宗實錄·一四八卷,2608頁,弘治十二年三月甲申條:"而夷俗相傳孟密素畏思陸之兵撫夷者以為然遂為請於總兵鎮巡官許之"
- ^ 明孝宗實錄·一四八卷,2609頁,弘治十二年三月甲申條:"孟養軍未至思楪聞之亦觧去別部有執信蠻以獻者罕挖法得歸故土"
- ^ 明孝宗實錄·一四八卷,2609頁,弘治十二年三月甲申條:"諸夷部落稍附之未幾復貳於思楪"
- ^ 明孝宗實錄·一四八卷,2609頁,弘治十二年三月甲申條:"罕挖法以告有千戶尹銘者嘗從撫夷因言思楪可擒之狀前舉以撫夷官不協自失機會"
- ^ 明孝宗實錄·一四八卷,2609頁,弘治十二年三月甲申條:"於是總兵沐琮太監劉昶巡撫都御史張誥議發孟養兵並檄夷部歸附者令戮力捕思楪"
- ^ 明孝宗實錄·一四八卷,2609頁,弘治十二年三月甲申條:"思陸乃遣大陶孟倫索領夷兵象馬過江"
- ^ 明孝宗實錄·一四八卷,2610頁,弘治十二年三月甲申條:"科狼狽移營逾月引兵駐南牙山與孟養兵會倫索既過江指鷹謂藺昂曰我曹猶此鷹奪得地土即管食之耳"
- ^ 明孝宗實錄·一四八卷,2610頁,弘治十二年三月甲申條:"科聞之憂懣不能寢使人促炯會蠻莫"
- ^ 明孝宗實錄·一四八卷,2610頁,弘治十二年三月甲申條:"時孟養兵營蠻莫寨前科與炯議遣尹銘及他把事昭降思英思英不從伏兵傷孟養一人殺二人"
- ^ 明孝宗實錄·一四八卷,2610頁,弘治十二年三月甲申條:"思英等閉寨不出復遣人往諭之乃以緬書來言願與宣慰講和"
- ^ 明孝宗實錄·一四八卷,2610頁,弘治十二年三月甲申條:"孟養兵聞約降頗有怨言"
- ^ 明孝宗實錄·一四八卷,2610頁,弘治十二年三月甲申條:"是時軍士無糧皆采芭蕉心食之科見思英不出又念倫索前語遂引兵往營孟都炯亦以無糧引還止南牙山"
- ^ 明孝宗實錄·一四八卷,2611頁,弘治十二年三月甲申條:"科炯既去倫索亦懼思英絕其歸路領兵取道干崖而還"
- ^ 明孝宗實錄·一四八卷,2611頁,弘治十二年三月甲申條:"思楪使頭目曩方來請事科責令備象二匹謝宣慰退所侵地仍備方物納貢償官軍糧餉費曩方聽從而去"
- ^ 明孝宗實錄·一四八卷,2611頁,弘治十二年三月甲申條:"科炯用兵失利總兵鎮巡聞之懼即召科還且戒令孟養還兵各守境界然孟養自是遂犯約數興兵渡江與孟密戰矣"
- ^ 明孝宗實錄·一九五卷,3592頁,弘治十六年正月己巳條:"鎮巡等官以聞因言蠻莫等地原隸(本)[木]邦成化間始為孟密所有至弘治十年又為思陸所據"
- ^ 明孝宗實錄·一五四卷,2737頁,弘治十二年九月乙丑條:"福建右布政使李韶以前任雲南右參政頗知土俗事宜上疏言四事……一謂孟養思陸乃麓川叛賊餘孽正統開討平麓川時憐其幼驅置江外盟誓不許過江厥後遺種滋蔓往年過江奪據孟密所管孟木貢章蠻莫諸村寨"
- ^ 明史·卷三百十五·雲南土司傳三,8148頁,木邦條:"木邦與思陸謀共取孟密,於是蠻中之患,又在孟養矣。"
- ^ 明孝宗實錄·一五五卷,2763頁,弘治十二年十月壬辰條:"先是鎮守金齒太監吉慶言孟養思陸欲貢方物兵部議不可許"
- ^ 明孝宗實錄·一五四卷,2738頁,弘治十二年九月乙丑條:"福建右布政使李韶以前任雲南右參政頗知土俗事宜上疏言四事……今思楪已死其勢漸弱木邦與相交通緬甸道路險遠干崖隴川之兵不強臣恐思陸之志不在孟密木邦而在干崖隴川也"
- ^ 明孝宗實錄·一六七卷,3036-3037頁,弘治十三年十月乙巳條:"鎮守雲南黔國公沐昆等奏孟養思陸遣人越過金沙江占奪孟密蠻莫貢章等處撫諭日久不聽……欲集大軍剿之因畫上三策……"
- ^ 明孝宗實錄·一七七卷,3259-3260頁,弘治十四年閏七月戊戌條:"巡撫雲南都御史陳金奏……臣等當持重審處事下兵部會官議謂思陸雖聚兵據地然未敢侵我邊方且自稱所據前地止歸於木邦不敢私有亦不歸之孟密"
- ^ 明孝宗實錄·一九五卷,3591頁,弘治十六年正月己巳條:"雲南分守金騰參將都指揮盧和同布政司參議郭緒按察司副使曹玉撫諭孟養思陸和先行至騰衝孟養陶孟卜送悶立遣人來投緬書並致方物以覘我虛實和諭以禍福使歸語思陸掣兵過江歸所佔蠻莫等地旦調隴川乾崖南甸三宣撫司夷兵象馬一千偕官軍操練示以必徵時緒玉齎敕諭榜文來會幹崖而卜送悶立聽招而至遂友覆開諭使語思陸謂肅昔聽調而來本月效順之心雖為孟密所困其所摧敗亦足相當今乃佔據我土不肯過江實爾之罪能及時聽撫則悔禍從福之機也思陸始遣陶孟罕曰猛怕莫投緬書兼獻銀器等物"
- ^ 明孝宗實錄·一九五卷,3591頁,弘治十六年正月己巳條:"和等分道進至金沙江孟賴思陸仍遣大陶孟倫索怕卓等再率所部來見和等如前諭之思陸聽命退還前所據蠻莫等地十三處掣回馬象夷兵過金沙江而歸"
- ^ 明孝宗實錄·一九五卷,3592頁,弘治十六年正月己巳條:"更議其思陸前有助平思揲之功今有悔禍納款之順請賜以名目冠帶仍降敕獎諭之兵部會議……奏處其冠帶名目之錫則貢使已言思陸不願不宜輕畀請降敕獎勵而厚勞其使者"
- ^ 44.0 44.1 明武宗實錄·九卷,276頁,正德元年正月甲午條:"雲南孟養夷思陸先是奉命歸蠻莫貢章地於木邦所司欲給以冠帶不受至是遣陶孟卜送入貢覬得宣慰司印"
- ^ 明武宗實錄·九卷,276頁,正德元年正月甲午條:"兵部會議思陸乃前麓川宣慰司任發之裔其祖以逆誅已分其地為干崖隴川南甸三宣撫司餘孽盡逐之江外矣今欲得印似將覬覦舊物難以輕與若別有署置萬一彼不樂受有虧國體但當厚其來使遣官伴送比進貢常例之外重加宴賞以慰其心"
- ^ 琉璃宮史,512-513頁
- ^ 琉璃宮史,515頁
- ^ 琉璃宮史,516-517頁
- ^ 琉璃宮史,517-518頁
參考文獻
- 張廷玉. 明史. 北京: 中華書局. 1974. CSBN 11018·626.
- 劉吉等. 明宪宗实录. 台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64.
- 劉健等. 明孝宗实录. 台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64.
- 費宏等. 明武宗实录. 台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64.
- 諸葛元聲 撰; 劉亞朝 校點. 滇史. 芒市: 德宏民族出版社. 1994. ISBN 7-80525-250-5.
- 緬甸皇家史學委員會; 李謀,姚秉彥 譯. 琉璃宫史.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11. ISBN 978-7-100-07037-9.
前任: 思機法 |
孟養君主 1449年—1451 |
繼任: 思卜法 |
前任: 思洪法 |
孟養君主 1480年—? |
繼任: 思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