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裔加拿大人囚禁

日裔加拿大人囚禁(英語:Japanese Canadian internment,法語:Internement des Japonais-canadiens)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加拿大對日裔加拿大人在卑詩省的囚禁和拘留,於1942年1月開始[1]。日本於1941年偷襲珍珠港後,太平洋戰爭爆發,加拿大聯邦政府出於國安理由,同時也是對日本進攻英屬香港的報復(加拿大派遣近2千士兵協助駐港英軍,絕大部分殉職),於1942年開始對於日裔進行拘留,有20,881人被關押在集中營或其他地方,當中75%被關押日裔為加拿大公民美國亦針對當地的日裔施以類似措施。縱然皇家加拿大騎警和國防部門缺乏證據,加拿大聯邦政府仍然以破壞間諜活動為理由拘留了他們。[2]:12許多孩子在這些難民營中上課,包括大衛·鈴木喜悅小川英語Joy Kogawa三木羅伊英語Roy Miki。加拿大聯邦政府承諾將釋放日裔加拿大人後,能取回自己的財產;然而,政府卻拍賣拋售他們的資產。[3]

日裔加拿大人囚禁
Japanese Canadian internment
Internement des Japonais-canadiens
被囚禁的日裔加拿大人
日期1942年2月24日–1945年9月2日
地點加拿大
參與者加拿大聯邦政府
20,881名日裔加拿大人

儘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加拿大公民普遍恐懼日本人,惟歷史證據表明,加拿大軍事當局和皇家加拿大騎警都相信日本入侵加拿大的機會很小。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他們證明日裔加拿大人並無威脅到加拿大的國家安全。[4]最後由於日本戰敗,被拘禁、驅逐或者遷移至加拿大其他地區的日本人對此公開抗議,最終導致了加拿大於1947年組成一皇家委員會來檢查被沒收的日裔加拿大人財產。1988年,加拿大聯邦政府給予他們一個正式的道歉,並且宣佈向受到影響的日裔加拿大公民公佈賠償的細節。

歷史

1877年,日本人永野萬藏抵達加拿大,定居於卑詩省維多利亞[4],成為加拿大第一名日本移民。其後的第一代日本移民於1877年到1928年間抵達溫哥華島及菲沙谷,他們多來自九州及本州的漁村。及至1967年,又有不少日本人移居加拿大,他們多曾接受高等教育,及於城市居住。在1940年代後期以前,加拿大的日裔並沒有投票權,包括第一代移民及第二代日裔。第三代日裔大多於1950年代到1960年代間出生,他們對日語的認知已經很少。[2]:77他們當中有超過75%均與非日裔通婚。第四代日裔有不少均擁有其他族裔血統,根據加拿大統計局於2001年作出的人口普查統計數字,當地日裔是最會與不同族裔通婚的少數族裔。在首名日本移民永野萬藏抵加100週年,即1977年,政府把卑詩省的一座山以永野的名字命名。根據加拿大統計局於2001年的統計數字,加拿大的人口當中有98,900人為日裔,包括42,430名混血兒[5]。他們多集中於溫哥華等加拿大西岸地區,其他主要城市如多倫多等,也有為數不少的日裔。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初加拿大是沒有對日本宣戰的。但因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珍珠港事件後向宣戰,在世界各地(如英屬香港[6])協助英軍的加拿大軍被迫自動對日本宣戰。許多加拿大人十分憤怒並對所有日本人譴責這件事,加拿大社會開始散佈出不利日裔加拿大人的謠言,聲稱有些日本人事先知道這起攻擊且幫助日本軍隊[7]

囚禁開始

1942年2月24日,加拿大戰爭措施法條例生效,該條例受予聯邦政府權力囚禁日裔加拿大人。到指定地點報到的日裔加拿大人,會被臨時扣留。然後由政府分別送到不同的集中營。為了避免日裔加拿大人擅自離開禁區,加拿大政府禁止他們自銀行帳戶提款[8]

集中營內情況

 
日裔加拿大人集中營——於加拿大卑詩省,1945年6月。
 
一名皇家加拿大海軍人員沒收日裔加拿大漁民的船隻並進行詢問。

其中一個集中營是喜士定公園里一座大型牲口棚。這裏有上千張鋪板床和牲口欄。還沒入袋的稻草成為他們的床褥。廁所就是一條有水流過的槽,食堂餵給他們難吃而陌生的食物,上百人因此而腹瀉甚至食物中毒。另外有一座名為格林伍德的廢棄礦鎮也變成集中營。冰冷潮濕而骯髒的廢棄礦工建築成了囚犯的容身之所。婦女和兒童們負責清理建築物的內部。一個家庭只能睡在一間小房間的地板上,共用一個狹小的廚房。生活異常艱辛,尤其是對於那些被迫成為單親母親的婦女。孩子們無法上學,只能參加一些由天主教修女組織的活動。一些日本人家長努力說服官員解決子女就學問題,一些年輕女子被招募為教師,在棚屋改造的教室里傳授小學知識。父親們為孩子建造了桌椅黑板,大多數教師在艱苦的條件下兢兢業業。美國教會亦成立一所高中,通過函授教授卑詩省高中課程。[9]

出售日裔加拿大人財產

1943年1月19日的新聞讓日裔加拿大人震驚。聯邦政府通過了一項決議,該決議賦予政府無需得到他們的批准就能出售他們財產的權力。加拿大人只花了非常低廉的價格便買走了他們的地產,使他們所有的積蓄付諸東流。然而,由於日裔加拿大人的賬戶被凍結,政府每個月只會從賬戶上取出一些給他們。[10]

囚禁結束

1945年3月12日,政府進行了一次民意調查,結果就是日裔加拿大人必須從流放到洛磯山脈以東或者被遣返回日本,想要繼續留在卑詩省是不可能的。選擇留在加拿大的人被帶到五英里外新丹佛的集中營里。當地時間1945年9月2日,對日戰爭結束。但他們依然不具有自由和公民權利。[9]

賠償

 
由遭扣押的日裔加拿大人興建的親善公園。

至1970年代後期到1980年代,有關二戰扣留日裔的文件陸續公開,政府亦就賠償方面尋求共識[11]。根據1986年的調查數字,日裔於二戰期間因遭扣押而導致的損失為4.43億加元。賠償方面,有63%支持政府方案,45%較希望獲得個人賠償。1988年9月22日,總理馬爾羅尼向每名受害者發放21,000加元賠償金,至1993年大致完成,有18,000名生還者獲得賠償。[2]:73

參見


參考資料

  1. ^ Bailey, Alexandra. Japanese Internment During World War II. Centre for Constitutional Studies. [2013-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01). 
  2. ^ 2.0 2.1 2.2 Omatsu, Maryka. Bittersweet passage : redress and the Japanese Canadian experience. Toronto: Between The Lines. 1992. ISBN 9780921284574. 
  3. ^ 「Jap Expropriation Hearing May Last 3 Years, Is Estimate,」 Globe and Mail (Toronto: January 12, 1948)
  4. ^ 4.0 4.1 The Internment of the Japanese during World War II. Historia. [2013-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21). 
  5. ^ Statistics Canada. [2013-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9-03). 
  6. ^ 當時負責防守香港的主要有步兵7個營包括英國兩營、加拿大兩營、印度兩營步兵和香港義勇軍6隊
  7. ^ Johnson, Gregory A. "An Apocalyptic Moment: Mackenzie King and the Bomb". Pg 103
  8. ^ Toronto Star, Sept. 24, 1988
  9. ^ 9.0 9.1 Kobayashi, Audrey. 「The Uprooting of Japanese Canadians and Japanese Americans during the 1940’s: Security of Whom?」. Canadian Issues. Fall 2005: 28-30
  10. ^ Granatstein, J.L, Johnson, Gregory A. 「The Evacuation of the Japanese Canadians. 1942: The RealistCritique of the REceived Version」. Page 114.
  11. ^ Granatstein, J.L, Johnson, Gregory A. 「The Evacuation of the Japanese Canadians. 1942: The RealistCritique of the REceived Version」. Page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