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魚歌
簡介
早期,魚苗來源主要為自臺灣沿海捕獲的野生魚苗;因數量不多且撈捕不易,魚苗多以「單尾」作計算單位。
每年農曆二月下旬最後一波寒流離開臺灣後,漁民開始賣出度過冬季的「寸苗」,魚苗寮也開始供應剛孵化的魚苗,而魚苗交易便在當地展開。
為了在交易中精確計算魚苗數量,漁民會僱用專精於數魚苗的工人進行現場點數工作;在累加過程中,數魚苗者必須唱出魚苗數量以協助買賣雙方進行確認。此外,每個數魚苗者所習慣吟唱的旋律與節奏皆不盡相同,其技巧也多經觀察模仿自我學習而成。[2]
1980年代後期,臺灣地區魚苗人工繁殖技術大獲突破,人工魚苗供應穩定且價格低廉,並因而逐漸全面取代天然魚苗,數魚歌也因而逐漸失傳。[3][4][5][6][7]
參考
- ^ 臺灣國家公園數位典藏. npda.cpami.gov.tw. [2017-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2).
- ^ 七股區公所. 產業概況. 2010-05-16 [2017-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3).
- ^ 林劭璚. 數魚歌. 印刻文學生活誌. 2015, (141).
- ^ 數魚歌. www.tjnp.gov.tw. [2017-06-14] (中文(繁體)).[失效連結]
- ^ 花壇魚苗寮沒落 特有「數魚歌」恐失傳.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7-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29).
- ^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 【台江】「魚音繞梁—戀唸台江」8分鐘精華版 - 中文字幕, 2014-04-24 [2017-06-14]
- ^ www.aeweb.com.tw. 海洋工作歌-數魚苗簡介. fun.aeweb.com.tw. [2017-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