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丁尼亞戰役
曼丁尼亞戰役 在公元前362年7月4日打響,交戰雙方分別是阿卡迪亞聯盟與維奧蒂亞聯盟支持下,伊巴密濃達領導的底比斯人,以及伊利斯人、雅典人與曼丁尼亞人支持下,阿格西萊二世國王領導下的斯巴達人。此戰旨在確定希臘世界霸主地位的歸屬,然而伊巴密濃達的隕落以及斯巴達人的戰敗為馬其頓王腓力二世征服希臘鋪平了道路。
歷史背景
公元前371年的留克特拉戰役動搖了斯巴達在希臘世界霸權的根基,於是底比斯的統領和將軍伊巴密濃達試圖建立以自己城邦為核心的新希臘霸權。最終,底比斯人向南進軍,進入了斯巴達人的傳統控制區,建立了中部伯羅奔尼撒高原城邦的聯盟,阿卡迪亞聯盟,以限制斯巴達在伯羅奔尼撒地區的影響力,並最終實現對這一地區的全面控制。在曼丁尼亞戰役打響之前的幾年裏,斯巴達已然與伊利斯人(他們是一小批與阿卡迪亞聯盟有領土爭端的伯羅奔尼撒人)結盟以圖破壞阿卡迪亞聯盟。當阿卡迪亞聯盟錯估形式,包圍位於伊利斯奧林匹亞屬於全體希臘人的宙斯祭壇後,作為阿卡迪亞聯盟成員之一的曼丁尼亞退出了聯盟。於是斯巴達人和伊利斯人前來支援曼丁尼亞人武力對抗阿卡迪亞聯盟。同時,素來對底比斯人崛起不滿的雅典人也決定站在斯巴達人一方,他們也沒有忘記自己輸掉伯羅奔尼撒戰爭時,底比斯人曾要求毀滅雅典城,奴役其居民的宿怨以及當時勝利者斯巴達人斷然拒絕這一提議的恩情。為防止底比斯軍隊在陸地阻擊,雅典軍隊自海上加入了斯巴達領導下的聯軍。伊巴密濃達則率領底比斯大軍進入伯羅奔尼撒地區,以期恢復這一地區的秩序,重建底比斯和阿卡迪亞聯盟在此的霸主地位。
戰場局勢
公元前362年,兩軍在曼丁尼亞近郊相會。斯巴達人、雅典人、伊利斯人和曼丁尼亞人由斯巴達王阿格西萊二世統領。底比斯人又收納了親底比斯的維奧蒂亞聯盟內若干城邦的幾路人馬。伊巴密濃達的底比斯軍隊還得到忠於聯盟的阿卡迪亞城邦的協助,主要包括麥伽拉波利斯(底比斯人上次進入伯羅奔尼撒地區建立的城邦,阿卡迪亞聯盟的首都)和特基亞(阿卡迪亞人的傳統領導城邦)。儘管兩軍統帥都是百戰名將,在曼丁尼亞,伊巴密濃達應更勝一籌。伊巴密濃達將自己在留克特拉戰役首創並大獲成功的戰術稍作調整,把軍隊左翼維奧蒂亞士兵編排成列數超多的方陣。這種被稱為斜線陣的陣型旨在左翼形成兵力壓制,同時需要拖延與敵軍接觸時間來保護兵力相對不足的中部和右翼。由於希臘人作戰的實質是兩軍接觸後相互推擠,這種戰術可以用左翼龐大而密集的陣列來瓦解對方相對稀疏的傳統方陣。伊巴密濃達身先士卒,率領左翼優勢兵力進攻。色諾芬(《希臘史》 5.2.1-3)將底比斯軍左翼描述為「如戰艦一般,陣首伸出尖尖的利刃」。
伊巴密濃達率軍突入斯巴達軍右翼,一路追殺,終於贏得勝利。然而他也為自己的身先士卒付出了代價,身負重傷。他的原定接班人,底比斯人的領袖伊奧萊達斯與達伊凡圖斯也身死沙場。彌留之際,伊巴密濃達得知其繼任者的死訊,只好命令已然獲勝的底比斯人主動求和。失去伊巴密濃達的領導,底比斯人奪取霸權無望。而再次戰敗的斯巴達人更是無力在短期內恢復元氣。因此,這張戰役的最終結局是希臘霸主底比斯和斯巴達兩敗俱傷,為馬其頓人坐收漁翁之利,征服希臘世界掃除了障礙。
參考資料
[1] Xenophon Hellenika 5.2.1-3 on Perseus
'