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助親屬民族戰爭

20世纪初期芬兰人援助邻近区域亲属民族的战争

援助親屬民族戰爭芬蘭語Heimosodat)是在1918年—1920年及1921年—1922年間芬蘭志願者參與的發生在芬蘭臨近地區的武裝衝突。芬蘭政府在官方上並未參與這些遠征行動,但約有9000名芬蘭志願者參加了戰爭。很多志願者的動機是泛芬蘭-烏戈爾主義、反布爾什維克大芬蘭主義或純粹冒險意願。在這些援助親屬民族戰爭中約有660名芬蘭人戰亡。[1][2]

援助親屬民族戰爭
俄國內戰的一部分

1918年12月愛沙尼亞獨立戰爭期間,芬蘭志願者抵達愛沙尼亞塔林
日期1918年11月28日—1920年3月21日(殘餘戰鬥至1923年7月23日)
(1年3個月3周又1天)
地點

戰爭期間有些地區併入了芬蘭,但只有愛沙尼亞獨立戰爭取得了真正的成果。1918年及1919年白海卡累利阿戰爭及奧努斯卡累利阿戰爭期間雷波拉芬蘭語Repola波拉耶爾維芬蘭語Porajärvi (Aunuksen Karjala)兩市鎮曾併入芬蘭。英格里芬蘭人起義芬蘭語Inkeriläisten kansannousu北英格里亞共和國在短期內由英格里芬蘭人控制。這些戰爭止於1920年的《塔爾圖和約》,除也有芬蘭志願者參與的東卡累利阿人起義芬蘭語Itäkarjalaisten kansannousu之外。

這些戰爭後近兩萬東卡累利阿人和英格里芬蘭人逃亡至芬蘭[3]。這導致了學術卡累利阿協會芬蘭語Akateeminen Karjala-Seura的成立。該協會維護芬蘭國防及親屬民族關係、幫助東卡累利阿人,以及保存大芬蘭主義的精神。東卡累利阿問題芬蘭語Itä-Karjalan kysymys在1920年代初期困擾着芬蘭及蘇聯兩國關係。

The map shows Finland within the borders of the Grand Duchy. The areas in light red represent the territorial gains hoped for as part of a Greater Finland. A Three Isthmuses border would have drastically shortened the length of the border with Russia.

參考文獻

  1. ^ Westerlund, Lars. Sotasurmaprojekti ja sukututkimus. Genos. 1999, 1999 (70): pp. 145–152 [2014-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11) (芬蘭語). 
  2. ^ Roselius, Aapo. Finnish Irredentist Campaigns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Civil War // The Finnish Civil War 1918. History, Memory, Legacy. The Netherlands: Brill. 2014: 119. ISBN 978-90-04-24366-8 –透過Google Books. 
  3. ^ Nygård, Toivo. Itä-Karjalasta Suomeen 1917–1922 tulleet pakolaiset. Genos. 1996, 1996 (67): pp. 2–11 [2014-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7) (芬蘭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