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石印畫報

晚清石印畫報為十九世紀末,清朝光緒年間石版印刷術傳入中國之後興起的一種特殊出版形式。在此類型中出現了如上海的點石齋畫報、天津的醒俗畫報等著名出版物,向中國的大眾以版畫的形式介紹當時東西方的奇聞新知。

點石齋畫報「五世同堂」

背景

石版印刷術引進中國,畫報出現之前,中國早已出現過許多圖文並茂的文獻資料,在清葉德輝《書林清話》中便有提到

然而,隨着許多作品沒能流傳至今,像是山海圖,圖像也仍為補充說明文字的角色,並沒有獨立敘事的功能。就技術層面來說,在石版印刷術之前,有許多包含圖文並茂的文獻資料是運用雕版印刷術來製作,最早可追溯至唐咸通9年的《金剛經》,而後元明的雕版插圖書籍也是如此。到了元明後圖像越來越具有獨立性,在印刷術引進後,製作書籍插畫的過程不再如此繁複,畫師也更能獨立作畫。畫報的出現使圖像的地位大大提升,之後以圖像為主文字為輔為目標的點石齋畫報出現後,大家所關注的已並非文字,而是圖像本身,以圖像來傳遞新知時事,文字只是輔助的工具。[1]:90-98

技術

石版畫技術最早由捷克裔德國人阿羅斯·塞尼菲爾德(Alois Senefelder)於1798年發明, 當時由於銅版印刷過於昂貴,便改用巴伐利亞所出產的石灰石做為刻寫版畫的材料,而石版本來是他調至油墨的工具,在一個偶然的情況下,他的母親要求他寫下洗衣清單,但身邊的紙墨用罄,只好使用他調製的修正液(由黃臘、肥皂、黑色顏料與水組成)寫在石版上,後來好奇之下倒了一些硝酸在上面;由於修正液有抗腐蝕成分,字跡便凸起,此便為以石板用於印刷的開端。

而中國於鴉片戰爭後的1843年開始在上海開設印刷聖經相關書籍的墨海書館,並於1877年於滬開設點石齋印書局,該書局使用的是手搖石印機。製版方面,賽尼菲爾德認為最好用的是德國產的石印石,因此於清末民初間曾大量進口德國石材用於印刷,在挑選好石材並磨製完成後,便以油性鉛筆繪製;繪製完成並刷上一層阿拉伯膠(中國通常以桃膠替代後,再塗上滑石粉與松香;並以pH值3.5的硝酸倒在石板上,以海棉擦拭乾淨後便能滾墨印刷。[2]

風格

石版畫報融合中國傳奇小說中雕版插圖的手法還有西方透視法,另外也運用了外國畫報喜歡現實社會生活的描繪,例如: 點石齋畫報創辦者吳友如因為曾擔任宮廷畫師,畫風可能會受清初宮廷畫師的郎世寧影響,融合西方透視法,畫中構圖整齊嚴謹,線條乾淨俐落,人物的表情也細膩的呈現,展現了中西畫風融合的樣貌。[3] [4]

時期

整體而言,晚清石印畫報的出版時期介於19世紀70年代中期,至20世紀20年代初期之間。根據畫報的創辦過程、畫報的多樣性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 萌芽期(1875年-1880年):

在石印畫報之萌芽時期,許多畫報都是由傳教士引進技術並創辦編輯。[5] 例如:寰瀛畫報、小孩月報、花圖新報。

  • 繁榮期(1884年-1913年):

此時期以中國人自編為大宗,此時期出現了著名報刊如點石齋畫報、飛影閣畫報等,在京廣滬等地各式畫報林立。[6]

  • 衰落期(1914年-1920年):

在此期間,銅鋅版技術的興起,使得印刷書籍更為方便有效率,印刷品質的提升也使圖像更為清楚,因此逐漸取代了石版印刷,石版畫報漸漸衰落,銅鋅板畫報隨之崛起。 [7]

種類

在此列舉著名晚清石印畫報於下,按照畫報之出版地點分類。其中上海申報館出版之點石齋畫報,為此一類別中最有影響之出版品[8],提供了當時中國人民了解東西方新知奇聞的一個新途徑,因此另列於類別之前。

點石齋畫報

 
點石齋畫報「五世同堂」

由英國旅滬商人美查(Ernest Major)於1884年5月8日創辦,1898年停刊,共出版44部528冊。畫師以吳友如為首,尚有金蟾香、張志瀛、田子琳等人。[1]:90-98

其他畫報

清末民初,新聞媒體仍處於剛萌芽階段,且無論是京、滬或廣,各地的語言文化都不相同,因此尚未有全國性的媒體存在,地域性的區隔便很明顯,如北京朝廷之所在,政府對於京師及華北各省便容易控制,常常可以看到報館被查封的消息;上海地區發行的畫報,其特色在於對於西洋傳來之事物有相當詳盡的描述;而廣州由於天高皇帝遠,報界的反政府傾向強烈,在辛亥革命尚未爆發前,對於南方的革命事件有時甚至持支持態度。 以下以上海北京廣州為例介紹各個畫報之特點:

上海

  • 《飛影閣畫報/冊》:由原點石齋畫報之繪師吳友如於1890年所創,1893年改成畫冊,半年後逝世。改報為冊之原因可能為畫家之自尊心,內容多為描繪晚清滬上女性之娛樂及工作,有重回仕女畫傳統之意味;除此之外,尚有歷史人物如謝道韞、木蘭等。[9]:11-33
  • 《時事報館戊申全年畫報》:如同點石齋畫報屬於大規模且保存完整者,類似於裝訂成冊以供人收藏之報紙,內容有小說、鳥獸蟲魚草木範本,喻意畫及新聞畫。這些報導以文為主,以圖為輔;雖然不精美,但報導之人事時地相當精確。[9]:230-250
  • 《時事報圖畫旬報》:發行於1909年2月至5月,主要介紹中外名勝,並無新聞性可言,偶而會有仕女圖出現。[9]:251-269
  • 《圖畫日報》:1909~1910年發行,該報比較特殊的部分為繪圖小說、新戲劇、及世界歷史人物圖畫等。[9]:270-280
  • 《神州畫報》:1909年創辦,內容常可見妓女之生活百態,因離京城遠,對於瀆職的官僚也抱持嘲諷的態度。[9]:292-310
  • 《民呼日報圖畫》:由于右任於1909年於上海租界創辦,主要畫師為張聿光、錢病鶴,另外蘇曼殊偶爾也會為該報繪畫,除了表彰新式學堂之創設,該報也會對新學堂創設後學生的種種亂象做出批判;政治諷刺漫畫中最有名者為錢病鶴所繪的《各國聯合燈籠大會》。[9]:311-321

北京

  • 《啟蒙畫報》:1902年所創,為北京第一份畫報,不過是以文字為主圖畫為輔,作為兒少讀物,目的為將枯燥的學科問題轉化為有趣的內容。另外也點出傳統中國教育採用逼迫方式教學的弊病。[9]:34-49
  • 《北京(時事)畫報》:創辦於1906年,因位於北京,着重於探討社會百態,而對於政治事件不太做評論;唯一具有政治色彩的是清朝末年的立憲運動,不過圖畫內容除了具有廣告色彩,也不符事實,該報之相關報紙因為被控妄議朝政而關閉。除此之外該報對於教育、風俗之革新較為注重,並批判部分傳統諸如腐化人心的戲曲及宗教迷信等等。[9]:86-111
  • 《星期畫報》:1906年8月創辦,內容除了連載小說,主體為畫報,以圖為主以文為輔,畫報除了報導北京的時事,也常常描繪火災及開會的場面。[9]:112-131
  • 《開通畫報》:分為新、舊兩期,分別於1906及1910兩年出版,該報宗旨在於給予文盲精神食糧,因此其在《說本報的宗旨》對於啟蒙一詞便有上智下愚之詮釋。此外,該報常常使用置入性行銷的方式宣揚報紙,對象常常為妓女、乞丐等人對於本報愛不釋手之報導。[9]:133-153
  • 《益森畫報》:1907年創辦,但不到一年即停刊。政治立場比上海廣州的畫報溫和許多,且常常報導社會上的小事,但作者見微知著,畫報中往往能見到中國在轉型為現代化國家中產生的衝突。[9]:196-203
  • 《日新畫報》:1907年創刊,除了如同益森畫報講述社會事件,偶而也有古人的圖畫出現,如畫報便將韓愈的諫迎佛骨視為破除迷信很重要的例子。[9]:204-229
  • 《正俗畫報》:因為其為八頁日刊,精細度不如日新畫報,除了畫報,也有刊載過政治諷刺漫畫。[9]:204-229
  • 《醒世畫報》:1909年創辦,只持續3個月便停刊,創辦人李菊儕認為婦孺喜好將目光集中在仕女圖,因此報上也刊載了許多相關圖片,以藉此吸引不識字的客群。[9]:281-291
  • 《燕都時事畫報》:辦於1909年,雖然其目標為報導京城之教育及風俗,但實際上報導則注重北京的奇聞軼事。[9]:292-310
  • 《淺說(日日新聞)畫報》:實際發刊時間無法推算,但約略於辛亥革命前後出版,革命前畫報內容主要是仕女畫及北京的社會事件;之後便多有報導推翻政府的暗殺事件及南北兩軍的對立;另外,畫報也常將女性即戰爭結合,如《戰時赤十字會起矣》即《上海娘子軍》等等。[9]:335-356
  • 《菊儕畫報》:創於1911年10月22日,離武昌起義的時點極為接近,因此創刊不久便有革命相關的圖畫出現,例如北京受到革命影響而社會秩序崩潰、或是巡警一見到疑似革命黨人便隨意抓人等等;由於當時資訊混亂,該報並無明顯親清政府或是親革命軍的立場。[9]:357-386

天津

  • 《人鏡畫報》:1907年辦於天津日租界,具有明顯地方特色,對於天津當地人看戲的態度抱持批判立場;其特色除了一般晚清常見的畫報,也有所謂諷畫、諧畫、喻畫、時諧等稱謂的政治諷刺漫畫,例如該報常有描述晚清新知識及制度尚處於起步階段,但仍不時遭到舊勢力阻撓的情況。[9]:154-168
  • 《醒俗畫報》:1907年創辦,隔年改為醒華畫報,並於1910年與醒華日報合併,主旨一樣在於破除迷信,倡導新風俗,但由於頻繁出刊,圖畫品質較為粗糙,且往往與文字不太有關聯。[9]:169-195

廣州

  • 《時事畫報》:1905~1910年發行於廣州香港兩地,鼓吹推翻清廷之革命,例如描繪秋瑾事件;而在其創刊詞上,該畫報表是其重金禮聘許多名畫家作畫,顯示了畫家之地位顯然比記者重要;然也因此該畫往往有許多不相干之山水花鳥畫在其中。[9]:50-67
  • 《賞奇畫報》:1906年發行,除花鳥畫,主要是介紹廣州社會之事件,例如運動會、募款等,但也偶而對於政府有所批判,例如火車開通後官員之濫權;或是雖然認為女子有受教權,但對於女工罷工事件抱持保守心態。[9]:68-85
  • 《平民畫報》:1911年創刊,1912年改為《廣州時事畫報》;由於當時革命氛圍高漲,畫家在畫中已有明顯的反政府性質,如潘達微的《焚攻督署》;以及描述清朝官軍對於百姓的殘暴《龍山演戲》。[9]:357-386

廣告類

  • 《時報》附刊之畫報:1904年所創,其創辦人為康有為弟子。內容中也有仕女圖,不過其特色在於工商廣告,由於晚清意識到中國若要變革必須要有女性的參與,因此其他畫報中常常見到對於女性學習及騎馬的褒揚;該報之工商廣告藉由此種宣傳女權之氛圍,將銷售製襪機與女權運動連接在一起,另外在銷售留聲機時,便強調留聲機也可用於授課,類似於今日補習班的函授課程。[9]:322-335

特點及價值

1. 畫報創辦者的轉變: 最早是由傳教士創辦,到後期有許多中國人自編的畫報出現,例如:吳友如的點石齋畫報及飛影閣畫冊/報

2. 展現圖畫一定的功用,圖文並茂的影響力: 不論是文字為主圖為輔,或者是圖為主文字為輔的畫報,都在傳達思想給民眾上,比起純文字更具力量,而且能更生動地描繪實物。

3. 印刷技術的增進: 石印畫報→銅鋅板畫報→影寫凹版畫報

4.傳遞新知和時事更為快速方便: 有別於雕版印刷,石印技術的出現省力也省時了許多,能更快速的將新知傳遞給民眾。

5. 諷刺漫畫的先驅: 繁榮期時,由於政治上動盪不安,出現許多畫報批評滿清政府,這樣以圖像暗諷的方式替近代諷刺漫畫開啟了一條道路。[7]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 1.0 1.1 陳平原,以圖像為中心——關於點石齋畫報,《二十一世紀》第59期,2000年6月
  2. ^ 李川,石版畫,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2月 ISBN 978-7-5621-3802-0
  3. ^ 祝均宙,圖鑑百年文獻:晚清民國年間畫報源流特點探究,新北市:華藝學術出版社,2012年11月 ISBN 978-986-88916-0-9,pp.71
  4. ^ 吳友如等,清末浮世繪:《點石齋畫報》精選集,遠流出版,2008年ISBN 978-957-32-5550-2,pp. 13
  5. ^ 祝均宙,圖鑑百年文獻:晚清民國年間畫報源流特點探究,新北市:華藝學術出版社,2012年11月 ISBN 978-986-88916-0-9,pp.8-25
  6. ^ 祝均宙,圖鑑百年文獻:晚清民國年間畫報源流特點探究,新北市:華藝學術出版社,2012年11月 ISBN 978-986-88916-0-9,pp.26-66
  7. ^ 7.0 7.1 祝均宙,圖鑑百年文獻:晚清民國年間畫報源流特點探究,新北市:華藝學術出版社,2012年11月 ISBN 978-986-88916-0-9,pp.67-78
  8. ^ 清華大學人文社科圖書館館藏說明 http://hs.lib.tsinghua.edu.cn/resnews/13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9. ^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9.11 9.12 9.13 9.14 9.15 9.16 9.17 9.18 9.19 9.20 9.21 9.22 陳平原,圖像晚清:《點石齋畫報》之外,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2015年3月 ISBN 978-988-8284-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