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記》是中國古籍,又名《拾遺錄》﹑《王子年拾遺記》,[1]五胡十六國隴西安陽王嘉所撰,共十卷,二百二十篇,皆為殘缺不全。前九卷記自上古庖犧氏、神農氏東晉各代的歷史異聞,古史部分很多是奇形怪異的神話。[2]以下也有許多純為謠言傳聞,為正史所不載。末一卷則記崑崙等八座仙山。

內容特色

相傳秦滅六國之際,各國宮室損毀使得皇族文獻與史料散肄,王嘉把殘文搜羅起來起名為《拾遺記》,因為以保存一切為重點所以其中不論多荒誕神怪的殘篇皆收錄,其中與《山海經》重複的部分都刪去,有許多是《山海經》都沒有的奇聞,但最大不同為不僅僅像《山海經》的土風錄有時還包含一些皇家密錄和政治內容、神仙修道、神仙言行之類的人物故事。[3]

翻刻

現存最早刻本是明嘉靖十三年(西元1534年)世德堂的翻本。另有《稗海》本,與世德堂本出入很大,目前無人能考究兩本間的正確率與當初元祖版本的差異。

註釋

  1. ^ 隋書·經籍志》史部雜史類著錄《拾遺錄》二卷,題偽秦姚萇方士王子年撰;又著錄《王子年拾遺記》十卷,題蕭綺撰。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以為「蓋即綺撰而托之王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即云:「其書本十九卷,二百二十篇。後經亂亡失殘缺。梁蕭綺搜羅補綴,定為十卷,並附着所論,命之曰《錄》,即此本也。」
  2. ^ 譚獻《復唐日記》云:「《拾遺記》,艷異之祖,恢譎之尤,文富旨荒,不為典要——予少時之論如此。今三復,乃見作者之用心。奢虐之朝,陽九之運,述往事以譏切時王,所謂陳古以刺今也。篇中於忠諫之辭,興亡之跡,三致意焉。蕭綺附錄,大義軌於正道,是非不謬於聖人者已。」
  3. ^ 蕭綺《拾遺記序》稱:「《拾遺記》者,晉隴西安陽人王嘉字子年所撰。凡十九卷,二百二十篇,皆為殘缺。當偽秦之季,王綱遷號,五都淪覆,河洛之地,沒為戎墟,宮室榛蕪,書藏堙毀。……故使典章散滅,黌館焚埃,皇圖帝冊,殆無一存,故此書多有亡散。文起羲、炎以來,事訖西晉之末,五運因循,十有四代。王子年乃搜撰異同,而殊怪必舉,紀事存朴,愛廣尚奇,憲章稽古之文,綺綜編雜之部,《山海經》所不載,夏鼎未之或存,乃集而記矣。……今搜撿殘遺,合為一部,凡一十卷,序而錄焉。」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